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转子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0185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外转子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外转子电机,包括机壳和两端盖,两端盖分别位于机壳的两侧,然后由一长螺杆将两端盖进行固定。这种外转子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震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转子电机,采用螺钉分别将前端盖、后端盖连接于机壳,能够解决长螺杆内置电磁震颤造成的电机振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外转子电机,包括机壳、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的轮廓和所述后端盖的轮廓相同,所述前端盖的轮廓大于或同于所述机壳的横截面外轮廓;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分别位于所述机壳的两端,由多个螺钉将所述前端盖连接于所述机壳的一端、将所述后端盖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如下所述。

连接所述前端盖与所述机壳的螺钉数量为3至6个,呈圆形阵列分布。

连接所述后端盖与所述机壳的螺钉数量为3至6个,呈圆形阵列分布。

所述机壳两端的螺纹孔位置相一致。

所述螺钉的顶面低于所述前端面或所述后端面的表面。

所述机壳的端面具有外环面和内环面,所述内环面低于所述外环面,螺纹孔的开口位于所述外环面;对应的,所述前端盖或所述后端盖的内侧面具有外环台和内环台,所述内环台高出于所述外环台;所述外环面与所述外环台配合对接、所述内环面贴设于所述内环台。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螺钉分别将前端盖、后端盖连接于机壳,能够解决长螺杆内置电磁震颤造成的电机振动,同时,节约了螺杆的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转子电机的剖面示意图。

机壳11 前端盖12

后端盖13 螺钉14

外环面15 内环面16

外环台17 内环台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外转子电机,包括机壳11、前端盖12和后端盖13,该外转子电机在运行时,机壳11、前端盖12和后端盖13需要高速旋转。本实用新型采用前端盖12的轮廓和后端盖13的轮廓相同,前端盖12的轮廓大于或同于机壳11的横截面外轮廓,即,前端盖12的轮廓略大于机壳11的横截面外轮廓,或者,前端盖12的轮廓、后端盖13的轮廓和机壳11的横截面外轮廓相同;这样电机的外形一体感很强。前端盖12和后端盖13分别位于机壳11的两端,由多个螺钉14将前端盖12连接于机壳11的一端、将后端盖13连接于机壳11的另一端,经过实验发现,采用螺钉14分别将前端盖12、后端盖13连接于机壳11,能够解决长螺杆内置电磁震颤造成的电机振动,同时,节约了螺杆的材料成本。

具体的,连接前端盖12与机壳11的螺钉14数量为3至6个,呈圆形阵列分布。连接后端盖13与机壳11的螺钉14数量亦为3至6个,呈圆形阵列分布。机壳11两端的螺纹孔位置相一致。这样,相邻两螺钉14的角度为120度、90度、72度或是60度,保证连接的牢固,同时,经实验验证不存在长螺杆内置电磁震颤造成的电机振动。

本实用新型螺钉14的顶面低于前端面12或后端面13的表面,更进一步提高机壳11、前端盖12和后端盖13的一体感。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结构是,将机壳11的端面设置成外环面15和内环面16,内环面16低于外环面15,螺纹孔的开口位于外环面15;对应的,将前端盖12或后端盖13的内侧面设置成外环台17和内环台18,内环台18高出于外环台17;外环面15与外环台17配合对接、内环面16贴设于内环台18。其中,内环面16的宽度为3至5mm,与外环面15垂直相距0.05至0.3mm,内环面16与内环台18配合、外环面15与外环台17配合,保证机壳11的同心度。采用该结构,机壳11、前端盖12和后端盖13的一体感强,同时,该螺钉14能够采用普通材质,亦不会影响外转子电机内部的磁路,便于控制成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