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869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环保工程系统,包括:电网通断开关(1)、风电逆变器(2)、光伏逆变器(3)、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风能发电系统(5)、光伏发电系统(6)、储能蓄电池系统(7)、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电力线(9)、BMS总线(10)、风电接入开关(11)、光电接入开关(12)、储能电力接入开关(13)、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环保工程系统局域通信网(16)、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CAN总线(18)、电网电参数采集装置(19)、负荷电力参数采集装置(20)、提升泵负荷接电开关(21)、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提升泵负荷设备(23)、曝气设备接电开关(24)、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曝气设备负荷(26)、脱水设备接电开关(27)、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脱水设备负荷(29)、送气排风装置接电开关(30)、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送气排风装置负荷(32)、反冲洗设备接电开关(33)、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反冲洗设备负荷(35)、负荷电力线(36)、电网(37)、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公共通信网(39)、远程终端(40)、BMS电源转换装置(41);其中:

电网(37)通过电网通断开关(1)及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连接电力线(9)并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接入负荷电力线(36),构成电网(37)为负荷供电的电力路径;

电网(37)通过电网通断开关(1)及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连接电力线(9)并由电力线(9)通过储能电力接入开关(13)依次连接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和储能蓄电池系统(7);构成电网(37)为储能蓄电池系统(7)充电补电的电力路径;

风能发电系统(5)连接风电逆变器(2)并由风电逆变器(2)通过风电接入开关(11)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接入负荷电力线(36),构成风能发电系统(5)为负荷供电的电力路径;

风能发电系统(5)连接风电逆变器(2)并由风电逆变器(2)通过风电接入开关(11)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和电网通断开关(1)接入电网(37),构成风能发电系统(5)为电网(37)馈电供电的电力路径;

光伏发电系统(6)连接光伏逆变器(3)并光伏逆变器(3)通过光电接入开关(12)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接入负荷电力线(36),构成光伏发电系统(6)为负荷供电的电力路径;

光伏发电系统(6)连接光伏逆变器(3)并光伏逆变器(3)通过光电接入开关(12)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和电网通断开关(1)接入电网(37),构成光伏发电系统(6)为电网(37)馈电供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系统(7)连接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并由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通过储能电力接入开关(13)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接入负荷电力线(36),构成储能蓄电池系统(7)为负荷供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系统(7)连接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并由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通过储能电力接入开关(13)接入电力线(9)再由电力线(9)依次通过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和电网通断开关(1)接入电网(37),构成储能蓄电池系统(7)为电网(37)应急供电的电力路径;

提升泵负荷设备(23)接入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并由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通过提升泵负荷接电开关(21)连接负荷电力线(36),构成提升泵负荷设备(23)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曝气设备负荷(26)接入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并由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通过曝气设备接电开关(24)连接负荷电力线(36),构成曝气设备负荷(26)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脱水设备负荷(29)接入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并由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通过脱水设备接电开关(27)连接负荷电力线(36),构成脱水设备负荷(29)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送气排风装置负荷(32)接入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并由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通过送气排风装置接电开关(30)连接负荷电力线(36),构成送气排风装置负荷(32)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反冲洗设备负荷(35)接入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并由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通过反冲洗设备接电开关(33)连接负荷电力线(36),构成反冲洗设备负荷(35)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通过BMS电源转换装置(41)接入电力线(9),构成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用电取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通过BMS总线(10)分别连接储能蓄电池系统(7)和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构成BMS总线(10)对储能蓄电池系统(7)监控和充放电提示与报警的链路;

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通过CAN总线(18)分别连接电网电参数采集装置(19)、负荷电力参数采集装置(20)以及电网通断开关(1),构成实时频率、相位跟踪与并网/离网切换控制的快速信息链路;

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通过环保工程系统局域通信网(16) 分别连接提升泵负荷控制装置(22)、曝气设备控制装置(25)、脱水设备控制装置(28)、送气排风装置控制器(31)、反冲洗设备控制装置(34),构成环保工程系统运行工艺监测控制链路;

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通过环保工程系统局域通信网(16)分别连接电网通断开关(1)、风电逆变器(2)、光伏逆变器(3)、储能双向双模式逆变器(4)、储能蓄电池管理系统BMS(8)、风电接入开关(11)、光电接入开关(12)、储能电力接入开关(13)、供电计量装置(14)、负荷配电柜(15)、提升泵负荷接电开关(21)、曝气设备接电开关(24)、脱水设备接电开关(27)、送气排风装置接电开关(30)、反冲洗设备接电开关(33)、电网双向计量装置(38)、公共通信网(39),构成环保工程系统运行与发电供电能量实时管控链路;

发电供电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EMS(17)通过公共通信网(39)与远程终端(40)链接,构成环保工程系统远程监控链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