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的功率因数自动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6693发布日期:2018-11-14 01:1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工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是自动化的功率因数自动控制器。

背景技术

如今电力被广泛的使用,我们要正常的更好的生活离不开电,为了可持续性发展,电力的高效利用十分重要,功率因素是电力系统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它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而现如今所使用的控制器投切方式会瞬间产生大电流,降低控制器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一种简易而有效的自动化的功率因数自动控制器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自动化的功率因数自动控制器,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自动化的功率因数自动控制器,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可控硅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照明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前后侧端面设置有齿,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的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二空腔的左右侧内壁内对称的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固定设置有固定轴,所述第三空腔内所述固定轴上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所述固定轴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转动杆的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侧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滑块的下端面相抵接,所述第四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下端与所述转动杆的上端相抵接,所述第三滑块的左侧的上端与所述第四空腔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第五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二空腔的上侧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五空腔相连通的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的上端与所述地理空腔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五滑块内左右对称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滑块固定连接的第六滑块,所述第七空腔的相互靠近一侧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七滑块,所述第七滑块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八空腔的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侧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五空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六空腔相连通的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八滑块,所述第八滑块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九空腔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九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空腔,所述第十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开腔,所述第十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八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九滑块,所述第一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十滑块,所述第十滑块的下端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第三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的左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三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二开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外的第三开腔,所述第二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二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套设于第一移动块的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移动块的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三开腔内可滑动的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三移动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衔铁,所述衔铁内设置有第四开腔,所述第四开腔的上下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铁芯,所述铁芯上绕设有线圈,所述线圈的上下端对称的设置有延伸出外部的引线,所述衔铁的下侧固定设置有第四移动块,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左右均对称的设置有相连通的第六开腔,所述第六开腔的靠近所述衔铁的一侧的内壁与所述第一滑块的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可控硅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五滑块内的可控硅,所述可控硅的左右脚连接有第一导线,所述第五滑块内固定设置有电池,所述可控硅的中间脚与所述电池上,所述第五空腔远离所述第五滑块的一侧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开腔,所述第四滑块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延伸通过所述第七开腔通入外界且可在第七开腔中部分可随意移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空腔的前后侧对称的设置有相连通的第八开腔,所述第八开腔与所述第一开腔相连通,所述第八开腔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八开腔的前后侧内壁之间,所述第八开腔内所述转轴上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二滑块的齿相啮合,所述齿轮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与所述第十滑块的下端相抵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的照明灯固定块,所述照明灯固定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照明灯,当外界光线昏暗的时候照明灯亮起,使装置可在黑暗时被看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装置工作时,控制电容接入电路,引线通电,同时线圈通电,铁芯产生磁性,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向下移动,第一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移动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开腔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移动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与第四移动块相连通,且第三移动块克服第一凹槽继续向下移动一定距离,继电器通电,在此过程中,转动杆带动第三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向上移动,当第六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七滑块的下端面相抵接时,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相连通,可控硅通电,此时第四滑块继续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向上移动,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保持连通状态,即可控硅先通电并保持继电器后通电并保持,此时第四滑块向上移动到第九空腔的上侧内壁与第七空腔的上侧内壁相齐平,同时第二滑块向下移动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第十滑块沿转动块表面向上移动,移动到上极限位置时,第八滑块向靠近可控硅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七滑块克服第二弹簧的作用力向靠近可控硅的方向移动,第六滑块的下端移动至第八滑块的凹槽内,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断开,可控硅断电,控制电容切出电路时,引线断电,同时线圈断电,第一滑块受第六弹簧的作用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向下移动,进而转动杆受扭力弹簧的作用转动回到初始位置,同时第三滑块受伸缩弹簧作用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向下移动,同时第二滑块向上移动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第十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十空腔向远离可控硅方向移动,进而第七滑块受第二弹簧作用向远离可控硅方向移动,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相连通,第五滑块受第一弹簧作用向下移动,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保持连通,在第五滑块移动至下极限位置时,第四滑块继续向下移动,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断开,此时第一移动块受第四弹簧的作用向上移动,在第五弹簧有弹性势能时,第三移动块与第四移动块保持连通,第五弹簧弹性势能释放完,进而带动第二移动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向上移动,第三移动块与第四移动块断开,即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连通后第三移动块与第四移动块断开然后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再断开,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通过需求自动的将电容在电路中进行投切,通过物理方式对可控硅的通断进行控制保证继电器通断时更加安全耐用,值得推荐。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自动化的功率因数自动控制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右视图;

图3为“第十滑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自动化的功率因数自动控制器,包括装置主体11、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可控硅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上的照明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设置有第一空腔63,所述第一空腔6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37,所述第一空腔63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空腔39,所述第二空腔39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40,所述第二滑块40的前后侧端面设置有齿,所述第一滑块37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滑块40的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8,所述第二空腔39的左右侧内壁内对称的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三空腔19,所述第三空腔19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16,所述第四空腔16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51,所述第三空腔19内固定设置有固定轴60,所述第三空腔19内所述固定轴60上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杆18,所述转动杆18与所述固定轴60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59,所述转动杆18的靠近所述连接杆38的一侧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滑块40的下端面相抵接,所述第四空腔16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17,所述第三滑块17的下端与所述转动杆18的上端相抵接,所述第三滑块17的左侧的上端与所述第四空腔16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15,所述第五空腔51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块14,所述第二空腔39的上侧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五空腔51相连通的第六空腔43,所述第六空腔4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五滑块42,所述第五滑块42的上端与所述地理空腔43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4,所述第五滑块42内左右对称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七空腔52,所述第七空腔52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滑块14固定连接的第六滑块58,所述第七空腔52的相互靠近一侧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56,所述第八空腔56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七滑块55,所述第七滑块55靠近所述连接杆38的一端与所述第八空腔56的靠近所述连接杆38的一侧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57,所述第五空腔51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六空腔43相连通的第九空腔50,所述第九空腔50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八滑块48,所述第八滑块48远离所述连接杆38的一端与所述第九空腔50远离所述连接杆38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49,所述第九空腔50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空腔54,所述第十空腔54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开腔46,所述第十空腔54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八滑块48的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九滑块53,所述第一开腔46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十滑块47,所述第十滑块47的下端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第三空腔19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移动块20,所述第一移动块20的左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空腔19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21所述第三空腔19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23,所述第二开腔23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外的第三开腔27,所述第二开腔2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移动块24,所述第二开腔2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套设于第一移动块24的第二移动块29,所述第二移动块29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25,所述第一移动块24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凹槽25,所述第一移动块24的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凹槽2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26,所述第三开腔27内可滑动的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移动块24的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三移动块28。

有益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衔铁33,所述衔铁33内设置有第四开腔36,所述第四开腔36的上下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铁芯34,所述铁芯34上绕设有线圈35,所述线圈35的上下端对称的设置有延伸出外部的引线61,所述衔铁33的下侧固定设置有第四移动块32,所述第一空腔63的下侧内壁内左右均对称的设置有相连通的第六开腔30,所述第六开腔30的靠近所述衔铁33的一侧的内壁与所述第一滑块37的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31。

有益地,所述可控硅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五滑块42内的可控硅45,所述可控硅45的左右脚连接有第一导线68,所述第五滑块42内固定设置有电池41,所述可控硅45的中间脚与所述电池41上,所述第五空腔51远离所述第五滑块42的一侧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开腔13,所述第四滑块14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导线12,所述第二导线12延伸通过所述第七开腔13通入外界且可在第七开腔13中部分可随意移动。

有益地,所述第二空腔39的前后侧对称的设置有相连通的第八开腔67,所述第八开腔67与所述第一开腔46相连通,所述第八开腔67内设置有转轴64,所述转轴64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八开腔67的前后侧内壁之间,所述第八开腔67内所述转轴64上设置有齿轮65,所述齿轮65与所述第二滑块40的齿相啮合,所述齿轮65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块66,所述转动块66与所述第十滑块47的下端相抵接。

有益地,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的上端的照明灯固定块70,所述照明灯固定块7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照明灯71,当外界光线昏暗的时候照明灯71亮起,使装置可在黑暗时被看清。

初始状态时,第一滑块37处于上极限位置,此时第二滑块40处于上极限位置,转动杆18保持水平,第一移动块20处于上极限位置,第三移动块28处于上极限位置,第三滑块17处于下极限位置,第四滑块14处于下极限位置,第二导线12与第一导线68断开。

本装置工作时,控制电容接入电路,引线61通电,同时线圈35通电,铁芯34产生磁性,进而带动第一滑块37向下移动,第一滑块37向下移动进而带动转动杆18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移动块20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开腔23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移动块29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28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28与第四移动块32相连通,且第三移动块28克服第一凹槽25继续向下移动一定距离,继电器通电,在此过程中,转动杆18带动第三滑块17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14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58向上移动,当第六滑块58的上端面与第七滑块55的下端面相抵接时,第二导线12与第一导线68相连通,可控硅45通电,此时第四滑块14继续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58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42向上移动,第二导线12与第一导线68保持连通状态,即可控硅45先通电并保持继电器后通电并保持,此时第四滑块14向上移动到第九空腔50的上侧内壁与第七空腔52的上侧内壁相齐平,同时第二滑块40向下移动带动齿轮65转动,进而带动转动块66转动,进而带动第十滑块47沿转动块66表面向上移动,移动到上极限位置时,第八滑块48向靠近可控硅45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七滑块55克服第二弹簧57的作用力向靠近可控硅45的方向移动,第六滑块58的下端移动至第八滑块48的凹槽内,第二导线12与第一导线68断开,可控硅45断电,控制电容切出电路时,引线61断电,同时线圈35断电,第一滑块37受第六弹簧31的作用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40向下移动,进而转动杆18受扭力弹簧59的作用转动回到初始位置,同时第三滑块17受伸缩弹簧15作用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14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58向下移动,同时第二滑块40向上移动带动齿轮65转动,进而带动转动块66转动,进而带动第十滑块47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十空腔54向远离可控硅45方向移动,进而第七滑块55受第二弹簧57作用向远离可控硅45方向移动,第二导线12与第一导线68相连通,第五滑块42受第一弹簧44作用向下移动,第二导线12与第一导线68保持连通,在第五滑块42移动至下极限位置时,第四滑块14继续向下移动,第二导线12与第一导线68断开,此时第一移动块20受第四弹簧21的作用向上移动,在第五弹簧26有弹性势能时,第三移动块28与第四移动块32保持连通,第五弹簧26弹性势能释放完,进而带动第二移动块29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28向上移动,第三移动块28与第四移动块32断开,即第二导线12与第一导线68连通后第三移动块28与第四移动块32断开然后第二导线12与第一导线68再断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装置工作时,控制电容接入电路,引线通电,同时线圈通电,铁芯产生磁性,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向下移动,第一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移动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开腔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移动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与第四移动块相连通,且第三移动块克服第一凹槽继续向下移动一定距离,继电器通电,在此过程中,转动杆带动第三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向上移动,当第六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七滑块的下端面相抵接时,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相连通,可控硅通电,此时第四滑块继续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向上移动,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保持连通状态,即可控硅先通电并保持继电器后通电并保持,此时第四滑块向上移动到第九空腔的上侧内壁与第七空腔的上侧内壁相齐平,同时第二滑块向下移动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第十滑块沿转动块表面向上移动,移动到上极限位置时,第八滑块向靠近可控硅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七滑块克服第二弹簧的作用力向靠近可控硅的方向移动,第六滑块的下端移动至第八滑块的凹槽内,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断开,可控硅断电,控制电容切出电路时,引线断电,同时线圈断电,第一滑块受第六弹簧的作用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向下移动,进而转动杆受扭力弹簧的作用转动回到初始位置,同时第三滑块受伸缩弹簧作用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六滑块向下移动,同时第二滑块向上移动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第十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十空腔向远离可控硅方向移动,进而第七滑块受第二弹簧作用向远离可控硅方向移动,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相连通,第五滑块受第一弹簧作用向下移动,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保持连通,在第五滑块移动至下极限位置时,第四滑块继续向下移动,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断开,此时第一移动块受第四弹簧的作用向上移动,在第五弹簧有弹性势能时,第三移动块与第四移动块保持连通,第五弹簧弹性势能释放完,进而带动第二移动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向上移动,第三移动块与第四移动块断开,即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连通后第三移动块与第四移动块断开然后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再断开,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通过需求自动的将电容在电路中进行投切,通过物理方式对可控硅的通断进行控制保证继电器通断时更加安全耐用,值得推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