一种使用两相晶闸管控制三相电机的软起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3433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两相晶闸管控制三相电机的软起动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软起动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使用两相晶闸管控制三相电机的软起动器。



背景技术:

软起动器一般用于较大电机的启动,而这种软起动器适合于各种大多数负载场合。目前传统的软起为了适合多种负载场合,厂家一般会将余量放的比较大。但是有些场合的负载比较轻,如果依然使用这种软起,那么势必导致用户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两相晶闸管控制三相电机的软起动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安全紧凑、安装方便和价格优惠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使用两相晶闸管控制三相电机的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壳和下壳组成,上壳内部固定有电路板,上壳上端外部设置有面膜;下壳的内部固定有电流互感器和功率单元和变压器;所述的功率单元包括散热器和2只晶闸管,所述的晶闸管与变压器均匀通过螺钉并排固定在散热器上;所述的2只晶闸管两端均设置有铜排,一只晶闸管一端的铜排与负载电机的A相电连接,另一端的铜排与主电源的A相电连接;另一只晶闸管一端的铜排与负载电机的C相电连接,另一端的铜排与主电源的C相电连接;剩下的B相负载电机直接通过另一个铜排与剩下的B相主电源电连接。

所述的功率单元固定在下壳的底板上;所述电流互感器固定在功率单元的一侧。

所述的电流互感器为两个,与主电源A相和C相连接的铜排各自穿过一个电流互感器,用扎带线固定在铜排上。

所述的电路板由主控板和显示板组成;显示板通过面膜排线连接面膜上的按键;主控板通过排线与显示板电连接;主控板通过导线与电流互感器和晶闸管分别电连接,变压器通过导线与主控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相晶闸管控制三相电机,中间一相用铜排连通。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减少一只晶闸管的使用,大大较少了成本。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软起的体积大大减小,便于运输、安装、维护。

下面通过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晶闸管的工作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常规控制下的波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控制下的波形图;

图中,图中,1、上壳;2、下壳;3-1、主控板;3-2、显示板;4、面膜; 5、电流互感器;6、功率单元;7、变压器;8、底板;9、散热器;10、晶闸管;11、铜排;12、断路器;13、负载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使用两相晶闸管控制三相电机的软起动器,包括有上壳1和下壳2组成,上壳1内部固定有电路板,上壳1上端外部设置有面膜4;下壳2的内部固定有电流互感器5和功率单元6和变压器7;所述的功率单元6包括散热器 9和2只晶闸管10,所述的晶闸管10与变压器7均匀通过螺钉并排固定在散热器9上;所述的2只晶闸管10两端均设置有铜排11,一只晶闸管10一端的铜排11与负载电机13的A相电连接,另一端的铜排11与主电源的A相电连接;另一只晶闸管10一端的铜排11与负载电机13的C相电连接,另一端的铜排11与主电源的C相电连接;剩下的B相负载电机13直接通过另一个铜排11与剩下的B相主电源电连接。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使用两相晶闸管控制三相电机的软起动器,包括有上壳1和下壳2组成,上壳1内部固定有电路板,上壳1上端外部设置有面膜4;下壳2的内部固定有电流互感器5和功率单元6和变压器7。

所述的电路板由主控板3-1和显示板3-2组成;显示板3-2通过面膜排线连接面膜上的按键;主控板3-1通过排线与显示板3-2电连接;主控板3-1 通过导线与电流互感器5和晶闸管10分别电连接,变压器7通过导线与主控板3-1电连接。变压器为主控板供电。

所述的功率单元6固定在下壳2的底板8上;电流互感器5固定在功率单元6的一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功率单元6包括散热器9和2只晶闸管10,所述的晶闸管10与变压器7均匀通过螺钉并排固定在散热器9上;所述的2 只晶闸管10两端均设置有铜排11,一只晶闸管10一端的铜排11与负载电机 13的A相电连接,另一端的铜排11与主电源的A相电连接;另一只晶闸管10一端的铜排11与负载电机13的C相电连接,另一端的铜排11与主电源的 C相电连接;剩下的B相负载电机13直接通过另一个铜排11与剩下的B相主电源电连接。

所述的电流互感器5为两个,与主电源A相和C相连接的铜排11各自穿过一个电流互感器5,用扎带线固定在铜排11上。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就是采用两个晶闸管控制三相电机中的两相,三相电机中的中间一相用铜排连通。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一端连接有断路器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由于B相直通,所以B相不需要控制,只需要控制A、C相晶闸管,以下为去掉B相控制后,120度常规的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很显然可以看出,在A相、C相同时触发时,出现异常,失控,经过分析和试验,A相、C相是不可以同时触发控制的,所以要演变下面的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从图中分析可以得出,在这个触发位置B相电压=A+B电压,当带灯泡负载时,明显看到B相灯泡比较亮,另外两相同步变亮,在90°≤a<150这个移向范围,都是这个规律,随着移向角前移,在90°≤a<0,A相到B相,B相到C相将出现交集的部分,B相电压不等于A+B电压,B相电压与A相、B相的差距将逐渐缩小,随着移向角的前移,三相的差距将越来越小,直至移到全压,三相达到平衡;

当带电机负载时,因为有续流角的原因,将加速A相到B相,B相到C 相交集的产生,三相电压差距将小于阻性负载,三相偏差从30V左右到20V 左右,最终逐渐变为无偏差,当然三相电流是存在不平衡的,B相偏大,A相, C相无偏差,三相波形符合电机磁场关系,所以电机还是按照预定的规律转动,因为三相之间存在不平衡,所以较三相三控的方式,噪音略大些,因为电流偏差不是很多,所以不会造成震动,比较平稳。

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