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用电机的冷却水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9272发布日期:2018-10-02 20:00阅读:10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用电机的冷却水道结构。



背景技术:

水冷驱动电机批量化生产的瓶颈在于水冷壳体的批量可制造性和成本。常规水冷电机的内嵌式水道壳体结构,只能选择砂芯式铸造或焊接工艺,产能很低且合格率不高,成本偏高。且受砂芯铸造工艺及焊接工艺的影响,水道结构设计也有很大的限制,水道的散热能力不能得到较大提升,严重影响电机的冷却散热效果,从而成为提升电机额定功率的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车用电机的冷却水道结构,本结构克服传统水冷电机内嵌式水道壳体的缺陷,简化了壳体的制造工艺,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散热效果,为提升电机额定功率奠定了基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于车用电机的冷却水道结构包括电机壳体、前端盖、后端盖、若干隔水板、若干隔档板、密封垫、内圈密封圈和外圈密封圈,所述电机壳体包括嵌套的内壳体和外壳体并且其间形成空腔,所述若干隔水板平行间隔设于所述内外壳体的空腔内并且相邻隔水板的尾端与电机壳体两侧面齐平、前端与电机壳体两侧面设有间隙,所述若干隔水板将内外壳体的空腔分隔成串联的冷却水道,所述若干隔档板分别设于所述相邻隔水板之间,使得相邻隔水板之间的冷却水道分隔成若干并联水路,所述后端盖通过所述密封垫设于所述电机壳体尾端面,所述内外壳体的前端面分别设有密封圈槽,所述内圈密封圈和外圈密封圈分别设于所述内外壳体前端面的密封圈槽内,所述前端盖设于所述电机壳体前端面,所述外壳体分别开设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分别连通所述冷却水道的首端和尾端。

进一步,设于所述相邻隔水板之间的若干隔档板的长度相等或不等。

进一步,所述内圈密封圈和外圈密封圈为O形密封圈或X形双唇密封圈,所述密封垫为金属密封垫、金属骨架填充橡胶密封垫或纤维橡胶密封垫。

进一步,所述前后端盖与电机壳体之间通过止口配合定心,所述前后端盖及电机壳体周边外圈设有连接凸台,所述凸台中心分别设有螺孔和通孔,所述前后端盖与电机壳体通过螺栓穿入所述凸台的通孔及螺孔连接紧固。

由于本实用新型用于车用电机的冷却水道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结构的电机壳体包括嵌套的内外壳体并且其间形成空腔,若干隔水板平行间隔设于内外壳体的空腔内并且相邻隔水板的尾端与电机壳体两侧面齐平、前端与电机壳体两侧面设有间隙,若干隔水板将内外壳体的空腔分隔成串联的冷却水道,若干隔档板分别设于相邻隔水板之间,使得相邻隔水板之间的冷却水道分隔成若干并联水路,后端盖通过密封垫设于电机壳体尾端面,内外壳体的前端面分别设有密封圈槽,内外圈密封圈分别设于内外壳体前端面的密封圈槽内,前端盖设于电机壳体前端面,外壳体分别开设进出水孔,进出水孔分别连通冷却水道的首端和尾端。本结构克服传统水冷电机内嵌式水道壳体的缺陷,简化了壳体的制造工艺,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散热效果,为提升电机额定功率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车用电机的冷却水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结构中冷却水道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车用电机的冷却水道结构包括电机壳体1、前端盖2、后端盖3、若干隔水板4、若干隔档板5、密封垫6、内圈密封圈7和外圈密封圈8,所述电机壳体1包括嵌套的内壳体11和外壳体12并且其间形成空腔13,所述若干隔水板4平行间隔设于所述内外壳体的空腔13内并且相邻隔水板4的尾端与电机壳体1两侧面齐平、前端与电机壳体1两侧面设有间隙,所述若干隔水板4将内外壳体的空腔13分隔成串联的冷却水道14,所述若干隔档板5分别设于所述相邻隔水板4之间,使得相邻隔水板4之间的冷却水道14分隔成若干并联水路15,所述后端盖3通过所述密封垫6设于所述电机壳体1尾端面,所述内外壳体11、12的前端面分别设有密封圈槽16、17,所述内圈密封圈7和外圈密封圈8分别设于所述内外壳体11、12前端面的密封圈槽16、17内,所述前端盖2设于所述电机壳体1前端面,所述外壳体11分别开设进水孔18和出水孔19,所述进水孔18和出水孔19分别连通所述冷却水道14的首端和尾端。

优选的,设于所述相邻隔水板4之间的若干隔档板5的长度相等或不等。

优选的,所述内圈密封圈7和外圈密封圈8为O形密封圈或X形双唇密封圈,所述密封垫6为金属密封垫、金属骨架填充橡胶密封垫或纤维橡胶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前后端盖2、3与电机壳体1之间通过止口配合定心,所述前后端盖2、3及电机壳体1周边外圈设有连接凸台91、92,所述凸台91、92中心分别设有螺孔和通孔,所述前后端盖2、3与电机壳体1通过螺栓穿入所述凸台91、92的通孔及螺孔连接紧固。

本冷却结构中冷却液由进水孔进入冷却水道内,构成冷却水道的相邻隔水板错位布置后通过前后端盖以及密封圈/密封垫的密封,将整个内外壳体的空腔分隔成一整条串联的冷却水道,相邻隔水板之间的冷却水道设有若干隔档板将冷却水道分隔成若干条并联水路,在串联冷却水道路径的每个180°拐角处,可以通过设计若干隔档板的长度,改变各并联水路冷却液的流量,从而使每个并联水路的流量相同,达到散热均匀的目的,冷却液在冷却水道内循环一周后,从出水孔流出。

为了实现水道密封,电机壳体前端面上设有两条密封圈槽,密封圈槽可采用车削加工完成,加工效率较高;密封圈槽内分别设有X形双唇密封圈,该密封圈与前端盖配合后,实现冷却水道前端以及电机壳体前端的密封;电机壳体后端面与后端盖之间设有金属涂覆橡胶凸筋型密封垫,该密封垫与后端盖配合,实现冷却水道后端以及电机壳体后端的密封。前后端盖与电机壳体通过止口配合定心,并通过螺栓穿过凸台上的通孔及螺孔连接紧固。

本冷却结构解决了传统水冷电机水道内嵌式壳体受限于砂芯铸造或焊接工艺的瓶颈,冷却水道采用电机壳体端面密封圈及密封垫配合前后端盖进行密封,电机壳体可采用高压铸造等方式制造。解决了传统W形水道,单纯的串联水路水道截面设计偏大时,冷却液流过的单个截面上流量不均,散热不均匀,有效散热面积偏小的问题;而水道截面设计偏小时,路径过长,流阻过大,能量损失过大。而本冷却结构利用内外壳体中间隔水板及隔档板的合理布置,使得受力均衡、热量传递也均匀,有效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散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