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微型电机上的转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908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用于微型电机上的转子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或微型电机,特别是涉及用于微型电机上的转子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用于微型电机上的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固定在转轴上的转子铁芯、前绝缘板、后绝缘板、换向器和风叶;前绝缘板和后绝缘板的形状都呈凸形,包括底部和与该底部联接的圆形凸部,以及贯穿底部和圆形凸部的中心通孔,前绝缘板的底部和后绝缘板的底部分别设有与转子铁芯同等数量的V形槽;前绝缘板和后绝缘板分别固定在转轴的前后两端,前绝缘板的底部和后绝缘板的底部分别贴住转子铁芯的前后两端,换向器固定在转轴的前端,风叶采用过盈配合固定在转轴的后端;这种结构的转子组件有如下不足之处:一、风叶装配和拆下都比较困难;二、在微型电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热量会通过转轴传导到风叶,它们的温度在微型电机工作时都会很高,而它们的温度在微型电机不工作时又降低到正常室温,这样一来就会出现热胀冷缩,使得转轴与风叶之间变为间隙配合,时间一长风叶打滑,散热效果大打折扣,而且风叶前后窜动,存在与其它部件擦碰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于微型电机上的转子组件, 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和固定牢靠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用于微型电机上的转子组件, 包括转轴、固定在该转轴上的转子铁芯、前绝缘板、后绝缘板、换向器和风叶;所述前绝缘板的形状呈凸形,包括第一底部和与该第一底部联接的第一凸部,以及贯穿所述第一底部和第一凸部的第一中心通孔,所述前绝缘板的第一底部设有与所述转子铁芯同等数量的V形槽;所述后绝缘板的形状也呈凸形,包括第二底部和与该第二底部联接的第二凸部,以及贯穿所述第二底部和第二凸部的第二中心通孔,所述后绝缘板的第二底部也设有与所述转子铁芯同等数量的V形槽;所述前绝缘板和后绝缘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转轴的前后两端,所述前绝缘板的第一底部和后绝缘板的第二底部分别贴住所述转子铁芯的前后两端,所述换向器固定在所述转轴的前端; 所述后绝缘板之第二凸部包括与所述第二底部相联接的端部和远离所述第二底部的自由端,所述后绝缘板之第二凸部的端部为圆柱形,所述后绝缘板之第二凸部的自由端为多边柱形;所述风叶设有与所述后绝缘板的第二凸部之自由端相适配的多边柱形中心通孔, 所述风叶的多边柱形中心通孔插入并固定在所述后绝缘板之第二凸部的自由端。

所述后绝缘板之第二凸部的自由端为等边多边柱形,对应地所述风叶的多边柱形中心通孔为等边多边柱形中心通孔。

所述后绝缘板之第二凸部的自由端为等边八边柱形, 对应地所述风叶的多边柱形中心通孔为等边八边形中心通孔。

为了使风叶固定更牢靠和限制风叶轴向窜动,所述后绝缘板之第二凸部的自由端外表面上向外设有一对凸起和在各凸起两侧都设有条状缺口;对应地, 所述风叶的多边柱形中心通孔处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凹槽; 装配后,所述风叶的多边柱形中心通孔固定在所述后绝缘板之第二凸部的自由端时, 各凸起位于对应的凹槽内。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用于微型电机上的转子组件之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特意将后绝缘板之第二凸部的自由端设计为多边柱形,而将风叶的中心通孔设计为多边柱形中心通孔,这样可将风叶的多边柱形中心通孔与后绝缘板之第二凸部的自由端的配合设计成间隙或过渡配合,装配时,只需要将风叶套在所述后绝缘板之第二凸部的自由端,并使所述后绝缘板之第二凸部的自由端之各凸起位于对应的风叶之凹槽内即可, 风叶在运转过程中不会轴向窜动,也不会相对于后绝缘板转动;这种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用于微型电机上的转子组件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和固定牢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微型电机上的转子组件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2是所述转子组件部分分解后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3是所述转子组件之后绝缘板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4是所述后绝缘板另一个方向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5是所述后绝缘板的正投影主视示意图;

图6是所述后绝缘板的正投影后视示意图;

图7是所述后绝缘板的正投影右视示意图;

图8是所述转子组件之风叶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9是所述风叶的正投影主视示意图;

图10是所述风叶的正投影后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10,一种用于微型电机上的转子组件, 包括转轴21、固定在该转轴21上的转子铁芯22、前绝缘板23、后绝缘板24、换向器25和风叶26;所述前绝缘板23的形状呈凸形,包括第一底部和与该第一底部联接的第一凸部,以及贯穿所述第一底部和第一凸部的第一中心通孔,所述前绝缘板23的第一底部设有与所述转子铁芯22同等数量的V形槽;所述后绝缘板24的形状也呈凸形,包括第二底部241和与该第二底部241联接的第二凸部242,以及贯穿所述第二底部241和第二凸部242的第二中心通孔243,所述后绝缘板24的第二底部241也设有与所述转子铁芯22同等数量的V形槽2419;所述前绝缘板23和后绝缘板24分别固定在所述转轴21的前后两端,所述前绝缘板23的第一底部和后绝缘板24的第二底部241分别贴住所述转子铁芯22的前后两端,所述换向器25固定在所述转轴21的前端; 所述后绝缘板24之第二凸部242包括与所述第二底部241相联接的端部2428和远离所述第二底部241的自由端2429,所述后绝缘板24之第二凸部242的端部2428为圆柱形,所述后绝缘板24之第二凸部242的自由端2429为多边柱形;所述风叶26设有与所述后绝缘板24的第二凸部242之自由端2429相适配的多边柱形中心通孔261, 所述风叶26的多边柱形中心通孔261插入并固定在所述后绝缘板24之第二凸部242的自由端2429。前绝缘板23的具体结构没有画出,可以参见后绝缘板24的具体结构,只是前绝缘板23的第一凸部全部为圆柱形。

参见图2至图10,所述后绝缘板24之第二凸部242的自由端2429为等边多边柱形,对应地所述风叶26的多边柱形中心通孔261为等边多边柱形中心通孔。

参见图2至图10,所述后绝缘板24之第二凸部242的自由端2429为等边八边柱形, 对应地所述风叶26的多边柱形中心通孔261为等边八边形中心通孔。

参见图2至图10,为了使风叶26固定更牢靠和限制风叶26轴向窜动,所述后绝缘板24之第二凸部242的自由端2429外表面上向外设有一对凸起24299和在各凸起24299两侧都设有条状缺口24298;对应地, 所述风叶26的多边柱形中心通孔261处设有与所述凸起24299相适配的凹槽2619; 装配后,所述风叶26的多边柱形中心通孔261固定在所述后绝缘板24之第二凸部242的自由端2429时, 各凸起24299位于对应的凹槽2619内。

本实用新型用于微型电机上的转子组件之风叶26的多边柱形中心通孔261与后绝缘板24之第二凸部242的自由端2429的配合可以是间隙或过渡配合,装配时,只需要将风叶26套在所述后绝缘板24之第二凸部242的自由端2429,并使所述后绝缘板24之第二凸部242的自由端2429之各凸起24299位于对应的风叶26之凹槽2619内即可, 风叶26在运转过程中不会轴向窜动,也不会相对于后绝缘板24转动。如果需要将风叶26取下来,只需将后绝缘板24之第二凸部242的自由端2429之各凸起24299往转轴21方向按压,即可将风叶26轻松取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