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电源的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9670发布日期:2018-07-25 00:2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急电源的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应急电源多不胜数,但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这些电源都可以提供我们应急是所述使用的电量,但是存在着在电源是进行充电或是电源过量使用的时候都会损害电源本身,进而影响电源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不能对电源进行一个很好的保护,这些问题给所有的用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也使得电源的生厂商会受到客户的不满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急电源的保护电路,旨在解决目前电源在使用的时候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导致电源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急电源的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处理器电路,连接所述处理器电路的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处理器电路及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源保护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源保护电路的电源,及连接所述电源的过载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处理器电路包括处理器U1、电阻RA1、电阻RA4、电阻RA5、电阻RA6、电阻RA7、电阻RA3、电阻RA16、电容CA1、电容CA2、电容CA3、电容CA10、有极电容CA4、晶振X1及三极管QA1,所述处理器U1的VCC针脚分别连接所述有极电容CA4的正极、所述电容CA3的一端、所述电阻RA3的一端及VCC+5V,所述有极电容CA4的负极连接GND,所述电容CA3的另一端连接GND,所述电阻RA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A6的一端、所述电容CA10的一端、所述处理器U1的P0.4/RST/VPP针脚及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电阻RA16的另一端连接GND,所述电容CA10的另一端连接GND,所述处理器U1的P0.3/XIN针脚分别连接所述晶振X1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A1的一端,所述晶振X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A2的一端及所述处理器U1的P0.2/XOUT针脚,所述电容CA1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CA2的另一端均连接GND,所述处理器U1的GND针脚连接GND,所述处理器U1的P4.4/AIN4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A1的一端,所述电阻RA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A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A1的发射极连接GND,所述三极管QA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处理器U1的P4.3/AIN3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A5的一端,所述电阻RA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处理器U1的P4.2/AIN2针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A6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A7的一端,所述电阻RA6的另一端连接VCC+5V,所述电阻RA7的另一端连接GND,所述处理器U1的P0.0/INT0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A4的一端,所述电阻RA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U2A、处理器U2B、电阻RA8、电阻RA9、电阻RA13、电阻RA14、电阻RA15、电容CA7、二极管DA1、二极管DA2、三极管QA2、三极管QA3及接口CON2,所述处理器U2A的R针脚连接所述处理器U2B的R针脚、所述三极管QA2的集电极及所述电阻RA8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A2的发射极连接GND,所述三极管QA2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A7的一端、所述电阻RA13的一端、所述电阻RA14的一端及所述接口CON2的1针脚,所述电阻RA14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CA7的另一端均连接GND,所述电阻RA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处理器U1的P5.4/BZ0/PWM0针脚,所述处理器U2A的CP针脚分别连接所述处理器U2B的CP针脚、所述电阻RA9的一端及所述三极管QA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A3的发射极连接GND,所述三极管QA3的基极连接所述处理器U1的P5.3/BZ1/PWM1针脚,所述处理器U2A的GND针脚、S针脚均连接GND,所述处理器U2A的针脚分别连接所述处理器U2A的D针脚及所述二极管DA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A2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接口CON2的8针脚及所述处理器U2B的Q针脚,所述处理器U2A的Q针脚分别连接所述处理器U2B的D针脚、所述二极管DA1的阳极及所述接口CON2的9针脚,所述二极管DA1的阴极连接所述处理器U2B的针脚,所述处理器U2B的S针脚连接GND,所述处理器U2B的VCC针脚、所述电阻RA8的另一端及所述电阻RA9的另一端均连接VCC+12V,所述接口CON2的2针脚、6针脚连接所述电源保护电路,所述接口CON2的3针脚连接所述处理器U1的P0.4/RST/VPP针脚,所述接口CON2的4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A5的另一端,所述接口CON2的5针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A1的集电极,所述接口CON2的7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A4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源保护电路包括处理器UA3、电阻RA2、电阻RA10、电阻RA11、电阻RA12、电容CA5、电容CA6、电容CA8、电容CA9、电位器NTC1及开关SW1,所述处理器UA3的IN针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A10的一端、所述电容CA9的一端及所述接口CON2的6针脚,所述电阻RA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A11的一端、所述电容CA5的一端及所述处理器U1的P4.0/AIN0/VREFH针脚,所述处理器UA3的OUT针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A6的一端、所述电阻RA12的一端、所述电阻RA2的一端及VCC+5V,所述电阻RA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位器NTC1的一端、所述电容CA8的一端及所述处理器U1的P4.1/AINI针脚,所述电阻RA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开关SW1的一端、所述处理器U1的P1.0/INT1针脚及所述接口CON2的2针脚,所述电容CA9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A1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A5的另一端、所述处理器UA3的GND针脚、所述电容CA6的另一端、所述电位器NTC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A8的另一端及所述开关SW1的另一端均连接GND。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过载保护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B1、运算放大器UB2、运算放大器UB3、运算放大器UB4、电阻RB3、电阻RB5、电阻RB4、电阻RB7、电阻RB8、电阻RB9、电阻RB10、电阻RB6、电阻RB11、电阻RB12、电阻RB13、电阻RB14、电阻RB15、电阻RB16、电阻RB17、电容CB8、电容CB9、电容CB1、电容CB4、电容CB3、电容CB5、电容CB6、电容CB7、滑动变阻器VR1、有极电容CB2、二极管DB1、二极管DB2、二极管DB3、二极管DB4、三极管QB1、三极管QB2及接口CON1,所述接口CON1的7针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B4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B4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B3的阳极、所述电阻RB13的一端及所述运算放大器UB4的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B4的同相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1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B6的一端、所述电阻EB15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B5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B4的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14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B6的一端,所述电阻RB14的另一端连接VCC+12V,所述电阻RB16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B15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CB5的另一端均连接GND,所述电阻RB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B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B2的阳极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B3的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B3的同相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有极电容CB2的正极及所述电阻RB10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B3的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12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B11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B3的电源-、所述电阻RB12的另一端及所述有极电容CB2的负极均连接GND,所述电阻RB11的另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B3的电源+及电容CB6的一端均连接VCC+12V,所述电容CB6的另一端连接GND,所述二极管DB1的阳极及所述电阻RB10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接口CON1的4针脚,所述二极管DB2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B7的一端、所述电阻RB17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B2的同相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B1的同相输出端及所述接口CON1的5针脚,所述电容CB7的另一端及所述电阻RB17的另一端均连接GND,所述运算放大器UB2的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8的一端、所述电容CB4的一端及所述三极管QB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B2的发射极连接GND,所述三极管QB2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9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B1的一端,所述电容CB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4的一端及所述三极管QB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B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3的一端、所述电容CB1的另一端及所述运算放大器UB1的反向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B1的发射极连接GND,所述电阻RB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9的另一端及所述滑动变阻器VR1的一端,所述滑动变阻器VR1的另一端及滑动端连接所述电阻RB7的一端,所述电阻RB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B8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B5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B3的一端,所述电阻RB5的另一端连接VCC+12V,所述电容CB3的另一端连接GND,所述运算放大器UB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B9的一端及所述接口CON1的6针脚,所述电容CB9的另一端连接GND,所述运算放大器UB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B8的一端及所述接口CON1的3针脚,所述电容CB8的另一端连接GND,所述接口CON1的2针脚连接GND,所述接口CON1的1针脚连接VCC+12V。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电源上设置处理器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电源保护电路及过载保护电路可以有效的保证了电源的使用寿命,并且还可以使电源在使用及充电的时候不容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电源的保护电路的模块化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电源的保护电路的处理器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电源的保护电路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电源的保护电路的电源保护电路电气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电源的保护电路的过载保护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急电源的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处理器电路,连接所述处理器电路的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处理器电路及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源保护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源保护电路的电源,及连接所述电源的过载保护电路。

所述处理器电路包括处理器U1、电阻RA1、电阻RA4、电阻RA5、电阻RA6、电阻RA7、电阻RA3、电阻RA16、电容CA1、电容CA2、电容CA3、电容CA10、有极电容CA4、晶振X1及三极管QA1,所述处理器U1的VCC针脚分别连接所述有极电容CA4的正极、所述电容CA3的一端、所述电阻RA3的一端及VCC+5V,所述有极电容CA4的负极连接GND,所述电容CA3的另一端连接GND,所述电阻RA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A6的一端、所述电容CA10的一端、所述处理器U1的P0.4/RST/VPP针脚及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电阻RA16的另一端连接GND,所述电容CA10的另一端连接GND,所述处理器U1的P0.3/XIN针脚分别连接所述晶振X1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A1的一端,所述晶振X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A2的一端及所述处理器U1的P0.2/XOUT针脚,所述电容CA1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CA2的另一端均连接GND,所述处理器U1的GND针脚连接GND,所述处理器U1的P4.4/AIN4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A1的一端,所述电阻RA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A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A1的发射极连接GND,所述三极管QA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处理器U1的P4.3/AIN3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A5的一端,所述电阻RA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处理器U1的P4.2/AIN2针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A6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A7的一端,所述电阻RA6的另一端连接VCC+5V,所述电阻RA7的另一端连接GND,所述处理器U1的P0.0/INT0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A4的一端,所述电阻RA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

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U2A、处理器U2B、电阻RA8、电阻RA9、电阻RA13、电阻RA14、电阻RA15、电容CA7、二极管DA1、二极管DA2、三极管QA2、三极管QA3及接口CON2,所述处理器U2A的R针脚连接所述处理器U2B的R针脚、所述三极管QA2的集电极及所述电阻RA8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A2的发射极连接GND,所述三极管QA2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A7的一端、所述电阻RA13的一端、所述电阻RA14的一端及所述接口CON2的1针脚,所述电阻RA14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CA7的另一端均连接GND,所述电阻RA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处理器U1的P5.4/BZ0/PWM0针脚,所述处理器U2A的CP针脚分别连接所述处理器U2B的CP针脚、所述电阻RA9的一端及所述三极管QA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A3的发射极连接GND,所述三极管QA3的基极连接所述处理器U1的P5.3/BZ1/PWM1针脚,所述处理器U2A的GND针脚、S针脚均连接GND,所述处理器U2A的针脚分别连接所述处理器U2A的D针脚及所述二极管DA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A2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接口CON2的8针脚及所述处理器U2B的Q针脚,所述处理器U2A的Q针脚分别连接所述处理器U2B的D针脚、所述二极管DA1的阳极及所述接口CON2的9针脚,所述二极管DA1的阴极连接所述处理器U2B的针脚,所述处理器U2B的S针脚连接GND,所述处理器U2B的VCC针脚、所述电阻RA8的另一端及所述电阻RA9的另一端均连接VCC+12V,所述接口CON2的2针脚、6针脚连接所述电源保护电路,所述接口CON2的3针脚连接所述处理器U1的P0.4/RST/VPP针脚,所述接口CON2的4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A5的另一端,所述接口CON2的5针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A1的集电极,所述接口CON2的7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A4的另一端。

所述电源保护电路包括处理器UA3、电阻RA2、电阻RA10、电阻RA11、电阻RA12、电容CA5、电容CA6、电容CA8、电容CA9、电位器NTC1及开关SW1,所述处理器UA3的IN针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A10的一端、所述电容CA9的一端及所述接口CON2的6针脚,所述电阻RA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A11的一端、所述电容CA5的一端及所述处理器U1的P4.0/AIN0/VREFH针脚,所述处理器UA3的OUT针脚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A6的一端、所述电阻RA12的一端、所述电阻RA2的一端及VCC+5V,所述电阻RA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位器NTC1的一端、所述电容CA8的一端及所述处理器U1的P4.1/AINI针脚,所述电阻RA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开关SW1的一端、所述处理器U1的P1.0/INT1针脚及所述接口CON2的2针脚,所述电容CA9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A1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A5的另一端、所述处理器UA3的GND针脚、所述电容CA6的另一端、所述电位器NTC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A8的另一端及所述开关SW1的另一端均连接GND。

所述过载保护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B1、运算放大器UB2、运算放大器UB3、运算放大器UB4、电阻RB3、电阻RB5、电阻RB4、电阻RB7、电阻RB8、电阻RB9、电阻RB10、电阻RB6、电阻RB11、电阻RB12、电阻RB13、电阻RB14、电阻RB15、电阻RB16、电阻RB17、电容CB8、电容CB9、电容CB1、电容CB4、电容CB3、电容CB5、电容CB6、电容CB7、滑动变阻器VR1、有极电容CB2、二极管DB1、二极管DB2、二极管DB3、二极管DB4、三极管QB1、三极管QB2及接口CON1,所述接口CON1的7针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B4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B4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二极管DB3的阳极、所述电阻RB13的一端及所述运算放大器UB4的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B4的同相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1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B6的一端、所述电阻EB15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B5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B4的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14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B6的一端,所述电阻RB14的另一端连接VCC+12V,所述电阻RB16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B15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CB5的另一端均连接GND,所述电阻RB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B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B2的阳极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B3的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B3的同相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有极电容CB2的正极及所述电阻RB10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B3的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12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B11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B3的电源-、所述电阻RB12的另一端及所述有极电容CB2的负极均连接GND,所述电阻RB11的另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B3的电源+及电容CB6的一端均连接VCC+12V,所述电容CB6的另一端连接GND,所述二极管DB1的阳极及所述电阻RB10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接口CON1的4针脚,所述二极管DB2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B7的一端、所述电阻RB17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B2的同相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B1的同相输出端及所述接口CON1的5针脚,所述电容CB7的另一端及所述电阻RB17的另一端均连接GND,所述运算放大器UB2的反向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8的一端、所述电容CB4的一端及所述三极管QB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B2的发射极连接GND,所述三极管QB2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9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B1的一端,所述电容CB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4的一端及所述三极管QB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B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3的一端、所述电容CB1的另一端及所述运算放大器UB1的反向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B1的发射极连接GND,所述电阻RB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9的另一端及所述滑动变阻器VR1的一端,所述滑动变阻器VR1的另一端及滑动端连接所述电阻RB7的一端,所述电阻RB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B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B8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B5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B3的一端,所述电阻RB5的另一端连接VCC+12V,所述电容CB3的另一端连接GND,所述运算放大器UB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B9的一端及所述接口CON1的6针脚,所述电容CB9的另一端连接GND,所述运算放大器UB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容CB8的一端及所述接口CON1的3针脚,所述电容CB8的另一端连接GND,所述接口CON1的2针脚连接GND,所述接口CON1的1针脚连接VCC+12V。

通过在电源上设置处理器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电源保护电路及过载保护电路可以有效的保证了电源的使用寿命,并且还可以使电源在使用及充电的时候不容易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