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控制方法、柔性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47003发布日期:2018-06-30 16:4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终端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控制方法、柔性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的普及,为满足人们对于终端愈来愈高的充电需求,无线充电技术随之应运而生。目前市面上无线充电技术大都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来实现的。具体的,是在充电座上设置一个将电流转换成磁信号的电磁发送线圈,同时在终端上设置一个能将磁信号转换成电流的电磁接收线圈,进而通过电磁转换实现无线充电。但是在以此种方式进行无线充电时,终端和充电座的相对位置对终端的充电效率影响很大。具体的,终端的充电效率会随着终端的电磁接收线圈和充电座的电磁发送线圈的相对位置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在终端的电磁接收线圈和充电座的电磁发送线圈正对时(即相对位置为0时),电磁接收线圈接收到的磁信号最强,充电效率最高。而随着电磁接收线圈和电磁发送线圈的位置偏差越远,则电磁接收线圈接收到的磁信号就弱,终端的充电效率就越低。而人们在日常充电过程中往往并不会太在意终端的电磁接收线圈和充电座的电磁发送线圈是否正对,而是将终端放置于充电座的充电平面上确定终端在充电了之后就不再理会。这也就导致了往往终端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充电效率不高,充电更为耗时且充电过程能量浪费严重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目前进行无线充电时,充电效率受终端和充电座相对位置的影响很大,而人们在日常充电过程中往往并不会太在意终端在充电座上的放置位置,从而导致了往往终端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充电效率不高,充电更为耗时且充电过程能量浪费严重的问题。针对该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控制方法、柔性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控制方法,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可自动形变的柔性终端上,且所述柔性终端可通过自动形变实现位置移动;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柔性终端置于充电座上进行无线充电时,所述柔性终端执行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所述柔性终端自身的当前充电效率;步骤二:将所述当前充电效率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进行比较;步骤三:在所述当前充电效率大于所述预设充电效率阈值时,将当前充电位置确定为最终充电位置,在所述最终充电位置进行无线充电;在所述当前充电效率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充电效率阈值时,所述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在所述充电座上进行位置移动,并在位置移动后重新执行所述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柔性终端自身的当前充电效率包括:获取预设时长段内的所述柔性终端自身的充电电量;根据所述预设时长段以及所述充电电量计算得到所述当前充电效率。可选的,所述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在所述充电座上进行位置移动包括:检测所述充电座发出的用以给所述柔性终端充电的磁场的磁场源所在方向;所述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在所述充电座上向所述磁场源所在方向进行位置移动。可选的,所述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在所述充电座上进行位置移动包括:所述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在所述充电座上的预设区域范围内进行位置移动;所述预设区域范围为以所述柔性终端为中心的半径为n的区域范围,所述n大于0。可选的,所述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在所述充电座上的预设区域范围内进行位置移动包括:所述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在所述充电座上的预设区域范围内按照预设移动方向进行位置移动;所述预设移动方向包括:在第4m+1次位置移动时移动方向向前,在第4m+2次、第4m+3次以及第4m+4次位置移动时移动方向向左;或,在第4m+1次位置移动时移动方向向前,在第4m+2次、第4m+3次以及第4m+4次位置移动时移动方向向右;所述m依次取0至正无穷的整数。可选的,所述柔性终端内预设有位置移动次数阈值;在所述柔性终端的位置移动次数大于所述移动次数阈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四:获取所述柔性终端自身的当前充电效率;步骤五:将所述当前充电效率与上一充电位置的充电效率进行比较;步骤六:若所述当前充电效率小于所述上一充电位置的充电效率,所述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返回所述上一充电位置,并将所述上一充电位置确定为最终充电位置,在所述最终充电位置进行无线充电;若所述当前充电效率大于等于所述上一充电位置的充电效率,所述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继续在所述充电座上进行位置移动,并在位置移动后重新执行所述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可选的,所述柔性终端包括用于接收磁信号并将所述磁信号转换成电流的电磁接收线圈;在所述柔性终端位于所述最终充电位置时,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柔性终端中所述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是否与所述充电座贴合;若所述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与所述充电座未贴合,则所述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使得所述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与所述充电座贴合。可选的,所述柔性终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的重力感应装置;所述检测所述柔性终端中所述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是否与所述充电座贴合包括:在所述充电座的充电平面水平时,所述重力感应装置检测所述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是否水平;若是,则所述柔性终端中所述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与所述充电座贴合;否则,所述柔性终端中所述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与所述充电座未贴合。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柔性终端,所述柔性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总线以及受控弯折构件;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和受控弯折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所述受控弯折构件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总线接受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以实现所述柔性终端的自动形变以及位置移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以控制所述受控弯折构件,实现上述任一种无线充电控制方法的步骤。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种的无线充电控制方法的步骤。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控制方法、柔性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利用可自动形变、且可通过自动形变实现位置移动的柔性终端,使得柔性终端在置于充电座上进行无线充电时,通过获取自身的当前充电效率,并将当前充电效率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在当前充电效率大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时,将当前充电位置确定为最终充电位置,在最终充电位置进行无线充电;在当前充电效率小于等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时,则通过自动形变在充电座上进行位置移动,并重新获取当前充电效率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进行比较,直至最终找到大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的最终充电位置。这样,通过不断将当前位置的当前充电效率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利用柔性终端的自动形变进行位置移动即可自动找到充电效率满足要求的位置,从而提高了终端在进行无线充电时的充电效率,缩短了充电耗时,且节约了充电时的能量损耗。同时,整个位置移动过程完全由终端自动控制,不需要用户介入,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基本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终端位置移动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终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前移结构变化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一步的无线充电控制方法流程图;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控制方法细化流程图;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Media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后续描述中将以移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请参阅图1,其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RF(RadioFrequency,射频)单元101、WiFi模块102、音频输出单元103、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04、传感器105、显示单元106、用户输入单元107、接口单元108、存储器109、处理器110、以及电源1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下面结合图1对移动终端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射频单元1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1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GSM(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CDMA2000(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2000,码分多址2000)、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宽带码分多址)、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FDD-LTE(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LongTermEvolution,频分双工长期演进)和TDD-LTE(TimeDivisionDuplexing-LongTermEvolution,分时双工长期演进)等。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移动终端通过WiFi模块102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1示出了WiFi模块102,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移动终端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音频输出单元103可以在移动终端100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射频单元101或WiFi模块1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03还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03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等。A/V输入单元1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1041和麦克风1042,图形处理器1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06上。经图形处理器1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01或WiFi模块102进行发送。麦克风1042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等运行模式中经由麦克风1042接收声音(音频数据),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语音)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麦克风1042可以实施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或抑制)算法以消除(或抑制)在接收和发送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或者干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显示单元1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61。用户输入单元1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07可包括触控面板1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72。触控面板1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071上或在触控面板107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触控面板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10,并能接收处理器1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071。除了触控面板1071,用户输入单元1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此处不做限定。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071可覆盖显示面板1061,当触控面板1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中,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接口单元108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1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1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存储器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处理器11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1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尽管图1未示出,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提出本发明方法各个实施例。第一实施例为解决目前进行无线充电时,充电效率受终端和充电座相对位置的影响很大,而人们在日常充电过程中往往并不会太在意终端在充电座上的放置位置,从而导致了往往终端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充电效率不高,充电更为耗时且充电过程能量浪费严重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具备可自动形变、且可通过自动形变实现位置移动的柔性终端上的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参见图2,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基本流程图,包括:S201:获取柔性终端自身的当前充电效率;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柔性终端应当在置于充电座上进行无线充电时,才触发获取自身当前充电效率的操作,否则获取当前充电效率即无意义。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终端获取充电效率的一种具体的可行方式是:获取预设时长段内的柔性终端自身的充电电量,进而根据该预设时长段以及获取到的该预设时长段的充电电量来计算得到充电效率。例如,设预设时长段为5秒,在5秒内充电电量为2.5mAh,则充电效率为0.5mAh/秒。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计算当前充电效率时,柔性终端可以只需获取一次充电效率即可,此时该计算得到的一次充电效率即直接确定为当前充电效率。以上例为例,则当前充电效率即为0.5mAh/秒。但为进一步保证柔性终端获取到的当前充电效率的准确性,也可以在当前位置获取多次充电效率,进而取这多次的平均值作为当前位置对应的当前充电效率。例如,设获取了3次充电效率,分别为0.5mAh/秒、0.52mAh/秒、0.51mAh/秒,则计算得到的当前充电效率即为0.51mAh/秒。应当理解的是,对于获取多次充电效率的,还可以对这多次充电效率进行检测,将其中偏差较大的充电效率进行淘汰,仅利用剩余的充电效率计算平均值作为该位置对应的当前充电效率。例如获取5次充电效率,分别为0.51mAh/秒、0.5mAh/秒、0.52mAh/秒、0.51mAh/秒、0.35mAh/秒,则0.35mAh/秒即为明显的偏差较大的充电效率,计算当前充电效率时仅根据0.51mAh/秒、0.5mAh/秒、0.52mAh/秒、0.51mAh/秒来计算,得到当前充电效率为0.51mAh/秒。在本实施例中,淘汰偏差较大的充电效率的一种可行方式是:检测多次充电效率中,与超过阈值个数的充电效率的偏差都大于预设偏差阈值的一个充电效率即定义为偏差较大的充电效率。以上例为例,可定义阈值个数为2个,预设偏差阈值为0.05mAh/秒,则终端可自动判断出0.35mAh/秒的充电效率偏差较大,需淘汰。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预设时长段可以自由设置,其除了可以使上例中所示的5秒外,还可以是任意值。例如8s,10s,30s,60s等。同时,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长段具体值可以由工程师在固化写入到柔性终端内。S202:检测当前充电效率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若是,转至步骤S203;否则转至步骤S204。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充电效率阈值可以是工程师结合市面上与柔性终端匹配的各充电座的充电设置参数和/或其自身的经验来设定的。S203: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在充电座上进行位置移动,并转至步骤S201;在本实施例中,若当前充电效率小于等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即表明当前充电效率较低,柔性终端与充电座的相对位置存在一定偏差。因此柔性终端需要通过自动形变来移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在充电座上的预设区域范围内进行位置移动。其中,预设区域范围为以柔性终端为中心的半径为n(n>0)的区域范围。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以柔性终端为中心的半径为n的区域范围应当落于充电座上,同时n应当小于充电座半径。这样,柔性终端在位置移动时才不会掉出充电座。通常而言,用户在放置终端时,往往会将终端放置在充电座相对靠中间的区域,以避免终端掉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设置n的值使得预设区域范围覆盖充电座中心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在充电座上的预设区域范围内进行位置移动的一种具体方式是:设置柔性终端在第4m+1次位置移动时向前移动,在第4m+2次、第4m+3次以及第4m+4次位置移动时向左移动,其中m依次取0、1、2、3、4、…。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柔性终端在第4m+1次位置移动时向前移动,在第4m+2次、第4m+3次以及第4m+4次位置移动时向右移动;m依次取0至正无穷的整数。应当理解的是,上述仅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两种可行的终端位置移动方式,并不代表本实施例只能采用上述方式进行位置移动。例如,柔性终端还可以采用随机移动的方式在预设区域范围内进行位置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位置移动方式中,终端实际上采用的是一种遍历预设区域范围从而找到充电效率大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的充电位置的方式。这种方式查找效率低下,找到充电效率大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的充电位置耗时较长。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有一种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在充电座上进行位置移动的具体方式。参见图3所示,包括:S301:检测充电座发出的用以给柔性终端充电的磁场的磁场源所在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内设有用于接收磁信号并将磁信号转换成电流的电磁接收线圈,而充电座上则设有用于将电流转换成磁信号并将磁信号发送出去的电磁发送线圈(即充电座上的磁场源)。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电磁接收线圈所接收到的磁信号的磁场形状从而确定出电磁发送线圈相对于电磁接收线圈的所在方向。S302: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在充电座上向磁场源所在方向进行位置移动。应当理解的是,此种方式柔性终端移动方向更为明确,能过更容易找到充电效率大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的充电位置。但是,柔性终端内需要设置磁场检测装置,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柔性终端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屏终端应当在进行了位置移动之后,才重新执行步骤S201的操作,否则重新获取到的当前充电效率仍旧是位置移动前的充电位置对应的充电效率,不具意义。S204:将当前充电位置确定为最终充电位置,在最终充电位置进行无线充电。在本实施例中,若当前充电效率大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即表明当前充电效率已经达到预期,柔性终端与充电座的相对位置存在偏差较小甚至不存在偏差。因此柔性终端可以直接确定当前充电位置为最终充电位置,并进行无线充电,不再需要进行位置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柔性终端的具体结构不做要求,只要其可以实现自动形变、且可以通过自动形变实现位置移动即可。但为便于大家理解,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体的柔性终端结构以供参考。参见图4所示,柔性终端包括三个结构主体a、b、c,两个受控弯折构件1和2。其中,结构主体a和b通过受控弯折构件1连接,结构主体b和c通过受控弯折构件2连接;受控弯折构件可以接收柔性终端的控制自动弯折从而使得柔性终端发生形变。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受控弯折构件进行位置移动的方式可以参见图5所示,设:柔性终端A平放于充电座B上,先控制在前的受控弯折构件1顺时针弯折,使得在后的结构主体b和c以及弯折构件2前移;再控制在后的弯折构件2逆时针弯折,使得在前的结构主体a和b以及弯折构件1前移,并使得弯折构件2、结构主体b和c放平至与充电座B贴合。应当理解的是,图5示例的是向前移动的方式,对于向后移动的方式与向前移动的方式类似,仅是控制受控弯折构件的顺序以及弯折方向不同而已,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受控弯折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受处理器控制的电动转轴,处理器通过控制电动转轴转动从而实现控制柔性终端的自动形变、弯折。应当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的终端只适合前后移动,若需其可以左右移动,则一种可行的解决方式是:在终端背面设置一个可伸出和收回的支撑转盘。在需要向左或向右转动时,该支撑转盘伸出,将柔性终端支起并进行方向旋转,使得终端可以转向,从而实现左右移动。应当理解的是,这种方式实质可以实现任意方向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另一种可行的解决方式是在柔性终端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同时设置弯折构件,例如可以参考图6所示的平面结构(各黑色部分为弯折构件,各白色部分为通过弯折构件连接的结构主体),该结构即可实现长度方向的弯折和宽度方向的弯折。采用类似结构即可使得柔性终端既可以在长度方向上前后位移,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前后位移,即可以实现前后左右的位置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为避免柔性终端一直找不到充电效率大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的充电位置而一直在充电座上移动,造成能量浪费的情况的出现,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提供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具体的,可以在柔性终端内预设位置移动次数阈值,在柔性终端的位置移动次数大于该位置移动次数阈值时,柔性终端即执行该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种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7所示,包括:S701:获取柔性终端自身的当前充电效率;此处的获取方式与前述对步骤S201中一致,故不再赘述。S702:检测当前充电效率是否小于上一充电位置的充电效率;若是,转至步骤S703;否则,转至步骤S704;在本实施例中,在柔性终端的位置移动次数达到该位置移动次数阈值时,柔性终端即需要保存下当前位置的充电效率。从而保证在进行位置移动后,可以将移动后的位置对应的充电效率与当前位置的充电效率进行比较。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仅保存上一充电位置的充电效率,对于之前充电位置的充电效率可以随着柔性终端的位置移动而自动清除。S703: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返回上一充电位置,并将上一充电位置确定为最终充电位置,在最终充电位置进行无线充电;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终端是通过自动形变而进行的位置移动。因此其在返回上一充电位置时,其返回的实际位置可能和所述上一充电位置存在一定的位置偏差。因此,柔性终端可以在返回后再获取一次当前充电效率,并将之与返回前的充电位置所对应的充电效率进行比对。若当前充电效率大于等于返回前的充电位置所对应的充电效率,则确定返回后的实际位置为最终充电位置,在最终充电位置进行无线充电;否则,转至S704。例如,设柔性终端通过形变向前移动一次到达当前充电位置;设上一充电位置的充电效率为0.6mAh/秒,当前充电效率为0.5mAh/秒,此时柔性终端会通过形变向后移动一次。重新获取当前充电效率,设为0.58mAh/秒,则由于0.58mAh/秒大于0.5mAh/秒,则虽然该退回后的充电位置充电效率小于最先的所述上一充电位置的充电效率,但仍旧结束整个流程,在该位置进行无线充电。但是,若重新获取的当前充电效率小于0.5mAh/秒,则柔性终端会继续执行步骤S704的操作。S704: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继续在充电座上进行位置移动,并在位置移动后转至步骤S701。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继续在充电座上进行位置移动的具体方式在前文中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故此不再赘述。应当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除了柔性终端的电磁接收线圈与充电座的电磁发送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会影响终端的充电效率外,电磁接收线圈与电磁发送线圈自己是否存在倾斜角也会影响终端的充电效率。通常,在电磁接收线圈与电磁发送线圈不存在倾斜角时,充电效率最高;而随着倾斜角越大则充电效率越低。在实际应用中,电磁发送线圈往往是平行于充电座的充电平面水平设置于充电座上的,而电磁接收线圈也是平行于终端结构面设置于终端上的。因此,在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与充电座贴合时,其充电效率更大。而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控制方法中,柔性终端是通过自动形变来进行的位置移动,因此其在移动至最终充电位置时,可能导致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与充电座未贴合,从而使得终端未达到最佳的充电效率。同时,若充电座上存在某些小的固体障碍物等也可能导致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与充电座未贴合,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柔性终端位于最终充电位置时,还可以进一步的检测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与充电座是否贴合,进而在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与充电座未贴合时,通过自动形变使得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与充电座贴合,从而达到在最终充电位置处的最佳充电效率。在本实施例中,为检测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与充电座是否贴合,一种可行的方式是在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对应的终端壳体外侧设置多个接触感应装置,从而通过多个接触感应装置来确定。但这种方式中需要设置多个接触感应装置成本较高,故而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检测方式。具体的,在柔性终端的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设置重力感应装置。检测柔性终端中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是否与充电座贴合包括:在充电座的充电平面水平时,重力感应装置检测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是否水平;若是,则表明柔性终端中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与所述充电座贴合;否则,则表明柔性终端中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与充电座未贴合。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座的充电平面水平也可以通过重力感应装置来检测。具体的,可以在用户最初放置柔性终端于充电座上时,即检测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是否水平;若是,则记录充电座的充电平面水平;否则,即表明充电座的充电平面不水平。还应当理解的是,对于充电座的充电平面不水平的情况,同样可以通过重力感应装置来检测柔性终端中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是否与充电座贴合。具体的:在用户最初放置柔性终端于充电座上时,即通过角度监测装置以及重力感应装置检测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与重力方向的倾斜角,并记录下来。该倾斜角即为充电平面与重力方向的倾斜角。进一步地,在柔性终端位于最终充电位置时,再次通过角度监测装置以及重力感应装置检测电磁接收线圈所在区域与重力方向的当前倾斜角,并将当前倾斜角与之前记录的倾斜角比对,若不同,则通过形变调整至当前倾斜角与之前记录的倾斜角相等为止。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柔性终端的结构可以在包括受控弯折结构的同时,还包括如图1所示的终端结构。此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控制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可以通过在存储器109内存储实现上述各个步骤的一个或多个程序,由处理器110执行该程序并控制终端100的显示单元106等执行相关操作,从而实现上述无线充电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控制方法,通过利用可自动形变、且可通过自动形变实现位置移动的柔性终端,使得柔性终端在置于充电座上进行无线充电时,通过获取自身的当前充电效率,并将当前充电效率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在当前充电效率大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时,将当前充电位置确定为最终充电位置,在最终充电位置进行无线充电;在当前充电效率小于等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时,则通过自动形变在充电座上进行位置移动,并重新获取当前充电效率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进行比较,直至最终找到大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的最终充电位置。这样,通过不断将当前位置的当前充电效率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利用柔性终端的自动形变进行位置移动即可自动找到充电效率满足要求的位置,从而提高了终端在进行无线充电时的充电效率,缩短了充电耗时,且节约了充电时的能量损耗。同时,整个位置移动过程完全由终端自动控制,不需要用户介入,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以一种较具体无线充电控制过程为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示例说明。参见图8,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控制方法细化流程图,该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包括:S801:获取柔性终端自身的当前充电效率;应当理解的是,本示例中柔性终端通过获取一次预设时长段内的柔性终端自身的充电电量,进而根据该预设时长段以及获取到的该预设时长段的充电电量来计算得到当前充电效率。S802:检测当前充电效率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充电效率阈值;若是,转至步骤S803;否则转至步骤S809。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充电效率阈值可以由工程师根据市面上与该柔性终端匹配的各充电座的充电设置参数来设定。S803: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在充电座上进行位置移动;S804:检测柔性终端的位置移动次数是否大于预设的移动次数阈值;若是,装置步骤S805;否则,转至步骤S801;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移动次数阈值可以由工程师预先设定,也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己设置。S805:获取柔性终端自身的当前充电效率;应当理解的是,此处与S801中获取柔性终端自身的当前充电效率的方式可以一致。S806:检测当前充电效率是否小于上一充电位置的充电效率;若否,转至步骤S807;否则,转至步骤S808;在当前充电效率小于上一充电位置的充电效率时,即表明上一充电位置的充电效率已经很高了,可以以此作为最终的充电位置进行充电。S807: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继续在充电座上进行位置移动;并在位置移动后转至步骤S805;S808:柔性终端通过自动形变返回上一充电位置;转至步骤S809;S809:将当前充电位置确定为最终充电位置,在最终充电位置进行无线充电。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控制方法,通过利用可自动形变、且可通过自动形变实现位置移动的柔性终端,使之在充电效率较低时不断移动从而自动找到相对最佳的充电位置来进行充电,提高了终端在进行无线充电时的充电效率,缩短了充电耗时,且节约了充电时的能量损耗。同时,整个位置移动过程完全由终端自动控制,不需要用户介入,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终端,参见图9所示,其包括处理器91、存储器92、通信总线93以及受控弯折构件94,其中:通信总线93用于实现处理器91、存储器92和受控弯折构件94之间的连接通信;受控弯折构件94用于通过通信总线93接受处理器91的控制以实现柔性终端的自动形变以及位置移动;处理器91用于执行存储器92中存储的一个或多个程序,以控制受控弯折构件94,从而实现上述第一实施例和/或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控制方法的各步骤。同时,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软盘、光盘、硬盘、闪存、U盘、CF卡、SD卡、MMC卡等,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实现上述各个步骤的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这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实施例和/或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控制方法的各步骤。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