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循环防潮防凝露开闭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1417阅读:9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循环防潮防凝露开闭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循环防潮防凝露开闭所。



背景技术:

开闭所是将高压电力分别向周围的几个用电单位供电的电力设施,位于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下一级,其特征是电源进线侧和出线侧的电压相同,当然,区域变电站也具有开闭所的功能,但需明确的是,开闭所是区别于变电站而言的,开闭所也指用于接受电力并分配电力的供配电设施,高压电网中称为开关站,中压电网中的开闭所一般用于10kV电力的接受与分配,设有中压配电进出线、对功率进行再分配的配电装置,相当于变电站母线的延伸,可用于解决变电站进出线间隔有限或进出线走廊受限,并在区域中起到电源支撑的作用,中压开关站必要时可与配电室合建,开闭所一般两进多出,只是根据不同的要求,进出可以设置断路器、负荷开关。

常见的开闭所的内部容易受潮,受潮产生的湿气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凝露现象,湿气容易造成内部供电设备的短路、失灵,严重的可能造成供电设备起火自燃,不仅使开闭所损坏,而且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具备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循环防潮防凝露开闭所,具备防潮的优点,解决了常见的开闭所内部容易受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循环防潮防凝露开闭所,包括顶盖、壳体、底板和底座,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顶盖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包括防潮外壳,所述防潮外壳的内部开设有防潮腔,所述防潮腔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机安装座,所述防潮外壳的两侧对应电机安装座的位置开设有进风孔,所述电机安装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旋转转轴,所述防潮外壳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对应旋转转轴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一防尘网和第二防尘网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贯穿第一防尘网且延伸至其外部,位于第一防尘网和第二防尘网之间的旋转转轴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固定套,所述扇叶固定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防潮外壳内壁顶部的中点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导风板,两个所述导风板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套环,所述固定套环的顶部与防潮外壳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潮外壳的顶部对应冷凝管的位置对称开设有两个进风口。

优选的,所述防潮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底板的底部,所述底板的底部对应进风口的位置开设有进风网。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安装板与底板之间的缝隙配合形成了除湿腔,所述除湿腔内设置有固体干燥颗粒。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并且位于安装板侧面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换热片,所述壳体外壁对应换热片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所述换热片与散热翅片之间通过导热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盖顶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阳板,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出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座,起到了防潮的效果,热空气携带较多的水分,而且热空气密度小,冷空气密度大,密度小的上升,密度大的下降,底座将较冷的空气吹向开闭所内,从而将开闭所内部产生的湿气排出,从而避免湿气产生凝露,而且有效的避免了开闭所内部的供电设备短路、失灵,避免了供电设备起火自燃的产生,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消除了湿气带来的安全隐患,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风网、安装板、通风孔和除湿腔相互配合,可以将底座传入的冷空气进行除湿后吹向安装板上的供电设备,不仅起到了散热的作用,而且将供电设备周围湿气较多的热空气吹离,从而起到了防潮除湿的效果,通过设置换热片、散热翅片和导热板相互配合,通过换热片吸收开闭所内的热量,再由导热板将热量传导至散热翅片上进行散热,起到了散热的效果,减少了开闭所内的温度,从而潮湿的热空气得以减少,通过设置固定柱、遮阳板和出风口相互配合,出风口能够将上升的潮湿热空气排出,从而起到了防潮除湿的效果,通过设置遮阳板能够将阳光进行遮挡,从而避免开闭所内温度升高过快而产生更多的潮湿热空气,进而起到了防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自循环防潮防凝露开闭所,包括顶盖1、壳体2、底板3和底座4,壳体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顶盖1和底板3固定连接,底板3的底部与底座4的顶部固定连接,底座4包括防潮外壳41,防潮外壳4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底板3的底部,防潮外壳41的内部开设有防潮腔42,防潮腔42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机安装座43,防潮外壳41的两侧对应电机安装座43的位置开设有进风孔44,电机安装座4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5,驱动电机4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旋转转轴46,防潮外壳4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对应旋转转轴46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7,两个连接板47之间通过第一防尘网48和第二防尘网49固定连接,旋转转轴46远离驱动电机45的一端贯穿第一防尘网48且延伸至其外部,位于第一防尘网48和第二防尘网49之间的旋转转轴46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固定套410,扇叶固定套4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411,防潮外壳41内壁顶部的中点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导风板412,通过设置倾斜的导风板412,可以将水平吹向导风板412的空气经过反弹向上,从而能够改变气流的方向,两个导风板412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冷凝管413,冷凝管413用于降低空气温度,冷凝管413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套环414,固定套环414的顶部与防潮外壳4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防潮外壳41的顶部对应冷凝管413的位置对称开设有两个进风口415,通过设置底座4,起到了防潮的效果,热空气携带较多的水分,而且热空气密度小,冷空气密度大,密度小的上升,密度大的下降,底座4将较冷的空气吹向开闭所内,从而将开闭所内部产生的湿气排出,从而避免湿气产生凝露,而且有效的避免了开闭所内部的供电设备短路、失灵,避免了供电设备起火自燃的产生,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消除了湿气带来的安全隐患,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底板3的底部对应进风口415的位置开设有进风网5,壳体2内壁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6,安装板6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7,安装板6与底板3之间的缝隙配合形成了除湿腔8,除湿腔8内设置有固体干燥颗粒,通过设置进风网5、安装板6、通风孔7和除湿腔8相互配合,可以将底座4传入的冷空气进行除湿后吹向安装板6上的供电设备,不仅起到了散热的作用,而且将供电设备周围湿气较多的热空气吹离,从而起到了防潮除湿的效果,壳体2的内壁并且位于安装板6侧面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换热片9,壳体2外壁对应换热片9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10,换热片9与散热翅片10之间通过导热板1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换热片9、散热翅片10和导热板11相互配合,通过换热片9吸收开闭所内的热量,再由导热板11将热量传导至散热翅片10上进行散热,起到了散热的效果,减少了开闭所内的温度,从而潮湿的热空气得以减少,顶盖1顶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2,固定柱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阳板13,顶盖1上开设有出风口14,通过设置固定柱12、遮阳板13和出风口14相互配合,出风口14能够将上升的潮湿热空气排出,从而起到了防潮除湿的效果,通过设置遮阳板13能够将阳光进行遮挡,从而避免开闭所内温度升高过快而产生更多的潮湿热空气,进而起到了防潮的效果。

使用时,驱动电机45通过旋转转轴46将进风孔44收集到的空气吹向冷凝管413,经过冷凝管413的换热效果将空气温度降低后通过气流通过进风口415和进风网5进入除湿腔8,经过除湿腔8内的固体干燥剂干燥后吹向开闭所内,从而使得潮湿的热空气通过出风口14排出,进而达到了除湿的效果。

综上所述:该自循环防潮防凝露开闭所,通过设置底座4,解决了常见的开闭所内部容易受潮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