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式电压调节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5623发布日期:2018-08-21 18:0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压调节控制器,适用于电力电源系统对直流控制母线电压进行电压自动调节。



背景技术:

电压调节控制器作为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控制系统(简称:直流屏)中的一种电压调节装置,工作在“自动”状态时,控制器检测母线电压,并与设定值比较,当母线电压高于(低于)设定值的上限(下限)时,控制器发出信号,驱动执行继电器,通过执行继电器的分断或闭合,改变稳压硅链的降压值,确保母线电压值在规定的范围内。

传统直流屏调压过程中,会出现以下状况:1、通过柜体万转开关手动根据控闸母线电压,如果系统电压不稳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2、通过直流屏监控单元的控制接点控制硅链降压,如果监控模块右问题,硅链输出电压将处于较低,影响综保的运行稳定性;3、传统的硅链调压装置外置电压继电器,接线复杂易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可控式电压调节控制器,由自动控制电路、调节开关、大电流直流继电器和分组降压硅链等组成,调节迅速,工作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控式电压调节控制器,包括分组降压硅链和自动控制电路,+HM的电压输入端通过分组降压硅链连接至+KM电压输出端,在KM电压输出端正极和负极之间并联连接有与分组降压硅链的降压硅对应的大电流直流继电器及降压投切开关,所述降压投切开关受控连接于所述自动控制电路,所述大电流直流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分别并联连接于分组降压硅链的每一个降压硅两端;所述自动控制电路含有电源电路以及和分组降压硅链的降压硅组数对应的控制通道,自动控制电路通过检测+HM的电压大小来决定大电流直流继电器的通断,进而控制短接于降压硅两端的降压投切开关动作,实现控制母线电压的自动调整。

分组降压硅链含有五组降压硅,自动控制电路对应含有五个控制通道,每个控制通道有电压比较器和晶闸管组成,LM358的第3脚输入电压Vin点的电压由R205、R206、VR201、R255的分压决定,+HM的电压范围在220V~264V,Vin点的输入电压为3.70V~6.44V,VREF的电压在4.90V~5.14V,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晶闸管控制栅极,晶闸管源极输出端与电源之间连接大电流直流继电器的线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控式电压调节控制器,能精确地检测硅链输出电压(即控制母线电压)并与设定值比较,当控制母线电压高(低于)设定值的上限(下限)时,控制器发出驱动信号,驱动大功率继电器或直流接触器(60A以上选用),通过执行继电器或直流接触器的分断或闭合来改变硅链的降压值,从而确保控制母线电压值在标准值的范围之内。

2、本实用新型可控式电压调节控制器,设有手动调节功能,也可进行逆向电压调节。使动力母线电压值不变,每次手动调压一档使控制母线电压变化一次直至调整到控制母线电压与动力母线电压相等为止。工作稳定可靠,重量轻,安装方便。

3、本实用新型可控式电压调节控制器,还配置降压管芯组成的降压硅链具有 PN 结正向特性一致性好,降压电压稳定,动态电阻小等优点。并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任意组合,确保整机产品的可靠性和优越性,最大限度优化电源系统设计,达到完美,可靠合理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控式电压调节控制器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直流电压调节装置一个通道的设计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直流电压调节装置电源的设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可控式电压调节控制器,包括分组降压硅链和自动控制电路,+HM的电压输入端通过分组降压硅链连接至+KM电压输出端,在KM电压输出端正极和负极之间并联连接有与分组降压硅链的降压硅对应的大电流直流继电器及降压投切开关,所述降压投切开关受控连接于所述自动控制电路,所述大电流直流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分别并联连接于分组降压硅链的每一个降压硅两端;所述自动控制电路含有电源电路以及和分组降压硅链的降压硅组数对应的控制通道,自动控制电路通过检测+HM的电压大小来决定大电流直流继电器的通断,进而控制短接于降压硅两端的降压投切开关动作,实现控制母线电压的自动调整。

实施例2: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的控式电压调节控制器,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分组降压硅链含有五组降压硅,自动控制电路对应含有五个控制通道,每个控制通道由电压比较电路和控制晶闸管组成,电压比较器LM358的第3脚输入电压Vin点的电压由R205、R206、VR201、R255的分压决定,+HM的电压范围在220V~264V,Vin点的输入电压为3.70V~6.44V,VREF的电压在4.90V~5.14V,电压比较器LM358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晶闸管控制栅极,所述控制晶闸管源极输出端与电源之间连接大电流直流继电器的线圈。

如图2所示,IC201A组成一个电压比较器,输入电压在设定电压的范围内,当输入电压低于VREF时,IC1的输出端为低电平,M201不导通,KM断开,降压硅链没有投入,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当输入电压达到VREF时,IC1输出高电平,此时,LM358的第1脚的输出电压为高电平,限流电阻R260为1K,M201可靠导通,KM接通,降压硅链投入一节,装置的输出电压下降。如果输入电压再高,下一个通道又动作,降压硅链继续投入,输出电压再降低,如此保证+KM在±5%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可控式电压调节控制器,适应于220V、10V、48V等级进行调节,只要改变R205、R206、VR201、R255的参数就可以,本实施例以220V等级进行说明。

可控式电压调节控制器可在动力母线电压( HM )从最大值连续下降时,自动调压,始终使控制母线( KM )上的电压保持在整定值;在动力母线电压从最小值逐渐上升到最大值时,也能使控制母线上的电压保持整定值。通过控制短接于降压硅两端的继电器动作,实现控制母线电压的自动调整,降压范围在0~40V。

可控式电压调节控制器,工作在“自动”状态时,控制器检测母线电压,并与设定值比较,当母线电压高于(低于)设定值的上限(下限)时,控制器发出信号,驱动执行继电器,通过执行继电器的分断或闭合,改变稳压硅链的降压值,确保母线电压值在规定的范围内。

可控式电压调节控制器正常工作时,“开路保护电路”始终监视硅链的状态,当硅链发生开路故障时,“开路保护电路”立刻动作,将硅链开路部分短接,硅链剩余部分仍能正常工作,仍具有“手动”、“自动”调节功能。同时,报警电路动作,发出硅链开路报警信号(继电器接点)。其技术指标如下:降压范围:0~45V;额定电流:3~200A;稳压精度:≤2%;降压分组:5级或7级;环境温度:-10~+50℃;相对湿度:≤95%;海拔高度:≤2000米;空气中无严重导电尘埃及腐蚀性气体;无剧烈震动。

实施例3:

参见图1、图2、图3,本实施例的控式电压调节控制器,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控制通道采用如图3所示的电源电路。图3中,R8为限流降压电阻,调节器的工作电流为10mA~20mA,DW1为+24V的稳压二极管,工作漏电流为0~30mA,从而可知通过R8的最大工作电流为20mA时,R8上的压降200V左右,如果工作电流为10mA时,由DW1稳压二极管增加10mA的漏电流,R8上的压降又是200V左右,所以R8选10K/30W就可以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