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车与后门的机械联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92361发布日期:2019-02-15 23:1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车与后门的机械联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压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车与后门的机械联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开关柜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人们主要针对开关柜与人身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关柜中要求的防止误入带电间隔和防止误操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相关部门提出了五防联锁,要求增加相应的机械联锁来提升开关柜的安全性能。

目前,在不带接地开关的柜中,后门的开启和关闭是通过安装电磁锁,依靠电气联锁实现,需要敷设电缆,增加额外工作量;且需串入辅助接点,辅助接点容易产生接触不良引起功能失效,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手车与后门的机械联锁装置。发明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可靠性高的机械联锁装置,解决电磁锁联锁回路可靠性不高的问题,同时解决人员操作时存在的潜在危险问题,提高人生安全保障。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车与后门的机械联锁装置,该装置包括:手车摇进摇出联锁装置、后门开启联锁装置组成。所述手车摇进摇出联锁装置由联锁片、转轴、固定支架、开口销、连接件、滚轮、滚轮安装轴组成;所述后门开启联锁装置由联动片、后门锁片、固定块、转轴(短)、压簧、套、转轴(长)、开口销、挡块、底座组成。所述联锁片为平板呈“l”型,开1个孔用于转轴穿过;所述转轴为圆钢,开1个孔用于开口销穿入,开2道凹槽用于卡簧定位;所述固定支架为平板折成“l”型,一面开1个孔用于转轴穿过,另一面开2个孔用于与隔板固定;所述开口销用于连接件与转轴的固定;所述连接件呈“u”型,“u”型侧面各开2个孔,1个用于转轴穿过,1个用于滚轮安装轴穿入,“u”型底面开2个孔及1个方孔,其中一个孔用于开口销穿过,另外一个孔及方孔预留(如有需要,可安装拉簧);所述滚轮为尼龙棒,中间开1孔用于滚轮安装轴穿过;所述滚轮安装轴为圆钢,表面开两道凹槽用于卡簧定位。所述联动片开1个槽孔和2个圆孔,1个槽孔用于开口销穿过,1个圆孔用于转轴(长)的圆柱端穿过,另一个孔用于把联动片通过螺钉固定在转轴(长)圆柱端的孔上;所述后门锁片为平板,开1个孔用于安装在转轴(短)上;所述固定块为长方形平板,一端中间开圆孔,另一端中间开角孔,用于转轴(短)的穿过和限位,两端各开一个孔用于安装在侧板4上;所述转轴(短)为六角棒加工而成,一端加工成圆柱体用于穿入固定块,并在圆柱体顶面再加工成小圆柱,小圆柱上开槽后中心位置钻螺纹孔用于安装后门锁片,表面的两道凹槽可用于安装托板,保证转轴(短)与转轴(长)的同心度;所述压簧为压缩弹簧,安装在套内;所述套为圆柱体,中间开六角透孔,用于转轴(短)、转轴(长)的连接,保证转轴(短)、转轴(长)转动一致;所述转轴(长)为六角棒加工而成,一端加工成圆柱体用于穿过底座,圆柱体上开1个孔用于联动片的固定,开1道安装卡簧的凹槽,用于转轴(长)的前后定位;所述开口销用于穿过挡块、穿过联动片,把联动片限制在挡块的槽口中;所述挡块为平板,一角切斜角,方便手车进柜,开槽口用于联动片转动的空间,槽口两边开2个孔贯穿挡块用于开口销的穿入;所述底座呈“u”型,u型两侧面开透孔用于转轴(长)的穿入和固定,u型两侧面的上部开槽口用于挡块的移动导向和限位,u型底部开2个沉孔用于底座与手车导轨2的螺栓固定。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发明所述的一种手车与后门的机械联锁装置,去除了电磁锁联锁的弊端,提高了安全性,真正满足了五防要求中误入带电间隔和防止误操作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底部视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部分结构解析分解图1;

图4为本发明装置部分结构解析分解图2;

图5为本发明装置部分结构解析分解图3;

图6为本发明装置部分结构解析分解图4;

图7为本发明装置部分结构解析分解图5;

图8为本发明装置部分结构解析分解图6;

图9为本发明装置中手车摇进摇出联锁装置的结构解析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装置中后门开启联锁装置的结构解析分解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联锁装置;2-导轨;3-后门;4-侧板;5-手车;6-隔板;11-联锁装置;12-后门开启联锁装置;21-槽口;31-方孔;51-机构闭锁片;110-联锁片;111-转轴;112-固定支架;113-开口销;114-连接件;115-滚轮;116-滚轮安装轴;120-联动片;121-后门锁片;122-固定块;123-转轴(短);124-压簧;125-套;126-转轴(长);127-开口销;128-挡块;129-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包括:手车摇进摇出联锁装置11、后门开启联锁装置12。手车摇进摇出联锁装置11由联锁片110、转轴111、固定支架112、开口销113、连接件114、滚轮115、滚轮安装轴116组成;后门开启联锁装置12由联动片120、后门锁片121、固定块122、转轴(短)123、压簧124、套125、转轴(长)126、开口销127、挡块128、底座129组成。手车摇进摇出联锁装置11组装如下:联锁片110穿在转轴111上按一定角度焊接固定,依次穿过固定支架112、连接件114、固定支架112,再把连接件114用开口销113固定在转轴111上,把滚轮115用滚轮安装轴116通过卡簧固定在连接件114上,然后用螺栓通过固定支架112的孔把整体固定在隔板6上,此时,联锁片110应处于导轨2的槽口21内;后门开启联锁装置12组装如下:底座129用螺栓通过u型底部的2个沉孔与导轨2固定,转轴(长)126六角头端插入套125一端后焊接固定,转轴(长)126圆柱头端从底座129的u型两侧的一侧孔中穿过后,再穿过联动片120的圆孔,并用开口销通过转轴(长)的圆柱体上的圆孔把联动片120固定在转轴(长)的圆柱体上,转轴(长)的圆柱头端从底座129的u型两侧的另一侧孔中穿出,在转轴(长)的圆柱头端的凹槽上用卡簧把转轴(长)126定位在底座129上,再把挡块128放入底座129的槽口中,用轴销127把联动片120固定在挡块128的槽口中;从套125的开口端放入压缩弹簧124,再把转轴(短)123的六角头端插入套125内,转轴(短)123的另一端从固定块122的12角孔中穿入,从固定块122的另一侧圆孔中穿出,再把固定块122用螺栓固定在侧板4上,此时转轴(短)123圆柱体底部的六角端应正好嵌入固定块122的12角孔中,最后把后门锁片121用螺栓固定在转轴(短)123圆柱体顶端的凹槽上,装配完成后,转轴(短)123圆柱体顶端在压缩弹簧124的作用力下应超出侧板。

手车处于隔离位置,后门关闭且旋转后门锁片121使之处于水平位置,与后门3上的方孔31处于交叉状态,此时后门处于闭锁状态,手车可进行摇进操作;

手车处于隔离位置,后门关闭且旋转后门锁片121使之处于垂直位置,与后门3上的方孔31处于同向状态,此时后门处于解锁状态,后门开启,手车不可进行摇进操作;

后门开启状态下,转轴(短)123在压簧124的作用力下向后柜运动卡入固定块122的12角孔中,限定位置,后门锁片121不能旋转,即后门开启联锁装置12被闭锁,必须在关闭后门3的前提下,才能解锁后门开启联锁装置12,对后门锁片121进行操作。

手车处于隔离~工作位置间或在工作位置上,后门锁片121处于水平位置且联锁片110挡住了挡块128的运动路线,此时后门锁片121不能被旋转,此时后门处于闭锁状态,手车可进行摇进摇出操作,后门不可开启。

后门未开启,挡块128与手车摇进摇出机构闭锁片51未闭锁,手车可摇进摇出;后门开启,挡块128与手车摇进摇出机构闭锁片51闭锁,手车不可摇进摇出。

联锁关系如下:

手车5在隔离位置时,手车摇进摇出联锁装置11未动作,联锁片110处于起始位置,挡块128的运动路线无遮挡;后门3关闭情况下,由于压缩弹簧124的存在,转轴(短)123圆柱体超出侧板部分被后门3压到与侧板4表面平,此时转轴(短)123圆柱体底部的六角端处于固定块122的12角孔外,后门开启联锁装置12可操作,旋转后门锁片121至解锁位置,即可开启后门3。后门锁片121带动转轴(短)123、套125、转轴(长)126同向旋转,固定在转轴(长)126上的联动片120以转轴(长)126为中心旋转,推动轴销127将挡块128沿底座129的槽口运动。如此时手车在隔离位置,挡块128将手车摇进摇出机构闭锁片51压住,此时手车5将无法进行摇进摇出操作,也就不能进入工作位置。且在后门3开启后,转轴(短)123圆柱体顶端在压缩弹簧124的作用力下超出侧板,此时转轴(短)123圆柱体底部的六角端处于固定块122的12角孔内,转轴(短)123位置锁定,整个后门开启联锁装置12被闭锁,后门锁片121不能操作,挡块128将手车摇进摇出机构闭锁片51压住的动作保持。当手车5处于隔离位置与工作位置间或在工作位置上时(此时后门3必然是关闭的),由于手车5摇进过程中推动滚轮115运动,滚轮115同时通过连接件114、开口销113、转轴111带动联锁片110转动,联锁片110的转动将挡住挡块128的运动路线,挡块128无法动作,所以与挡块128联动的后门锁片121也无法被旋转,后门开启联锁装置12被闭锁,后门3无法被打开。

如上所述,本手车和后门的机械联锁装置,去除了电磁锁联锁的弊端,提高了安全性,真正满足了五防要求中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要求。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