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电机整体工作性能的转子冲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7873发布日期:2019-02-15 20:2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升电机整体工作性能的转子冲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电机整体工作性能的转子冲片。



背景技术:

电机转子是电机中的旋转部件。电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它是用来实现电能与机械能和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装置。

目前,电机转子冲片,其缠绕线圈的齿槽形状都是随意设计的,齿槽转矩会使电机产生振动和噪声,出现转速波动,使电机不能平稳运行,影响电机的性能。齿槽转矩的存在同样影响了电机在速度控制系统中的低速性能和位置控制系统中的高精度定位。因此,如何设计满足电机整体性能的转子冲片齿槽,是电机运行性能的主要保障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电机整体工作性能的转子冲片,增加电机启动性能,降低启动电流,改善电机运转性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升电机整体工作性能的转子冲片,包括冲片本体,所述冲片本体的周边均布设置有用以缠绕转子线圈的齿槽,所述齿槽包括槽口、槽颈部和槽身部,所述槽颈部包括相互对称设置并且成八字状分布的第一槽边和第二槽边,所述槽身部包括相互对称并且成倒八字状分布的第三槽边和第四槽边,所述第一槽边与槽口对应的一侧成 140角度设置,所述第二槽边与槽口另外一侧成140角度设置,所述第三槽边和第四槽边底部为弧形连接。

其中,所述冲片本体中心设置有轴孔,且轴孔与冲片本体之间设置有外护垫圈。

其中,所述齿槽底部延伸至外护垫圈外圆。

其中,所述轴孔上设置有键槽,用于与电机轴相对定位。

其中,所述外护垫圈上下面均设置有S形凹槽,所述S形凹槽一端与轴孔贯穿,另外一端延伸至齿槽底部。

其中,所述S形凹槽沿外护垫圈环形均布有3个,且S形凹槽的深度为0.05mm。

其中,所述槽颈部垂直高度为槽身部垂直高度的三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提升电机整体工作性能的转子冲片,采用将第一槽边和第二槽边均与槽口两个侧边成140度角度设置,同时第三槽边和第四槽边成倒八字结构设计,使得槽型由窄变宽,在由宽变体窄,因此,与漏磁通相应的漏磁抗,相当于导体有效接面积减小,转子有效电阻增加 ,使启动转矩增加,降低启动电流且改善电机运转性能,两者兼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 1 中齿槽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2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提升电机整体工作性能的转子冲片,包括冲片本体1,所述冲片本体的周边均布设置有用以缠绕转子线圈的齿槽2,所述齿槽2包括槽口3、槽颈部4和槽身部5,槽口3位于冲片本体1圆周外端,槽颈部4和槽身部5指向冲片本体1的中心。

所述槽颈部4包括相互对称设置并且成八字状分布的第一槽边6和第二槽边7,所述槽身部5包括相互对称并且成倒八字状分布的第三槽边8和第四槽边9,所述第一槽边6与槽口1对应的一侧成 140角度设置,所述第二槽边7与槽口2另外一侧成140角度设置,所述第三槽边8和第四槽边9底部为弧形连接,采用将第一槽边和第二槽边均与槽口两个侧边成140度角度设置,同时第三槽边和第四槽边成倒八字结构设计,槽颈部4垂直高度为槽身部5垂直高度的三分之一,这中设计,使得槽型由窄变宽,在由宽变体窄,因此,与漏磁通相应的漏磁抗,相当于导体有效接面积减小,转子有效电阻增加 ,使启动转矩增加,降低启动电流且改善电机运转性能,两者兼顾。

本实施例中,所述冲片本体1中心设置有轴孔11,且轴孔11与冲片本体1之间设置有外护垫圈10,外护垫圈10是由硅钢材料制成,硅钢材料制成的外护垫圈10强度较高,使得外护垫圈10与冲片本体1的材料强度相适应。

本实施例中,所述齿槽2底部延伸至外护垫圈10外圆,保证了齿槽2的整体深度,减小了电机的附加损耗。

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孔11上设置有键槽,用于与电机轴相对定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护垫圈10上下面均设置有S形凹槽12,所述S形凹槽12一端与轴孔11贯穿,另外一端延伸至齿槽2底部,形成一个气路,当电机高速运转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电机运转声音,节能降耗。

本实施例中,所述S形凹槽12沿外护垫圈10环形均布有3个,且S形凹槽12的深度为0.05mm。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