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波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9217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声波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马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声波马达。



背景技术:

超声波马达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马达,其中在声波牙刷技术中,是利用超声波马达的高速运转,带动牙刷头高速摆动,产生机械振动,其振动频率与声波频率接近或一致,以达到超强的清洁功效。但这种作动方式会在径向产生作用力,手握牙刷柄有明显的振动,用户使用有不适感,现有技术的超声波马达存在以下缺点:装置零部件多,结构复杂,安装困难,生产成本高;整体振动大,使用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超声波马达存在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超声波马达,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声波马达,它包括上下扣接的机壳、出力轴和导磁罩;所述导磁罩固定设置在机壳内;所述导磁罩内设有两个相对分布的绕线筒;所述绕线筒的外面设有线圈,里面设有导磁棒和导磁环;所述导磁环的里面设有磁杆;所述磁杆与导磁棒相对的一面分别设有对应的锥形凸起和锥形凹槽;所述磁杆的另一端与出力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力轴上设有套接的吸振胶布、弹簧、轴套和轴承;所述轴承通过轴承座与机壳固定连接;所述吸振胶布的一面粘贴在导磁罩上,另一面设有一个垫片;所述轴套固定连接在出力轴上,通过弹簧与吸振胶布的垫片弹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磁杆的前端呈锥形或锥台形,后端设有中空的圆孔或阶梯孔,与出力轴套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磁罩为左右分体式,两端分别设有便于导磁棒和出力轴转动的圆孔;所述导磁罩的外表面设有凸起,所述机壳上设有与凸起对应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出力轴上套接有2个轴承。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电池和线路板给线圈供电,使导磁棒和导磁环产生磁场,线路板上设有控制线圈供电的开关,从而控制导磁棒和导磁环磁场的有无;当线圈通电时,导磁棒和导磁环产生磁场,将磁杆吸引同时压缩弹簧;线圈断电时,压缩弹簧反作用力拉回磁杆,磁杆带动出力轴实现轴向作动。该装置机构更简化,零部件少,安装方便、连接紧凑,无径向力振动小,提高了该超声波马达的用户体验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超声波马达存在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磁罩 2、导磁棒 3、绕线筒 4、线圈 5、磁杆 6、导磁环 7、吸振胶布 8、弹簧 9、轴套 10、轴承 11、出力轴 12、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显然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根据图1和图2,一种超声波马达,它包括上下扣接的机壳12、出力轴11和导磁罩1;所述导磁罩1固定设置在机壳12内;所述导磁罩1内设有两个相对分布的绕线筒3;所述绕线筒3的外面设有线圈4,里面设有导磁棒2和导磁环6;所述导磁环6的里面设有磁杆5;所述磁杆5与导磁棒2相对的一面分别设有对应的锥形凸起和锥形凹槽;所述磁杆5的另一端与出力轴11连接。

所述出力轴11上设有套接的吸振胶布7、弹簧8、轴套9和轴承10;所述轴承10通过轴承座与机壳12固定连接;所述吸振胶布7的一面粘贴在导磁罩1上,另一面设有一个垫片;所述轴套9固定连接在出力轴11上,通过弹簧8与吸振胶布7的垫片弹性连接。

所述磁杆5的前端呈锥形或锥台形,后端设有中空的圆孔或阶梯孔,与出力轴11套接。

所述导磁罩1为左右分体式,两端分别设有便于导磁棒2和出力轴11转动的圆孔;所述导磁罩1的外表面设有凸起,所述机壳12上设有与凸起对应的凹槽。

所述出力轴11上套接有2个轴承。

所述导磁环、导磁棒分别与导磁罩铆合,再装入绕线筒和线圈,形成闭合磁路,吸引磁杆在轴承内做轴向作动,无径向力振动小。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电池和线路板给线圈供电,使导磁棒和导磁环产生磁场,线路板上设有控制线圈供电的开关,从而控制导磁棒和导磁环磁场的有无;当线圈通电时,导磁棒和导磁环产生磁场,将磁杆吸引同时压缩弹簧;线圈断电时,压缩弹簧反作用力拉回磁杆,磁杆带动出力轴实现轴向作动。该装置机构更简化,零部件少,安装方便、连接紧凑,无径向力振动小,提高了该超声波马达的用户体验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超声波马达存在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