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驱动器的逆变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6123发布日期:2018-11-27 23:3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伺服驱动器的逆变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逆变模块包括驱动电路、分立IGBT模块与过流硬件保护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在工作时,当伺服驱动器的控制部分(MCU)发出的PWM信号,经过光偶隔离后进入IGBT驱动电路,使PWM信号变成满足设计需求的IGBT驱动信号(包括dv/dt、死区配置和电平转换);处理后的信号直接用来驱动分立IGBT模块完成逆变功能;正常工作中过流硬件保护电路不动作,只有发生短路时,经过采样电阻的电流超过设置的过流准位后,过流硬件保护电路会迅速保护拉低驱动电路使能管脚,关闭驱动信号,达到过流保护效果;温度检测电路是通过NTC随温度变化特性,让控制部分(MCU)实时知道产品温度,防止产品过温损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伺服驱动器的逆变模块,其特征在于其电路为:U1、U2、U3为IGBT驱动芯片,IGBT驱动信号PWMUN、PWMUP、PWMVN、PWMVP、PWMWN、PWMWP分别接到驱动芯片U1、U2、U3的第1脚、3脚;U1、U2、U3的第2脚分别对N接有电容C4、C11、C20,U3的第2脚通过电阻R22上拉D5V,设计短路闭锁时间;U1、U2、U3的第4脚接到D18V,且对N分别接有电容C6、C12、C21进行滤波;U1、U2、U3的第5脚分别对N并联接有R7/C6、R16/C13、R30/C22来配置逆变电路的死区时间;U1、U2、U3的第6/7脚短接后连接到N;D18V经过R1、D1后连接到U1的第14脚,第12、14脚之间并联电容C1、C2为U相上桥驱动提供自举电源;D18V经过R10、D4后连接到U2的第14脚,第12、14脚之间并联电容C8、C9为V相上桥驱动提供自举电源;D18V经过R20、D7后连接到U3的第14脚,第12、14脚之间并联电容C15、C16为W相上桥驱动提供自举电源;U1的第13脚经过电阻R4后连接到Q1的G脚,GUP信号经过D2、R2后又连接到U1的第13脚,Q1的G与E之间并联电容C3、电阻R5,U1的第8脚经过电阻R8后连接到Q4的G脚,GUN信号经过D3、R6后又连接到U1的第8脚,Q4的G与E之间并联电容C7、电阻R9;U2的第13脚经过电阻R13后连接到Q2的G脚,GVP信号经过D5、R11后又连接到U2的第13脚,Q2的G与E之间并联电容C10、电阻R14,U2的第8脚经过电阻R17后连接到Q5的G脚,GVN信号经过D6、R15后又连接到U2的第8脚,Q5的G与E之间并联电容C14、电阻R18;U3的第13脚经过电阻R23后连接到Q3的G脚,GWP信号经过D8、R21后又连接到U3的第13脚,Q3的G与E之间并联电容C18、电阻R25,U3的第8脚经过电阻R31后连接到Q6的G脚,GWN信号经过D9、R29后又连接到U3的第8脚,Q6的G与E之间并联电容C23、电阻R32;D5V经过电阻R26连接到U1、U2、U3的第9脚,之后经过电阻R33连接到N,构成一个电压准位;Q4、Q5、Q6的E脚都连接到N1处,之后经过采样电阻R36接到N,N1经过电阻连接到U5的第1脚,U5的第1/3脚并联电容C26,U5的第3脚对N接有电阻R40、电容C27,U5的第2脚连接到N,U5的第5脚连接到D5V,D5V与N之间接有滤波电容C25,U5的第4脚经过电阻R35连接到D5V,U5的第4脚经过电容C28连接到N,U5的第3脚经过电阻R39连接到U6的第1/2脚,并通过电阻R38连接到D5V,U6的第3脚连接到N;C24并联在母线PN上,+5V经过NTC电阻TH1、R41到GND。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