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振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231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线性振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在移动电子产品领域的线性振动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便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追捧,如手机、掌上游戏机、导航装置或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等,这些电子产品一般都会用到线性振动电机来做系统反馈,比如手机的来电提示、信息提示、导航提示、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如此广泛的应用,就要求振动电机的性能优,使用寿命长。

相关技术的线性振动电机包括具收容空间的基座、位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振动单元、将所述振动单元固定并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弹性件和固定于所述基座的线圈,通过线圈产生的磁场与振动单元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驱动所述振动单元做往复直线运动而产生振动。

然而,相关技术的线性振动电机为了增加其弹性件的弹力,运用两个弹性件交叉设置并分别夹设所述振动单元。每个所述弹性件包括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呈中心对称,使得两个所述弹性件各自的第一臂相互交叉,第二臂相互交叉,即第一弹性件的第一臂位于第二弹性件的第一臂上方,而第一弹性件的第二臂位于第二弹性件的第二臂的下方;该种结构需要交叉装配,装配难度大,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线性振动电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简单且效率高,振动性能好的线性振动电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振动电机,包括具收容空间的基座、位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振动单元和将所述振动单元固定并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弹性件,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沿与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弹性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固定臂、由所述第一固定臂的两端分别围绕所述振动单元弯折延伸的两个第一弹性臂及由两个所述第一弹性臂的端部分别围绕所述振动单元弯折延伸且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的两个第一连接臂;

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固定臂、由所述第二固定臂的两端分别围绕所述振动单元弯折延伸的两个第二弹性臂及由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臂的端部分别围绕所述振动单元弯折延伸且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两个第二连接臂;

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关于穿过所述振动单元的几何中心并垂直于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方向的中心轴对称。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横截面积由所述第一侧壁向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逐渐增大;每一所述第二弹性臂的横截面积由所述第二侧壁向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臂与所述第一弹性臂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固定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臂与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连接处圆弧过渡形成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连接处圆弧过渡形成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固定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连接处圆弧过渡形成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连接处圆弧过渡形成第四弯曲部。

优选的,所述线性振动电机还包括由所述振动单元的沿其振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相对两侧分别凸出延伸的限位凸台;位于所述振动单元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在所述振动单元未振动时同时抵接于同一个所述限位凸台。

优选的,所述限位凸台包括远离所述振动单元一侧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包括相互连接并成夹角设置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弹性臂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弹性臂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面。

优选的,所述限位凸台为橡胶凸台。

优选的,所述线性振动电机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靠近所述基座的一侧的多个第一挡块。

优选的,所述线性振动电机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臂的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和/或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臂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的至少两个第二挡块。

优选的,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和盖设于所述底板的盖体,所述盖体包括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的顶板和由所述顶板向所述底板方向弯折延伸的侧板;所述第一固定臂和所述第二固定臂均固定于所述侧板上。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性振动电机中将所述弹性件环绕所述振动单元设置,所述弹性件设置为相互间隔且交叉设置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二者间隔设置并分别将所述振动单元固定于所述基座,该结构使所述弹性件整体长度极大化,增强其弹性性能,从而改善所述线性振动电机的振动效果;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呈中心对称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可叠层安装固定于所述振动单元,装配简单,组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沿A-A线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的弹性件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的振动单元、弹性件及挡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图1中沿A-A线剖示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振动电机100,包括具收容空间10的基座1、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0的振动单元2、将所述振动单元2固定并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0的弹性件3、固定于所述基座1并驱动所述振动单元2振动的线圈4、第一挡块5、第二挡块6和限位凸台7。

所述基座1包括底板11和盖设于所述底板11的盖体12,二者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10。

所述盖体12包括与所述底板11相对设置的顶板121和由所述顶板121向所述底板11方向弯折延伸的侧板12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1为矩形,因此,所述侧板122由四个围壁围成。

所述振动单元2包括配重块21和嵌设于所述配重块21内的磁钢22。所述振动单元2包括沿与所述振动单元2的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12。即所述第一侧壁211和所述第二侧壁212位于所述配重块21的相对两侧。

请结合参阅图4-5,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的弹性件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的振动单元、弹性件及挡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所述弹性件3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件31和第二弹性件32。双弹性件结构的设置可使所述线性振动电机100的振动效果更平衡,可靠性更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3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32的结构相同,其装配时相互让位呈反向配合,其装配方式具体如下:

所述第一弹性件31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1并与所述第一侧壁211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固定臂311、由所述第一固定臂311的两端分别围绕所述振动单元2弯折延伸的两个第一弹性臂312,以及由两个所述第一弹性臂312的端部分别围绕所述振动单元2弯折延伸的两个第一连接臂313。

所述第一固定臂311固定于所述基座1的侧板12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臂311固定于所述侧板122的靠近所述第一侧壁211的一侧的围壁上。两个所述第一弹性臂312分别位于所述振动单元2的振动方向两侧且每一所述第一弹性臂312的横截面面积由所述第一侧壁211向所述第二侧壁212的方向逐渐增大,形成让位结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臂313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212,从而实现将所述振动单元2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0。

所述第二弹性件32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1并与所述第二侧壁212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固定臂321、由所述第二固定臂321的两端分别围绕所述振动单元2弯折延伸的两个第二弹性臂322及由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臂322的端部分别围绕所述振动单元2弯折延伸的两个第二连接臂323。

所述第二固定臂321固定于所述基座1的侧板12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臂321固定于所述侧板122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壁212的围壁上。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臂322分别位于所述振动单元2的振动方向两侧,且每一所述第二弹性臂322的横截面面积由所述第二侧壁212向所述第一侧壁211的方向逐渐增大,形成让位结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臂323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211,而实现将所述振动单元2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0。

所述第一弹性件31与所述第二弹性件32各自均关于穿过该振动单元2的几何中心并垂直于振动单元2的振动方向的中心轴L对称,以使所述第一弹性件3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32的制造简单,由此使该产品可自动化装配,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

上述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3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32形成反向配合的装配结构,所述第一弹性臂312与所述第二弹性臂322之间形成相互让位,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31与所述第二弹性件32相互间隔且空间上不用交叉,装配时形成反向叠设结构,装配简单且效率高。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臂311与第一弹性臂312的夹角呈锐角,而第一弹性臂312与第一连接臂313的夹角呈钝角,且二者互为补角;对应地,第二固定臂321与第二弹性臂322的夹角呈锐角,第二弹性臂322与第二连接臂323的夹角呈钝角,且二者互为补角。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所述第一弹性件3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32分别围绕所述振动单元2延伸时能实现足够幅度的弯折,并能产生较大的弹力,所述第一固定臂311与所述第一弹性臂312的连接处圆弧过渡形成第一弯曲部315,所述第一连接臂313与所述第一弹性臂312的连接处圆弧过渡形成第二弯曲部316;所述第二固定臂321与所述第二弹性臂322的连接处圆弧过渡形成第三弯曲部325,所述第二连接臂323与所述第二弹性臂322的连接处圆弧过渡形成第四弯曲部326。

所述线圈4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11,其与所述磁钢22正对间隔设置,所述线圈4通电后形成的磁场与所述磁钢22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驱动所述振动单元2往复直线运动,产生振动效果。

所述第一挡块5包括多个,本实施方式中具体为4个,所述第一挡块5固定于第一连接臂313和第二连接臂323各自的靠近基座1的一侧上。该第一挡块5的设置可避免弹性件直接撞击到基座1上,并同时加强了所述弹性件3与所述振动单元2的固定牢度,提高其稳定性。

所述第二挡块6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第二挡块6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臂311的靠近所述第一侧壁211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固定臂321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壁212的一侧。该第二挡块5的设置一方面可避免配重块21直接与弹性件撞击,另一方面可加强所述第一固定臂311和所述第二固定臂321分别与所述基座1的侧板122的固定强度,防止所述弹性件3从所述基座1脱落。

所述限位凸台7包括两个,且所述限位凸台7由所述振动单元2的沿其振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相对两侧分别凸出延伸形成。位于所述振动单元2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弹性臂312和所述第二弹性臂322在振动单元未振动时同时抵接于同一个所述限位凸台7。

具体的,所述限位凸台7包括位于远离所述振动单元2一侧的抵接面71,所述抵接面71包括相互连接并成夹角设置的第一抵接面711和第二抵接面712。优选的,该第一抵接面711和第二抵接面7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弹性臂312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面711,所述第二弹性臂322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面712。

限位凸台7的设置可防止所述振动单元2振幅过大时使得所述第一弹性臂312和/或所述第二弹性臂322断裂而使得所述线性振动电机100不能工作,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该限位凸台7优选为采用阻尼材料,例如橡胶等制成的限位凸台。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性振动电机中将所述弹性件环绕所述振动单元设置,所述弹性件设置为相互间隔且交叉设置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二者间隔设置并分别将所述振动单元固定于所述基座,该结构使所述弹性件整体长度极大化,增强其弹性性能,从而改善所述线性振动电机的振动效果;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呈轴对称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可叠层安装固定于所述振动单元,装配简单,组装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