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动力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5462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动力柜。



背景技术:

动力柜是指给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提供动力的电气控制柜组合,一般要求的工作温度不超过40℃。当电气功率过大时,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或者环境温度过高的车间,动力柜内经常会出现因为温度过高导致跳闸的现象。经常打开柜门给动力柜通风会存在安全隐患,也是安全生产所不允许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电气设备的安装室两侧设置通风室,利用电动百叶窗来构成空气流通通道,风扇和排风扇来加速空气流动,从而提供一种降温效果好、使用安全、防尘防水的新型动力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动力柜,包括有柜体,柜体包括有左柜壁和右柜壁,柜体内设有用于安装电气设备的安装室、位于安装室左侧的左通风室和位于安装室右侧的右通风室,安装室与左通风室之间设有左隔板,安装室与右通风室之间设有右隔板,左隔板和右隔板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电动百叶窗和第二电动百叶窗,左柜壁上设有连通左通风室的进风口,进风口内安装有第三电动百叶窗,右柜壁上设有连通右通风室的出风口,出风口内安装有第四电动百叶窗,左通风室内安装有若干风扇,风扇正对第一电动百叶窗往安装室中吹风,右通风室中安装有若干排风扇,排风扇正对第四电动百叶窗往柜体外排风,左通风室中安装有控制器,第一电动百叶窗、第二电动百叶窗、第三电动百叶窗和第四电动百叶窗均连接控制器,风扇和排风扇均连接控制器,所述安装室中设有用于感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

左通风室中安装有第一滤网,第一滤网盖住进风口,右通风室中安装有第二滤网,第二滤网盖住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安装室中的电气设备开始工作后,电子元件开始发热,温度传感器感应到安装室中的温度升高到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百叶窗、第二电动百叶窗、第三电动百叶窗和第四电动百叶窗开启,风扇和排风扇开始转动。风扇将低温的空气吹入安装室,排风扇将安装室中的高温空气经四电动百叶窗排出。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控制风扇和排风扇的转速。动力柜停止工作或安装室中温度低于设定值后,控制器控制风扇和排风扇停止,第一电动百叶窗、第二电动百叶窗、第三电动百叶窗和第四电动百叶窗逐渐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动力柜中电动百叶窗、风扇和排风扇的配合能够给动力柜提供高速的空气流动,从而为电气设备提供一个温度稳定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保证了电气设备的安全性,防止异物及雨水进入到安装室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动力柜,包括有柜体,柜体包括有左柜壁1和右柜壁3,柜体内设有用于安装电气设备的安装室4、位于安装室4左侧的左通风室5和位于安装室4右侧的右通风室6,安装室4与左通风室5之间设有左隔板7,安装室4与右通风室6之间设有右隔板8,左隔板7和右隔板8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电动百叶窗9和第二电动百叶窗10,左柜壁1上设有连通左通风室5的进风口,进风口内安装有第三电动百叶窗11,右柜壁3上设有连通右通风室6的出风口,出风口内安装有第四电动百叶窗12,左通风室5内安装有若干风扇13,风扇13正对第一电动百叶窗9往安装室4中吹风,右通风室6中安装有若干排风扇14,排风扇14正对第四电动百叶窗12往柜体外排风,左通风室5中安装有控制器,第一电动百叶窗9、第二电动百叶窗10、第三电动百叶窗11和第四电动百叶窗12均连接控制器,风扇13和排风扇14均连接控制器,所述安装室4中设有用于感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

左通风室5中安装有第一滤网15,第一滤网15盖住进风口,右通风室6中安装有第二滤网16,第二滤网16盖住出风口。第一滤网15和第二滤网16阻止灰尘和昆虫进入到动力柜中。

安装室4中的电气设备开始工作后,电子元件开始发热,温度传感器感应到安装室4中的温度升高到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百叶窗9、第二电动百叶窗10、第三电动百叶窗11和第四电动百叶窗12开启,风扇13和排风扇14开始转动。风扇13将低温的空气吹入安装室4,排风扇14将安装室4中的高温空气经第四电动百叶窗12排出。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控制风扇13和排风扇14的转速。动力柜停止工作或安装室中温度低于设定值后,控制器控制风扇13和排风扇14停止,第一电动百叶窗9、第二电动百叶窗10、第三电动百叶窗11和第四电动百叶窗12逐渐关闭。

第一电动百叶窗9、第二电动百叶窗10、第三电动百叶窗11和第四电动百叶窗12构成空气流通通道,在保持空气有效流通的条件下防止异物从进风口或出风口伸入到安装室内部,保证了动力柜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