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电源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232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穿戴电源供给装置,涉及一种可佩戴在身上,将动能转换为电能的电源供给装置,属于生活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根据运动状态进行调节的电源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日常生活和户外运动的时候,人的步行、跑步等运动都会产生振动,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子产品都需要进行电力支撑,所以为了节约能源,有必要将日常生活中和户外运动所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现有的电子产品充电都是电能间直接转移,在外出需要依靠移动电源支撑,体积大而笨重,使用起来不方便,而现有的将动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利用的装置,无法根据人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调节,人体在跑动状态和步行状态下的振幅是不同的,现有的装置都是行程单一,无法通过调节振动行程来适应不同的振幅,不同的振幅下,切割效率不同,会导致电流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穿戴电源供给装置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运动状态进行调节的电源供给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穿戴电源供给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穿戴电源供给装置由主体装置和调节供电装置组成,主体装置由主套筒、切割腔、底部支撑板、挂扣、密封圈、辅助固定腔、隔板、外套筒和缠线槽组成,外套筒套置于主套筒上,所述主套筒外壁上开有缠线槽,所述主体筒顶部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上置有螺纹,挂扣置于外套筒上,底部支撑板置于主套筒内壁上,且和主套筒顶部之间置有切割腔,隔板置于主套筒内壁上,且位于底部支撑板的下方,所述隔板和主套筒底部之间置有辅助固定腔,多个密封圈置于主套筒内壁上,且分别位于辅助固定腔内,调节供电装置由永磁体、弹簧、线圈、稳压装置、电源触点、蓄电池、电源线、上压板、螺杆和调节旋钮组成,螺杆的一端穿过主体筒顶部的通孔置于切割腔内,调节旋钮置于螺杆的另一端上,上压板中部垂直置于螺杆的一端上,永磁体置于切割腔内,且分别通过弹簧和上压板、底部支撑板相连接,线圈置于缠线槽内,稳压装置置于底部支撑板上,且分别通过电源线和线圈的两端相连接,蓄电池置于隔板上,且通过电源线和稳压装置相连接,电源触点置于蓄电池上,且穿过隔板置于辅助固定腔内。

使用时,首先根据运动状态,调节永磁体的振动行程,通过调节旋钮转动螺杆,螺杆带动上压板在切割腔内移动,从而上压板带动永磁体在切割腔内移动,从而调节永磁体在切割腔内的位置,进而调节永磁体的振动行程,然后通过挂扣将外套筒固定在衣服上的适当位置,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振动,从而使永磁体在切割腔内通过弹簧不断上下振动,从而使线圈对永磁体进行切割,产生电能,经稳压装置稳压后将电能传递给蓄电池进行储存,将充电设备的充电头放入辅助固定腔内,并且和电源触点接触进行充电,所述辅助固定腔的设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辅助固定腔将主体筒套在外部装置上进行固定,所述密封圈的设计,能够进行密封,提高连接的紧实度,达到在运动过程中,将动能转换为电能并加以利用的目的。

有益效果

一、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二、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穿戴电源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其中零件为:主套筒(1),永磁体(2),弹簧(3),线圈(4),切割腔(5),底部支撑板(6),挂扣(7),稳压装置(8),电源触点(9),密封圈(10),辅助固定腔(11),隔板(12),蓄电池(13),电源线(14),外套筒(15),缠线槽(16),上压板(17),螺杆(18),调节旋钮(1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穿戴电源供给装置是这样实现的,使用时,首先根据运动状态,调节永磁体(2)的振动行程,通过调节旋钮(19)转动螺杆(18),螺杆(18)带动上压板(17)在切割腔(5)内移动,从而上压板(17)带动永磁体(2)在切割腔(5)内移动,从而调节永磁体(2)在切割腔(5)内的位置,进而调节永磁体(2)的振动行程,然后通过挂扣(7)将外套筒(15)固定在衣服上的适当位置,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振动,从而使永磁体(2)在切割腔(5)内通过弹簧(3)不断上下振动,从而使线圈(4)对永磁体(2)进行切割,产生电能,经稳压装置(8)稳压后将电能传递给蓄电池(13)进行储存,将充电设备的充电头放入辅助固定腔(11)内,并且和电源触点(9)接触进行充电,所述辅助固定腔(11)的设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辅助固定腔(11)将主体筒套在外部装置上进行固定,所述密封圈(10)的设计,能够进行密封,提高连接的紧实度,达到在运动过程中,将动能转换为电能并加以利用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