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箱自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664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箱自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电力箱自动散热装置,属于电力箱自动散热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夏季随着用的客户用电量的增加表箱内的导线和器件都产生大量的热量。而智能表部件中大量使用电子器件集成电路。众所周知,高温是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的大敌。高温不但会导致智能表运行不稳,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有可能使某些部件烧毁。

为了使电力箱内安装的智能表部件等的运行正常和保证电力箱内安装的智能表部件等的使用寿命,电力箱往往需要安装有能够进行散热的设备和部件,这些设备、部件统称为电力箱自动散热装置。

现有技术使用时,简单的风扇散热效果不佳,而过多的散热风扇安装,对于设备的散热所需的能耗也会随着增加,导致设备额外的能耗增加,且不能够保证散热效果,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箱自动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时,简单的风扇散热效果不佳,而过多的散热风扇安装,对于设备的散热所需的能耗也会随着增加,导致设备额外的能耗增加,且不能够保证散热效果,造成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力箱自动散热装置,其结构包括箱顶封盖、电力箱盖、盖锁、箱体、散热座、散热过滤器,所述散热座顶端锁接有箱体,所述散热过滤器为长方形,设有4个,呈水平一字排列,镶嵌胶接于散热座前端,所述箱体顶端锁接有箱顶封盖,前端左侧与电力箱盖铰链连接,所述电力箱盖前端右侧中部镶嵌锁接有盖锁,通过盖锁与箱体扣接,所述散热座包括第一传动装置、抽水接管、第二传动装置、排气风扇、进气风扇、散热水箱、底座主体、回水管、水泵电机、抽水泵、散热传动装置、散热水管、散热触发装置、散热装配板,所述底座主体内部底侧一体化镶嵌胶接有散热水箱,内部左侧上方锁接有抽水泵,顶端垂直焊接有散热装配板,所述散热水箱前端左侧锁接有进气风扇,前端右侧锁接有排气风扇,所述抽水泵底端通过回水管贯穿散热水箱顶端左侧,与散热水箱胶接,顶端胶接有散热水管的一端,前端锁接有水泵电机,所述散热水管盘旋为凸凹形,设有3凸2凹,左右两侧和中部凸起,左右两侧和中部之间为凹状,另一端与抽水接管顶端胶接,后端与散热装配板胶接,所述抽水接管镶嵌胶接于散热水箱内部右侧,所述散热触发装置设有10个,两两竖直排列为一组,均焊接件于散热水管之间右侧,与散热水管相通,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设有2个,均与散热水管焊接,左侧第一传动装置与左侧下方散热传动装置扣接,底端与底座主体焊接,右侧第一传动装置与右侧下方散热传动装置扣接,底端与底座主体焊接,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设有2个,左侧第二传动装置与左侧第一传动装置扣接,底端与底座主体焊接,设于第一传动装置右侧,与进气风扇胶接,右侧第二传动装置与右侧第一传动装置扣接,底端与底座主体焊接,设于第一传动装置左侧,与排气风扇胶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变向齿轮、第一传动带轮、第一传动装配板、第一传动装配轴、第一传动带、第一齿轮、连接传动轴、第二变向齿轮、第二传动装配轴、第二传动带轮、传动装配座,所述第一传动装配板设有2块,2块相互平行水平放置,均与底座主体焊接,所述第一传动装配轴贯穿第一变向齿轮、第一传动带轮中部,与第一变向齿轮、第一传动带轮胶接,贯穿2块第一传动装配板上侧,与第一传动装配板扣接,所述第一变向齿轮设于右侧第一传动装配板右侧,与第二传动装置扣接,所述第一传动带轮设于2块第一传动装配板之间,所述传动装配座与散热水管焊接,中部扣接有第二传动装配轴一端,所述第二传动装配轴另一端贯穿第一齿轮、第二传动带轮中部,与第一齿轮、第二传动带轮胶接,所述第二传动带轮设于第一传动带轮上方,中部通过第一传动带与第二传动带轮中部扣接,所述第二变向齿轮中部贯穿设有连接传动轴,与连接传动轴胶接,通过连接传动轴与左端下侧散热传动装置焊接,底端右侧与第一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风扇传动连接轴、第三传动带轮、第二传动带、第二齿轮、第四传动带轮、第三齿轮、第二传动装配板、第四齿轮,所述风扇传动连接轴后端与进气风扇中部焊接,前端贯穿第三传动带轮中部,与第三传动带轮胶接,所述第二传动装配板与底座主体垂直焊接,前端由右至左扣接第一齿轮装配轴分别胶接有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所述第四传动带轮设于第三传动带轮上方,与第二齿轮同轴,设于第二齿轮前侧,通过第二传动带与第三传动带轮扣接,所述第二齿轮左端通过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一传动装置扣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传动装置包括第五齿轮、第一齿轮装配板、第二齿轮装配板、第六齿轮、第三变向齿轮、风扇轴杆、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散热水管胶接,顶端中部贯穿扣接有风扇轴杆,所述风扇轴杆顶端贯穿第三变向齿轮中部,与第三变向齿轮胶接,所述第三变向齿轮顶端后侧与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六齿轮与第二齿轮装配板前端左侧扣接,顶端与第五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装配板右端与散热水管焊接,所述第五齿轮与第一齿轮装配板前端左侧扣接,所述第一齿轮装配板右端与散热水管焊接,左上方与散热触发装置扣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触发装置包括轮机装配护板、挡板、第七齿轮、触发轮辊、轮机传动轴杆,所述轮机装配护板与散热水管焊接,与散热水管相通,左端中部镶嵌扣接有轮机传动轴杆,所述轮机传动轴杆贯穿第七齿轮、触发轮辊中部,与第七齿轮、触发轮辊胶接,所述第七齿轮设于轮机装配护板后侧,右下角与散热传动装置扣接,所述触发轮辊外侧均匀垂直镶嵌锁接有8块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设有2组,2组案子方向相反,所述右侧第一传动装置的第二变向齿轮通过连接传动轴与右端下侧散热传动装置焊接,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设有2组,2组对应第一传动装置,安装方向也相反,所述右侧第二传动装置的第三传动带轮通过风扇传动连接轴与排气风扇中部焊接,所述散热传动装置对应散热触发装置设有10组,左右两侧下方的散热传动装置底端中部均通过风扇轴杆贯穿散热风扇与连接传动轴焊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电力箱自动散热装置进行电力箱散热装配后,可为装置设有的水泵电机为装置进行接电,使装置能够通过水泵电机带动抽水泵运转,使抽水泵能够通过抽水接管对散热水箱内储水进行抽水,并使水流经过散热水管流转后通过回水管流回散热水箱,而在水流经过散热水管时,会通过个散热触发装置的挡板带动触发轮辊旋转,使触发轮辊同轴的第七齿轮会通过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三变向齿轮带动散热风扇运转,使十组散热传动装置的散热风扇能够进行电力箱的散热运转,而随着十组散热传动装置的散热风扇的运转,左右两侧下方的散热风扇的风扇轴杆会带动连接传动轴转动,使连接传动轴通过第二变向齿轮带动第一齿轮旋转,使第一齿轮同轴的第二传动带轮能够通过第一传动带带动第一传动带轮旋转,使第一传动带轮同轴的第一变向齿轮能够通过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带动第二齿轮同轴的第四传动带轮旋转,使第四传动带轮能够通过第二传动带带动第三传动带轮旋转,使第三传动带轮连接的排气风扇、进气风扇能够运转,使排气风扇、进气风扇能够进行电力箱内空气的流通,并能够对散热水箱进行散热,使用户通过装置安装使用时,可通过装置设有的挡板、轮辊、传动带、齿轮等机构,使装置使用时,能够对电力箱进行水冷散热,并在水冷同时能够进行无电能耗的风扇散热,且还能够进行储水箱的风扇散热,使设备能够减少使用能耗,并能够更好的保证散热效果,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力箱自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散热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散热座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3中b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箱顶封盖-1、电力箱盖-2、盖锁-3、箱体-4、散热座-5、散热过滤器-6、第一传动装置-501、抽水接管-502、第二传动装置-503、排气风扇-504、进气风扇-505、散热水箱-506、底座主体-507、回水管-508、水泵电机-509、抽水泵-510、散热传动装置-511、散热水管-512、散热触发装置-513、散热装配板-514、第一变向齿轮-50101、第一传动带轮-50102、第一传动装配板-50103、第一传动装配轴-50104、第一传动带-50105、第一齿轮-50106、连接传动轴-50107、第二变向齿轮-50108、第二传动装配轴-50109、第二传动带轮-50110、传动装配座-50111、风扇传动连接轴-50301、第三传动带轮-50302、第二传动带-50303、第二齿轮-50304、第四传动带轮-50305、第三齿轮-50306、第二传动装配板-50307、第四齿轮-50308、第五齿轮-51101、第一齿轮装配板-51102、第二齿轮装配板-51103、第六齿轮-51104、第三变向齿轮-51105、风扇轴杆-51106、散热风扇-51107、轮机装配护板-51301、挡板-51302、第七齿轮-51303、触发轮辊-51304、轮机传动轴杆-5130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箱自动散热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箱顶封盖1、电力箱盖2、盖锁3、箱体4、散热座5、散热过滤器6,所述散热座5顶端锁接有箱体4,所述散热过滤器6为长方形,设有4个,呈水平一字排列,镶嵌胶接于散热座5前端,所述箱体4顶端锁接有箱顶封盖1,前端左侧与电力箱盖2铰链连接,所述电力箱盖2前端右侧中部镶嵌锁接有盖锁3,通过盖锁3与箱体4扣接,所述散热座5包括第一传动装置501、抽水接管502、第二传动装置503、排气风扇504、进气风扇505、散热水箱506、底座主体507、回水管508、水泵电机509、抽水泵510、散热传动装置511、散热水管512、散热触发装置513、散热装配板514,所述底座主体507内部底侧一体化镶嵌胶接有散热水箱506,内部左侧上方锁接有抽水泵510,顶端垂直焊接有散热装配板514,所述散热水箱506前端左侧锁接有进气风扇505,前端右侧锁接有排气风扇504,所述抽水泵510底端通过回水管508贯穿散热水箱506顶端左侧,与散热水箱506胶接,顶端胶接有散热水管512的一端,前端锁接有水泵电机509,所述散热水管512盘旋为凸凹形,设有3凸2凹,左右两侧和中部凸起,左右两侧和中部之间为凹状,另一端与抽水接管502顶端胶接,后端与散热装配板514胶接,所述抽水接管502镶嵌胶接于散热水箱506内部右侧,所述散热触发装置513设有10个,两两竖直排列为一组,均焊接件于散热水管512之间右侧,与散热水管512相通,所述第一传动装置501设有2个,均与散热水管512焊接,左侧第一传动装置501与左侧下方散热传动装置511扣接,底端与底座主体507焊接,右侧第一传动装置501与右侧下方散热传动装置511扣接,底端与底座主体507焊接,所述第二传动装置503设有2个,左侧第二传动装置503与左侧第一传动装置501扣接,底端与底座主体507焊接,设于第一传动装置501右侧,与进气风扇505胶接,右侧第二传动装置503与右侧第一传动装置501扣接,底端与底座主体507焊接,设于第一传动装置501左侧,与排气风扇504胶接,所述第一传动装置501包括第一变向齿轮50101、第一传动带轮50102、第一传动装配板50103、第一传动装配轴50104、第一传动带50105、第一齿轮50106、连接传动轴50107、第二变向齿轮50108、第二传动装配轴50109、第二传动带轮50110、传动装配座50111,所述第一传动装配板50103设有2块,2块相互平行水平放置,均与底座主体507焊接,所述第一传动装配轴50104贯穿第一变向齿轮50101、第一传动带轮50102中部,与第一变向齿轮50101、第一传动带轮50102胶接,贯穿2块第一传动装配板50103上侧,与第一传动装配板50103扣接,所述第一变向齿轮50101设于右侧第一传动装配板50103右侧,与第二传动装置503扣接,所述第一传动带轮50102设于2块第一传动装配板50103之间,所述传动装配座50111与散热水管512焊接,中部扣接有第二传动装配轴50109一端,所述第二传动装配轴50109另一端贯穿第一齿轮50106、第二传动带轮50110中部,与第一齿轮50106、第二传动带轮50110胶接,所述第二传动带轮50110设于第一传动带轮50102上方,中部通过第一传动带50105与第二传动带轮50110中部扣接,所述第二变向齿轮50108中部贯穿设有连接传动轴50107,与连接传动轴50107胶接,通过连接传动轴50107与左端下侧散热传动装置511焊接,底端右侧与第一齿轮50106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装置503包括风扇传动连接轴50301、第三传动带轮50302、第二传动带50303、第二齿轮50304、第四传动带轮50305、第三齿轮50306、第二传动装配板50307、第四齿轮50308,所述风扇传动连接轴50301后端与进气风扇505中部焊接,前端贯穿第三传动带轮50302中部,与第三传动带轮50302胶接,所述第二传动装配板50307与底座主体507垂直焊接,前端由右至左扣接第一齿轮装配轴50306分别胶接有第二齿轮50304、第三齿轮50306、第四齿轮50308,所述第四传动带轮50305设于第三传动带轮50302上方,与第二齿轮50304同轴,设于第二齿轮50304前侧,通过第二传动带50303与第三传动带轮50302扣接,所述第二齿轮50304左端通过第三齿轮50306与第四齿轮50308啮合,所述第四齿轮50308与第一传动装置501扣接,所述散热传动装置511包括第五齿轮51101、第一齿轮装配板51102、第二齿轮装配板51103、第六齿轮51104、第三变向齿轮51105、风扇轴杆51106、散热风扇51107,所述散热风扇51107与散热水管512胶接,顶端中部贯穿扣接有风扇轴杆51106,所述风扇轴杆51106顶端贯穿第三变向齿轮51105中部,与第三变向齿轮51105胶接,所述第三变向齿轮51105顶端后侧与第六齿轮51104啮合,所述第六齿轮51104与第二齿轮装配板51103前端左侧扣接,顶端与第五齿轮51101啮合,所述第二齿轮装配板51103右端与散热水管512焊接,所述第五齿轮51101与第一齿轮装配板51102前端左侧扣接,所述第一齿轮装配板51102右端与散热水管512焊接,左上方与散热触发装置513扣接,所述散热触发装置513包括轮机装配护板51301、挡板51302、第七齿轮51303、触发轮辊51304、轮机传动轴杆51305,所述轮机装配护板51301与散热水管512焊接,与散热水管512相通,左端中部镶嵌扣接有轮机传动轴杆51305,所述轮机传动轴杆51305贯穿第七齿轮51303、触发轮辊51304中部,与第七齿轮51303、触发轮辊51304胶接,所述第七齿轮51303设于轮机装配护板51301后侧,右下角与散热传动装置511扣接,所述触发轮辊51304外侧均匀垂直镶嵌锁接有8块挡板51302,所述第一传动装置501设有2组,2组案子方向相反,所述右侧第一传动装置501的第二变向齿轮50108通过连接传动轴50107与右端下侧散热传动装置511焊接,所述第二传动装置503设有2组,2组对应第一传动装置501,安装方向也相反,所述右侧第二传动装置503的第三传动带轮50302通过风扇传动连接轴50301与排气风扇504中部焊接,所述散热传动装置511对应散热触发装置513设有10组,左右两侧下方的散热传动装置511底端中部均通过风扇轴杆51106贯穿散热风扇51107与连接传动轴50107焊接。

用户在通过本装置进行电力箱散热装配后,可为装置设有的水泵电机509为装置进行接电,使装置能够通过水泵电机509带动抽水泵510运转,使抽水泵510能够通过抽水接管502对散热水箱506内储水进行抽水,并使水流经过散热水管512流转后通过回水管508流回散热水箱506,而在水流经过散热水管512时,会通过10个散热触发装置513的挡板51302带动触发轮辊51304旋转,使触发轮辊51304同轴的第七齿轮51303会通过第五齿轮51101、第六齿轮51104、第三变向齿轮51105带动散热风扇51107运转,使十组散热传动装置511的散热风扇51107能够进行电力箱的散热运转,而随着十组散热传动装置511的散热风扇51107的运转,左右两侧下方的散热风扇51107的风扇轴杆51106会带动连接传动轴50107转动,使连接传动轴50107通过第二变向齿轮50108带动第一齿轮50106旋转,使第一齿轮50106同轴的第二传动带轮50110能够通过第一传动带50105带动第一传动带轮50102旋转,使第一传动带轮50102同轴的第一变向齿轮50101能够通过第二齿轮50304、第三齿轮50306、第四齿轮50308带动第二齿轮50304同轴的第四传动带轮50305旋转,使第四传动带轮50305能够通过第二传动带50303带动第三传动带轮50302旋转,使第三传动带轮50302连接的排气风扇504、进气风扇505能够运转,使排气风扇504、进气风扇505能够进行电力箱内空气的流通,并能够对散热水箱506进行散热。

本发明所述的散热座5,相对传统的散热座,能够通过设有的散热装配板、挡板、轮辊、传动带、齿轮等机构,使装置在电力箱装配使用时,能够通过水冷抽水带动风扇进行电力箱和储水箱的散热,使装置在使用时能够更好的节省能耗,且保证散热效果,便于使用。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使用时,简单的风扇散热效果不佳,而过多的散热风扇安装,对于设备的散热所需的能耗也会随着增加,导致设备额外的能耗增加,且不能够保证散热效果,造成不便,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使用户通过装置安装使用时,可通过装置设有的挡板、轮辊、传动带、齿轮等机构,使装置使用时,能够对电力箱进行水冷散热,并在水冷同时能够进行无电能耗的风扇散热,且还能够进行储水箱的风扇散热,使设备能够减少使用能耗,并能够更好的保证散热效果,便于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