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起动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297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软起动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起动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软起动器是通过控制串接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三相反并联晶闸管的导通脚,使电动机的端子电压从预先设定的值上升到额定电压,以达到电动机的起动过程中减小电流平稳起动的目的,属于降压起动的范涛。现有的软起动器一拖三主要是靠控制电路实现的,软起动器起动电机的限流保护是通过计算软起动器本身的机型电流进行保护的,如果软起动器所带的电机电流和软起动器机型不匹配,限流保护将不准确,导致目前软起动器一拖三的方案只能带动三台额定电流相同的电机软起动,对于额定电流不同的电机不能有效实现软起及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软起动器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起动器控制电路,其包括软起动器RQ、第一电机M1、第二电机M2、第三电机M3,以及交流接触器KM2、交流接触器KM4、交流接触器KM6、交流接触器KM1、交流接触器KM3、交流接触器KM5和软起动器切换电路;

所述交流接触器KM1、交流接触器KM3、交流接触器KM5分别连接在第一电机M1、第二电机M2、第三电机M3与软起动器RQ之间;

所述交流接触器KM2、交流接触器KM4、交流接触器KM6分别连接在第一电机M1、第二电机M2、第三电机M3与电源之间;

所述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与电源之间设有第一起动开关,交流接触器KM3 的线圈与电源之间设有第二起动开关,交流接触器KM5的线圈与电源之间设有第三起动开关,交流接触器KM1、交流接触器KM3和交流接触器KM5均与软起动器切换电路连接分别通过软起动器切换电路向软起动器RQ提供第一电机M1、第二电机M2、第三电机M3起动的信号;

软起动器切换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开关以及连接在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与电源之间的中间软起动器RQ的继电器K2;

第一控制开关的常开辅助触头52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与电源之间,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头55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与电源之间;

第一控制开关的常开辅助触头58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4的线圈与电源之间,交流接触器KM4的常闭辅助触头60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3的线圈与电源之间;

第一控制开关的常开辅助触头66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6的线圈与电源之间,交流接触器KM6的常闭辅助触头69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5的线圈与电源之间。

可选的,所述软起动器切换电路包括第二控制开关,所述交流接触器KM1 的常开辅助触头74、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辅助触头81和交流接触器KM5的常开辅助触头82分别连接在第二控制开关与电源之间,第二控制开关的常开辅助触头78连接在软起动器的起动端RUN与公共端COM之间。

可选的,所述软起动器切换电路还包括中间继电器KA3和中间继电器KA4;中间继电器KA3与交流接触器KM3并联,中间继电器KA3的常开辅助触头80连接在软起动器的公共端COM与第一参数端IN1之间;中间继电器KA4与交流接触器KM5并联,中间继电器KA4的常开辅助触头79连接在软起动器的公共端COM 与第二参数端IN2之间。

可选的,所述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头61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3与电源之间,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头70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5与电源之间;交流接触器KM3的常闭辅助触头56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1与电源之间,交流接触器KM3的常闭辅助触头71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5与电源之间;交流接触器KM5的常闭辅助触头57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1与电源之间,交流接触器KM5 的常闭辅助触头62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3与电源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起动开关包括第一常开按钮SB2和第一常闭按钮SB1,第一常开按钮SB2与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50并联,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一常闭按钮SB1连接,第一常闭按钮SB1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起动开关包括第二常开按钮SB4和第二常闭按钮SB3,第二常开按钮SB4与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辅助触头65并联,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二常闭按钮SB3连接,第二常闭按钮 SB3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三起动开关包括第三常开按钮SB6和第三常闭按钮 SB11,第三常开按钮SB6与交流接触器KM5的常开辅助触头68并联,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三常闭按钮SB11连接,第三常闭按钮SB11与电源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为中间继电器KA1,所述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50与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辅助触头52串联后,并联在交流接触器 KM2的常开辅助触头51两端,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一常闭按钮SB1连接,另一端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辅助触头65与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辅助触头58串联后,并联在交流接触器KM4的常开辅助触头59 两端,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二常闭按钮SB3连接,另一端与交流接触器KM4的线圈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KM5的常开辅助触头68与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辅助触头66串联后,并联在交流接触器KM6的常开辅助触头67两端,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一常闭按钮SB11连接,另一端与交流接触器KM6的线圈连接。

可选的,所述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头53与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头54串联后与第一停止指示灯HR1连接,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设有第一起动指示灯HY1,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设有第一运行指示灯HG1;所述交流接触器KM3的常闭辅助触头63与交流接触器KM4的常闭辅助触头64串联后与第二停止指示灯HR2连接,交流接触器KM3的线圈设有第二起动指示灯HY2交流接触器KM4的线圈设有第二运行指示灯HG2;所述交流接触器KM5的常闭辅助触头72与交流接触器KM6的常闭辅助触头73串联后与第三停止指示灯HR3连接,交流接触器KM5的线圈设有第三起动指示灯HY3,交流接触器KM6的线圈设有第三运行指示灯HG3。

可选的,所述第一起动开关还包括与第一常开按钮SB2并联的第一常开远程按钮SB8,以及与第一常闭按钮SB1串联的第一常闭远程按钮SB7;所述第二起动开关还包括与第二常开按钮SB4并联的第二常开远程按钮SB10,以及与第二常闭按钮SB3串联的第二常闭远程按钮SB9;所述第三起动开关还包括与第三常开按钮SB6并联的第三常开远程按钮SB12,以及与第三常闭按钮SB5串联的第三常闭远程按钮SB11。

可选的,所述第一常闭远程按钮SB7与电源之间设有热继电器FR1和熔断器FU1;所述第二常闭远程按钮SB9与电源之间设有热继电器FR2和熔断器FU2;所述第三常闭远程按钮SB11与电源之间设有热继电器FR3和熔断器FU3;所述软起动器切换电路还包括与电源连接的熔断器FU4,熔断器FU4分别与中间继电器K2、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74、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辅助触头81、交流接触器KM5的常开辅助触头82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与交流接触器KM2串联的断路器QF2和热继电器FR11,以及与交流接触器KM4串联的断路器QF3和热继电器FR22,以及与交流接触器KM6 串联的断路器QF4和热继电器FR3,以及与软起动器串联的断路器QF1,以及与软起动器连接的电流表PA1、电流表PA2、电流表PA3,电流表PA1通过电流互感器TA1与第一电机M1配合,电流表PA2通过电流互感器TA2与第二电机M2 配合,电流表PA3通过电流互感器TA3与第三电机M3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手动开关实现任意一台电机、任意时刻的起动和停止,并且三台电机的参数可以自由设置,三台电机的额定电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起动电机时更灵活,而且还能减少软起动器的使用数量及控制柜配套元器件数量,节约成本和占地空间。此外,将中间继电器KA3 和中间继电器KA4进行互锁,所以IN1和IN2端子不会同时闭合,而且软起动器起动后自动切换为第一电机M1的参数,具有结构更简单的有益特点。此外,交流接触器KM1、交流接触器KM3和交流接触器KM5通过开关与辅助触头实现控制回路的自锁和互锁,结构简单,动作灵活,还能够防止接触器的切换顺序混乱,防止电机无法正常起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软起动器控制系统的主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软起动器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软起动器控制系统的另一控制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软起动器控制系统的又一控制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切换电路的部分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切换电路的另一部分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6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控制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控制系统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控制系统包括软起动器RQ、第一电机M1、第二电机M2、第三电机M3,以及交流接触器KM2、交流接触器KM4、交流接触器KM6、交流接触器KM1、交流接触器KM3、交流接触器KM5和软起动器切换电路;

所述交流接触器KM1、交流接触器KM3、交流接触器KM5分别连接在第一电机M1、第二电机M2、第三电机M3与软起动器RQ之间;

所述交流接触器KM2、交流接触器KM4、交流接触器KM6分别连接在第一电机M1、第二电机M2、第三电机M3与电源之间;

所述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与电源之间设有第一起动开关,交流接触器KM3 的线圈与电源之间设有第二起动开关,交流接触器KM5的线圈与电源之间设有第三起动开关,交流接触器KM1、交流接触器KM3和交流接触器KM5均与软起动器RQ连接分别向软起动器RQ提供第一电机M1、第二电机M2、第三电机M3起动的信号;

软起动器切换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和软起动器RQ的中间继电器K2,第一控制开关为中间继电器KA1。具体的,软起动器切换电路包括中间继电器KA1以及连接在中间继电器KA1的线圈与电源之间的软起动器RQ的中间继电器K2,中间继电器K2与软起动器RQ连接,受中间继电器K2控制;

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辅助触头52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与电源之间,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头55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与电源之间;

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辅助触头58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4的线圈与电源之间,交流接触器KM4的常闭辅助触头60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3的线圈与电源之间;

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辅助触头66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6的线圈与电源之间,交流接触器KM6的常闭辅助触头69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5的线圈与电源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手动开关实现任意一台电机的起动和停止,并且三台电机的参数可以自由设置,三台电机的额定电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起动电机时更灵活,而且还能减少软起动器的使用数量及控制柜配套元器件数量,节约成本和占地空间。第一电机M1起动结束后,软起动器 RQ通过软起动器切换电路使交流接触器KM2闭合且交流接触器KM1断开,第二电机M2起动结束后,软起动器RQ通过软起动器切换电路使交流接触器KM4闭合且交流接触器KM3断开,第二电机20起动结束后,软起动器RQ通过软起动器切换电路使交流接触器KM6闭合且交流接触器KM5断开。

如图5所示,所述软起动器切换电路包括第二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为中间继电器KA2,所述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74、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辅助触头81和交流接触器KM5的常开辅助触头82分别连接在中间继电器 KA2与电源之间,中间继电器KA2的常开辅助触头78连接在软起动器的起动端 RUN与公共端COM之间。交流接触器KM1、交流接触器KM3和交流接触器KM5任一导通,则会使软起动器的起动端RUN与公共端COM短接,使动软起动器起动,当然,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也可以采用接触器。

进一步的,所述软起动器切换电路还包括中间继电器KA3和中间继电器KA4;中间继电器KA3与交流接触器KM3并联,中间继电器KA3的常开辅助触头80连接在软起动器的公共端COM与第一参数端IN1之间;中间继电器KA4与交流接触器KM5并联,中间继电器KA4的常开辅助触头79连接在软起动器的公共端COM 与第二参数端IN2之间。第一参数端IN1和第二参数端IN2都断开时,软起动器RQ识别并切换电机参数为第一电机M1;当第一参数端IN1闭合时,软起动器 RQ识别并切换电机参数为第二电机M2;当第一参数端IN2闭合时,软起动器RQ 识别并切换电机参数为第三电机M3。由于第一参数端IN1接中间继电器KA3的常开辅助触头80,中间继电器KA3的线圈接到第二电机的控制电路上,同时第二参数端IN2接中间继电器KA4的常开辅助触头79,中间继电器KA4的线圈接到第三电机M3的控制电路上。在控制电路上已经将中间继电器KA3和中间继电器KA4进行互锁,所以IN1和IN2端子不会同时闭合,而且软起动器起动后自动切换为第一电机M1的参数,具有结构更简单的有益特点,当然交流接触器KM1 也可以通过继电器与软起动器切换电路连接,但是电路的结构更复杂。

如图2-4所示,所述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头61连接在交流接触器 KM3与电源之间,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头70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5与电源之间;交流接触器KM3的常闭辅助触头56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1与电源之间,交流接触器KM3的常闭辅助触头71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5与电源之间;交流接触器KM5的常闭辅助触头57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1与电源之间,交流接触器KM5的常闭辅助触头62连接在交流接触器KM3与电源之间。使得交流接触器 KM1、交流接触器KM3和交流接触器KM5,任一导通则使剩余的两个接触器无法导通电路,使三者之间实现互锁,保证了电路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起动开关包括第一常开按钮SB2和第一常闭按钮SB1,第一常开按钮SB2与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50并联,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一常闭按钮SB1连接,第一常闭按钮SB1与电源连接,通过按动第一常开按钮SB2使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得电导通电路,同时交流接触器KM1通过常开辅助触头50实现自锁;通过按动第一常闭按钮SB1则可以使交流接触器KM1释电断开电路;所述第二起动开关包括第二常开按钮SB4和第二常闭按钮SB3,第二常开按钮SB4与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辅助触头65并联,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二常闭按钮SB3连接,第二常闭按钮SB3与电源连接,通过按动第二常开按钮 SB4使交流接触器KM3的线圈得电导通电路,同时交流接触器KM3通过常开辅助触头65实现自锁;通过按动第二常闭按钮SB3则可以使交流接触器KM3释电断开电路;所述第三起动开关包括第三常开按钮SB6和第三常闭按钮SB11,第三常开按钮SB6与交流接触器KM5的常开辅助触头68并联,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三常闭按钮SB11连接,第三常闭按钮SB11与电源连接,通过按动第三常开按钮 SB6使交流接触器KM5的线圈得电导通电路,同时交流接触器KM5通过常开辅助触头68实现自锁;通过按动第三常闭按钮SB11则可以使交流接触器KM5释电断开电路。交流接触器KM1、交流接触器KM3和交流接触器KM5通过常开、常闭开关与辅助触头实现控制回路的自锁和互锁,结构简单,动作灵活,还能够防止接触器的切换顺序混乱,防止电机无法正常起停。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起动开关还包括与第一常开按钮SB2并联的第一常开远程按钮SB8,以及与第一常闭按钮SB1串联的第一常闭远程按钮SB7;所述第二起动开关还包括与第二常开按钮SB4并联的第二常开远程按钮SB10,以及与第二常闭按钮SB3串联的第二常闭远程按钮SB9;所述第三起动开关还包括与第三常开按钮SB6并联的第三常开远程按钮SB12,以及与第三常闭按钮SB5串联的第三常闭远程按钮SB11。远程按钮可以与控制单元连接,可以通过控制单元实现自动化控制。

所述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50)与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辅助触头(52)串联后,并联在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辅助触头51两端,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一常闭按钮SB1连接,另一端与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辅助触头65与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辅助触头58串联后,并联在交流接触器KM4的常开辅助触头59两端,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二常闭按钮 SB3连接,另一端与交流接触器KM4的线圈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KM5的常开辅助触头68与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辅助触头66串联后,并联在交流接触器KM6 的常开辅助触头67两端,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一常闭按钮SB11连接,另一端交流接触器KM6的线圈连接。交流接触器KM2、交流接触器KM4和交流接触器KM6 通过开关与辅助触头实现控制回路的导通和自锁,结构比较简单,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而且工作也比较可靠。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头53与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头54串联后与第一停止指示灯HR1连接,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设有第一起动指示灯HY1,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设有第一运行指示灯HG1;所述交流接触器KM3的常闭辅助触头63与交流接触器KM4的常闭辅助触头64串联后与第二停止指示灯HR2连接,交流接触器KM3的线圈设有第二起动指示灯HY2 交流接触器KM4的线圈设有第二运行指示灯HG2;所述交流接触器KM5的常闭辅助触头72与交流接触器KM6的常闭辅助触头73串联后与第三停止指示灯HR3 连接,交流接触器KM5的线圈设有第三起动指示灯HY3,交流接触器KM6的线圈设有第三运行指示灯HG3,通过指示灯能够直观地展示各回路的工作状态。

所述第一常闭远程按钮SB7与电源之间设有热继电器FR1和熔断器FU1;所述第二常闭远程按钮SB9与电源之间设有热继电器FR2和熔断器FU2;所述第三常闭远程按钮SB11与电源之间设有热继电器FR3和熔断器FU3;所述软起动器切换电路还包括与电源连接的熔断器FU4,熔断器FU4分别与中间继电器K2、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74、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辅助触头81、交流接触器KM5的常开辅助触头82连接。通过对控制回路进行过载、短路保护功能,保证了工作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软起动器控制系统还包括与交流接触器KM2串联的断路器QF2 和热继电器FR11,以及与交流接触器KM4串联的断路器QF3和热继电器FR22,以及与交流接触器KM6串联的断路器QF4和热继电器FR3,以及与软起动器串联的断路器QF1,以及与软起动器连接的电流表PA1、电流表PA2、电流表PA3,电流表PA1通过电流互感器TA1与第一电机M1配合,电流表PA2通过电流互感器TA2与第二电机M2配合,电流表PA3通过电流互感器TA3与第三电机M3配合。

如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2示出的是第一电机的控制电路,第一电机的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机停止回路、第一电机起动回路和第一电机运行回路,第一电机起动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熔断器FU1、热继电器FR1、第一远程常闭按钮SB7、第一常闭按钮SB1、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50、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头55、交流接触器KM3的常闭辅助触头56、交流接触器KM5的常闭辅助触头57、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在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50的两端并联有第一常开按钮SB2和第一远程常开按钮SB8,在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的两端并联有第一起动指示灯HY1;第一电机停止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头53、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头54和第一停止指示灯HR1,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头53与熔断器 FU1连接;第一电机运行回路包括,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以及并联在交流接触器KM2的两端的第一运行指示灯HG1,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分别于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辅助触头51和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辅助触头52连接,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辅助触头51与第一常闭按钮SB1连接,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辅助触头52与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50连接。图3、4分别示出的是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控制电路,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控制电路与第一电机的控制电路类似,不同的是,第二电机的控制电路在交流接触器KM3的线圈上并联有中间继电器KA3的线圈,第三电机的控制电路在交流接触器KM5的线圈上并联有中间继电器KA4的线圈。

第一电机的起动流程为:当断路器QS闭合,总电源打开。断路器QF1闭合,软起动器RQ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得电。打开断路器QF2,熔断器FU1得电执行过电流保护,第一停止指示灯HR1亮。按下第一常开按钮SB2(或者远程控制第一远程常开按钮SB8),交流接触器KM1线圈得电吸合,同时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50闭合,完成自锁,第一起动指示灯HY1亮,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头53断开,第一停止指示灯HR1不亮,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头61断开,防止交流接触器KM3线圈得电吸合,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头70断开,防止交流接触器KM5线圈得电吸合,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74闭合,中间继电器KA2线圈得电闭合,中间继电器KA2的常开辅助触头78 闭合,软起动器RQ开始起动,第一电机M1开始起动,电流互感器TA1检测到输出电流,电流表PA1显示输出电流大小。当第一电机M1完成软起后,软起动器RQ的中间继电器K2闭合,中间继电器KA1线圈得电吸合,中间继电器KA1 的常开辅助触头52闭合,交流接触器KM2线圈得电吸合,热继电器FR11通电执行过载保护,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辅助触头51吸合,完成自锁,第一运行指示灯HG1亮,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头54断开,第一停止指示灯HR1 仍不亮,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头55断开,交流接触器KM1线圈失电释放,同时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50断开,第一起动指示灯HY1不亮,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头53闭合,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头61 闭合,交流接触器KM1的常闭辅助触头70闭合,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74断开,中间继电器KA2线圈失电释放,中间继电器KA2的常开辅助触头78 断开,软起动器RQ停止运行,第一电机M1切换为市电供电运行,完成第一电机M1整个起动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继电器K2是软起动器RQ本身自带的一个继电器,即软起动器RQ的端子上的一个接口,中间继电器K2是在第一电机M1完成软起后,软起动器RQ的晶闸管全导通输出全压(即额定电压)给电机后,再由软起动器RQ的软件自行判,通过闭合旁路继电器K2切换到旁路运行。

第一电机M1完成起动后,第二电机M2的起动流程为:打开断路器QF3,熔断器FU2得电执行过电流保护,第二停止指示灯HR2亮。按下第二常开按钮SB4 (或者远程控制第二远程常开按钮SB10),中间继电器KA3线圈得电吸合,中间继电器KA3的常开辅助触头79闭合即第二电机M2起动参数设置有效,交流接触器KM3线圈得电吸合,同时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辅助触头65闭合,完成自锁,第二起动指示灯HY2亮,交流接触器KM3的常闭辅助触头63断开,第二停止指示灯HR2不亮,交流接触器KM3的常闭辅助触头56断开,防止交流接触器KM1线圈得电吸合,交流接触器KM3的常闭辅助触头71断开,防止交流接触器KM5线圈得电吸合,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辅助触头81闭合,中间继电器KA2 线圈得电闭合,中间继电器KA2的常开辅助触头78闭合,软起动器RQ开始起动,第二电机M2开始起动,电流互感器TA2检测到输出电流,电流表PA2显示输出电流大小。当第二电机M2完成软起后,软起动器RQ的中间继电器K2闭合,中间继电器KA1线圈得电吸合,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辅助触头58闭合,交流接触器KM4线圈得电吸合,热继电器FR22通电执行过载保护,交流接触器KM4 的常开辅助触头59吸合,完成自锁,第二运行指示灯HG2亮,交流接触器KM4 的常闭辅助触头64断开,第二停止指示灯HR2仍不亮,交流接触器KM4的常闭辅助触头60断开,交流接触器KM3线圈失电释放,同时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辅助触头65断开,第二起动指示灯HY2不亮,交流接触器KM3的常闭辅助触头 63闭合,交流接触器KM3的常闭辅助触头56闭合,交流接触器KM3的常闭辅助触头71闭合,交流接触器KM3的常开辅助触头81断开,中间继电器KA2线圈失电释放,中间继电器KA3线圈失电释放,中间继电器KA3的常开辅助触头79 断开,中间继电器KA2的常开辅助触头78断开,软起动器RQ停止运行,第二电机M2切换为市电供电运行,完成第二电机M2整个起动过。

第一电机M1和第二电机M2完成起动后,第三电机M3的起动流程为:打开断路器QF4,熔断器FU3得电执行过电流保护,第三停止指示灯HR3亮。按下第三常开按钮SB6(或者远程控制第三远程常开按钮SB12),中间继电器KA4线圈得电吸合,中间继电器KA4的常开辅助触头80闭合即第三电机M3起动参数设置有效,交流接触器KM5线圈得电吸合,同时交流接触器KM5的常开辅助触头68闭合,完成自锁,第三起动指示灯HY3亮,交流接触器KM5的常闭辅助触头72断开,第三停止指示灯HR3不亮,交流接触器KM5的常闭辅助触头57断开,防止交流接触器KM1线圈得电吸合,交流接触器KM5的常闭辅助触头62断开,防止交流接触器KM3线圈得电吸合,交流接触器KM5的常开辅助触头82闭合,中间继电器KA2线圈得电闭合,中间继电器KA2的常开辅助触头78闭合,软起动器RQ开始起动,第三电机M3开始起动,电流互感器TA3检测到输出电流,电流表PA3显示输出电流大小。当第三电机M3完成软起后,软起动器RQ 的中间继电器K2闭合,中间继电器KA1线圈得电吸合,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辅助触头66闭合,交流接触器KM6线圈得电吸合,热继电器FR3通电执行过载保护,交流接触器KM6的常开辅助触头67吸合,完成自锁,第三运行指示灯HG3 亮,交流接触器KM6的常闭辅助触头73断开,第三停止指示灯HR3仍不亮交流接触器KM6的常闭辅助触头69断开,交流接触器KM5线圈失电释放,同时交流接触器KM5的常开辅助触头68断开,第三起动指示灯HY3不亮,交流接触器KM5 的常闭辅助触头72闭合,第三停止指示灯HR3亮,交流接触器KM5的常闭辅助触头57闭合,交流接触器KM5的常闭辅助触头62闭合,交流接触器KM5的常开辅助触头82断开,中间继电器KA2线圈失电释放,中间继电器KA4线圈失电释放,中间继电器KA4的常开辅助触头80断开,中间继电器KA2的常开辅助触头78断开,软起动器RQ停止运行,第三电机M3切换为市电供电运行,完成第三电机M3整个起动过程

第一电机M1的手动停止流程为:按下第一常闭按钮SB1(或者远程控制第一远程常闭按钮SB7),交流接触器KM2线圈失电释放,第一电机M1停止运行,第一运行指示灯HG1不亮,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头54闭合,第一停止指示灯HR1亮,交流接触器KM2的常开辅助触头51断开,交流接触器KM2的常闭辅助触头55闭合,断开断路器QF2,各元器件回到断电前状态。

第二电机M2的手动停止流程为:按下第二常闭按钮SB3(或者远程控制第二远程常闭按钮SB9),交流接触器KM4线圈失电释放,第二电机M2停止运行,第二运行指示灯HG2不亮,交流接触器KM4的常闭辅助触头64闭合,第二停止指示灯HR2亮,交流接触器KM4的常开辅助触头59断开,交流接触器KM4的常闭辅助触头60闭合,断开断路器QF3。各元器件回到断电前状态。

第三电机M3的手动停止流程为:按下第三常闭按钮SB5(或者远程控制第三远程常闭按钮SB11),交流接触器KM6线圈失电释放,第三电机M3停止运行,第三运行指示灯HG3不亮,交流接触器KM6的常闭辅助触头73闭合,第三停止指示灯HR3亮,交流接触器KM6的常开辅助触头67断开,交流接触器KM6的常闭辅助触头69闭合,断开断路器QF4,各元器件回到断电前状态。断开断路器 1。整个系统回到断电前状态。

电机参数的设定值参考下表,三个电机可以分别设定不同的参数值: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