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互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8546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路互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过流保护电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频器功率元件的互锁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低压变频器的硬件设计中常采用IGBT作为通用的功率元件,IGBT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其与二极管芯片通过特定的电路桥接封装可形成IGBT模块并应用于低压变频器中。低压变频器的功率模块内部一般包括如图2所示的3组上下对称的IGBT管,在时序控制时,上下臂对称的IGBT不能同时高电平,并且一般时序控制有个同时为低电平的时间,统称死区时间,该死区时间保证电流不会从上臂直接流经下臂。但是CPU产生的PWM信号传输到IGBT的过程中,极易产生PWM信号被干扰,或在驱动和放大过程中,驱动线易松动脱落的情况,并且易导致上下臂信号死区时间保护无效,开关导通短路,IGBT发生内部损坏的问题。并且现有技术中死区时间的设置需要外搭很多线路来完成,由于线路较多,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仅耗时,而且功率消耗大,大大增加了设计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下臂信号死区时间保护无效导致IGBT易发生损坏、功率消耗大,设计成本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频器功率元件的互锁电路装置,其电路设计合理,无需外搭线路即可保护死区时间,集成度高且功率消耗低,同时可避免IGBT上下短路而发生内部损坏的问题,大大降低设计成本。

一种变频器功率元件的互锁电路装置,其包括三极管T1、T2,所述三极管T1、T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分别通过所述二极管D1、D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T1的基极分别连接CPU装置的上臂输出端口1、或门H的一个输入端口4,所述三极管T2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CPU装置的下臂输出端口2、或门H的另一个输入端口5,所述或门H的输出端口6连接所述CPU装置的控制端口3,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连接电压源Vcc、二极管D1一端,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另一端、输出端口Uo,所述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2一端、输出端口Uo,所述三极管T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另一端后接地。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CPU装置与所述三极管T1、T2之间通过双绞线和公母端子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或门H实现了上臂与下臂之间的互锁,无需外搭线路即可保护死区时间,大大提高了线路集成度,同时使功率消耗大大降低,或门H的设置可保证死区时间内电流不会从上臂直接流经下臂,从而避免了IGBT上下短路而发生内部损坏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原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个IGBT管电路连接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变频器功率元件的互锁电路装置,其包括三极管T1、T2,三极管T1、T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分别通过二极管D1、D2连接,其特征在于,三极管T1的基极分别连接CPU装置的上臂输出端口1、或门H的一个输入端口4,三极管T2的基极分别连接CPU装置的下臂输出端口2、或门H的另一个输入端口5,或门H的输出端口6连接CPU装置的控制端口3,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连接电压源Vcc、二极管D1一端,三极管T1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的另一端、输出端口Uo,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2一端、输出端口Uo,三极管T2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2的另一端后接地。CPU装置与三极管T1、T2之间通过双绞线和公母端子连接。

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当上臂输出端口1输出高电平,下臂输出端口2输出低电平,或门H的输出端口6输出高电平到CPU装置,CPU装置正常工作;当上臂输出端口1输出高电平,下臂输出端口2输出高电平,或门H的输出端口6输出高电平到CPU装置,CPU装置正常工作;当上臂输出端口1输出低电平,下臂输出端口2输出高电平,或门H的输出端口6输出高电平到CPU装置,CPU装置正常工作;当上臂输出端口1输出低电平,下臂输出端口2输出低电平,或门H的输出端口6输出低电平到CPU装置,CPU装置停止工作;由于上下臂信号互锁原理,保证信号不会同时发生低电平,IGBT不会同时输出低电平造成上下短路而发生内部损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