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5866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而且,电子产品日新月异,更新迭代周期越来越短,电子终端的功能以及用途也越来越多,使用也越来越频繁。频繁使用以及功能的增加必然加快了电池的耗电速度,对电池进行充电的频率也高了。

显然,频繁的充电给用户带来不便,这也是众多手机产商一再追求电池容量,甚至将电池容量作为产品推销卖点。专家都预测,未来的电子产品都将会以无线充电方式取代传统数据线充电方式。例如,苹果手机第8代就开发出无线充电功能。

而且,现有很多无线充电的发烧友对于没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产品,都外接无线充电。因此,无线充电模式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无线充电电池的推广应用,相应的无线电池充电器也应运而生。现有的无线充电器通常设置一个放置无线充电电池的凹槽即可,凹槽中无需提供充电接口,直接采用无线充电方式。这种充电器可以提供手机无线充电然而,这种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方式过于单一,应用范围较窄,而且,并不便于给多个电池同时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灵活的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既能够对无线充电电池进行无线充电,又能对传统的可充电电池进行接触式充电,而且能同时给多个无线充电电池快速充电。

一种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用于给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其包括充电座体、无线充电模块、PCB电路板,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内置于充电座体内部的无线充电线圈,所述充电座体具有两个以上电池舱,每个电池舱用于容置待充电电池,每个电池舱内有用于固持待充电电池的固定结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位置与所述电池舱位相对应,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PCB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体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PCB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体设有一个或多个指示灯,每个指示灯对应设于一个或两个以上电池舱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正极接触件和负极接触件,分别用于抵接待充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接触件和负极接触件与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正极接触件和负极接触件与PCB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每个电池舱为竖直腔体,用于直立地安置待充电电池,所述固定结构为电池舱的柱状舱壁,使待充电电池通过舱壁固持住。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体具有多个竖直盲孔,每个电池舱为一个竖直盲孔,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多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多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并列设于所述PCB电路板上,每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对应置于一个竖直盲孔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体包括敞口容器和盖于敞口容器的盖体,所述盖体面向容器底部延伸设有多个孔柱,每个孔柱作为所述电池舱,用于容置一个待充电电池,所述PCB电路板置于敞口容器底部,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分别与多个孔柱相对应的多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多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并列设于所述PCB电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体设有按钮,用于开启充电功能。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平行于所述电池轴线或每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电池共中心轴。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一个内置于充电座体内部的无线充电线圈时,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面积与全部电池舱的截面积相符,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多个内置于充电座体内部的无线充电线圈时,每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面积与每个电池舱的截面积相符。

上述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中,将无线充电线圈内置于充电器,充分利用充电器内部空间,节省空间,结构紧凑。而且,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既能够对无线充电电池进行无线充电,又能对传统的可充电电池进行接触式充电,而且能同时给多个无线充电电池快速充电,使用更加灵活,应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100,用于给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充电器100包括充电座体10、无线充电模块20、PCB电路板30,所述无线充电模块20包括内置于充电座体10内部的无线充电线圈20,所述充电座体10具有两个以上电池舱40,每个电池舱40用于容置待充电电池,每个电池舱40内有用于固持待充电电池的固定结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位置与所述电池舱40位相对应,所述无线充电线圈20与PCB电路板30电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充电座体10包括充电座腔体101和底板102,底板102盖设于充电座腔体101的底部,例如通过卡扣方式将两者安装在一起。底板102为框状,底板102四周有边框,形成一个收容无线充电线圈20的收容槽103。所述充电座体10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PCB电路板30电连接。每个电池舱40内的固定结构包括正极接触件41和负极接触件42,分别用于抵接待充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接触件41和负极接触件42与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正极接触件41和负极接触件42与PCB电路板30电连接。通过正极接触件41和负极接触件42分别连接充电电池的正负极,以便采用传统的充电方式给电池充电。正极接触件41和负极接触件42分别是弹片结构形式。每一对正极接触件41和负极接触件42对应一个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体10设有一个或多个指示灯105,每个指示灯105对应设于一个或两个以上电池舱40位置,用于指示充电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体10设有按钮106,用于开启充电功能。所述充电座体10还可设置充电接口,用于接入电源。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20平行于所述电池轴线或每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20与电池共中心轴。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中,无线充电线圈20平行于所述电池轴线,可适用于申请人另一个名称为“无线充电电池和无线充电电池组”PCT专利申请中的无线充电电池或电池组。

PCB电路板30位于无线充电线圈20与底板102之间或者无线充电线圈20与充电座腔体101之间任意位置,其分别与无线充电线圈20连接,同时具有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分别连接于正极接触件41和负极接触件42。

图1-4所示,无线充电模块20包括一个内置于充电座体10内部的无线充电线圈20时,所述无线充电线圈20面积与全部电池舱40的截面积相符,是一个大的发射线圈,通过这个大的发射线圈,可以给整个充电舱40中的各个电池同时充电,方便快捷。

请参阅图5至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200,实施例二的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200与实施例一的主要结构基本相同,主要不同在于电池舱的结构和无线充电模块等。实施例二的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200同样包括充电座体10、无线充电模块20、PCB电路板30,所述无线充电模块20包括内置于充电座体10内部的无线充电线圈20,只是本实施例包括多个无线充电线圈20。所述充电座体10具有多个电池舱40a,每个电池舱40a用于容置一个待充电电池,每个电池舱40a内有用于固持待充电电池的固定结构。图5-7中与图1-4相同的标号表示基本相同的元件,在此不再赘述。

图示中,每个电池舱40a为竖直腔体,用于直立地安置待充电电池,所述固定结构为电池舱40a的柱状舱壁,使待充电电池通过舱壁固持住。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位置与每个所述电池舱40a的舱位相对应,每个无线充电线圈20与PCB电路板30电连接。每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20面积与每个电池舱40a的截面积相符。所述充电座体10还可设置充电接口108,用于接入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体10具有多个竖直盲孔,每个电池舱40a为一个竖直盲孔,所述无线充电模块20包括多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20,多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20并列设于所述PCB电路板30上,每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20对应置于一个竖直盲孔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体10包括敞口容器102a和盖于敞口容器的盖体103a,所述盖体103a面向容器102a底部延伸设有多个孔柱401,每个孔柱401作为所述电池舱40a,用于容置一个待充电电池,所述PCB电路板30置于敞口容器102a底部,所述无线充电模块20包括分别与多个孔柱401相对应的多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20,多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20并列设于所述PCB电路板30上。

上述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中,将无线充电线圈20内置于充电器,充分利用充电器内部空间,节省空间,结构紧凑。而且,无线充电电池充电器既能够对无线充电电池进行无线充电,又能对传统的可充电电池进行接触式充电,而且能同时给多个无线充电电池快速充电,使用更加灵活,应用范围更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