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阻尼谐振型LLCL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3226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阻尼谐振型LLCL滤波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LLCL型滤波器常被使用在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中,LLCL型滤波器是在LCL型滤波器的电容支路增加了一个谐振电感演变而来,电容支路增加了一个谐振电感后构成了一个谐振支路,并网电流开关频率倍次的高频谐波将通过谐振支路滤除,降低了并网电流的高频谐波,减小了并网电流的畸变率,提高了并网电流质量,但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会出现谐振峰,且随着电网传输线阻抗的增加,谐振频率点向低频段迁移,系统的稳定性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阻尼谐振型LLCL滤波器,该阻尼谐振型LLCL滤波器通过设置RL阻尼谐振支路的电阻和电感参数,可以有效增加系统的阻尼系数,除去系统的谐振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阻尼谐振型LLCL滤波器,所述滤波器整体内置在光伏逆变器箱体内,包括A、B、C三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A、B、C三相电路中的每相电路分别设有两个连接端,一个连接端分别为与三相逆变桥连接的Ai、Bi和Ci端,另一个连接端分别为与电网连接的Ag、Bg和Cg端,在A、B、C三相电路中,每相电路的两个连接端之间均分别连接有逆变器侧电感、网侧电感、RL阻尼谐振支路和LC谐振支路;

所述逆变器侧电感包括电感L1A、电感L1B和电感L1C;所述电感L1A、电感L1B和电感L1C的一端分别与其相对应的Ai、Bi和Ci端连接,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与公共点OA、公共点OB和公共点OC;

所述网侧电感包括电感L2A、电感L2B和电感L2C;所述电感L2A、电感L2B和电感L2C的一端分别与其相对应的Ag、Bg和Cg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A相RL阻尼谐振支路、B相RL阻尼谐振支路和C相RL阻尼谐振支路的右端连接;

所述RL阻尼谐振支路包括A相RL阻尼谐振支路、B相RL阻尼谐振支路和C相RL阻尼谐振支路;所述A相RL阻尼谐振支路与电感L1A、电感L2A串接在A相电路的Ai和Ag两端之间,A相RL阻尼谐振支路是由电阻RdA和电感LdA并接构成,左端连接公共点OA,右端连接电感L2A;所述B相RL阻尼谐振支路与电感L1B、电感L2B串接在B相电路的Bi和Bg两端之间,B相RL阻尼谐振支路是由电感RdB和电感LdB并接构成,左端连接公共点OB,右端连接电感L2B;所述C相RL阻尼谐振支路与电感L1C、电感L2C串接在C相电路的Ci和Cg两端之间,C相RL阻尼谐振支路是由电阻RdC和电感LdC并接构成,左端连接公共点OC,右端连接电感L2C。

所述LC谐振支路包括A相LC谐振支路、B相LC谐振支路和C相LC谐振支路;所述A相LC谐振支路是由电容C1A和电感L3A串接构成,A相LC谐振支路的一端与公共点OA连接,另一端与公共点O连接;所述B相LC谐振支路是由电容C1B和电感L3B串接构成,B相LC谐振支路的一端与公共点OB连接,另一端与公共点O连接;所述C相LC谐振支路是由电容C1C和电感L3C串接构成,C相LC谐振支路的一端与公共点OC连接,另一端与公共点O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谐振型LLCL滤波器是在原来的LLCL滤波器中增加RL阻尼谐振支路,通过设置RL阻尼谐振支路的电阻和电感参数,可以有效增加系统的阻尼系数,除去系统的谐振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阻尼谐振型LLCL滤波器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阐述,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图1可见,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阻尼谐振型LLCL滤波器,该滤波器整体内置在光伏逆变器箱体内,包括A、B、C三相电路,A、B、C三相电路中的每相电路分别设有两个连接端,一个连接端分别为与三相逆变桥连接的Ai、Bi和Ci端,另一个连接端分别为与电网连接的Ag、Bg和Cg端,在A、B、C三相电路中,每相电路的两个连接端之间均分别连接有逆变器侧电感、网侧电感、RL阻尼谐振支路和LC谐振支路。

本实施例的逆变器侧电感包括电感L1A、电感L1B和电感L1C;所述电感L1A、电感L1B和电感L1C的一端分别与其相对应的Ai、Bi和Ci端连接,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与公共点OA、公共点OB和公共点OC。

本实施例的网侧电感包括电感L2A、电感L2B和电感L2C;所述电感L2A、电感L2B和电感L2C的一端分别与其相对应的Ag、Bg和Cg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A相RL阻尼谐振支路、B相RL阻尼谐振支路和C相RL阻尼谐振支路的右端连接。

本实施例的RL阻尼谐振支路包括A相RL阻尼谐振支路、B相RL阻尼谐振支路和C相RL阻尼谐振支路;所述A相RL阻尼谐振支路与电感L1A、电感L2A串接在A相电路的Ai和Ag两端之间,A相RL阻尼谐振支路是由电阻RdA和电感LdA并接构成,左端连接公共点OA,右端连接电感L2A;所述B相RL阻尼谐振支路与电感L1B、电感L2B串接在B相电路的Bi和Bg两端之间,B相RL阻尼谐振支路是由电感RdB和电感LdB并接构成,左端连接公共点OB,右端连接电感L2B;所述C相RL阻尼谐振支路与电感L1C、电感L2C串接在C相电路的Ci和Cg两端之间,C相RL阻尼谐振支路是由电阻RdC和电感LdC并接构成,左端连接公共点OC,右端连接电感L2C。

本实施例的LC谐振支路包括A相LC谐振支路、B相LC谐振支路和C相LC谐振支路;所述A相LC谐振支路是由电容C1A和电感L3A串接构成,A相LC谐振支路的一端与公共点OA连接,另一端与公共点O连接;所述B相LC谐振支路是由电容C1B和电感L3B串接构成,B相LC谐振支路的一端与公共点OB连接,另一端与公共点O连接;所述C相LC谐振支路是由电容C1C和电感L3C串接构成,C相LC谐振支路的一端与公共点OC连接,另一端与公共点O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A相电路的两个连接端Ai和Ag之间依次串接有逆变器侧电感L1A、A相RL阻尼谐振支路和网侧电感L2A;A相LC谐振支路的一端与逆变器侧电感L1A和A相RL阻尼谐振支路之间的公共点OA连接,另一端与公共点O连接。B相电路的两个连接端Bi和Bg之间依次串接有逆变器侧电感L1B、B相RL阻尼谐振支路和网侧电感L2B;B相LC谐振支路的一端与逆变器侧电感L1B和B相RL阻尼谐振支路之间的公共点OB连接,另一端与公共点O连接。C相电路的两个连接端Ci和Cg之间依次串接有逆变器侧电感L1C、C相RL阻尼谐振支路和网侧电感L2C;C相LC谐振支路的一端与逆变器侧电感L1C和C相RL阻尼谐振支路之间的公共点OC连接,另一端与公共点O连接。本实施例的阻尼谐振型LLCL滤波器是在原来的LLCL滤波器中增加RL阻尼谐振支路,通过设置RL阻尼谐振支路的电阻和电感参数,可以有效增加系统的阻尼系数,除去系统的谐振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方法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