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压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4577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压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转换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稳压器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按用途可以分为:电力变压器和特殊变压器(电炉变、整流变、工频试验变压器、调压器、矿用变、音频变压器、中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冲击变压器、仪用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等)。电路符号常用T当作编号的开头,例:T01,T201等。

变压器变压原理首先由法拉第发现,但是直到十九世纪80年代才开始实际应用。在发电场应该输出直流电和交流电的竞争中,交流电能够使用变压器是其优势之一。变压器可以将电能转换成高电压低电流形式,然后再转换回去,因此大大减小了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使得电能的经济输送距离达到更远。如此一来,发电厂就可以建在远离用电的地方。世界大多数电力经过一系列的变压最终才到达用户那里的。

稳压器是使输出电压稳定的设备。稳压器由调压电路、控制电路、及伺服电机等组成。当输入电压或负载变化时,控制电路进行取样、比较、放大,然后驱动伺服电机转动,使调压器碳刷的位置改变,通过自动调整线圈匝数比,从而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现有的稳压器一般采用的是双绕组电压器,故而存在消耗材料高,成本高等问题,同时也存在不方便运输与安装等问题。此外,现有的稳压器还存在结构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范围广的稳压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稳压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变压器、继电器组、继电器控制电路和交流转直流电路,所述的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的壳体表面上设有电源输入端、输入控制开关和若干电源输出插座,所述的电源输入端通过输入控制开关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所述的电源输出插座通过继电器组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通过交流转直流电路与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

通过继电器组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的配合使用,使得该稳压器装置能够自适应不同输入电压,使其能够确保稳定的输出电压值,能够满足操作人员对不同输入电压的要求,而不同的电源输出插座能够满足不同国家插头标准的需求,从而满足了适用范围广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继电器组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的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均包括继电器线圈和继电器触点,所述的电源输出插座包括两个输出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继电器触点串联在其中一个输出端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之间,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继电器触点串联在另一个输出端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之间,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继电器线圈和第二继电器的继电器线圈均安装在继电器控制电路中。通过上述设计,当输入电压过高时,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设计来选择较低数量变压器的线圈匝数,确保输出电压的恒定;当输入电压过低时,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设计来选择较高数量变压器的线圈匝数,确保输出电压的恒定;这样设计满足了自动稳压的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的变压器为自耦变压器,所述壳体的形状为方形,所述的壳体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右面板、上面板和下面板,所述的输入控制开关置于壳体的前面板上,所述的电源输入端和若干电源输出插座置于壳体的后面板上,所述的电源输出插座与后面板可拆卸连接。其中:电源输出插座可以安装在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右面板、上面板和下面板中的其中任何一个面板上。自耦变压器的选择,能够减少材料以及能源的损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重量轻,占地面积小,便于运输和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的输入控制开关包括输入指示灯和输入开关,所述的输入指示灯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并联,所述的输入开关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串联。通过输出控制开关的设计,既能够控制电源的输入,又能够直观的判断出该稳压器装置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还设有输出电压表,所述的输出电压表安装在电源输出插座与继电器组之间。通过输出电压表的设计,能够直观的读取输出电压,确保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上还设有可拆卸的熔断器,所述的熔断器串联在电源输入端与输入控制开关之间。通过熔断器的设计,能够防止过高的输入电压选而损坏变压器,提高了该稳压器装置的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下面板与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的左面板与下面板的衔接处以及右面板与下面板的衔接处均设有T型导槽,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与下面板的衔接处设有翻边,所述的T型导槽和翻边内均设有密封条,所述壳体的下面板左右两边上设有与T型导槽相配合的T型导轨,所述壳体的下面板左右两边上且靠近后面板的位置处设有卡槽,所述的T型导槽内且靠近后面板的位置处均设有与卡槽相对应的卡接件。通过下面板的可拆卸结构设计,一方面方便了该稳压器装置的拆卸与安装,同时也便于电源输出插座的更换,另一方面密封性能好,可靠性高。

作为优选,所述的卡接件包括工字型限位销和压缩弹簧,所述的压缩弹簧安装在工字型限位销上且置于壳体的内部。通过卡接件的设计,能够方便下面板的拆卸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适用范围广,满足了自动稳压的需求;自耦变压器的选择,能够减少材料以及能源的损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重量轻,占地面积小,便于运输和安装,密封性能好,安全性能高,可靠性高,结构简单,便于拆卸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壳体,2.输出电压表,3.熔断器,4.输入控制开关,5.翻边,6.T型导槽,7.压缩弹簧,8.工字型限位销,9.T型导轨,10.卡槽,11.电源输入端,12.电源输出插座,T1.变压器,J1.第一继电器,J2.第二继电器,k1.输入开关,DS1.输入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3、图4所述的实施例中,一种稳压器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变压器T1、继电器组、继电器控制电路和交流转直流电路,变压器T1包括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壳体1表面上设有电源输入端11、输入控制开关4和若干电源输出插座12,电源输入端11通过输入控制开关4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连接,电源输出插座12通过继电器组与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通过交流转直流电路与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继电器组包括第一继电器J1和第二继电器J2,第一继电器J1和第二继电器J2均包括继电器线圈和继电器触点,电源输出插座12包括两个输出端,第一继电器J1的继电器触点串联在其中一个输出端与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之间,第二继电器J2的继电器触点串联在另一个输出端与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之间,第一继电器J1的继电器线圈和第二继电器J2的继电器线圈均安装在继电器控制电路中。变压器T1为自耦变压器,壳体1的形状为方形,壳体1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右面板、上面板和下面板,输入控制开关4置于壳体1的前面板上,电源输入端11和若干电源输出插座12置于壳体1的后面板上,电源输出插座12与后面板可拆卸连接。输入控制开关4包括输入指示灯DS1和输入开关k1,输入指示灯DS1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并联,输入开关k1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串联。壳体1的前面板上还设有输出电压表2,输出电压表2安装在电源输出插座12与继电器组之间。壳体1的前面板上还设有可拆卸的熔断器3,熔断器3串联在电源输入端11与输入控制开关4之间。

如图2所示,壳体1的下面板与壳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壳体1的左面板与下面板的衔接处以及右面板与下面板的衔接处均设有T型导槽6,壳体1的前面板与下面板的衔接处设有翻边5,T型导槽6和翻边5内均设有密封条,壳体1的下面板左右两边上设有与T型导槽6相配合的T型导轨9,壳体1的下面板左右两边上且靠近后面板的位置处设有卡槽10,T型导槽6内且靠近后面板的位置处均设有与卡槽10相对应的卡接件。卡接件包括工字型限位销8和压缩弹簧7,压缩弹簧7安装在工字型限位销8上且置于壳体1的内部。

使用时,首先通过电源输入端11接入电源,然后打开输入控制开关4,之后自耦变压器T1进行工作,交流转直流电路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给继电器控制电路进行供电,继电器控制电路根据输入的直流电大小来判断输入电压的高低,当输入电压过高时,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作用在第一继电器J1的继电器线圈和第二继电器J2的继电器线圈上,第一继电器J1的继电器线圈和第二继电器J2的继电器线圈带动第一继电器J1的继电器触点和第二继电器J2的继电器触点动作,以此来选择较低数量变压器T1的输出线圈匝数,确保输出电压的恒定;当输入电压过低时,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作用在第一继电器J1的继电器线圈和第二继电器J2的继电器线圈上,第一继电器J1的继电器线圈和第二继电器J2的继电器线圈带动第一继电器J1的继电器触点和第二继电器J2的继电器触点动作,以此来选择较高数量变压器T1的线圈匝数,确保输出电压的恒定,同时通过输出电压表2确认输出电压是否为恒定值,最后只需要将电器插接在电源输出插座12上即可。使用时,通过熔断器3能够保证该稳压器装置输入电压的安全可靠性;而在有电源输入时,通过输入指示灯DS1能够直观判断该稳压器装置是否输出正常。此外,通过下面板的可拆卸结构设计,一方面方便了该稳压器装置的拆卸与安装,同时也便于电源输出插座12的更换,另一方面密封性能好,可靠性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