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布线装置和具有该马达布线装置的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1364发布日期:2019-01-05 09:2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马达布线装置和具有该马达布线装置的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各实施方式涉及用于马达的布线装置和包括该布线装置的致动器。



背景技术:

马达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可以包括定子芯和绕定子芯的齿卷绕的线圈。定子可以由多个定子芯构成。线圈可以绕定子芯中的每个定子芯卷绕。

在这种情况下,马达可以包括汇流条,汇流条布置在定子上方并连接绕定子芯卷绕的线圈。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在汇流条中的端子与线圈熔合并连接至线圈。然而,当存在多个定子芯时,在熔合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此外,当上述马达连接至车辆部件比如制动装置时,需要用于传递马达的旋转力的动力传递器。例如,当动力传递的方向是竖向方向时,马达的旋转轴可以设置有包括旋转轴的蜗杆轴,在旋转轴上形成有螺纹。另外,可以提供与蜗杆轴接合的蜗轮。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是,致动器的尺寸由于蜗杆轴的长度和蜗轮的所需直径而被不可避免地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针对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熔化过程的数量、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减小部件的尺寸的用于马达的布线装置,以及包括该布线装置的致动器。

实施方式要解决的问题不限于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描述中可以清楚地理解本文未提及的其他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马达的布线装置,该布线装置包括呈环形形状的本体并包括引导部分,该本体包括第一线圈引导部,引导部分布置成从本体突出并且包括连接至第一线圈引导部的第二线圈引导部。

引导部分可以形成为从本体的上部面沿穿过本体的中央的旋转轴的方向突出。

第一线圈引导部可以凹入地布置在本体的上部面中。

本体可以包括穿过其上部面和下部面并连接至第一线圈引导部的通孔。

可以形成与第一线圈引导部相同的多个第一线圈引导部,并且第一线圈引导部可以布置在相对于本体的中央具有不同半径的轨道上。

引导部分可以包括相对于本体的中央的内周表面、外周表面和连接内周表面和外周表面的侧表面。

第二线圈引导部可以凹入地布置在引导部分的内周表面中。

第二线圈引导部可以凹入地设置在引导部分的侧表面中。

本体可包括第一本体和设置在第一本体上的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可以包括穿过其上部面和下部面的通孔,引导部分可布置在第二本体的上部面上且布置成从该上部面突出。

第一线圈引导部本体可以在相对于本体的中央的径向方向上沿朝向本体的中央的方向凹入地布置在引导部分的外周表面中,并且第二线圈引导部沿朝向本体的中央的方向凹入地布置在引导部分的外周表面上。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致动器,该致动器包括旋转轴、连接至旋转轴的转子、布置在转子外侧的定子、以及布置在定子上方的布线装置,其中,布线装置可以包括呈环形形状的本体并包括引导部分,本体包括第一线圈引导部,引导部分布置成从本体突出并且包括连接至第一线圈引导部的第二线圈引导部。

致动器还可以包括壳体,壳体可以包括布置成彼此连通的第一接纳部、第二接纳部和第三接纳部,转子、定子和布线装置的本体可以布置在第一接纳部中,布线装置的引导部分可以布置在第二接纳部中,并且旋转轴可以布置在第三接纳部中。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致动器,该致动器包括旋转轴、连接至旋转轴的转子、布置在转子的外侧的定子、以及端子盖,其中,端子盖可以包括覆盖定子的上部部分的本体部分和从本体部分向下延伸的侧部部分,本体部分可以包括连接至定子的线圈的端子,并且端子可以布置在所述侧部部分的内侧。

端子可以包括端子本体和形成在端子本体的端部部分处的端子引脚,并且本体部分可以包括孔,孔定位成允许端子引脚通过孔而暴露。

本体部分可以包括沿着本体部分的圆周布置的多个孔。

所述多个孔可以相对于本体部分的中央在圆周方向上以规则间隔布置。

本体部分可以沿着本体部分的圆周分成第一区域部分和第二区域部分,并且多个孔可以布置在第一区域部分和第二区域部分中的仅第一区域部分中。

端子本体可以包括连接至彼此的第一端子本体和第二端子本体。第一端子本体可以包括端子引脚,并且第二端子本体可以布置成从第一端子本体垂直地延伸。

本体部分可以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中可以包括第一端子本体,并且第二本体可以垂直于第一本体布置以在第二本体中包括第二端子本体。

第二本体可以布置在第一区域部分中。

【有利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通过省略汇流条组件并通过改变用于连接导线的方法将绕定子卷绕的线圈直接引导至端子,减少了部件的数量并且简化了构型,从而提供了减少制造工艺的数量和制造成本的有利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通过省略汇流条组件,不包括绕定子卷绕的线圈与汇流条组件的端子之间的熔合过程,因此提供了固有地消除了熔合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缺陷的有利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省略汇流条,从而提供了减小整个致动器的长度的有利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通过减小线圈和端子的熔点,提供了显著减少熔合过程的数量的有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a-a截取的致动器的横截面图。

图3是图示了壳体的内部的视图。

图4是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包括布线装置的定子的视图。

图5是图4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6是图示了第一线圈引导部和第二线圈引导部的视图。

图7是图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包括布线装置的定子的视图。

图8是沿着图7中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该图示出了第一线圈引导部。

图9是图示了第二线圈引导部的视图。

图10是图示了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应用于马达的端子盖的视图,

图11是图示了定子的外径和端子盖的外径的视图。

图12是图示了端子的视图。

图13至图15是图示了三个端子的视图。

图16是图示了端子盖的孔的视图。

图17是图示了端子盖的改型的示例的视图。

图18是图示了图17中所示的端子盖的孔的视图。

图19是图示了端子的改型的示例的视图。

图20是图示了包括绝缘体的定子的视图。

图21是图示了绝缘体的视图。

图22是图示了端子和密封盖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根据以下与附图有关的详细描述和优选实施方式,本公开的目的、具体优点和新颖性特征将变得更明显。另外,考虑到发明人应适当地定义术语的概念以便以最佳方式描述自己的公开的事实,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词语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普通或词典含义,并且应当被解释为与本公开的技术思想一致的含义和概念。另外,在以下描述中,将省略可能使本公开的主旨变得模糊的不必要的相关技术的详细描述。

图1是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a-a截取的致动器的横截面图。图1和图2仅清楚地图示了主要特征部分,以便在概念上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并且因此可以预期图示的各种变型,并且不需要将本公开的范围限制于附图中所图示的特定配置。

图1是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致动器的横截面图。图1和图2仅清楚地图示了主要特征部分,以便在概念上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并且因此可以预期图示的各种变型,并且不需要将本公开的范围限制于附图中所图示的特定配置。

参照图1和图2,根据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可以包括旋转轴100、转子200、定子300、布线装置400和壳体500。

旋转轴100可以具有形成在其外周表面上的螺纹,以实现为蜗杆轴。

转子200可以布置在定子300的内部。转子200可以包括转子芯和磁体。转子200可以根据转子芯和磁体的耦合方法分为以下几类。转子200可以实施为下述构型:在该构型中,磁体耦合至转子芯的外周表面。在这种类型的转子200中,单独的罐构件可以联接至转子芯,以防止磁体脱离并增加耦合力。替代性地,磁体和转子芯可以以双注射的方式模制,以彼此一体地形成。转子200可以实施为下述构型:在该构型中,磁体耦合至转子芯的内部。在这种类型的转子200中,可以在转子芯中设置供磁体插入的腔。

另一方面,转子芯可以大致分成两种类型的转子芯。

首先,转子芯可以通过相互层叠的多个板形成,所述多个板中的每个板以薄钢板的形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转子芯可以形成为不形成倾斜角的单个部件,或者转子芯可以通过联接形成倾斜角的多个单元芯(圆盘形件)形成。

其次,转子芯可以以一个筒形件的形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转子芯可以形成为不形成倾斜角的单个部件,或者转子芯可以通过将形成倾斜角的多个单元芯(圆盘形件)彼此联接而形成。

同时,单元芯中的每个单元芯可以包括布置在其内部或外部的磁体。

定子300布置在转子200的外部。定子300与转子200电气地相互作用以引起转子200的旋转。线圈1可以绕定子300卷绕,以引起转子200与定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用于卷绕线圈1的定子300的具体构型如下。定子300可以包括带齿的定子芯。定子芯设置有环形轭,并且可以提供从轭延伸到轭的中央的齿。齿可以沿着轭的圆周以规则的间隔设置。同时,定子300可以通过相互层叠的多个板形成,所述多个板中的每个板以薄钢板的形式形成。此外,定子芯可以通过联接或连接多个分开的芯来形成。线圈1绕齿卷绕以具有磁极,转子200通过由卷绕线圈1形成的磁场而旋转,并且旋转轴100同时旋转。

布线装置400布置在定子300上方。布线装置400引导绕定子300卷绕的线圈1,以将线圈连接至位于壳体500上方的电力部件的端子600。在这种情况下,电力部件的端子600可以是连接至具有u相、v相和w相的电源的元件。

图3是图示了壳体的内部的视图。

参照图2和图3,壳体500可以包括第一接纳部510、第二接纳部520、第三接纳部530和蜗轮接纳部540。

第一接纳部510布置在壳体500的下部部分处并具有容纳布线装置400的本体410(参见图4)、转子200和定子300的内部空间。

第二接纳部520布置成在竖向上延伸并且具有用于布线装置400的引导部分420(参见图4)的接纳空间。第二接纳部520构造成通过其下部部分与第一接纳部510连通并构造成具有敞开的上部部分。

第三接纳部530布置在第一接纳部510上方并与第一接纳部510连通。该第三接纳部530布置成在竖向上伸长。旋转轴100布置在第三接纳部530中。第三接纳部530的入口连接至第一接纳部510,并且第三接纳部530的出口可以连接至车辆的部件比如制动装置。另外,第三接纳部530与第二接纳部520分开。另一方面,制动装置的制动油或润滑油可以经由第三接纳部530的出口流入到第三接纳部530中。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可以用密封盖700覆盖第三接纳部530的出口。

蜗轮接纳部540与第三接纳部530连通。蜗轮接纳部540具有用于接纳接合旋转轴100的蜗轮的空间。蜗轮接纳部540可以相对于第三接纳部530布置在一侧,并且第二接纳部520可以布置在另一侧。作为一个示例,蜗轮接纳部540可以位于第三接纳部530的前面,并且第二接纳部520可以位于第三接纳部530的后面。

图4是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包括布线装置400的定子300的视图。图5是图4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6是图示了第一线圈引导部和第二线圈引导部的视图。

参见图4至图6,布线装置400可以布置在定子300上方。布线装置400可以包括环形本体410和引导部分420。

本体410可以是环形板状构件,其具有恒定的高度并且具有形成在其中央的孔。另外,本体410可以包括第一线圈引导部411。第一线圈引导部411用于将绕定子300卷绕的线圈1的延伸部分引导至引导部分420。第一线圈引导部411可以凹入地布置在本体410的上表面中,以形成容纳线圈1的空间。第一线圈引导部411形成为相对于布线装置400的中央在圆周方向上伸长,以将绕定子300卷动的线圈1的延伸部分引导至引导部分420。为此,第一线圈引导部411可以在相对于布线装置400的中央的径向方向上布置成与绕定子300卷绕的线圈1的延伸部分上升所在的位置相对应。

通孔412可以形成在第一线圈引导部411中。通孔412可以形成为穿过本体410的上部面和下部面。位于本体410下方的线圈1穿过通孔412并定位于第一线圈引导部411中。定位在第一线圈引导部411中的线圈1沿着第一线圈引导部411被引导并连接至引导部分420。通孔412的数量可根据用于卷绕线圈1的方法来设定。

参照图6,可以提供多个第一线圈引导部411a和411b。第一线圈引导部411a和411b中的每一者可以沿着圆形轨道布置,该圆形轨道相对于布线装置400的中央具有不同的半径r1。提供该构型是为了应对线圈1上升的位置并且确保用于将线圈1连接至引导部分420的第二线圈引导部421的空间。

引导部分420可以布置成垂直于本体410突出。也就是说,引导部分420可以布置成沿穿过本体410的中心c的旋转轴的方向伸长。上述引导部分420用于将被引导通过本体410的第一线圈引导部411的线圈1引导到位于壳体500的上部部分处的动力部件的端子600。为此,引导部分420可以包括连接至第一线圈引导部411的第二线圈引导部421。

第二线圈引导部421可以设置成在引导部分420的表面中是凹入的。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第二线圈引导部可以设置在引导部分420的内部。

同时,引导部分420可以包括多个第二线圈引导部421a、421b和421c。作为一个示例,引导部分420可以实现为具有包括内周表面420a、外周表面420b和用于连接内周表面420a和外周表面420b的侧表面420c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线圈引导部421可以凹入地布置在内周表面420a或侧表面420c中。

可以提供三个第二线圈引导部421a、421b和421c。用于线圈1的u相、v相和w相可以分别容纳在第二线圈引导部421a、421b和421c中。作为一个示例,两个第二线圈引导部421a和421b可以布置在引导部分420的内周表面420a上,另一个第二线圈引导部421c可以布置在引导部分420的侧表面420c上。

第二线圈引导部421a、421b和421c中的每一者均连接至第一线圈引导部411a和411b。

绕定子300卷绕的线圈1的延伸部分穿过通孔412,然后容纳在第一线圈引导部411中。容纳在第一线圈引导部411中的线圈1相对于布线装置400的中央在圆周方向上被引导以到达引导部分420的第二线圈引导部421。容纳在第二线圈引导部421中的线圈1被引导至壳体500的上部部分以到达动力部件的端子600。

图7是图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包括布线装置400的定子300的视图。图8是沿着图7中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该图示出了第一线圈引导部411,并且图9是图示了第二线圈引导部421的视图。

作为另一种类型的布线装置400,本体410可以实现为具有呈不同高度的多个台阶部的环形板状构件。例如,本体410可以包括第一本体410a和形成在第一本体410a上的第二本体410b。相应地设置在上侧的第二本体410b的外径小于第一本体410a的外径。另外,第二本体410b可以包括第一线圈引导部411,第一线圈引导部411凹入地布置在第二本体410b的外周表面中。

第一本体410a可以包括通孔412。通孔412形成为穿过第一本体410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引导部分420可以布置成垂直于第二本体410b突出。也就是说,引导部分可以形成为沿穿过本体410的中心c的旋转轴的方向伸长。作为一个示例,引导部分420可以实现为具有包括内周表面420a、外周表面420b以及用于连接内周表面420a和外周表面420b的侧表面420c的形状,并且所有第二线圈引导部421可以布置在外周表面420b上。

沿着第二本体410b的外周表面被引导至第一线圈引导部411的线圈1被第二线圈引导部421引导至壳体500的上部部分,然后到达动力部件的端子600(参见图2)。

图10是图示了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应用于马达的端子盖的视图。

参照图10,可以设置替代布线装置400(参见图4)的端子盖800。端子盖800覆盖定子300的上部部分和侧表面的一部分。

端子盖800可以包括本体部分810、侧部部分820和端子830。此处,本体部分810和侧部部分820可以被描述为根据它们的形状和功能特征而是分开的,以及本体部分810和侧部部分820可以是竖向连接至彼此的一个部件。

本体部分810覆盖定子300。本体部分810可以是具有形成在其中央的孔801的环形构件。孔801是供旋转轴100穿过的区域。

本体部分810可以包括第一本体811和第二本体812。第一本体811是水平地布置在定子300上方的环形构件,并且第二本体812是竖向地布置在第一本体811上的并且布置成在纵向方向上伸长的构件。第一本体811和第二本体812可以连接至彼此以形成为整体模制构件。同时,本体部分810可以包括从第一本体811的下端部突出的引导部802。引导部802与定子300的绝缘体310或线圈1接触,以支撑第一本体811。侧部部分820可以形成为从本体部分810的周缘向下延伸。

图11是图示了定子300的外径和端子盖800的外径的视图。

参照图11,端子盖800的直径、即侧部部分820的外径d1可以等于定子300的外径d2。侧部部分820的下端部部分与定子300的上端部部分接触。具体地,侧部部分820的下表面端部与定子300的顶表面接触。

图12是图示了端子830的视图,并且图13至图15是图示了三个端子中的每个端子的视图。

参照图12至图15,端子830可以部分地包括在第一本体811的内部。可以提供用于u相、v相和w相的三个端子830。三个端子830的共同特征如下。

端子830中的每个端子均可以包括端子本体831和端子引脚832。

端子本体831容置在第一本体811和第二本体812中,并且端子引脚832暴露在第一本体811之外。

端子本体831可以包括第一端子本体831a和第二端子本体831b。第一端子本体831a可以布置在第一本体811内,并且第二端子本体831b可以布置在第二本体812内。此处,第一端子本体831a和第二端子本体831b可以根据它们的形状和功能特征而描述为是分开的,以及第一端子本体831a和第二端子本体831b可以是在竖向上连接至彼此的一个本体。

可以在第一端子本体831a的两个端部处设置端子引脚832。端子引脚832可以形成为是弯曲的以与绕定子300卷绕的线圈1熔合。另外,第一端子本体831a可以形成为沿端子本体831的圆周方向弯曲。

第二端子本体831b可以形成为被弯曲成从第一端子本体831a竖向延伸。

图16是图示了端子盖的孔的视图。

参照图16,在第一本体811中可以形成有供端子引脚832穿过而暴露端子引脚832的孔811a。多个孔811a可以沿着第一本体811的圆周布置。为了增强多个孔811a的结构强度。桥状部815可以布置在孔811a之间。另外,孔811a可以设置成与端子830的端子引脚832的位置对准。

定子300的穿过孔811a的线圈1与端子引脚832接触并且然后熔合。根据其中是否形成有孔811a,第一本体811可以分成第一区域部分813和第二区域部分814。第一区域部分813是形成有多个孔811a的部分,第二区域部分814是没有形成孔811a的部分。端子830的端子引脚832布置在第一区域部分813中。竖向形成的第二端子本体831b也可以布置在第一区域部分813中。

暴露于第一本体811外部的端子引脚832位于侧部部分820的内部。因此,侧部部分820围绕与线圈1熔合的端子引脚832。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致动器中,本体部分810和侧部部分820替代了汇流条的作用,以同时覆盖定子300和线圈1的连接,因此可以省略汇流条。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致动器中,由于省略了汇流条,所以可以减小整个致动器的长度。另外,由于可以通过省略汇流条来减少部件的数量,因此还具有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在第一区域部分813中,作为示例,可以设置六个端子引脚832。这是可以通过减少线圈1所连接的端子引脚832的数量来获得的构型。为了减少端子引脚832的数量,可以改变定子300的结构和卷绕方法。

图17是图示了端子盖的改型的示例的视图,图18是图示了图17中所示的端子盖的孔的视图,以及图19是图示了端子的改型的示例的视图。

参照图17和图18,端子盖800包括多个孔811a,并且孔811a可以在整个第一本体811上以规则的间隔布置。具体地,多个孔811a可以相对于本体部分810的中央沿圆周方向以规则间隔设置。

孔811a的位置对应于端子引脚832的位置。孔811a可以包括圆化的周缘,以对应于端子引脚832的弯曲形状。

参照图18和图19,作为端子830的改型的示例,提供了用于u相、v相和w相的三个端子830,并且可以布置总共十二个端子引脚832。

图20是图示了包括绝缘体的定子的视图,并且图21是图示了绝缘体的视图。

参照图20和图21,根据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定子300可以实施为可展开的定子,其中,相邻的定子芯连接至彼此。在可展开的定子中,定子芯可以以带的形式展开在平面上。当定子芯以带的形式展开时,开口槽扩展,使得不仅线圈1的空间系数增加,而且可以立即对相邻的定子芯执行卷绕操作。例如,当用一个线圈1对两个相邻的定子芯执行卷绕操作时,熔点可以减少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绕定子300卷绕的线圈1可以被引导成绕绝缘体310的后侧(外侧)卷绕。具体地,绝缘体310可以包括内引导部311和外引导部312。内引导部311和外引导部312用于防止绕绝缘体310的线圈1被拆开。外引导部312包括向上延伸的延伸部分312a。另外,在延伸部分312a中可以形成有凹槽312b。绕定子300卷绕的线圈1可以插入到凹槽312b中,因此线圈1可以被引导到绝缘体310的外部。

图22是图示了端子和密封盖的视图。

参照图22,密封盖700可以包括连接至外部电源的电力部件的端子600。端子本体831布置成在旋转轴100的轴向方向上伸长并且连接至电力部件的端子600。

如上所述,已经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马达的布线装置和包括该布线装置的致动器。

以上描述仅示例性地描述了本公开的技术构思,并且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本质特征的情况下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改型、改变和替换。因此,本公开和附图中公开的实施方式旨在描述而非限制本公开的技术精神,并且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受实施方式和附图的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当根据以下权利要求来解释,并且在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应该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

10:致动器100:旋转轴

200:转子300:定子

400:布线装置410:本体

411:第一线圈引导部420:引导部分

421:第二线圈引导部

500:壳体600:电力部件的端子

700:密封盖800:端子盖

810:本体部分820:侧部部分

830:端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