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综合管廊中的电缆过防火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92581发布日期:2019-02-15 23:12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综合管廊中的电缆过防火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下综合管廊,特别是一种用于综合管廊中的电缆过防火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地下工程的发展,隧道、管廊、地下空间等地下建筑逐渐增多。根据有关规定,电力电缆敷设的管沟、管廊、隧道处,间隔一定距离需要设置防火门,防火门处常预留管孔供电力电缆敷设用。

电力电缆在滑轮上由人工或机械设备牵引沿地坪敷设。过防火门时,目前有两种方式:第一,请参见图1,沿预留孔1穿缆敷设,电力电缆2在滑轮3上沿地坪敷设时需靠近预留孔,电力电缆2与预留孔3有上下左右偏差,电力电缆沿滑轮敷设及托运至电力电缆支架时容易造成电力电缆外皮磨损,造成安全隐患。第二,破坏防火隔墙方式,待电力电缆敷设完毕后,再新砌防火隔墙。每次电力电缆敷设均重复破坏-新建-破坏的过程,造成较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是在电力电缆过防火门过程中沿预留孔穿缆敷设带来的偏差问题或破坏防火隔墙方式带来的浪费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综合管廊中的电缆过防火门方法。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综合管廊中的电缆过防火门方法,包含有,

综合管廊,其内部形成有电力电缆舱,所述电力电缆舱沿前后方向延伸;

边侧隔墙,其分别被置于所述电力电缆舱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边侧隔墙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供电力电缆穿过的隔墙预留孔,所述隔墙预留孔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个孔主路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两个以上孔支路,所述孔主路的宽度大于各所述孔支路的宽度,所述孔主路与各所述孔支路相连通,使得所述电力电缆能够从所述孔主路移位至各所述孔支路中;

边侧防火板,其被置于所述边侧隔墙的前面和/或后面,所述边侧防火板至少覆盖住所述边侧隔墙中的所述孔主路部分;以及,

中间防火门,其被置于所述电力电缆舱的内部且处于两所述边侧隔墙间。

作为一种用于综合管廊中的电缆过防火门方法的优选方案,各所述孔支路均布置于所述孔主路的同一侧,使得所述隔墙预留孔形成梳状结构。

作为一种用于综合管廊中的电缆过防火门方法的优选方案,各所述孔支路均布置于所述孔主路中远离所述中间防火门的那侧。

作为一种用于综合管廊中的电缆过防火门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孔支路上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有电缆容置凹槽,所述电缆容置凹槽用于容置所述电力电缆。

作为一种用于综合管廊中的电缆过防火门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电缆容置凹槽由形成于所述孔支路顶面上的上凹陷部及形成于所述孔支路底面上的下凹陷部组成,所述上凹陷部与所述电力电缆的上半部相配合,所述下凹陷部与所述电力电缆的下半部相配合。

作为一种用于综合管廊中的电缆过防火门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孔支路与所述电力电缆所形成的间隙空间以防火胶泥封堵。

作为一种用于综合管廊中的电缆过防火门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边侧隔墙的前面和/或后面上形成有供所述边侧防火板容置的隔墙预留卡槽,所述边侧防火板被置于所述隔墙预留卡槽中。

作为一种用于综合管廊中的电缆过防火门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边侧隔墙为双层结构,所述边侧隔墙具有隔墙前层、隔墙后层及隔墙连接部,所述隔墙前层与所述隔墙后层相前后间隔,所述隔墙前层及所述隔墙后层均自所述电力电缆舱的侧壁始向所述中间防火门方向延伸,所述隔墙连接部自所述隔墙前层的所述中间防火门端始向后延伸至所述隔墙后层的所述中间防火门端,所述中间防火门被置于左右两个所述隔墙连接部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通过增加边侧隔墙、边侧防火板等,施工安装时破坏隔墙的影响基本消除,使电力电缆敷设更加便捷,效益提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之外,本发明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纵向截面示意图(无边侧防火门)。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纵向截面示意图(有边侧防火门)。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见图2至4,图中示出的是一种用于综合管廊中的电缆过防火门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骤并且依次执行,

步骤s1,设置综合管廊1。所述综合管廊1的内部形成有电力电缆舱10。所述电力电缆舱10沿前后方向延伸。

步骤s2,设置边侧隔墙2。所述边侧隔墙2分别被置于所述电力电缆舱10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边侧隔墙2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供电力电缆6穿过的隔墙预留孔20。所述隔墙预留孔2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个孔主路201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两个以上孔支路202。所述孔主路201的宽度大于各所述孔支路202的宽度。所述孔主路201与各所述孔支路202相连通,使得所述电力电缆6能够从所述孔主路201移位至各所述孔支路202中。

步骤s3,设置中间防火门3。所述中间防火门3被置于所述电力电缆舱10的内部且处于左右两侧的所述边侧隔墙2之间。

步骤s4,设置滑轮组5,所述滑轮组被置于所述电力电缆舱10的内部,所述滑轮组于所述电力电缆舱10的投料口与牵引口间沿直线布置且所述直线穿过所述孔主路201。

步骤s5,敷设电力电缆6:所述电力电缆舱10的投料口处设置电力电缆卷绕盘。所述电力电缆舱10的牵引口处设置牵引机或人力牵引。在所述滑轮组5的辅助下,所述电力电缆6从所述电力电缆舱10的投料口穿过所述孔主路201向所述电力电缆舱10的牵引口,再将所述电力电缆6从所述孔主路201移位至各所述孔支路202中。

步骤s6,设置边侧防火板4。所述边侧防火板4被置于所述边侧隔墙2的前面和/或后面。所述边侧防火板4至少覆盖住所述边侧隔墙2中的所述孔主路201部分。所述孔支路202与所述电力电缆6所形成的间隙空间以防火胶泥7封堵。

所述综合管廊1形成于地面下方。所述综合管廊1的内部形成有电力电缆舱10或其他功能舱。所述电力电缆舱10沿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边侧隔墙2分别被置于所述电力电缆舱10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边侧隔墙2为双层墙体结构。所述边侧隔墙2具有隔墙前层22、隔墙后层23及隔墙连接部24。所述隔墙前层22与所述隔墙后层23相前后间隔。所述隔墙前层22及所述隔墙后层23均自所述电力电缆舱10的侧壁始向所述中间防火门3方向延伸。所述隔墙连接部24自所述隔墙前层22的所述中间防火门3端始向后延伸至所述隔墙后层23的所述中间防火门3端。其中,所述隔墙前层22的前面及所述隔墙后层23的后面均为迎火面,需要防火防护。

所述边侧隔墙2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供电力电缆6穿过的隔墙预留孔20。所述隔墙预留孔20分别贯穿所述隔墙前层22及所述隔墙后层23。所述隔墙预留孔2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个孔主路201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两个以上孔支路202。所述孔主路201与各所述孔支路202相连通。各所述孔支路202均布置于所述孔主路201中远离所述中间防火门3的那侧,使得所述隔墙预留孔20形成梳状结构。所述孔主路201的宽度设置较大,所述孔主路201的宽度需要适应多组(根)电力电缆6通过,解决现有技术中沿预留孔穿缆敷设带来的偏差,同时也不会造成所述电力电缆6外皮磨损。所述孔支路202的宽度设置较小,所述孔支路202的宽度仅需要适应单组(根)电力电缆6通过即可。

所述孔支路202上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有电缆容置凹槽2020。所述电缆容置凹槽2020用于容置所述电力电缆6。所述电缆容置凹槽2020由形成于所述孔支路202顶面上的上凹陷部及形成于所述孔支路202底面上的下凹陷部组成。所述上凹陷部与所述电力电缆6的上半部相配合,所述下凹陷部与所述电力电缆6的下半部相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孔支路202、所述电缆容置凹槽2020的数量根据敷设电力电缆6的数量决定。所述电力电缆6的数量越多,所述孔支路202、所述电缆容置凹槽2020也越多。

所述中间防火门3被置于所述隔墙连接部24间。

所述滑轮组5被置于所述电力电缆舱10的内部。所述滑轮组5于所述电力电缆舱10的投料口与牵引口间沿直线布置且所述直线穿过所述孔主路201。

所述边侧防火板4被置于所述边侧隔墙2的前面和/或后面。为了更好地固定所述边侧防火板4,所述边侧隔墙2的前面和/或后面上形成有供所述边侧防火板4容置的隔墙预留卡槽21。所述边侧防火板4被置于所述隔墙预留卡槽21中,以卡合方式固定。所述边侧防火板4至少覆盖住所述边侧隔墙2中的所述孔主路201部分。本实施例中,所述边侧隔墙2的前面和/或后面中除所述孔支路202部分外,其他部分均被所述边侧防火板4覆盖。所述孔支路202与所述电力电缆6所形成的间隙空间以防火胶泥7封堵。藉此,在不破坏防火门隔墙的条件下,达到防火要求,也便于所述电力电缆6施工安装。

以上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且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