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节能式母线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314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节能式母线槽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散热节能式母线槽。



背景技术:

现代高层建筑和大型的车间需要巨大的电能,而面对这庞大负荷所需成百上千安培的强大电流就要选用安全可靠的传导设备,母线系统便是很好的选择。母线槽系统是一个高效输送电流的配电装置,尤其适应了越来越高的建筑物和大规模工厂经济合理配线的需要。母线槽中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就是“温升”,母线槽的温升直接影响到整个输配电系统的运行质量,母线槽的温升越高证明导电铜排的运行温度越高,而铜排的运行温度越高它的导电能力越差,这样母线槽的运行温度与导电能力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场所,由于母线槽散热性不良导致母排温升过高,致使整条母线槽烧损,甚至大量用电设备烧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案是将接母线槽母排截面加大,此方法增加成本,且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散热节能式母线槽,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性能好的特点。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散热节能式母线槽,包括外壳、铜排;外壳包括第一上盖板、第二上盖板、第一下盖板、第二下盖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上盖板与第一下盖板上下对称,两个第一侧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上盖板与第一下盖板之间;

第一上盖板与第一下盖板结构、尺寸均相同,第一上盖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二板、第三板分别固定在第一板的两侧,使第一侧板成“u”形结构;第一板上设有多列第一散热柱,相邻两列第一散热柱之间的距离相等,每相邻两列第一散热柱之间设有一列散热孔;

第二上盖板与第二下盖板结构、尺寸均相同,第二上盖板包括第四板、第五板、第六板,第五板、第六板分别固定在第四板的两侧,使第二上盖板成“u”形结构;第四板上表面设有多列第二散热柱,相邻两列第二散热柱之间的距离相等,第四板下表面设有散热凸台,散热凸台设有多列槽口,相邻两列槽口之间的距离相等,槽口的宽度与第一散热柱的宽度相等,槽口的高度低于第一散热柱的高度;第一散热柱顶面与散热凸台的槽口底面相接触,第一上盖板与第二上盖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第一侧板包括第七板、第八板、第九板,第八板、第九板分别固定在第七板的两侧,使第一侧板成“u”形结构;第七板上设有多列第三散热柱,相邻两列第三散热柱之间的距离相等,每相邻两列第三散热柱之间设有一列散热孔;

第二侧板包括第十板、第十一板、第十二板,第十一板、第十二板分别固定在第十板的两侧,使第二侧板成“u”形结构;第十板上设有多列第四散热柱,相邻两列第四散热柱之间的距离相等,第四散热柱位于相邻两个第三散热柱中间,第十板底面与第一散热柱顶面相接触,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通过螺母固定。

所述相邻两个第一散热柱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上盖板上相邻两列散热孔之间的距离为l2,l1=l2。

所述相邻两个第三散热柱之间的距离为l3,第一侧板上相邻两列散热孔之间的距离为l4,l3=l4。

所述相邻两个第四散热柱之间的距离为l5,相邻两个第三散热柱之间的距离为l3,l5=l3。

所述第一上盖板、第二上盖板、第一下盖板、第二下盖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上均设有三角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壳体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上盖板、第一下盖板、第二上盖板、第二下盖板上设有散热柱,增大散热面积,将导电排所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发,在第二上盖板、第二下盖板设有散热凸台,进一步增大了散热面积,保持母线较低的温升,降低耗能,同时能增加母线槽的载流量;在第一侧板、第一上盖板、第二下盖板上设有若干散热孔,进一步提高了母线槽散热性,消除了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母线槽短周期超负荷运行导致母线槽急剧升温的问题;从而降低铜排温度,提升铜排载流量,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上盖板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上盖板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上盖板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侧板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侧板俯视图。

1-外壳,2-铜排,3-第一上盖板,4-第二上盖板,5-第一下盖板,6-第二下盖板,7-第一侧板,8-第二侧板,9-第一板,10-第二板,11-第三板,12-第四板,13-第五板,14-第六板,15-第七板,16-第八板,17-第九板,18-第十板,19-第十一板,20-第十二板,21-第一散热柱,22-第二散热柱,23-散热凸台,24-槽口,25-三角筋,26-散热孔,27-螺栓,28-第三散热柱,29-第四散热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散热节能式母线槽,包括外壳、铜排;外壳包括第一上盖板、第二上盖板、第一下盖板、第二下盖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上盖板与第一下盖板上下对称,两个第一侧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上盖板与第一下盖板之间;

第一上盖板与第一下盖板结构、尺寸均相同,第一上盖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二板、第三板分别固定在第一板的两侧,使第一侧板成“u”形结构;第一板上设有十列第一散热柱,相邻两列第一散热柱之间的距离相等,每相邻两列第一散热柱之间设有一列散热孔;

第二上盖板与第二下盖板结构、尺寸均相同,第二上盖板包括第四板、第五板、第六板,第五板、第六板分别固定在第四板的两侧,使第二上盖板成“u”形结构;第四板上表面设有六列第二散热柱,相邻两列第二散热柱之间的距离相等,第四板下表面设有散热凸台,散热凸台设有十列槽口,相邻两列槽口之间的距离相等,槽口的宽度与第一散热柱的宽度相等,槽口的高度低于第一散热柱的高度;第一散热柱顶面与散热凸台的槽口底面相接触,第一上盖板与第二上盖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第一侧板包括第七板、第八板、第九板,第八板、第九板分别固定在第七板的两侧,使第一侧板成“u”形结构;第七板上设有十列第三散热柱,相邻两列第三散热柱之间的距离相等,每相邻两列第三散热柱之间设有一列散热孔;

第二侧板包括第十板、第十一板、第十二板,第十一板、第十二板分别固定在第十板的两侧,使第二侧板成“u”形结构;第十板上设有十列第四散热柱,相邻两列第四散热柱之间的距离相等,第四散热柱位于相邻两个第三散热柱中间,第十板底面与第一散热柱顶面相接触,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通过螺母固定。

所述相邻两个第一散热柱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上盖板上相邻两列散热孔之间的距离为l2,l1=l2。

所述相邻两个第三散热柱之间的距离为l3,第一侧板上相邻两列散热孔之间的距离为l4,l3=l4。

所述相邻两个第四散热柱之间的距离为l5,相邻两个第三散热柱之间的距离为l3,l5=l3。

所述第一上盖板、第二上盖板、第一下盖板、第二下盖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上均设有三角筋。

本发明通过在壳体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上盖板、第一下盖板、第二上盖板、第二下盖板上设有散热柱,增大散热面积,将导电排所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发,在第二上盖板、第二下盖板设有散热凸台,进一步增大了散热面积,保持母线较低的温升,降低耗能,同时能增加母线槽的载流量;在第一侧板、第一上盖板、第二下盖板上设有若干散热孔,进一步提高了母线槽散热性,消除了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母线槽短周期超负荷运行导致母线槽急剧升温的问题;从而降低铜排温度,提升铜排载流量,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