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7500发布日期:2018-12-22 09:1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扫地机器人一般都配有对应的充电设备,充电设备上的导电片,充电设备通过带插头的充电线跟电源插座电连接,导电片安装在充电设备内,并部分凸出充电设备,在扫地机器人需要充电时,其行走到充电设备上,扫地机器人的充电触点下压凸出充电设备的导电片,电源的电量依次经过充电线、充电设备主板、导电片、扫地机器人,从而实现充电,但现有充电设备中的导电片被扫机机器人碰撞、或充电下压次数过多时,很容易松动,导致充电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片安装稳固、不易松动的充电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设备,包括壳体和导电片;壳体包括底座和底盖,底座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具有通孔,导电片部分设于固定槽内且部分穿过通孔露出底座外表面;底盖盖合底座且抵顶导电片。

进一步地,导电片包括:突起段,穿设于通孔;连接段,连接段伸出固定槽;折弯片,一端与突起段折弯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段折弯连接。

进一步地,突起段包括:贴合部,与折弯片折弯连接;突起部,设于贴合部,且穿过通孔凸出于底座外表面。

进一步地,折弯片包括:第一折弯段,弹性抵顶底盖,且与贴合部折弯连接;第二折弯段,收容于固定槽的一侧壁,且与连接段折弯连接。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第一折弯段包括:第一弹性部,与贴合部折弯连接;第二弹性部,与第二折弯段折弯连接;第一抵顶部,一端与第一弹性部折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弹性部折弯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呈“八”字形。

进一步地,第二折弯段包括:第二抵顶部,与第二弹性部折弯连接;第三抵顶部,与连接段折弯连接;卡接部,一端与第二抵顶部折弯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抵顶部折弯连接。

进一步地,底座具有与贴合部相适配的限位槽。

进一步地,底座上设有卡扣,底盖上设有与卡扣配合的扣位。

进一步地,底盖上设有第一垫片,第一垫片有两个,底座底部设有第二垫片,第二垫片有两个,两个第一垫片和两个第二垫片呈矩形阵列排列分布。

本发明的充电设备,通过将导电片部分设于固定槽内且部分贯穿底座,再利用底盖抵顶导电片使导电片稳固的安装在固定槽内,即使导电片被扫地机器人碰撞或与扫地机器人多次对接也不会发生松动,避免充电设备与扫地机器人对接充电时出现接触不良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光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充电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充电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充电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座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的c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固定座;11、透光孔;12、安装柱;121、安装孔;13、第一螺孔柱;14、第一固定孔;15、第二固定孔;16、第一透光口;17、第二透光口;18、锯齿;19、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第二螺孔柱;103、插接柱;104、底壁;1051、第一侧壁;1052、第二侧壁;1053、第三侧壁;1054、第四侧壁;2、第一发光件;3、反光件;31、圆柱部;311、凹槽;312、卡接凸起;32、插接部;321、圆柱段;322、条形段;33、锥形部;4、电路板;41、定位孔;42、第三固定孔;43、螺孔;44、导孔;5、安装架;51、安装部;511、安装槽;512、插接孔;5121、圆形孔;5122、条形孔;513、缺口;52、竖直部;521、加强筋;522、避空槽;523、弧形面;53、固定部;531、连接柱;532、连接孔;533、圆孔;6、第二发光件;7、第三发光件;81、底座;811、定位柱;812、固定柱;813、固定槽;8131、左侧墙;8132、右侧墙;8133、端墙;8134、分隔墙;8135、第一容腔;8136、第二容腔;814、通孔;815、限位槽;816、卡扣;817、固定螺孔;818、第二垫片;819、安装口;8191、滑轨;801、走线口;82、上盖;83、底盖;831、第一顶柱;832、第二顶柱;833、扣位;834、第四固定孔;835、第一垫片;9、导电片;91、突起段;911、贴合部;912、突起部;92、连接段;93、折弯片;931、第一折弯段;9311、第一弹性部;9312、第二弹性部;9313、第一抵顶部;932、第二折弯段;9321、第二抵顶部;9322、第三抵顶部;9323、卡接部;20、充电接口;201、卡槽。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9,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组件,包括固定座1、第一发光件2、反光装置、电路板4;第一发光件2设于电路板4的一个板面上,且与电路板4电连接;固定座1罩设第一发光件2,且固定座1上与第一发光件2对应处设有透光孔11,反光装置包括反光件3,反光件3与固定座1间隔设置,第一发光件2的出射光穿过透光孔11照射到反光件3后形成反射光,以往反光件3四周出射。优选的,第一发光件2设于电路板的一个板面上,且与电路板4电连接。

上述的发光组件,第一发光件2发射的光通过透光孔11照射到反光件3上,反光件3将接收到的光向四周反射,从而增大光的照射面积,扫地机器人更容易接收到发光组件发射出的光信号,缩短了扫地机器人移动寻找发光组件发射出的光信号的时间。

参照图7-8,上述固定座1具有安装柱12,安装柱12具有与透光孔11相通的安装孔121,第一发光件2插设于安装孔121内。通过在安装柱12内设置安装孔121,并把第一发光件2插入到安装孔121内,不仅可以保证第一发光件2的稳固安装,还可以使第一发光件2发射的光只从透光孔11射出,并准确照射到反光件3上。

参照图3-6,上述反光装置还包括安装架5,安装架5上设有与反光件3相适配的安装槽511,反光件3插设于安装槽511且通过紧固件与安装架5固定连接。优选的,安装架5设于固定座1一侧,反光件3固定在安装槽511内且正对透光孔11。通过在安装架5上设置安装槽511,然后将反光件3插设在安装槽511内,装配方便,而且还通过紧固件将反光件3与安装架5固定连接,使得反光件3稳固地安装到安装架5上,反光件3能稳定地与充电设备的红外光源对准,将红外光向四周反射,扫地机器人在多个方向上均能接收到红外线信号,并及时移动与充电设备对接进行充电。

参照图6,反光件3包括圆柱部31和锥形部33,圆柱部31插设于安装槽511,锥形部33设于圆柱部31的一端面。优选的,安装槽511为圆形槽,圆柱部31插设到安装槽511中时,圆柱部31的外壁与安装槽511贴合,保证反光件3的装配精度;锥形部33的顶尖位于透光孔11的轴线上,锥形部33的顶尖正对透光孔11,可以保证从透光孔11出射的红外光正射到锥形部33上,锥形部33将接收到的光从多个方向反射出去,便于扫地机器人接收。

参照图6,圆柱部31的另一端面形成有凹槽311,凹槽311内设有插接部32。在圆柱部31上设置凹槽311,并把插接部32设于凹槽311内,可以减少反光件3的整体长度。

参照图6,插接部32包括圆柱段321和条形段322;圆柱段321设于凹槽311内,且与圆柱部31同轴设置;条形段322设于圆柱段321侧面,且与圆柱段32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锥形部33包括锥形主体和反光膜,反光膜包覆锥形主体。优选的,圆柱部31、插接部32以及锥形主体为一体结构,可以由塑料制成,反光膜可以为金属镀层,利用电镀工艺加工而成。

参照图4-5,安装架5一体成型,其包括安装部51、竖直部52以及固定部53;安装槽511形成于安装部51上,竖直部52垂直连接于安装部51;固定部53呈薄板状垂直连接于竖直部52。优选的,安装部51、竖直部52以及固定部53依次连接形成呈“z”字形。为了提高竖直部52的强度,竖直部52一侧面具有加强筋521,加强筋521与安装部51、固定部53连接。

参照图4-5,安装部51上设有插接孔512,插接孔512包括圆形孔5121和条形孔5122,圆形孔5121与圆柱段321相配合,条形孔5122与条形段322相配合。反光件3的圆柱部31插入到安装槽511中时,圆柱段321和条形段322也会分别插入到圆形孔5121和条形孔5122中,这时利用紧固件将反光件3锁紧在安装部51上,反光件3即完成安装,操作非常方便。进一步地,紧固件为螺钉,圆柱段321上具有螺纹孔,螺钉穿过圆形孔5121后,与螺纹孔相互配合即能将反光件3锁紧到安装部51上。优选的,插接部32突出于圆柱部31的端面,且突出的高度等于安装槽511的槽底与安装部51顶面之间的厚度,这样可以使插接部32插入到插接孔512中后,插接部32的端面与安装部51的顶面平齐,避免插接部32突出安装部51顶面。

参照图5、图6,安装部51上还设有缺口513,圆柱部31上设有与缺口513相适配的卡接凸起312。卡接凸起312与缺口513的配合可以起到导向定位的作用,便于反光件3插入到安装槽511中。

参照图5,竖直部52上设有避空槽522,避空槽522的相对两侧设有弧形面523,避空槽522的一端贯穿固定部53,弧形面523与圆柱部31的外部轮廓相适配且与安装槽511的侧壁相连。设置避空槽522和弧形面523,在安装反光件3时,可以将第一圆柱部31沿着弧形面523滑动插入到安装槽511中,安装更方便,而且可以减少竖直部52的厚度,整个安装架5重量更小,竖直部52的厚度更均匀,可以避免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出现缩水的问题;避空槽522还可以使竖直部52的壁面远离锥形部33,避免竖直部52对第一发光件2发出的红外光造成反射干涉,影响锥形部33的发射效果。

参照图5-6,安装架5上具有连接柱531,连接柱531呈圆柱形,且连接柱531上设有连接孔532,连接柱531远离固定座1的一端面设有与连接孔532连通的圆孔533,对应地,固定座1上设有第一螺孔柱13,第一螺孔柱13与连接孔532相适配,第一螺孔柱13上设有螺纹孔,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531和第一螺孔柱13均至少有两个。优选的,连接柱531设于固定部53上,在将固定部53固定安装到固定座1上时,先将连接孔532与第一螺孔柱13插接配合,以起到预定位的作用,然后利用螺钉穿过圆孔533与第一螺孔柱13的螺纹孔配合,旋紧螺钉即可将固定部53固定安装到固定座1上,且连接牢固可靠。

参照图7、图8、图9,上述固定座1上还设有第二螺孔柱102和插接柱103,电路板上设有与第二螺孔柱102对应的螺孔43、与插接柱103匹配的导孔44,插接柱103和导孔44的配合可以在将固定座1安装到电路板4上时起到导向定位的作用,利用螺钉旋入第二螺孔柱102并与螺孔43配合即可将固定座1固定安装到电路板4上。

参照图2、图7、图8,上述发光组件还包括第二发光件6,固定座1一侧板设有第一固定孔14,相对的另一侧板开设有第一透光口16;第一固定孔14用于安装第二发光件6,第二发光件6的出射光穿过第一透光口16。具体地,还包括第三发光件7;固定座1一侧面还设有用于安装第三发光件7的第二固定孔15;固定座1另一侧面还设有第二透光口17,第三发光件7的出射光穿过第二透光口17。第二发光件6和第三发光件7发射的光用于扫地机器人调整位置,避免扫地机器人前后颠倒,例如,第二发光件6发射的光代表左侧信号,第三发光件7发射的光代表右侧信号,扫地机器人需要将调整到正确的姿势才能与充电设备准确对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发光件2、第二发光件6、第三发光件7均为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第一发光件2、第二发光件6、第三发光件7均与电路板4电连接。

参照图8,上述固定座1的内壁面上间隔设置有锯齿18。优选的,锯齿18的方向与第二发光件6、第三发光件7发射的光的方向相互垂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固定座1包括底壁104和第一侧壁1051、第二侧壁1052以及第三侧壁1053,第一侧壁1051、第二侧壁1052以及第三侧壁1053围绕底壁104依次连接,安装柱12设于底壁104,第二侧壁1052表面形成有凸起,第一固定孔14、第二固定孔15开设于凸起,。锯齿18可以避免第二发光件6、第三发光件7发射的光经固定座1内壁面反射后发生干涉,导致光信号发生干扰,影响扫地机器人正常接收信号。

参照图8,上述固定座1还包括第四侧壁1054和第一挡板19,第四侧壁1054与第二侧壁1052分别设于底壁104的两端,第四侧壁1054与第一侧壁1051、第三侧壁1053间隔设置,使固定座1形成第一透光口16、第二透光口17,第一挡板19设于底壁104且与第四侧壁1054连接;固定座1上还设有第二挡板101,第二挡板101位于第一固定孔14与第二固定孔15之间且一端与第二侧壁1052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柱12连接。第一挡板19、第二挡板101可以防止第二发光件6、第三发光件7之间的光信号干涉。

参照图1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包括上述的发光组件。

参照图9、图10、图11以及图14,上述充电设备还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底座81、底盖83、上盖82,发光组件设于底座81顶部,且上盖82盖合底座81以罩设发光组件,底盖83盖合底座81的底部。具体地,底座81顶部设有定位柱811和固定柱812,固定柱812上设有螺纹孔,对应地,电路板4上设有定位孔41和第三固定孔42,定位孔41与定位柱811相匹配,可以利用螺钉穿过第三固定孔42与螺纹孔配合,以将电路板4固定在底座81上。更具体地,上盖82为透明盖。

参照图11-13,上述充电设备还包括充电接口20,充电接口20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外部电源可以为蓄电池,也可为家用电路接口,以为充电设备供电;底座81一侧面设有安装口819,充电接口20设于安装口819。具体地,安装口819相对两侧设有滑轨8191,充电接口20上设有与滑轨8191相适配的卡槽201;安装充电接口20时,只需将卡槽201与滑轨8191对准,就可将充电接口20插接到安装口819上。更具体地,可以使卡槽201的宽度小于滑轨8191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接口20与主板4电连接,底座81顶部设有走线口801,便于安装连接线,连接线一端与主板4连接,另一端穿过走线口801后与充电接口20连接。

本发明的发光组件及充电设备,第一发光件2发射的光通过透光孔11照射到反光件3上,反光件3将接收到的光向四周反射,从而增大光的照射面积,扫地机器人更容易接收到发光组件发射出的光信号,从而向充电设备移动且与充电设备对接进行充电,缩短了扫地机器人移动寻找发光组件发射出的光信号的时间,扫地机器人可以更快地和充电设备对接充电。

参照图14,上述充电设备还包括导电片9;底座81设有固定槽813,固定槽813的一端具有贯穿底座81内、外壁面的通孔814,导电片9部分设于固定槽813内且部分穿过通孔814露出底座81外壁面;底盖83盖合底座81且抵顶导电片9。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片9与电路板4电连接。优选的,固定槽813设于底座81的内壁面,通孔814设于固定槽813的一端,且通孔814贯穿底座8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上述的充电设备,通过将导电片9部分设于固定槽813内且部分贯穿底座81,再利用底盖83抵顶导电片9使导电片9稳固的安装在固定槽813内,即使导电片9被扫地机器人碰撞或与扫地机器人多次对接也不会发生松动,避免充电设备与扫地机器人对接充电时出现接触不良的状况。

参照图15,上述导电片9包括突起段91、连接段92、折弯片93。突起段91穿设于通孔814;连接段92伸出固定槽813;折弯片93一端与突起段91折弯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段92折弯连接。优选的,连接段92与电路板4电连接;折弯片93置于固定槽813内且部分凸出固定槽813;突起段91用于与扫地机器人实现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片9可以为铜片,也可以由其它导电材料制成。

参照图15,上述突起段91包括贴合部911和突起部912,贴合部911与折弯片93折弯连接,突起部912设于贴合部911上,且穿过通孔814凸出于底座81外表面。优选的,贴合部911与连接段92相互平行设置;贴合部911盖合通孔814。当扫地机器人与充电设备对接时,突起部912就会与扫地机器人上的充电触点相互抵接,实现充电设备与扫地机器人的电连接,充电设备即可对扫地机器人进行充电。在本实施例中,贴合部911贴合在底座81的内表面,可以限制突起部912凸出底座81外表面的高度,避免突起部912凸出的高度过高而影响扫地机器人与充电设备进行对接充电。

参照图15,上述折弯片93包括第一折弯段931和第二折弯段932,第一折弯段931弹性抵顶底盖83,且与贴合部911折弯连接,第二折弯段932收容于固定槽813的一侧壁,且与连接段92折弯连接。第一折弯段931弹性抵顶底盖83,而第二折弯段932收容于固定槽813的一侧壁,当底盖83盖合底座81,第二折弯段932被限制于固定槽813内,当突起部912与扫地机器人的充电触点抵接时,贴合部911与就会跟随第一折弯段931弹性摆动,第一折弯段931提供反弹力使突起部912与充电触点保持紧密接触。

参照图15,上述第一折弯段931包括第一弹性部9311、第二弹性部9312和第一抵顶部9313,第一弹性部9311与贴合部911折弯连接,第二弹性部9312与第二折弯段932折弯连接,第一抵顶部9313的一端与第一弹性部9311折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弹性部9312折弯连接。优选的,第一弹性部9311与第二弹性部9312间呈“八”字形,第一弹性部9311与第二弹性部9312之间的夹角为120°-170°,其中以150°为佳,此时不仅可以保证导电片9具有足够的弹性,还可以减小固定槽813的深度。进一步地,第一抵顶部9313位于第一弹性部9311与第二弹性部9312之间,且第一抵顶部9313抵顶底盖83。当扫地机器人与充电设备对接充电时,突起部912就会被下压,第一抵顶部9313与底盖83抵接,第一弹性部9311、第二弹性部9312部分置于固定槽813内,这时贴合部911、突起部912以及第一弹性部9311就会以第一抵顶部9313为支点进行弹性摆动,使突起部912弹性抵顶在扫地机器人的充电触点上。

参照图15,上述第二折弯段932包括第二抵顶部9321、第三抵顶部9322和卡接部9323,第二抵顶部9321与第二弹性部9312折弯连接,第三抵顶部9322与连接段92折弯连接,卡接部9323的一端与第二抵顶部9321折弯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抵顶部9322折弯连接。优选的,卡接部9323呈u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抵顶部9321和第三抵顶部9322均与底盖83抵接,卡接部9323卡设于固定槽813中,当突起部912受扫地机器人的充电触点挤压而向靠近底盖83一侧移动时,第一折弯段931就会以第一抵顶部9313为支点给贴合部911提供一定的反弹力,而第二抵顶部9321、第三抵顶部9322与底盖83抵顶,可以防止第二折弯段932弹出固定槽813,使突起部912可以与充电触点保持紧密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81的底面与底盖83间的角度为5°-20°,其中以15°为佳,固定槽813设于底座81的底面上。底座81的底面与底盖83成一定角度,有利于减小底座81的整体高度,避免突起部912的高度过高,导致扫地机器人与充电设备对接时,扫地机器人的充电触点难以与突起部912对接。

参照图16,上述底座81内壁面设有与贴合部911相适配的限位槽815。优选的,限位槽815的底面与底盖83平行。设置限位槽815,不仅可以使贴合部911安装更稳定,还可以避免底盖83盖合底座81时抵顶贴合部911,而且限位槽815与底盖83之间存在足够的空间,在突起部912下压时,贴合部911可以在限位槽815的底面与底盖83之间活动,保证突起部912可以下压足够的距离,扫地机器人的充电触点与突起部912接触良好。

参照图17,上述固定槽813由左侧墙8131、右侧墙8132以及端墙8133围合而成,左侧墙8131、右侧墙8132间隔垂直设于端墙8133的相对两侧,且左侧墙8131、右侧墙8132之间还设有分隔墙8134,分隔墙8134与端墙8133间隔平行设置,分隔墙8134与左侧墙8131、右侧墙8132形成第一容腔8135,分隔墙8134与端墙8133、左侧墙8131、右侧墙8132形成第二容腔8136,第二抵顶部9321设于第一容腔8135,第一弹性部9311、第二弹性部9312部分设于第一容腔8135,卡接部9323具有收容分隔墙8134的收容槽,第三抵顶部9322插设于第二容腔8136。优选的,第三抵顶部9322与卡接部9323呈“5”字形,第一容腔8135靠近限位槽815的一端为开口。通过左侧墙8131、右侧墙8132以及端墙8133围合形成固定槽813,无需增加底座81底壁的厚度,底座81的重量更轻。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弹性部9311、第二弹性部9312、第一抵顶部9313、第二抵顶部9321、第三抵顶部9322、卡接部9323以及连接段92的宽度相同,且小于第一容腔8135、第二容腔8136的宽度,其中,第一容腔8135与第二容腔8136的宽度相同;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容腔8135和第二容腔8136可以容纳第一抵顶部9313、第二抵顶部9321、第三抵顶部9322、卡接部9323、连接段92以及部分第一弹性部9311、部分第二弹性部9312。

参照图18、图19,上述底盖83上设有第一顶柱831、第二顶柱832,第一顶柱831、第二顶柱832分别抵顶第二抵顶部9321、第三抵顶部9322。优选的,第一顶柱831呈“t”字形,第二顶柱832呈“十”字形。第一顶柱831和第二顶柱832分别抵顶第二抵顶部9321、第三抵顶部9322,可以避免突起部912下压时,第二抵顶部9321和第三抵顶部9322以第一抵顶部9313为支点弹出固定槽813,导致导电片9发生松动,影响突起部912与扫地机器人的充电触点的紧密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片9和固定槽813均为两个,且分别与底座81内壁面的相对两侧,两个导电片9分别作为扫地机器人充电时的正负极。

参照图14、图16,上述底座81上设有卡扣816,底盖83上设有与卡扣816配合的扣位833。底盖83通过卡扣816与扣位833的配合固定到底座81上,安装方便。具体地,底座81上还设有固定螺孔817,底盖83上设有与固定螺孔817对应的第四固定孔834,可以利用螺钉穿过第四固定孔834与固定螺孔817配合进一步固定底盖83,底盖83与底座81的连接更牢固。

参照图14,上述底盖83上设有第一垫片835,第一垫片835有两个,底座81底部设有第二垫片818,第二垫片818有两个,两个第一垫片835和两个第二垫片818呈矩形阵列分布。第一垫片835可以支撑底盖83,避免底盖83与地面摩擦损耗过快,保护底盖83的完整性,具体的,第一垫片835与第二垫片818的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