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急保护电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4606发布日期:2019-02-15 22:3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急保护电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路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急保护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在使用外接电源装置对设备供电实时,经常往往会外接电源电压不稳定导致设备寿命降低甚至损坏,输入电压不稳往往造成诸多问题,如测量装置会由于电压不稳导致输出值不准确,机床设备会由于输入电压不稳导致设备精度大打折扣。

现在也已经有一些自身带有稳压装置的设备,但这些设备的保护均在一定的范围值,当超过这一范围值时,设备只能断电保护,导致用电设备中断,往往会造成数据丢失或加工工件废弃等等不必要的麻烦与浪费。

为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紧急保护电路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从而提高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急保护电路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高设备的便利性和质量。

本发明的一种紧急保护电路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一感应腔,所述第一感应腔内设置有电力感应装置,所述电力感应装置内设置有第一永磁铁以及串联在输入正极中的第一感应线圈,所述第一感应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设置有分压装置,所述调节腔顶壁内设置有锁定腔,所述锁定腔内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机身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锁定腔与所述散热腔之间设置有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散热装置分时驱动装置,所述机身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储电装置,所述储电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机身右侧端壁内的蓄电池,所述分压装置与所述储电装置之间设置有切换装置,可以在超过所述分压装置分压范围时切换供电来源。

其中,所述电力感应装置内设置的第一感应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滑动孔端壁间弹性设置有第一复位装置,所述齿条顶壁顶壁上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永磁铁,所述第一永磁铁外表面环绕有串联在所述输入正极中的第一感应线圈,所述第一滑动可供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前侧的第一带轮。

其中,所述分压装置包括所述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导电块,所述导电块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之间串联有固定设置于所述调节腔左侧端壁上的分压电阻,所述导电块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调节腔底壁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右侧的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与所述第二传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连通通道,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调节腔之间设置有棘轮腔,所述螺纹杆底部末端伸入所述棘轮腔且末端固定安装有棘轮,所述棘轮腔与所述第二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棘轮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棘轮配合的棘齿盘,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前侧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由所述皮带传动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散热装置之间设置的分时驱动装置包括所述第三传动腔,所述第三传动腔顶壁内设置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底壁内设置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向下延伸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滑动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二感应腔,所述第二感应腔与所述滑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右侧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一滑动杆与所述第二滑动孔端壁间弹性设置有第二复位装置。

其中,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所述锁定腔,所述螺纹杆顶部末端伸入所述锁定腔内且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齿轮上方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顶壁上铰接连接有摆动杆,所述锁定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下方的凸轮腔,所述凸轮腔与所述锁定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三滑动孔,所述第三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齿轮配合的锁止杆,所述锁止杆与所述第三滑动孔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三复位装置,所述凸轮腔与所述第三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四转轴,所述凸轮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齿轮配合的第四齿轮,所述锁定腔与所述滑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四滑动孔,所述第四滑动孔内设置有与所述摆动杆铰接的第二滑动杆。

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内设置的散热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传动腔,所述散热腔与所述第四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五转轴,所述散热腔内的所述第五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第四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五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传动腔与所述第四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六转轴,所述第四传动腔内的所述第六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所述第六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五齿轮。

优选地,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所述切换腔,所述切换腔左右端壁内设置有贯穿所述切换腔的第五滑动孔,所述第五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接电杆,所述第五滑动孔左侧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导电块电联的第一触点,所述第五滑动孔右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蓄电池正极电联的第二触点,所述分压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六滑动孔,所述第六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动杆,所述第三滑动杆与所述第六滑动孔端壁间弹性设置有第三复位装置,所述切换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七滑动孔,所述第七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动杆,所述第四滑动杆与所述第七滑动孔端壁间弹性设置有第四复位装置,所述第四滑动杆右侧末端铰接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设置有前后贯通的长孔,所述长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铰接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铰接轴上方的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转动设置于所述接电杆上,所述第二交接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切换腔后侧端壁上,所述接电杆上电力连接有环绕所述第二永磁铁的第二感应线圈,所述第二感应线圈右侧末端电力连接设备输出正极,所述设备输入负极以及蓄电池负极均与设备输出负极电联,所述设备输出负极与输出正极简并联有电容器。

本申请的装置内的所述电力感应装置利用所述输入电压变化带动所述永磁铁的移动,从而实现所述分压电阻接入值的变换,实现所述分压电阻的分压值,从而实现了设备输出电压的稳定,保护了用电器的安全稳定。

当输入电压过大时,所述电力感应装置移动距离增大,从而带动所述导电块与所述第三滑动杆抵接,带动所述接电杆的移动切换,从而实现所述外部电源与内部蓄电池的供电切换,保证了用电器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电器不断电,保证了设备运行状态不受变化。

同时所述设备自带散热装置,保证设备本身的使用安全性,同时能在电压过大时利用这一动力实现设备的供电方式的稳定切换,提高了装置的寿命,同时提高设备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紧急电路保护装置在整体结构上更加合理和巧妙,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不仅输出电压稳定,而且能够在电压过大时切换设备的供电方式,保证了设备的持续供电,同时本设备上设置有扇热装置,提高设备自身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紧急保护电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紧急保护电路装置,包括机壳100,所述机壳100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一感应腔154,所述第一感应腔154内设置有电力感应装置,所述电力感应装置内设置有第一永磁铁151以及串联在输入正极147中的第一感应线圈150,所述第一感应腔154右侧端壁内设置有调节腔155,所述调节腔155内设置有分压装置,所述调节腔155顶壁内设置有锁定腔103,所述锁定腔103内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机身100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散热腔116,所述散热腔116内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锁定腔103与所述散热腔116之间设置有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散热装置分时驱动装置,所述机身100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储电装置,所述储电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机身100右侧端壁内的蓄电池129,所述分压装置与所述储电装置之间设置有切换装置,可以在超过所述分压装置分压范围时切换供电来源。

下面,将会详细地介绍本申请的所述电力感应装置具体结构,所述电力感应装置内设置的第一感应腔154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孔139,所述第一滑动孔139内可滑动的设置有齿条143,所述齿条143与所述第一滑动孔139端壁间弹性设置有第一复位装置142,所述齿条143顶壁顶壁上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永磁铁151,所述第一永磁铁151外表面环绕有串联在所述输入正极147中的第一感应线圈150,所述第一滑动可供139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传动腔140,所述第一传动腔140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轴137,所述第一转轴137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齿条143啮合的第一齿轮14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齿轮141前侧的第一带轮138。

接下来,将会详细地介绍所述分压装置具体结构,所述分压装置包括所述调节腔155,所述调节腔155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导电块158,所述导电块158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150之间串联有固定设置于所述调节腔155左侧端壁上的分压电阻156,所述导电块158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螺纹孔157,所述螺纹孔157内螺纹配合连接有螺纹杆149,所述调节腔155底壁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140右侧的第二传动腔134,所述第一传动腔140与所述第二传动腔134之间连通设置有连通通道137,所述第二传动腔134与所述调节腔155之间设置有棘轮腔148,所述螺纹杆149底部末端伸入所述棘轮腔148且末端固定安装有棘轮147,所述棘轮腔148与所述第二传动腔134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145,所述棘轮腔148内的所述第二转轴145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棘轮147配合的棘齿盘146,所述第二传动腔134内的所述第二转轴145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130,所述第二传动腔134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三转轴131,所述第三转轴131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30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33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133前侧的第二带轮132,所述第二带轮132与所述第一带轮138之间由所述皮带135传动配合连接。

有益地,如图1-2所示,其中,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散热装置之间设置的分时驱动装置包括所述第三传动腔159,所述第三传动腔159顶壁内设置有滑动腔173,所述滑动腔173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滑动块171,所述滑动块171底壁内设置的电机172,所述电机172输出轴向下延伸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174,所述滑动腔173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二感应腔113,所述第二感应腔113与所述滑动腔173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滑动孔175,所述第二滑动孔175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杆170,所述第一滑动杆170右侧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永磁铁114,所述第一滑动杆170与所述第二滑动孔175端壁间弹性设置有第二复位装置169

下面,将对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散热装置进行详细说明,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所述锁定腔103,所述螺纹杆149顶部末端伸入所述锁定腔103内且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102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齿轮102上方的转动盘104,所述转动盘104顶壁上铰接连接有摆动杆105,所述锁定腔103右侧端壁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159下方的凸轮腔108,所述凸轮腔108与所述锁定腔103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三滑动孔107,所述第三滑动孔107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齿轮102配合的锁止杆162,所述锁止杆162与所述第三滑动孔107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三复位装置108,所述凸轮腔108与所述第三传动腔159之间转动设置有第四转轴163,所述凸轮腔108内的所述第四转轴163末端固定安装有凸轮175,所述第三传动腔159内的所述第四转轴163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齿轮174配合的第四齿轮160,所述锁定腔103与所述滑动腔173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四滑动孔110,所述第四滑动孔110内设置有与所述摆动杆105铰接的第二滑动杆106。

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内设置的散热腔116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传动腔166,所述散热腔116与所述第四传动腔166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五转轴167,所述散热腔116内的所述第五转轴167末端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117,所述第四传动腔166内的所述第五转轴167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三锥齿轮165,所述第三传动腔159与所述第四传动腔166之间转动设置有第六转轴163,所述第四传动腔166内的所述第六转轴163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165啮合的第四锥齿轮164,所述第三传动腔159内的所述第六转轴163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齿轮174啮合的第五齿轮168。

有益地,如图1-2所示,其中,所述分压装置与所述储电装置之间设置有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所述切换腔112,所述切换腔112左右端壁内设置有贯穿所述切换腔112的第五滑动孔123,所述第五滑动孔12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接电杆121,所述第五滑动孔123左侧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导电块158电联的第一触点111,所述第五滑动孔123右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蓄电池正极电联的第二触点176,所述分压腔155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六滑动孔128,所述第六滑动孔128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动杆153,所述第三滑动杆153与所述第六滑动孔128端壁间弹性设置有第三复位装置152,所述切换腔112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七滑动孔127,所述第七滑动孔127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动杆125,所述第四滑动杆125与所述第七滑动孔127端壁间弹性设置有第四复位装置126,所述第四滑动杆125右侧末端铰接连接有支撑杆124,所述支撑杆124内设置有前后贯通的长孔122,所述长孔122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铰接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铰接轴上方的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转动设置于所述接电杆121上,所述第二交接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切换腔112后侧端壁上,所述接电杆121上电力连接有环绕所述第二永磁铁114的第二感应线圈118,所述第二感应线圈118右侧末端电力连接设备输出正极115,所述设备输入负极114以及蓄电池负极均与设备输出负极119电联,所述设备输出负极119与输出正极115简并联有电容器120。

下面,申请人将会参考附图1-2以及上面描述的本申请的紧急电路保护装置结构的具体组成来详细地介绍本申请装置结构的使用方法:首先,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电机172处于静止状态,所述导电块158位于所述分压腔155最上乘,所述接电杆121与所述第一触点111电联,所述设备采用外部电源供电,所述滑动块171位于所述滑动腔173最右侧,所述第二齿轮174与所述第五齿轮168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74与所述第四齿轮160分离。

当本发明设备正常工作时,向所述设备输入端通电,所述设备处于正常通电状态,此时启动所述电机172,所述电机172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齿轮174转动,所述第二齿轮174转动带动所述第五齿轮168转动,所述第五齿轮168转动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164转动,所述第四锥齿轮164转动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165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165转动带动所述散热风扇117转动对设备进行散热,保护所述设备。

当所述设备输入端电压变化波动时,所述第一感应线圈150内电压变化导致所述第一永磁铁143向下移动,所述第一永磁铁143向下移动带动所述齿条143下移,所述第一齿条143下移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41转动,所述第一齿轮141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带轮138转动,所述第一带轮138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带轮132转动,所述第二带轮132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133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130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130转动转动带动所述螺纹杆149转动,所述螺纹杆149转动带动所述导电块158下移,所述导电块158下移调整所述分压电阻156接入阻值,从而提高所述分压电阻156电压,从而保证设备输出端电压稳定。

当所述设备输入端电压超过设备额定电压时,所述第一感应线圈150内电压变化导致所述第一永磁铁143向下移动,所述第一永磁铁143向下移动带动所述齿条143下移,所述第一齿条143下移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41转动,所述第一齿轮141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带轮138转动,所述第一带轮138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带轮132转动,所述第二带轮132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133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130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130转动转动带动所述螺纹杆149转动,所述螺纹杆149转动带动所述导电块158下移与所述第三滑动杆153抵接,此时,所述第三滑动杆153下移,从而带动所述第四滑动杆125右移,所述第四滑动杆125右移带动所述接电杆121右移,此时所述接电杆121与所述第一触点111分离,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在这一过程中所述电容器120为所述设备短暂供电,当所述接电杆121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时,所述第二感应线圈118带动所述第二永磁铁114左移,所述所述第二永磁铁114左移带动所述滑动块171左移,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174与所述第五齿轮168分离,所述第二齿轮174与所述第四齿轮160啮合,此时所述电机172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齿轮174转动,所述第二齿轮174转动带动所述第四齿轮160转动,所述第四齿轮160转动带动所述凸轮176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锁止杆162左移将所述第三齿轮102锁定,此时所述扭簧101无法复位,所述设备由所述蓄电池供电。

当本发明设备输入电压稳定时,启动所述电机172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齿轮174转动,所述第二齿轮174转动带动所述第四齿轮160转动,所述第四齿轮160转动带动所述凸轮176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锁止杆162右移将所述第三齿轮102释放,此时所述扭簧101复位带动所述螺纹杆149反转,从而带动所述导电块158复位,所述第三滑动杆153上移,从而带动所述接电杆121左移与所述第一触点111抵接与所述第二触点分离,与此同时,所述螺纹杆149转动带动所述转动盘104转动,所述转动盘104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滑动杆106右移推动所述滑动块171复位,所述第二齿轮174与所述第五齿轮168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74与所述第四齿轮160分离,设备恢复初始状态。

通过上面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所述电力感应装置利用所述输入电压变化带动所述永磁铁的移动,从而实现所述分压电阻接入值的变换,实现所述分压电阻的分压值,从而实现了设备输出电压的稳定,保护了用电器的安全稳定。

当输入电压过大时,所述电力感应装置移动距离增大,从而带动所述导电块与所述第三滑动杆抵接,带动所述接电杆的移动切换,从而实现所述外部电源与内部蓄电池的供电切换,保证了用电器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电器不断电,保证了设备运行状态不受变化。

同时所述设备自带散热装置,保证设备本身的使用安全性,同时能在电压过大时利用这一动力实现设备的供电方式的稳定切换,提高了装置的寿命,同时提高设备稳定性。

因此,本发明的紧急电路保护装置在整体结构上更加合理和巧妙,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不仅输出电压稳定,而且能够在电压过大时切换设备的供电方式,保证了设备的持续供电,同时本设备上设置有扇热装置,提高设备自身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