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距为2的三相单层绕组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3744发布日期:2019-04-09 21:25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跨距为2的三相单层绕组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机绕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跨距为2的三相单层绕组电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枢绕组位于电机的定子上,转子转动时,旋转的磁场会在电枢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与电枢绕组中的电流相互作用产生转矩。比较常用的电枢绕组结构有单层绕组、双层绕组、集中绕组、分布绕组、重叠和非重叠绕组以及它们的组合结构,在电枢绕组的设计选择中应当选择合适的绕组结构。

绕组结构的选择一方面会影响到不同线圈之间的绝缘能力,一方面会影响到嵌线时的难易程度。同时,由于极槽数配合会影响到绕组分相后的绕组系数的大小,包括短距系数和分布系数,进而影响到每相的空载感应电动势的基波幅值和转矩密度,因此在绕组结构选择时应当注意与极槽数的配合。

双层集中绕组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绕组结构,具有一些特征,比如,线圈数与槽数相等,所有线圈具有同样的结构和尺寸,跨距为1,端部长度比较短,且端部排列整齐。但是,双层集中绕组存在自身固有的一些缺陷。包括:

1)绕组为双层绕组,每个槽内有两个不同相的线圈边,增加了相间绝缘的难度,同时还增加了不同线圈之间的互感,降低了线圈绕组的容错性。

2)每个线圈的跨距固定为1,在一些特殊的极槽数比的情况下,比如在极槽数比接近于1:2时,如果采用双层集中绕组,短距系数接近于0.5,使得分布系数也变低,这会极大地降低绕组的感应电动势基波幅值以及电机的转矩密度,降低了电机的性能。

当每极每相槽数为整数时,绕组称为整数槽绕组,整数槽的跨距至少为3,端部的长度较大,不同相的线圈在端部重合。一方面会增加铜导线的用量,增加绕组的铜耗。另一方面,不同相的端部重叠会增加互感。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跨距为2的三相单层绕组结构,在极槽数比接近于1:2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较大的分布系数,同时具有端部长度较小,相间绝缘能力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距为2的三相单层绕组电机,可以有效的提高极槽比接近于1:2的电机的绕组系数,进而提高电机每相的空载反电动势基波幅值和转矩密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跨距为2的三相单层绕组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励磁装置和电枢绕组,所述电枢绕组为三相对称交流绕组,绕组形式为跨距为2的单层绕组,每个定子槽内只有一个线圈的线圈边,线圈端部重叠部分不连续;定子槽数ns是12的倍数,定子槽数ns与电机的极对数p满足:

其中,q为正整数,代表线圈向量图中的一相包含奇数线圈的射线数量,按照逆时针方向对线圈依次命名为线圈1,2,3…ns/2,奇数线圈指的是线圈命名为1,3,5…(ns/2-1)的线圈;gcd(p,ns/4)表示p与ns/4的最大公约数。

本电机的三相绕组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电机的槽数ns和极对数p判断电机绕组能否使用每相相位差为120°的三相对称交流绕组。根据式(1)计算出射线数q值,如果q是正整数,可以使用三相对称交流绕组,如果q不是正整数,则不能使用三相对称交流绕组。

2)计算电机绕组的绕组系数,选择合适的极数和槽数,获得较大的绕组系数。

槽距α(电角度)可以用槽数ns和极对数p表示:

本电机的短距系数kp可以表示为:

kp=sinα(3)

本电机的分布系数kd的计算分为两种情况:

当q为奇数时,

当q为偶数时,

θ=min[mod(pα,β),β-mod(pα,β)](8)

其中,kd1为奇数线圈的分布系数,θ为奇数线圈和偶数线圈(定义与奇数线圈类似)的最小夹角,β为奇数线圈反电动势向量图中相邻射线之间的夹角,由下式计算:

本电机的绕组系数kpd可以表示为:

kpd=kp·kd(10)

3)定子槽在定子圆周上均匀排列,绕组为单层绕组,共用ns/2个线圈,每个线圈跨过2个槽距,线圈1,2,3,4…ns/2对应的电角度分别为0,1,4,5,8,9…(ns-3)个槽距(电角度),根据电角度画出每个线圈反电动势向量的星型图。

4)为了三相绕组对称,按照60°相带法对星型图进行相带划分。假设三相电分为a、b、c三相,对划分的相带按照逆时针排序为1,2,3,4,5,6,则相带1中包含的线圈为a+,相带4中包含的线圈为a-(负号代表线圈绕制方向与a+相反),相带2中包含的线圈为b-,相带5中包含的线圈为b+,相带3中包含的线圈为c+,相带6中包含的线圈为c-。

本发明的电机,选用跨距为2的三相单层绕组,配合经过优选的极数和槽数,可以使电机较大的短距系数和绕组系数。

作为优选,电机的定子槽数ns和电机极对数p满足以下条件:

此时,电枢绕组的短距系数大于0.866。

进一步地,电机在定子槽数ns与电机极对数p满足以下条件时,电机绕组的短距系数在槽数ns为一定值时达到最大。

本发明中,电枢绕组的线圈数量是定子槽数ns的一半;相邻线圈分别属于三相对称交流绕组的不同相。

所述的励磁装置为永磁体、电励磁线圈或者结合永磁体与电励磁线圈的混合励磁,励磁装置设置在电机的转子上。

所述定子的定子槽和定子齿分别沿着定子圆周均匀分布。

所述的电机定子可以设在转子外部或者内部,定子和转子之间设有气隙,能够保证转子自由旋转。

该电机的机械结构可以为旋转、直线或者两者组合结构。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电机的电枢绕组采用单层绕组,电机的每个槽内只有一个线圈的圈边,能够有效地提高不同绕组之间的绝缘能力,并且降低嵌线难度。

2、本发明选用跨距为2的三相单层绕组,配合经过优选的极数和槽数,使得电机具有较大的短距系数及绕组系数,能够有效地提高每相反电动势的基波幅值和转矩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台10极24槽的跨距为2的三相单层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台10极24槽的跨距为2的三相单层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各个线圈反电动势向量星型图及60°相带分相;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台10极24槽的跨距为2的三相单层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线圈绕组分布;

图4为一台10极24槽采用双层集中绕组的永磁同步电机的线圈绕组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以下所述实施例旨在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本实施例以10极24槽的跨距为2的三相单层绕组永磁同步电机为例,但本发明也适用于其他极槽数以及其他种类电机的情况。

如图1所示,一种跨距为2的三相单层绕组电机,包括定子101、转子105和转轴106,定子101和转子105之间存在气隙;定子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定子齿102,定子齿102之间为定子槽,定子槽内设有电枢绕组103;转子105上设有永磁体104,永磁体104为表贴式永磁体,充磁方向为径向充磁,相邻的永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

本实施例中电机的极对数为5,定子槽数为24,电枢绕组103为单层绕组,每个定子槽内只有一个线圈的线圈边,每个线圈跨距为2个槽距,线圈端部重叠部分不连续,电枢绕组的总线圈数量是定子槽数的一半。

根据电机的极对数p和定子槽数ns,根据公式(1)可以算出射线数q的值为2,为正整数,可以构成三相对称交流绕组。

根据公式(2)和(3),可以计算得到该10极24槽电机的短距系数kp为0.97。

kp=sinα(3)

根据公式(4)~(7),可以计算得到该10极24槽电机的分布系数kd为0.99。

θ=min[mod(pα,β),β-mod(pα,β)](6)

根据公式(8),可以计算得到该10极24槽电机的绕组系数kpd为0.96。

kpd=kp·kd(8)

确定每个绕组线圈对应的电角度后,根据60°分相法得到最后的三相绕组分布,如图2所示,为10极24槽永磁同步电机的各个线圈反电动势向量的星型图以及60°相带划分,其中,a+为线圈1,4;a-为线圈7,10;b+为线圈5,8;b-为线圈2,11;c+为线圈9,12;c-为线圈3,6。进一步,可以得到线圈的绕组分布图,如图3所示。

为体现本发明的绕组设计方法的优点,与传统的双层集中绕组相对比。按照传统的双层集中绕组的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经过计算,该绕组的短距系数计算为0.54,分布系数计算为0.96,绕组系数为0.52。与之相比,本发明绕组的短距系数有了极大的提高,分布系数也有一定的增加,使得绕组系数有很大的提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和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