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力驱鸟器的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0466阅读:1639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力驱鸟器的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施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电力驱鸟器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供电线路多处于郊外,且高架设置,所以供电线路时长会受到鸟类的筑巢“骚扰”。据统计数据显示,因鸟类筑巢而引发的配电线路故障近年来呈直线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与目前滥砍滥发和人类活动区间的不断外张相关。鸟类在供电塔上筑巢将严重威胁配电线路的安全供电,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目前主要靠线路巡视时发现鸟巢后再去清理,其对于实现配电线路安全可靠性远远不够,而且会给线路运行管理造成被动。其次,是通过安装驱鸟器来杜绝鸟害。因为配电线路较长,如果按照目前的驱鸟器安装方法安装驱鸟器,同时受到人员少的限制,需要进行多次停电,一方面其会给用电客户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安装过程中需要爬到电塔的顶部操作,整个过程不仅作业强度大而且会给操作人员的安全埋下重大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力驱鸟器的安装装置,能够方便电力施工人员安全地安装驱鸟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电力驱鸟器的安装装置,所述电力驱鸟器的底座的底部设置有1个第一螺栓;所述安装装置包括座体,所述座体的一侧具有供所述电力驱鸟器的底座伸入的凹口;所述凹口的顶部竖直朝下连接有第一锁定组件,所述电力驱鸟器的底座的顶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配合的第一锁定位;所述凹口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竖直滑移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顶部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中固定套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杆杆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顶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螺栓的栓头适配的螺母口;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底部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底部竖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穿透座体,并横向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座体竖直穿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部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实现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位于座体内的杆体上滑移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转动杆还穿过所述第三连接杆,且转动杆上设置有与第三连接杆配合的第一卡座;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连接有绝缘臂。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包括第二螺栓,所述锁定位为第二螺孔;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其中,所述第三齿轮同轴固定于第二螺栓的顶部,第四齿轮同轴固定于转动杆的顶端。

优选地,所述座体内围绕转动杆设置有第二卡座,所述转动杆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二卡座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卡座,所述转动杆位于第二卡座、第三卡座之间的杆体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卡座、第三卡座抵触。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锁定所述转动杆以防止其转动的第二锁定结构;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包括活动杆、第三弹簧、环形卡圈和卡杆;所述凹口的侧壁上水平贯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活动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其杆体上设置有第四卡座;所述驱鸟器的底座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活动杆伸入的插孔;所述安装孔靠近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五卡座;所述第三弹簧套设于活动杆上,且两端分别与第四卡座、第五卡座抵触;所述环形卡圈与转动杆同轴设置;所述卡杆设置于所述环形卡圈的内圈上;所述转动杆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杆适配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第四齿轮的厚度大于第三齿轮。

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的厚度大于第一齿轮。

优选地,所述转动杆的杆体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凸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圈设置有与所述凸键适配的键槽。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安装过程快捷,进而节省了安装时间;

2、安装过程中,电力施工人员无需进行攀爬,进而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安装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中第二齿轮与转动杆的连接结构图。

附图标记:1、底座;11、第一螺栓;12、插孔;2、横担;3、座体;31、第一安装槽;32、第二卡座;33、安装孔;331、第五卡座;41、第一齿轮;411、螺母口;42、第一连接杆;43、第一固定座;44、第一弹簧;45、第二连接杆;46、第三连接杆;47、第二齿轮;471、键槽;5、转动杆;51、第一卡座;52、第三卡座;53、卡槽;54、凸键;61、第四齿轮;62、第三齿轮;7、第二螺栓;8、第二弹簧;91、活动杆;911、第四卡座;92、第三弹簧;93、环形卡圈;94、卡杆;10、绝缘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力驱鸟器的安装装置,电力驱鸟器的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1个第一螺栓11。

该安装装置包括座体3,座体3的一侧具有供电力驱鸟器的底座1伸入的凹口;凹口的顶部竖直朝下连接有第一锁定组件,电力驱鸟器的底座1的顶部具有与第一锁定组件配合的第一锁定位。座体3竖直穿设有转动杆5,转动杆5的底端连接有绝缘臂10。转动杆5的顶部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一锁定组件实现传动连接;第一锁定组件包括第二螺栓7,锁定位为第二螺孔;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三齿轮62和第四齿轮61,第四齿轮61的厚度大于第三齿轮62;其中,第三齿轮62同轴固定于第二螺栓7的顶部,第四齿轮61同轴固定于转动杆5的顶端。因此,当转动杆5转动时,可通过第三齿轮62、第四齿轮61的啮合关系,带动第二螺栓7转动。

凹口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31,第一安装槽31内竖直滑移设置有第一固定座43,第一固定座43的顶部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中固定套设有第一连接杆42,第一连杆杆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齿轮41,第一齿轮41的顶部具有与第一螺栓11的栓头适配的螺母口411;第一固定座43的底部通过第一弹簧44与第一安装槽31的槽底连接;第一固定座43的底部竖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45,第二连接杆45的底端穿透座体3,并横向连接有第三连接杆46;转动杆5位于座体3内的杆体上滑移设置有第二齿轮47,第二齿轮47与第一齿轮41啮合,且第二齿轮47的厚度大于第一齿轮41。转动杆5还穿过第三连接杆46,且转动杆5上设置有与第三连接杆46配合的第一卡座51。因此,当转动杆5转动时,可通过第二齿轮47带动第一齿轮41转动。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第二齿轮47与转动杆5的具体连接结构是:转动杆5的杆体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凸键54;第二齿轮47的内圈设置有与凸键54适配的键槽471。

参照图1、图2,座体3内围绕转动杆5设置有第二卡座32,转动杆5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二卡座32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卡座52,转动杆5位于第二卡座32、第三卡座52之间的杆体上套设有第二弹簧8;第二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卡座32、第三卡座52抵触。

还包括用于锁定转动杆5以防止其转动的第二锁定结构;第二锁定结构包括活动杆91、第三弹簧92、环形卡圈93和卡杆94;凹口的侧壁上水平贯穿设置有安装孔33,活动杆91位于安装孔33内,且其杆体上设置有第四卡座911;驱鸟器的底座1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活动杆91伸入的插孔12;安装孔33靠近转动杆5的一端设置有第五卡座331;第三弹簧92套设于活动杆91上,且两端分别与第四卡座911、第五卡座331抵触;环形卡圈93与转动杆5同轴设置;卡杆94设置于环形卡圈93的内圈上;转动杆5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杆94适配的卡槽53。

因此,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第一步,需要安装驱鸟器时,将驱鸟器的底座1放到座体3的凹口内,一方面使第二螺孔与第二螺栓7对准,第二方面将第一齿轮41下压,待第一螺栓11与螺母口411对准后,再释放,此时第一螺栓11的栓头就能够进入到第一齿轮41上的螺母口411内,第三方面使上述的活动杆91与插孔12对齐,并使活动杆91的一端从插孔12伸出。然后转动第二螺栓7,使其进入到第二螺孔内,此时驱鸟器的底座1则与座体3进行了固定。另外,由于环形卡圈93整体朝向凹口的方向移动,使得环形卡圈93内的卡杆94能够进入到转动杆5上的卡槽53内,进而此时转动杆5无法转动。

第二步,电力施工人员握着绝缘臂10,将驱鸟器伸到需要安装的横担2上,并使驱鸟器的底座1卡入到横担2上,最终依靠横担2的侧边将活动杆91朝向转动杆5顶,当横担2的侧边与底座1的内侧壁完全抵触时,上述的卡杆94正好从卡槽53内缩回,进而此时转动杆5被解除锁定。然后电力施工人员顺时针转动绝缘臂10,使转动杆5也跟着顺时针转动;与此同时,第一齿轮41、第三齿轮62也同时转动,这样,第一齿轮41在转动的同时能够将第一螺栓11向上拧动,而第三齿轮62在转动的同时,能够将第二螺栓7向上拧动;通过预先的结构设计,可使得第一螺栓11顶紧于横担2时,第二螺栓7也已经脱离第二螺孔。

第三步,电力施工人员向下拉动绝缘臂10,使得第三连接杆46、第二连接杆45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41与第一螺栓11脱离;然后稍微朝向右侧移动绝缘臂10,就能够带动活动杆91从插孔12内伸出;之后便可将座体3与驱鸟器的底座1完全分离,完成安装。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