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7900发布日期:2019-02-15 20:2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在卷线部层叠线材而获得的线圈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定子具备将作为绝缘体的上侧绝缘子和下侧绝缘子从两侧组装于铁芯芯部而成的卷线部。定子在卷线部层叠并卷绕直线状体的线材而形成线圈。在卷线部形成有线圈的结构构成磁极齿部。定子构成为在轭部的内周侧沿周向结合多个磁极齿部。

在作为线圈的线材而使用方线的情况下,与圆线相比,在卷线部卷绕有方线时相邻的线材彼此之间不形成空间。因此线圈的占积率升高。然而,在该情况下,在卷绕线材时,需要控制所卷绕的线材的姿势,以便防止线材的扭转等。因此卷绕线材时要求高精度,而磁极齿部的制造效率降低,定子的生产率较低。

另一方面,在使用圆线作为线材的情况下,在卷绕线材时,无需防止线材的扭转等,与方线相比,可以不控制线材姿势。因此卷绕线材时的精度可以不高,从而磁极齿部的制造效率提高,定子的生产率较高。然而,在相邻的线材彼此之间形成空间。由此线圈的占积率降低。以下对于线材,以生产率较高的圆线为对象进行说明。

线圈缠绕于由一对长面和一对短面构成的剖面长方形的四棱柱状的卷线部。在一根线材卷绕于卷线部时,在将线材卷绕于卷线部期间,使线圈沿与线材被卷绕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以使线材整齐排列而不重叠地卷绕于一层。而且,在线圈层完成一层之后,以使下一层线圈的层层叠的方式进行卷绕线材。以后,对于使线材沿与线材被卷绕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将线材的一个方向的正移动称为“进给”,将与线材的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负移动称为“返回”。

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提高线圈的占积率而公开了以下技术。在供线材卷绕的一对长面中的一个长面实施线材的进给(或返回),线圈的一层线材以非平行地倾斜的方式缠绕于长面。在另一个长面以及一对短面中,沿着缠绕结束而形成为不重叠地整齐排列的一层的线圈下层中相邻的线材彼此的空间形成下一层的线材以平行的直线缠绕于各边,形成为交叠状。

其结果在使多个磁极齿部相邻而构成定子时,卷绕于两个磁极齿部的相邻的对置的长面的线圈,一个长面与另一个长面相邻。因此在一个磁极齿部中,实施线圈的进给,具有层叠高度增大的长面。另外,在另一个磁极齿部中,线圈配置为交叠状,具有层叠高度降低的长面。然后使上述两个长面成为对置的一对,彼此的空间组合而成为不形成不需要的间隙的配置,因此获得占积率高的线圈的配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25185号公报

然而,构成卷线部的铁芯芯部的层叠的一张张薄板的间隙,正在层叠线圈时,被卷线的力压毁。其结果磁极齿部在长面的长度方向上逐渐收缩。以下将该磁极齿部收缩的现象称为“缠缩”。特别是在将线材开始缠绕于卷线部的初始阶段亦即用线材卷绕第一层、第二层时磁极齿部的缠缩显著。

由于该影响,线圈的第一层中的长面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与芯部铁芯的长面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在线材缠绕有该线圈的第一层的时刻为相同的长度,但在线材缠绕线圈的第二层时,芯部铁芯缠缩。由此线圈的第一层的沿长面的长度方向爬的线材的长度较长。因此线圈的第一层的长面的长度方向的线材松弛,产生线圈的第一层的弯曲,线圈的第一层中相邻的线材彼此的空间不稳定。

其结果,产生应该配置于线圈的第一层中相邻的线材彼此的空间的线圈的第二层的线材,无法配置于规定的设定位置的、称为“卷乱”的现象。另外,由于线圈的第二层卷乱的影响,缠绕于该卷乱的第二层以后的线圈层也卷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维持占积率高的线圈的配置,并且能够抑制卷乱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具备线圈,该线圈在轭部的内周侧沿周向配置,通过反复进行从向中心轴方向突出地形成的多个磁极齿部的各个卷线部的一端侧爬向另一端侧的卷绕、和从所述另一端侧爬向所述一端侧的卷绕,由此将圆线的线材层叠而获得,其中,所述卷线部具有与所述中心轴平行的一对表面以及背面,所述线圈的一个层中的所述线材,在所述卷线部的表面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倾斜地卷绕,在背面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平行地卷绕,与所述一个层相邻的层中的所述线材,在所述表面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平行地卷绕,在所述背面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倾斜地卷绕,所述一个层以及与所述一个层相邻的层以后的层,在所述一个层或与所述一个层相邻的层连续,并且将在所述表面处或所述背面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平行地卷绕的所述线材形成为交叠状。

优选地,所述卷线部具有一对短面,所述一对短面相对于所述表面以及所述背面垂直地形成,所述线材在所述卷线部的短面处相对于所述表面以及所述背面分别垂直地卷绕。

优选地,所述一个层为第一层,与所述一个层相邻的层为第二层。

优选地,所述一个层为奇数层,与所述一个层相邻的层为偶数层。

优选地,所述一个层为偶数层,与所述一个层相邻的层为奇数层。

优选地,所述一个层为第三层以后。

优选地,所述一个层以及与所述一个层相邻的层为多层。

优选地,所述卷线部的所述中心轴方向的剖面为长方形的四边形状,所述表面以及所述背面为所述卷线部的一对长面。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电机具备上述旋转电机的定子。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具备上述旋转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上述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线圈的一个层中的线材,在卷线部的表面处相对于中心轴倾斜地卷绕,在背面处相对于中心轴平行地卷绕,与一个层相邻的层中的线材,在表面处相对于中心轴平行地卷绕,在背面处相对于中心轴倾斜地卷绕。由此,在卷线部的规定的面中,线材倾斜地卷绕的层与线材以直线卷绕的层在相邻的层之间使线材交叉。而且,即便因缠缩导致线材松弛而产生线圈的弯曲,重叠的线圈的下一层的线材限制线圈的下层松弛的线材。由此,在卷绕线材时,即便产生缠缩、线材彼此的空间不稳定,也能够不卷乱地形成线圈。因此能够维持占积率高的线圈的配置,并且能够抑制卷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图2(a)、图2(b)是集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图,图2(a)是表示定子的俯视图,图2(b)是表示定子的侧视图。

图3(a)~图3(e)是集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磁极齿部的图,图3(a)是从中心侧表示磁极齿部的主视图,图3(b)是表示磁极齿部的俯视图,图3(c)是表示磁极齿部的左侧视图,图3(d)是表示磁极齿部的右侧视图,图3(e)是表示磁极齿部的仰视图。

图4是在图3(d)的A-A剖面中除去线圈来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磁极齿部的说明图。

图5(a)~图5(e)是在卷绕完的线圈中抽出第一层来集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磁极齿部的图,图5(a)是从中心侧表示磁极齿部的主视图,图5(b)是表示磁极齿部的俯视图,图5(c)是表示磁极齿部的左侧视图,图5(d)是表示磁极齿部的右侧视图,图5(e)是表示磁极齿部的仰视图。

图6(a)~图6(e)是在卷绕完的线圈中抽出第二层来集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磁极齿部的图,图6(a)是从中心侧表示磁极齿部的主视图,图6(b)是表示磁极齿部的俯视图,图6(c)是表示磁极齿部的左侧视图,图6(d)是表示磁极齿部的右侧视图,图6(e)是表示磁极齿部的仰视图。

图7(a)~图7(e)是在卷绕完的线圈中抽出第三层来集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磁极齿部的图,图7(a)是从中心侧表示磁极齿部的主视图,图7(b)是表示磁极齿部的俯视图,图7(c)是表示磁极齿部的左侧视图,图7(d)是表示磁极齿部的右侧视图,图7(e)是表示磁极齿部的仰视图。

图8是在图3(a)的B-B剖面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磁极齿部的说明图。

图9是在图3(a)的C-C剖面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磁极齿部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件表示相同或与之相当的部件,这在说明书全文中共通。此外,说明书全文所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上述记载。

实施方式1.

<压缩机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0的结构的简略结构图。图1表示的压缩机100用壳体1包围外框。压缩机100在壳体1内具备作为旋转电机的电动机2和压缩机构3。电动机2具备定子4和转子2a。定子4配置为在转子2a的中心轴O的径向外侧具有间隙。

<定子4的结构>

图2(a)、图2(b)是集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定子4的图,图2(a)是表示定子4的俯视图,图2(b)是表示定子4的侧视图。图2(a)、图2(b)所示的定子4具备:轭部4a;线圈5,其通过层叠圆线的直线状体的线材51而获得;以及卷线部6,其供线圈5卷绕。线圈5 和卷线部6构成磁极齿部7。多个磁极齿部7配置为沿周向连接于轭部4a 的内周侧。多个磁极齿部7向中心轴O方向突出地形成。定子4构成为将多个磁极齿部7结合。

卷线部6将作为绝缘体的上侧绝缘子9与下侧绝缘子10从两侧组装于铁芯芯部8。在卷线部6卷绕有线圈5。在上侧绝缘子9埋入有连接端子11。

各磁极齿部7经由跳线12而与各U层、V层、W层相电连接。另外,在各磁极齿部7设置有向各U相、V相、W相供给电的导线13。

图3(a)~图3(e)是集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磁极齿部 7的图,图3(a)是从中心侧表示磁极齿部7的主视图,图3(b)是表示磁极齿部7的俯视图,图3(c)是表示磁极齿部7的左侧视图,图3(d) 是表示磁极齿部7的右侧视图,图3(e)是表示磁极齿部7的仰视图。

图3(a)~图3(e)所示的磁极齿部7是将图2(a)、图2(b)所示的定子4的组合体分解并以单体呈现的结构。铁芯芯部8一般为层叠有多张薄板的构造,以便减少涡流。在一张张该薄板形成有铆接部。通过该铆接部将一张张薄板结合而层叠多张薄板。在铁芯芯部8通过铆接部而结合的关系下,在该薄板间产生间隙。

图4是在图3(d)的A-A剖面中除去线圈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磁极齿部7的说明图。如图4所示,卷线部6具有四个供线圈5 卷绕的面,且为与线圈5缠绕的方向正交的在图4中的纸面向上方向的剖面长方形的四棱柱状。在卷线部6中,在由一对长面14、15和一对短面 16、17构成的剖面长方形的四棱柱状的卷框逐渐缠绕线圈5。在一根线材 51卷绕于卷线部6时,在将线材51卷绕于卷线部6期间,沿与线材51 卷绕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进给线材51,以使线材51整齐排列而不重叠地卷绕于一层。而且,在线圈5完成一层之后,线材51层叠地返回进行缠绕,以便形成下一层线圈5。

图5(a)~图5(e)是在卷绕完的线圈5中抽出第一层来集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磁极齿部7的图,图5(a)是从中心侧表示磁极齿部7的主视图,图5(b)是表示磁极齿部7的俯视图,图5(c)是表示磁极齿部7的左侧视图,图5(d)是表示磁极齿部7的右侧视图,图5 (e)是表示磁极齿部7的仰视图。图6(a)~图6(e)是在卷绕完的线圈5中抽出第二层来集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磁极齿部7的图,图6(a)是从中心侧表示磁极齿部7的主视图,图6(b)是表示磁极齿部7的俯视图,图6(c)是表示磁极齿部7的左侧视图,图6(d) 是表示磁极齿部7的右侧视图,图6(e)是表示磁极齿部7的仰视图。图 7(a)~图7(e)是在卷绕完的线圈5中抽出第三层来集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磁极齿部7的图,图7(a)是从中心侧表示磁极齿部7 的主视图,图7(b)是表示磁极齿部7的俯视图,图7(c)是表示磁极齿部7的左侧视图,图7(d)是表示磁极齿部7的右侧视图,图7(e) 表示磁极齿部7的仰视图。图8是在图3(a)的B-B剖面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磁极齿部7的说明图。图9是在图3(a)的C-C剖面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磁极齿部7的说明图。

卷线部6将上侧绝缘子9从上方组装于铁芯芯部8,将下侧绝缘子10 从下方组装于铁芯芯部8。供线材51卷绕的磁极齿部7的卷线部6,与图 4所示的结构同样,为剖面长方形的四棱柱状。在卷线部6的一对长面14、 15和一对短面16、17卷绕线材51。卷线部6的一对长面14、15为与中心轴O平行的一对表面以及背面。在此,长面15为表面。长面14为背面。卷线部6的一对短面16、17相对于一对长面14、15垂直地形成。在卷线部6中,通过反复进行从卷线部6的一端侧爬向另一端侧的卷绕、和从另一端侧爬向一端侧的卷绕,将线材51层叠而获得线圈5。在将一根线材 51层叠地卷绕于卷线部6期间,为了构成一层,而以每卷绕一次、线材51移动一个间距的方式实施进给或返回。

在图5(a)~图5(e)所示的抽出第一层线圈5的情况下,如图5(d) 所示,线圈5以在右侧的长面15的面部集中移动一个间距的方式实施进给。因此,重叠于右侧的长面15而成为面部5a的线材51,为了实施移动一个间距的进给而在卷线部6的长面15处相对于中心轴O倾斜地配置。如图5(c)所示,在左侧的长面14的面部5b,线圈5不实施线材51的进给或返回。因此线材51在卷线部6的长面14处配置为沿着中心轴O的平行的直线,以便不移动一个间距。在上侧绝缘子9以及下侧绝缘子10 分别安装有虚设线圈部9a、10a。虚设线圈部9a、10a是引导件,用于作为第一层而将最初的线材51倾斜地配置于供线材51倾斜地配线的右侧的长面15。

在图6(a)~图6(e)所示的抽出第二层线圈5的情况下,如图6(c) 所示,线圈5以在左侧的长面14的面部5c集中移动一个间距的方式实施返回。因此重叠于左侧的长面14的成为面部5c的线材51配置为相对于中心轴O而与第一层相反地倾斜,以便实施与第一层相反地移动一个间距的返回。线圈5如图6(d)所示,在右侧的长面15的面部5d,线材51 不实施进给或返回。因此线材51在卷线部6的长面15处配置为沿着中心轴O的平行的直线。

在图7(a)~图7(e)表示的抽出第三层线圈5的情况下,如图7(c) 所示,线圈5以在左侧的长面14的面部5e集中移动一个间距的方式实施进给。因此,重叠于左侧的长面14的成为面部5e的线材51,配置为相对于中心轴O而与第一层相同且与第二层相反地倾斜,以便与第二层相反地实施移动一个间距的进给。线圈5如图7(d)所示,在右侧的长面15的面部5f,线材51不实施进给或返回。因此线材51在卷线部6的长面15 配置为沿着中心轴O的平行的直线。

即,线圈5的第一层中的线材51,在卷线部6的长面15处相对于中心轴O倾斜地卷绕,在长面14处相对于中心轴O平行地卷绕。另外,与第一层相邻的第二层中的线材51在长面15处相对于中心轴O平行地卷绕,在长面14处相对于中心轴O倾斜地卷绕。即,线圈5按照不同的层来替换缠绕于卷线部6的供线圈5卷绕的四个面中的一个面且倾斜地配置以便移动一个间距的面部5a、5c、和缠绕于卷线部6的四个面中的三个面且配置为直线的面部5b、5d。更具体而言,线圈5在卷线部6的供线圈5 卷绕的一对长面14、15亦即一对表面背面,按照不同的层交替地更换通过进给或返回而以移动一个间距的方式倾斜地配置的面部5a、5c、和配置为直线的面部5b、5d。另外,以移动一个间距的方式倾斜地配置的面部 5a、5b、和以不移动一个间距的方式配置为直线的面部5b、5d的交替的更换,在线圈5开始缠绕于卷线部6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进行。

由此,对于与一对长面14、15中通过进给而将线圈5的第一层倾斜地配置的右侧的长面15重叠的面部5a而言,线圈5的第二层配置为直线。因此,在成为卷线部6的右侧的长面15的表面处,线圈5倾斜地缠绕的层与下一层以直线缠绕的层使线圈5交叉。

另外,对于与一对长面14、15中将线圈5的第一层配置为直线的左侧的长面14重叠的第二层的面部5c而言,线圈5的第二层通过返回而倾斜地配置。因此,在成为卷线部6的左侧的长面14的背面处,以直线缠绕的层与线圈5以相反的倾斜缠绕的层使线圈5交叉。

在线圈5的第三层以后,不进行以移动一个间距的方式通过进给或返回而以正反的倾斜配置的未图示的面部、与以直线配置的未图示的面部的交替的更换。这样,多个连续层叠的层以移动一个间距的方式使通过进给或返回而以正反的倾斜配置的面部与卷线部6的同一面重叠,并使以不移动一个间距的方式配置为直线的面部与卷线部6的同一面重叠而成为交叠状。

即,在线圈5的第三层以后配置为直线的与右侧的长面15重叠的多个面部,配置为与第二层相同的直线。另外,对于在线圈5的第三层以后以移动一个间距的方式通过进给或返回而以正反的倾斜配置的左侧的长面14重叠的多个面部而言,在第二层通过返回而以相反的倾斜配置后,在重叠的第三层通过进给而以正的倾斜配置,以后反复交替地进行进给和返回。

这样,在成为卷线部6的一对长面14、15的表面背面处,线圈5倾斜地缠绕的层与以直线缠绕的层使线圈5交叉。由此,即便线圈5缠绕多次并产生缠缩、线圈5多余并产生线圈5的弯曲,重叠的下一层的线圈5 也限制下层的线圈5。由此在卷绕线圈5时,即便产生缠缩、线材51彼此的空间不稳定,也能够不卷乱地卷绕线材51。

在线圈5的第三层以后,在以直线配置的与右侧的长面15重叠的多个面部,以直线配置的线材51配置于相对于各层的各自的下层的相邻的线材51彼此的空间。由此如图8所示,与卷线部6的一对长面14、15重叠的线材51的配置,在右侧的长面15处第三层以后如阴影线那样成为交叠状。由此成为占积率高的构造。由此在第三层以后能够获得与专利文献 1同样的效果。

另外,如图9所示,与卷线部6的一对短面16、17重叠的线圈5的配置,线材51从第一层如阴影线那样以相对于与中心轴O正交的一对长面14、15分别垂直的直线配置而成为交叠状。其结果短面16、17侧成为减少线圈5的卷线的层叠高度且占积率高的构造。另外与此同时,短面 16、17侧成为卷绕于卷线部6的长面14、15的线材51的引导件。

<实施方式1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作为旋转电机的电动机2的定子4具备线圈5,该线圈5在轭部4a的内周侧沿周向配置,通过反复进行从向中心轴O方向突出地形成的多个磁极齿部7的各个卷线部6的一端侧爬向另一端侧的卷绕、和从另一端侧爬向一端侧的卷绕,将线材51层叠而获得。卷线部6 具有与中心轴O平行的一对作为表面的长面15以及作为背面的长面14。线圈5的一个层中的线材51在卷线部6的表面处相对于中心轴O倾斜地卷绕,在背面处相对于中心轴O平行地卷绕。与一个层相邻的层中的线材 51在表面处相对于中心轴O平行地卷绕,在背面处相对于中心轴O倾斜地卷绕。

根据该结构,缠绕于卷线部6的与中心轴O平行的一对作为表面的长面15以及作为背面的长面14的线圈5,在规定的层倾斜地缠绕,并在相邻的层以直线缠绕。因此在卷线部6的长面14、15处,线圈5倾斜地缠绕的层与以直线缠绕的层使线材51交叉。因此即便线材51松弛并产生线圈5的弯曲,重叠的线圈5的下一层的线材51会限制线圈5的下层的松弛的线材51。由此,在卷绕线材51时,即便产生缠缩、线材51彼此的空间不稳定,也能够不卷乱地形成线圈5。因此能够维持占积率高的线圈5的配置,并且抑制卷乱。

根据实施方式1,卷线部6具有一对短面16、17,该一对短面16、 17相对于作为表面的长面15以及作为背面的长面14垂直地形成。线材 51在卷线部6的短面16、17处分别相对于表面以及背面垂直地卷绕。

根据该结构,在一对短面16、17处,线圈5能够配置为交叠状,降低层叠高度。由此获得占积率高的线圈5的配置。

根据实施方式1,一个层为第一层。与一个层相邻的层为第二层。

根据该结构,在卷线部6的作为表面的长面15卷绕的线材51,在第一层倾斜地卷绕,在下一层以直线卷绕。另外,在卷线部6的作为背面的长面14卷绕的线材51在第二层倾斜地卷绕,在第一层以直线缠绕。因此,在卷线部6的上述表面背面处,线材51倾斜地卷绕的层与以直线卷绕的层使线材51交叉。因此即便线材51松弛并产生线圈5的弯曲,层叠的线圈5的下一层的线材51限制线圈5的下层的松弛的线材51。该效果由于在开始将线材51缠绕于卷线部6的卷线的初始阶段亦即缠绕第一层、第二层时的磁极齿部7的缠缩特别显著,因而更加有效。由此在卷绕线材 51时,即便产生缠缩、线材51彼此的空间不稳定,也能够不卷乱地形成线圈5。因此能够维持占积率高的线圈5的配置,并且抑制卷乱。另外,在第三层以后在将线材51配置为直线的面部与卷线部6的同一面重叠的情况下,线材51成为交叠状。因此也能够降低线圈5的层叠高度,能够提高占积率。

根据实施方式1,一个层为奇数层。与一个层相邻的层为偶数层。

根据该结构,在卷绕线材51时,即便产生缠缩、线材51彼此的空间不稳定,也能够不卷乱地形成线圈5。因此能够维持占积率高的线圈5的配置,并且能够抑制卷乱。

根据实施方式1,卷线部6的中心轴O方向的剖面为长方形的四边形状。表面以及背面为卷线部6的一对长面14、15。

根据该结构,在卷线部6的作为表面的长面15卷绕的线材51,在第一层倾斜地卷绕,在下一层以直线卷绕。另外,在卷线部6的作为背面的长面14卷绕的线材51,在第二层倾斜地卷绕,在第一层以直线缠绕。因此在卷线部6的上述表面背面处,线材51倾斜地卷绕的层与以直线卷绕的层使线材51交叉。因此即便线材51松弛并产生线圈5的弯曲,层叠的线圈5的下一层的线材51也限制线圈5的下层的松弛的线材51。该效果由于磁极齿部7的一张张薄板的间隙被压毁的长度方向上较长的一对长面14、15处的磁极齿部7的缠缩特别显著,因而更加有效。由此在卷绕线材51时,即便产生缠缩、线材51彼此的空间不稳定,也能够不卷乱地形成线圈5。因此能够维持占积率高的线圈5的配置,并且抑制卷乱。

根据实施方式1,上述一个层以及与一个层相邻的层以后的层,在一个层或与一个层相邻的层连续,在表面或背面处相对于中心轴O平行地卷绕的线材51成为交叠状。

根据该结构,使线材51以直线配置的面部与卷线部6的同一面重叠,线材51成为交叠状。因此也能够降低线圈5的层叠高度,占积率能够提高。

根据实施方式1,作为旋转电机的电动机2具备定子4。

根据该结构,电动机2具备能够维持占积率高的线圈5的配置,并且能够抑制卷乱的定子4。

根据实施方式1,压缩机100具备作为旋转电机的电动机2。

根据该结构,压缩机100具备能够维持占积率高的线圈5的配置并且能够抑制卷乱的电动机2。

<实施方式1的其他例子>

根据实施方式1,上述的一个层为偶数层。与一个层相邻的层为奇数层。

根据该结构,在缠绕线材51时,即便产生缠缩、线材51彼此的空间不稳定,也能够不卷乱地形成线圈5。因此能够维持占积率高的线圈5的配置,并且能够抑制卷乱。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以线材51移动一个间距的方式相对于中心轴O倾斜地配置的面部、和以线材51不移动一个间距的方式沿着中心轴O平行地以直线配置的面部的交替的更换,在第一层和第二层时进行。然而,这样的相互的面部的交替地更换,也可以在第三层以后进行。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2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2,上述一个层为第三层以后。

根据该结构,卷绕于卷线部6的一个面的线材51在第三层以后的规定的层倾斜地卷绕,在下一层以直线卷绕。另外,卷绕于卷线部6的其他面的线材51,在第三层以后的与先前规定的层不同的层倾斜地卷绕,在其下层以直线卷绕。因此,在卷线部6的规定的面中,线材51倾斜地卷绕的层与以直线卷绕的层使线材51交叉。因此,即便线材51松弛并产生线圈5的弯曲,层叠的线圈5的下一层的线材51限制线圈5的下层的松弛的线材51。由此在卷绕线材51时,即便产生缠缩、线材51彼此的空间不稳定,也能够不卷乱地形成线圈5。因此能够维持占积率高的线圈5 的配置,并且能够抑制卷乱。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2中,将以线材51移动一个间距的方式相对于中心轴 O倾斜地配置的面部、和以线材51不移动一个间距的方式沿着中心轴O 平行地以直线配置面部的更换设为一次。然而,这样的面部的交替的更换也可以反复进行多次。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3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3,上述一个层以及与一个层相邻的层为多层。

根据该结构,卷绕于卷线部6的一个面的线材51在规定的层倾斜地卷绕,在下一层以直线卷绕。另外,卷绕于卷线部6的其他面的线材51,在与先前规定的层不同的层倾斜地卷绕,在其下层以直线卷绕。此外,这样卷绕线材51的状态形成于线圈5的多层。因此在卷线部6的规定的面,线材51倾斜地卷绕的层与以直线卷绕的层使线材51交叉。因此即便线材 51松弛并产生线圈5的弯曲,层叠的线圈5的下一层的线材51限制线圈 5的下层的松弛的线材51。该限制在多层实施,能够进一步提高矫正力。由此在卷绕线材51时,即便产生缠缩、线材51彼此的空间不稳定,也能够不卷乱地形成线圈5。因此能够维持占积率高的线圈5的配置,并且能够抑制卷乱。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3中,将定子4的卷线部6设为剖面长方形的四棱柱状,以便用一对长面14、15抑制卷乱。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定子4的卷线部6设为剖面长方形的四棱柱状,并用一对短面16、17抑制卷乱。此外,还可以不是利用卷线部6的成为一对的表面背面,而是连同其他面一起抑制卷乱。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3中,将定子4的卷线部6为剖面长方形的四棱柱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将卷线部6的剖面形成为对四边形状的角部进行了倒角的结构,或者将角部形成为R形状的曲面。另外,卷线部6的剖面并不局限于长方形,也可以为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各种四边形状。除此之外,卷线部6的供线圈5卷绕的四个面为平面即可。然而,卷线部6的供线圈5卷绕的四个面例如可以具有曲面、或变形或者空间部等,使卷线部6为类似于四边形状的形状。

实施方式4.

<制冷循环装置200>

图10是表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压缩机100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制冷剂回路图。

如图10所示,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压缩机100、冷凝器201、膨胀阀202以及蒸发器203。上述压缩机100、冷凝器201、膨胀阀202以及蒸发器203被制冷剂配管连接而形成制冷循环回路。而且,从蒸发器203 流出的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100而成为高温高压。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在冷凝器201中被冷凝而成为液体。成为液体的制冷剂被膨胀阀202减压膨胀而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气液二相的制冷剂在蒸发器203中热交换。

实施方式1~3的压缩机100能够应用于这样的制冷循环装置200。另外作为制冷循环装置200,例如能够列举出空调装置、冷冻装置以及热水器等。

<实施方式4的效果>

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上述实施方式1~3所述的压缩机100。

根据该结构,具备压缩机100的制冷循环装置200,在卷绕线材51 时,即便产生缠缩、线材51彼此的空间不稳定,也能够不卷乱地形成线圈5。因此能够维持占积率高的线圈5的配置,并且能够抑制卷乱。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电动机;2a…转子;3…压缩机构;4…定子;4a…轭部;5…线圈;5a…面部;5b…面部;5c…面部;5d…面部; 5e…面部;5f…面部;6…卷线部;7…磁极齿部;8…铁芯芯部;9…上侧绝缘子;9a…虚设线圈部;10…下侧绝缘子;10a…虚设线圈部;11…连接端子;12…跳线;13…导线;14…长面;15…长面;16…短面;17…短面;51…线材;100…压缩机;200…制冷循环装置;201…冷凝器;202…膨胀阀;203…蒸发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