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多通道唤醒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9658发布日期:2018-07-25 00:24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管理系统电路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多通道唤醒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系统所有供电都是从电动汽车12/24V DC电源供电,如果停车时还将持续供电,蓄电池逐渐放电以致影响汽车启动困难或电器工作不正常的现象。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对电动汽车BMS自耗电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慢充、快充电时从电动汽车12/24V DC电源供电,这就导致了DC电源馈电现象。

现直流充电桩分12V和24V两种低压供电平台,两种桩低压供电平台互相不能兼容,如果是12V的供电平台,使用24V直流桩快充唤醒时会出现供电过压状态,导致客户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多通道唤醒电路,能够兼容12V和24V两种电压的直流充电装,避免供电过程中出现过压情况,提高直流充电桩的供电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多通道唤醒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信号输入电路、MOS管Q2及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MOS管Q2的源极连接,信号输入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2与MOS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3与信号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OS管Q2的漏极与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并通过电容C2接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3接地。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二极管D1、D2、D3、D4及电容C1,所述二极管D1、D2、D3的阳极分别为慢充信号连接端、蓄电池的信号连接端、快充使能信号端,所述二极管D1、D2、D3的阴极与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接地,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信号输入电路包括二极管D5、D6、D7,电阻R1及三极管Q1,所述二极管D5、D6、D7的阳极分别为整车信号连接端、慢充信号连接端、快充使能信号端,所述二极管D5、D6、D7的阴极通过电阻R1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与MOS管Q2的源极连接、并与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与MOS管Q2的栅极连接。

还包括稳压管D8,所述稳压管D8的阴极与MOS管的源极连接,稳压管D8的阳极与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二极管D4为瞬态抑制二极管。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采用型号为TPS54060的芯片。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多通道唤醒电路,在蓄电池12V馈电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快充和慢充设备唤醒BMS进行充电。本实用新型可兼容12V与24V平台,当12V系统在24V系统设备上快充时,避免BMS内部器件会出现烧坏现象发生,同时可多路唤醒BMS工作,提高直流充电桩的供电安全性,同时可多路唤醒BMS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多通道唤醒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信号输入电路、稳压管D8、MOS管Q2及电源转换电路,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MOS管Q2的源极连接,信号输入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2与MOS管Q2的源极连接,MOS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3与信号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MOS管Q2的漏极与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并通过电容C2接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3接地。该稳压管D8的阴极与MOS管的源极连接,稳压管D8的阳极与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

电源电路包括二极管D1、D2、D3、D4及电容C1,二极管D1、D2、D3的阳极分别为慢充信号连接端、蓄电池的信号连接端、快充使能信号端,二极管D1、D2、D3的阴极与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接地,电容C1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该二极管D4为瞬态抑制二极管。

信号输入电路包括二极管D5、D6、D7,电阻R1及三极管Q1,二极管D5、D6、D7的阳极分别为整车信号连接端、慢充信号连接端、快充使能信号端,二极管D5、D6、D7的阴极通过电阻R1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与MOS管Q2的源极连接、并与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与MOS管Q2的栅极连接。

本实施例的,电源转换电路采用型号为TPS54060的芯片。

工作原理:只有慢充设备时,慢充设备向二极管D1提供慢充电源:一路经过防串接二极管D1、稳压TVS管D4、滤波电容C1后作为12V供电电源;另一路经过防反接二极管D6、限流电阻R1,此时三极管Q1的引脚栅极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1的源极接地,经过限流电阻R3到MOS管Q2的栅极,作为开关信号将MOS管Q2导通,此时MOS管Q3的漏极与源极导通,二极管D8用于作保护器件,电阻R2用于三极管Q1的上拉电阻,12V供电电源经过滤波电容C2至电源转换电路芯片U1的输入端引脚,电源转换电路芯片U1的输出为5V电压,经过滤波电容C3后作为板内电源使用。

当有蓄电池12V时,蓄电池向二极管D2提供慢充12V电压,经过防串接二极管D2、稳压TVS管D4、滤波电容C1后作为12V供电电源;有整车使能信号时,蓄电池提供的电压源经过防反接二极管D5、限流电阻R1,此时三极管Q1的基极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1的集电极被拉到GND,经过限流电阻R3到MOS管Q2的基极,作为开关信号将MOS管Q2导通,此时MOS管Q2的漏极与源极导通,12V供电电源经过滤波电容C2至芯片U1的输入端,U1的输出端输出5V,经过滤波电容C3后作为板内电源使用。

当只有快充设备时,分12V直流供电桩和24V直流供电桩,快充使能信号向二极管D3的阳极提供快充12V/24V,经过防串接二极管D3、稳压TVS管D4、滤波电容C1后作为12V/24V供电电源;该快充使能信号并经过防反接二极管D7、限流电阻R1,此时三极管Q1的基极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1的集电极被拉到GND,经过限流电阻R3到MOS管Q2的栅极,作为开关信号将,MOS管Q2导通 12V/24V供电电源经过滤波电容C2至DC/DC电源的输入端,芯片U1的输出端输出5V电压,经过滤波电容C3后作为板内电源使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