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引上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1014发布日期:2018-11-09 21:45阅读:9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引上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保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缆引上杆装置。



背景技术:

在配电设施中,随处可见电缆从电线杆上的架空电线引下来,然后通过深埋的方式将电缆埋设到供电设备处。电线杆横杆之下的这部分电缆缺少保护设施,经过常年累月的日晒风吹雨淋,很容易出现电缆外层绝缘层老化。电缆绝缘层老化会破坏电缆的绝缘效果,而且会加速电缆内部的线芯老化,这些都会对安全用电带来严重后果。目前,主要在电缆的外层缠绕保护层减缓电缆老化,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影响美观,另一方面不能有效决绝电缆老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引上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引上杆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底座、第一护管以及第二护管,所述底座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底座以及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以及第二底座匹配连接时形成一个可放置第一护管以及电缆通过的内腔结构,用于电缆通过的第一护管以及第二护管通过紧固装置连接。通过底座、第一护管以及第二护管的设置,可以将电缆套设在底座、第一护管以及第二护管之中,有利于防止外界环境对电缆绝缘层的破坏;同时第一护管与第二护管之间设置有紧固装置,便于第一护管与第二护管之间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座为阶梯圆柱结构,所述阶梯圆柱包括第一圆柱以及第二圆柱,所述第一圆柱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的外径。底座为阶梯圆柱结构,是为了保证底座的稳定性;第一圆柱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的外径,是为了使第二圆柱与地面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在填埋底座时,有利于保证底座安装的稳定。

优选地,所述内腔结构包括用于安装第一护管的第一空腔结构以及用于电缆线通过的第二空腔结构。第一空腔结构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安装第一护管,第二空腔结构的设置是为了便于电缆的通过。

优选地,所述第二空腔结构的上端内径与所述第一空腔结构的内径一致,所述第二空腔结构的下端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空腔结构的上端内径。第二空腔结构的下端内径大于第二空腔结构的上端内径,这样设置使得第二空腔结构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电缆,防止电缆从深埋地面端到外露地面端处出现弯折。

优选地,第一底座以及第二底座靠近结合处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设置有安装安装螺钉结构。第一底座以及第二底座靠近结合处设置的连接孔,有利于通过螺纹结构对第一底座以及第二底座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护管的外径与所述第一空腔结构的内径一致,所述第一护管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半圆形片。第一护管的外径与第一空腔结构的内径一致,便于将第一护管安装在第一空腔结构中;第一护管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半圆形片,这种设置便于将电缆安装在第一护管中,避免了拆卸电缆的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二护管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半圆形片所述第二护管的外径与所述第一护管的外径大小一致,所述第二护管的端部设置有防雨罩,所述防雨罩包括封盖与底圈,所述底圈内置于所述第二护管中,所述封盖上设置有电缆通过的开口结构。第二护管与第一护管外径大小一致,便于通过紧固装置将第一护管与第二护管连接在一起;第二护管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半圆形片,这种设置便于将电缆安装在第二护管中;第二护管的端部设置的防雨罩有利于防止雨水进入到第二护管中。

优选地,所述紧固装置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第三半圆形片,所述第三半圆形片形成第三空腔结构,所述第三空腔结构的内径与所述第一护管以及第二护管的外径大小一致,所述2个第三半圆形片贴合处设置有连接封边,所述连接封边上还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装置还设置在第二护管的顶端以及第一护管靠近第一圆柱端面处。紧固装置包括2个第三半圆形片,2个第三半圆形片组成的第三空腔结构的内径与第一护管以及第二护管的直径大小一致,第三半圆形片贴合处设置有连接封边,连接封边上设置有安装孔,这些设置都是为了便于紧固装置对第一护管以及第二护管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柱的周面以及第一护管的周面设置有反光贴,所述第二护管的周面设置有危险标识。第一圆柱以及第一护管的周面设置反光贴,便于在夜间对行人起到标示作用,防止行人在夜间误碰电缆引上杆装置;第二护管的周面设置有危险标识,危险标识的设置可以警告行人危险,切勿攀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缆引上杆装置,通过底座、第一护管以及第二护管的设置可以将电缆容纳其中,从而对电缆形成保护,避免电缆绝缘层老化,提高了用电安全性;底座包括第一底座以及第二底座,第一护管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半圆形片以及第二护管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半圆形片有利于快速将电缆安装在底座、第一护管以及第二护管中,避免了将电缆从电线头上拆卸下来,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护管的端部设置有防雨罩,可以避免雨水进入到第二护管从而对电缆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缆引上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电缆引上杆装置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电缆引上杆装置中底座的剖面图;

图4为一种电缆引上杆装置中第一护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电缆引上杆装置中第二护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电缆引上杆装置中紧固装置的第三半圆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电缆引上杆装置中防雨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图1至图 7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引上杆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包括顺次连接的底座1、第一护管2以及第二护管3,底座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底座111以及第二底座112,第一底座111以及第二底座112匹配连接时形成一个可放置第一护管2以及电缆通过的内腔结构4,用于电缆通过的第一护管2以及第二护管3通过紧固装置5连接。

其中,底座1为阶梯圆柱结构,阶梯圆柱包括第一圆柱11以及第二圆柱12,第一圆柱11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12的外径。

另外,内腔结构4包括用于安装第一护管2的第一空腔结构41以及用于电缆线通过的第二空腔结构42。

其中,第二空腔结构42的上端内径与第一空腔结构41的内径一致,第二空腔结构42的下端内径大于第二空腔结构42的上端内径。

另外,第一底座111以及第二底座112靠近结合处设置有连接孔6,连接孔6上设置有安装螺钉结构。

其中,第一护管2的外径与第一空腔结构41的内径一致,第一护管2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半圆形片21。

另外,第二护管3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半圆形片31,第二护管3的外径与第一护管2的外径大小一致,第二护管3的端部设置有防雨罩13,防雨罩13包括封盖14与底圈15,底圈15内置于第二护管3中,封盖14上设置有电缆通过的开口结构16。

其中,紧固装置5包括2个相对设置的第三半圆形片51,第三半圆形片51形成第三空腔结构,第三空腔结构的内径与第一护管2以及第二护管3的外径大小一致, 2个第三半圆形片贴合处设置有连接封边9,连接封边9上还设置有安装孔10,安装孔10上设置有紧固螺钉。

另外,紧固装置5还设置在第二护管3的顶端以及第一护管2靠近第一圆柱11端面处。

其中,第一圆柱11的周面以及第一护管2的周面设置有反光贴7,第二护管3的周面设置有危险标识别8。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