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振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231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线性振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在移动电子产品领域的线性振动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便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追捧,如手机、掌上游戏机、导航装置或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等,这些电子产品一般都会用到线性振动电机来做系统反馈,比如手机的来电提示、信息提示、导航提示、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如此广泛的应用,就要求振动电机的性能优,使用寿命长。

相关技术的线性振动电机包括具收容空间的基座、位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振动单元、将所述振动单元固定并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弹性件和固定于所述基座的线圈,通过线圈产生的磁场与振动单元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驱动所述振动单元做往复直线运动而产生振动。为了增加其弹性件的弹力,运用两个弹性件反向叠设并从所述振动单元的相对两侧将其固定于基座。每个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振动单元的固定臂和由固定臂两端分别延伸的固定于基座的连接臂。

然而,为了防止所述线性振动电机在振动方向跌落时所述振动单元与基座产生直接撞击,需要在基座底部固定设置两个限位块,使所述限位块分别位于所述振动单元的沿振动方向的两侧。但这种结构需要额外增加限位块及其焊接工序,生产效率低且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线性振动电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且可靠性好的线性振动电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振动电机,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基座、振动单元、将所述振动单元固定并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弹性件、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沿与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弹性件包括相互间隔设叠设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固定臂、由所述第一固定臂的两端分别环绕所述振动单元弯折延伸的两个第一弹性臂及由两个所述第一弹性臂的端部分别环绕所述振动单元弯折延伸的两个第一连接臂,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臂分别固定于所述基座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并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的第二固定臂、由所述第二固定臂的两端分别环绕所述振动单元弯折延伸的两个第二弹性臂及由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臂的端部分别环绕所述振动单元弯折延伸的两个第二连接臂,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臂分别固定于所述基座的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臂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所述第一挡片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臂的远离所述振动单元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固定臂的远离所述振动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挡片包括至少两个且分别固定于与所述第一挡片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臂,且位于所述第一挡片相对与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方向的方向相对的两侧;位于所述振动单元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中,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第二挡片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挡片沿所述振动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第二挡片,所述第一挡片与相邻所述第二挡片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弹性件的有效弹性位移。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挡片均靠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挡片相对的两侧。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挡片均靠近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挡片相对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和盖设于所述底板的上盖,所述上盖包括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的顶板和由所述顶板向所述底板方向弯折延伸的侧板,所述第一连接臂固定于所述侧板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臂固定于所述侧板的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臂与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固定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连接处形成第四弯曲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臂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平行,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四弯曲部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沿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方向呈轴对称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中心对称设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性振动电机通过将两个弹性件叠设且反向设置,所述弹性件的固定臂固定于振动单元,所述连接臂固定于所述基座,从而将所述振动单元固定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位于振动单元的同一侧的所述固定臂和所述连接臂分别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使所述第一挡片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挡片之间且所述第一挡片向振动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第二挡片,从而实现当沿所述振动方向跌落时,所述第二挡片对所述第一挡片形成限位作用,防止所述振动单元直接撞击所述基座,提高了所述线性振动电机的可靠性。同时,省去了位于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方向两侧的限位部件,提高了生产效率及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的部分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的弹性件、第一挡片及第二挡片配合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的部分立体结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振动电机100,包括具收容空间10的基座1、振动单元2、将所述振动单元2固定并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0的弹性件3、固定于所述基座1并驱动所述振动单元2振动的线圈4、第一挡片5和第二挡片6。

所述基座1包括底板11和盖设于所述底板11的上盖12,二者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10。

所述上盖12包括与所述底板11相对设置的顶板121和由所述顶板121向所述底板11方向弯折延伸的侧板12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1为矩形,因此,所述侧板122包括四条边围成。

所述振动单元2包括配重块21和嵌设于所述配重块21内的磁钢22。所述振动单元2包括沿与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方向(即图2所示X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图2所示Y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12。即所述第一侧壁211和所述第二侧壁212位于所述配重块21的相对两侧。

请结合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性振动电机的弹性件、第一挡片及第二挡片配合的立体结构图。所述弹性件3包括相互间隔且形成叠设装配结构的第一弹性件31和第二弹性件32。双弹性件结构的设置可使所述线性振动电机100的振动效果更平衡,可靠性更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3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32的结构相同,其装配时相互让位呈反向相对设置,以叠设方式进行装配,具体如下:

所述第一弹性件3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211的第一固定臂311、由所述第一固定臂311的两端分别环绕所述振动单元2弯折延伸的两个第一弹性臂312及由两个所述第一弹性臂312的端部分别环绕所述振动单元2弯折延伸的两个第一连接臂313。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臂313分别固定于所述基座1的所述基座1的侧板122的靠近所述第二侧壁212的一侧,从而实现将所述振动单元2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0。

所述第二弹性件32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212并位于所述第二侧壁212与所述第一连接臂313之间的第二固定臂321、由所述第二固定臂321的两端分别环绕所述振动单元2弯折延伸的两个第二弹性臂322及由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臂322的端部分别环绕所述振动单元2弯折延伸的两个第二连接臂323,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臂323分别固定于所述基座1的所述侧板122的靠近所述第一侧壁211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臂311位于所述第一侧壁211与所述第二连接臂323之间,从而实现将所述振动单元2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0。

上述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3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32形成反向相对设置的装配结构,所述第一弹性臂312与所述第二弹性臂322之间形成相互让位,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31与所述第二弹性件32相互间隔且空间上不交叉,装配时形成反向叠设结构,装配简单且效率高。

所述线圈4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11,其与所述磁钢22正对间隔设置,所述线圈4通电后形成的磁场与所述磁钢22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驱动所述振动单元2往复直线运动,产生振动效果。

所述第一挡片5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臂311的远离所述振动单元2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固定臂321的远离所述振动单元2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片5包括至少两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臂311的远离所述振动单元2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固定臂321的远离所述振动单元2的一侧。该结构的设置加强了所述弹性件3与所述振动单元2的固定牢度,提高其稳定性。所述第二挡片6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挡片6分别固定于与所述第一挡片5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臂313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臂323,且位于所述第一挡片5相对与所述振动单元2的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第一固定臂311和第二固定臂321的中心连线方向)相对的两侧。也就是说,可以为两个所述第二挡片6均靠近所述第一侧壁211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挡片5相对的两侧;也可以为两个所述第二挡片6均靠近所述第二侧壁212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挡片5相对的两侧。或者,其中一个第二挡片6设置在第一连接臂313上,另一个挡片6设置在第二连接臂323上,两个第一挡片5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臂311和第二固定臂321上,并且两个第二挡片6设置在两第一挡片5的连线两侧,由此可以对振动单元2的振动位移进行限位。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挡片6包括四个且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臂313的靠近所述振动单元2的所述第二侧壁212的一侧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臂323的靠近所述振动单元2的所述第一侧壁211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振动单元2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挡片5和所述第二挡片6中,所述第一挡片5与所述第二挡片6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挡片5沿所述振动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第二挡片6,所述第一挡片5与相邻所述第二挡片6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弹性件3的有效弹性位移。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当所述线性振动电机100沿所述振动方向振动或跌落时,所述第二挡片6对所述第一挡片5形成限位作用,从而限制了所述振动单元2沿振动方向发生较大幅度的移动,防止所述振动单元2直接撞击所述基座1而产生噪声或使所述线性振动电机100失效,提高了所述线性振动电机100的可靠性。

另外,上述结构的设置同时也减少了设置在所述振动单元2的振动方向的两侧的限位结构的设置,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所述第一弹性件3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32分别环绕所述振动单元2延伸时能实现足够幅度的弯折,并能产生较大的弹力,所述第一固定臂311与所述第一弹性臂312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弯曲部314,所述第一连接臂313与所述第一弹性臂312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弯曲部315;所述第二固定臂321与所述第二弹性臂322的连接处形成第三弯曲部324,所述第二连接臂323与所述第二弹性臂322的连接处形成第四弯曲部325。

具体的,所述第一弯曲部314、所述第二弯曲部315、所述第三弯曲部324及所述第四弯曲部325皆呈弧形结构。

更优的,所述第一固定臂311与所述第一连接臂313平行,位于所述振动单元2的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弯曲部314与所述第二弯曲部315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弯曲部315与所述第四弯曲部325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31与所述第二弹性件32分别沿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方向呈轴对称结构。更优的,所述第一弹性件31与所述第二弹性件32装配后呈中心对称设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性振动电机通过将两个弹性件叠设且反向设置,所述弹性件的固定臂固定于振动单元,所述连接臂固定于所述基座,从而将所述振动单元固定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位于振动单元的同一侧的所述固定臂和所述连接臂分别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使所述第一挡片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挡片之间且所述第一挡片向振动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第二挡片,从而实现当沿所述振动方向跌落时,所述第二挡片对所述第一挡片形成限位作用,防止所述振动单元直接撞击所述基座,提高了所述线性振动电机的可靠性。同时,省去了位于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方向两侧的限位部件,提高了生产效率及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