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光电缆地下直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8269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光电缆地下直埋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光电缆地下直埋机。



背景技术:

缆线或电缆埋设施工,需要挖沟、放缆、回填等工序;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用人力来完成的。挖的沟深而窄,既费工又费力,效率很低。很不适应当前电信工程和缆线通信工程飞跃发展的形势。虽然市场上也有以一些埋缆设备用来进行地下埋设缆线或电缆作业,由此使机械作业替代了人力劳动,然而,仍有许多问题无法解决,例如:1.自动化程度低,现在市场上的埋缆设备虽然可以代替人工挖沟,但是仍然无法自动放缆的问题,还需要至少6人相互协作负责放缆,其中4个人负责转动线缆盘,剩下2人将线缆导入到挖好的沟中,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人力成本高;2.在埋缆过程中,由于是在室外工作,受天气影响大,遇到风沙、雨雪天气,对施工进度影响严重,特别是高温天气,由于放缆为人工放缆,体力消耗大,加上高温环境,容易使工作人员中暑,不仅提高了工作的危险性,还降低工作效率。

因此,发明人潜心研究,发明出一种一体化光电缆地下直埋机,其实现自动放缆,从而将原来需要6人的放缆工序,减少到1人,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防风沙雨雪以及高温,可以让工作人员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工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了工作人员在恶劣环境下对身体产生的危害;另外,本实用新型可支持多种型号的光电缆,而且埋线深度可根据涉及要求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光电缆地下直埋机,它包括牵引机构、升降支架、放线室、放线支架、驱动装置、控制装置、导线装置和放线犁,所述升降支架包括主梁、升降臂、连接杆、第一液压油缸和放线犁座,所述升降臂一端铰装在牵引机构后部的壳体上,另一端垂直安装在主梁的中部,所述第一液压油缸装置在牵引机构底部,其通过连接杆支撑升降臂,所述主梁两端分别开设有插接座,所述放线犁座安装在主梁中部,所述放线室包括底板、插接头、侧板、前挡板、顶门和后门,所述底板纵向两侧边的中部分别安装有插接头,底板通过插接头安装在主梁的插接座上,所述侧板和前挡板分别安装在底板边缘上,所述顶门和后门分别铰装在侧板上,所述放线支架安装在底板纵向中部,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底板的一侧,并与放线支架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前挡板上,并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导线装置安装在底板的后部,所述放线犁铰装在安装放线犁座上,并通过限位销固定。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空调,所述空调装置在放线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后缘上开设有放缆口。

进一步地,所述顶门包括立板和顶板,所述立板顶部安装在顶板上,形成倒L型结构,立板底部铰装在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立板上安装有窗户。

进一步地,所述放线支架包括升降支架、传动轴、从动轴和扣盘,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座安装在一升降支架顶部,传动轴一端通过传动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从动轴的一端,从动轴另一端可拆卸地安装在另一升降支架顶部,所述扣盘安装在从动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放线支架还包括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安装在传动轴上,并与控制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电机通过减速器与放线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装置包括:套筒、安装杆、导轮、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套筒为顶部开口结构,其底部铰装在放线室后部,所述安装杆一端装置在套筒内,所述第一弹性件装置在套筒与安装杆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固装在安装杆上,另一端固装在放线室底部,所述导轮安装在安装杆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放线犁包括:犁体、犁尖、导线管和导线槽,所述犁体顶部铰装在升降支架上,并通过限位销固定,所述犁尖和导线槽分别安装在犁体两侧,导线槽顶部固装有导线管。

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放缆,将原来需要6人的放缆工序,减少到1人,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防风沙雨雪以及高温,可以让工作人员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工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了工作人员在恶劣环境下对身体产生的危害;另外,本实用新型可支持多种型号的光电缆,而且埋线深度可根据涉及要求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放线室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放线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开沟犁结构示意图;

图例:1.牵引机构;2.升降支架;21.主梁;211.插接座;22.升降臂;23.连接杆;24.第一液压油缸;25.放线犁座;251.安装板;252.安装槽;26.限位销;3.放线室;31.底板;311.前底板;312.后底板;313.放缆口;32.插接头;33.侧板;34.前挡板;35.顶门;351.立板;352.顶板;36.后门;4.放线支架;41.升降支架;411.第二液压油缸;412.升降支柱;42.传动轴;421.第一插接部;422.第一销孔;43.轴承座;431.轴承座本体;432.压盖;44.从动轴;441.第二插接部;442.第二销孔;45.扣盘;46.制动装置;5.驱动装置;51.电机;52.减速器;6.控制装置;7.导线装置;71.套筒;72.安装杆;73.导轮;74.第一弹性件;75.第二弹性件;8.放线犁;81.犁体;82.犁尖;83.导线管;84.导线槽;9.缆线;91.缆线盘;911.外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光电缆地下直埋机,它包括:牵引机构1、升降支架2、放线室3、放线支架4、驱动装置5、控制装置6、导线装置7、放线犁8和空调。所述升降支架2安装在牵引机构1后部,所述放线室3底部设有插接头31,并通过插接头31插装在升降支架2两端的插座221内,所述放线犁8铰装在安装支架2中部,所述放线支架4、驱动装置5、控制装置6、导线装置7和空调分别装置在放线室3内,所述放线支架4横向安装在放线室3中部,其与驱动装置5连接,所述驱动装置5与控制装置6连接,所述导线装置7固装在放线室3的后部。

所述牵引机构1为推土机。

所述升降支架2包括主梁21、升降臂22、连接杆23、第一液压油缸24和放线犁座25,所述升降臂22一端铰装在牵引机构1后部的壳体上,升降臂22另一端安装在主梁21中部,所述第一液压油缸24装置在牵引机构1底部,所述连接杆23一端插装在第一液压油缸24上,另一端铰装在升降臂22的中部,当启动第一液压油缸24时,第一液压油缸24通过连接杆23推动升降臂22上升,从而使升降臂22带动主梁21上升;所述主梁21为圆柱体,其两端分别垂直开设有插接座211,主梁21中部垂直安装有放线犁座25,所述放线犁座25包括2块安装板251,所述安装板251固装在主梁21上,且平行间隔设置,形成安装槽252,所述安装槽上插装有限位销26。

所述放线室3包括底板31、插接头32、侧板33、前挡板34、顶门35和后门36,所述底板31由前底板311和后底板312焊接而成,所述前底板311为斜板,所述后底板312为水平板,两底板间的夹角为钝角,后底板312后缘中部开设有矩形的放缆口313,所述插接头32固装在后底板312底部的两侧边,并靠近前底板311的一端,插接头32与主梁21上的插接座211相适配,后底板312通过插接头32插装在插接座211上,所述侧板33分别固装在底座31的两侧边,所述前挡板34安装在前底板311的前边缘上,其两边分别与侧板33连接,前挡板34上安装有座椅,前挡板34顶部安装有窗户,所述顶门35包括立板351和顶板352,所述立板351和顶板352垂直安装成L型,所述立板351铰装在底座31两侧的侧板33上,且立板351上安装有玻璃窗,所述后门36分别铰装底座31两侧的侧板33上。

所述放线支架4为龙门架结构,它包括升降支架41、传动轴42、轴承座43、从动轴44、扣盘45、制动装置46和销钉,所述升降支架41包括第二液压油缸411和升降支柱412,所述第二液压油缸411固装在放线室3的底座31上,所述升降支柱412一端固装在第二液压油缸411上,另一端固装有轴承座43,所述轴承座43包括轴承座本体431和压盖432,所述压盖432一端铰装在轴承座本体431上,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传动轴42通过轴承座43安装在其中一个升降支柱412顶部,传动轴42远离另一升降支架的一端安装有齿轮,另一端设有半圆柱体的第一插接部421,所述第一插接部421径向开设有2个第一销孔422;所述从动轴44一端为与第一插接部421相适配的半圆柱体的第二插接部441,所述第二插接部441插装在第一插接部421上,第二插接部441上开设有2个第二销孔442,所述第二销孔442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第一销孔442共轴线,并通过插入销钉固定,从动轴44另一端通过另一轴承座43可拆卸地安装在另一升降支柱412顶部;所述扣盘45分别通过螺栓固装在从动轴44上,将缆线盘91装车时,先将第一销孔422和第二销孔442中的销钉取出,再将从动轴44另一端的轴承座43打开,将从动轴44取下,将一个扣盘45取下,并将从动轴44穿装在缆线盘91中,缆线盘91两端的外盘911通过螺栓与扣盘45固接在一起,使从动轴44转动时,可带动缆线盘91转动,安装完毕后,用吊钩将安装有缆线盘91的从动轴44两端分别安装至升降支架41上,并且升降支架41可以根据缆线盘91的直径调整至适当的高度,所述制动装置46安装在传动轴42上,用于控制放缆速度,制动装置46与控制装置6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电机51和减速器52,所述电机51和减速器52分别安装在放线室3的底板31的一侧,所述电机51通过减速器52与传动轴42的齿轮连接,并带动传动轴42转动。

所述控制装置6与电机51连接,控制电机51的运转速度。

所述导线装置7包括:套筒71、安装杆72、导轮73、第一弹性件74和第二弹性件75,所述套筒71为顶部开口结构,其底部铰装在底座31后部,所述安装杆72一端装置在套筒71内,所述第一弹性件74和第二弹性件75分别为弹簧,第一弹性件74装置在套筒71与安装杆72之间,且第一弹性件74两端分别与套筒71和安装杆72固接,所述第二弹性件75一端固装在安装杆72的中上部,另一端固装在底座31后缘与套筒71之间的底座31上,所述导轮73安装在安装杆72另一端,并悬置在矩形开口312上方。

所述放线犁8包括:犁体81、犁尖82、导线管83和导线槽84,所述犁体81顶部铰装在升降支架2主梁22的放线犁座25内,并通过放线犁座25上的销钉限位,所述犁尖82固装在犁体81底部,所述导线槽84沿纵向固装在犁体81的后部,导线槽84顶部固装有导线管83,缆线9从缆线盘91引出后,经过导向装置7引导后,进入导线管83,并通过导线管83进入导线槽84中,再沿导线槽84进入犁尖82开好的线缆沟中,通过导线槽84防止了缆线9在铺设过程中与石子、土地摩擦导致线缆磨损破坏,保证了铺设电缆的质量,当一段施工完毕时,可将放线犁座25内的销钉取出,将犁体81旋转至水平方向,从而将放线犁8收起,再将销钉放入,限制其下落,起到限位作用。

在施工前,先将放线室3的顶门35打开,将需要铺设的线缆盘91安装在防线支架4上,安装完毕后,将顶门35关闭,便可前往施工现场。当到达施工现场准备开沟埋缆时,先放下放线犁8,并通过限位销26将放线犁8固定,再通过升降支架2将放线犁8调整至适合位置,启动驱动装置5,通过控制装置6控制线缆盘91缓慢转动,并将缆线9经导线装置7后穿过导线管83进入导线槽84内,等待放缆;施工开始后,启动牵引机构1,牵引机构1通过升降支架2带动放线犁8开沟前进,同时操作人员可以坐在放线室3内通过控制装置6调整线缆盘91的转速配合开沟速度放缆,当放线犁8通过犁尖81将前进方向上的土地刨开,形成线缆沟,线缆9通过转盘不断送出,依次经过导线装置7、导线管83和导线槽84后进入线缆沟中,完成放缆,从而实现了只需1名操作人员便可以完成放缆的工作,而且在放缆过程中,操作人员坐在放线室3内,通过空调可以将放线室3内调整到舒适的温度,避免了在炎热的高温下工作导致操作人员中暑,而且还可以通过放线室3阻挡雨雪风沙的侵袭,不仅避免了恶劣天气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而且还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另外,在放缆过程中,通过由于牵引机构1前进速度和驱动装置7的放缆速度在相对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导线装置7上的第一弹性件74和第二弹性件75减少缆线的缓冲,从而避免线缆9的损伤,而且导线槽84可以有效避免线缆施放过程中线缆9与线缆沟中的砂石摩擦而导致缆线9磨损,施工完毕后,可将限位销26拔出,将放线犁8收起,再将限位销26放回将放线犁8固定,便可从施工现场返回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放缆,将原来需要6人的放缆工序,减少到1人,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防风沙雨雪以及高温,可以让工作人员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工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了工作人员在恶劣环境下对身体产生的危害;另外,本实用新型可支持多种型号的光电缆,而且埋线深度可根据涉及要求调节。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