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土山体光伏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7060发布日期:2019-03-02 02:04阅读:7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沙土山体光伏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沙土山体光伏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是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主要能量供给体,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太阳能,同时也是其它诸多类型能量的制造者,如风能、波浪能、潮汐能和海洋温差能等。随着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方法。

光伏发电装置由于需要的场地面积较大,常常会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而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十分有限,所以通常将光伏发电装置安装于山体,但是现有的光伏发电装置的支撑桩稳定性差,在沙土山体中安装不牢靠,易被风刮倒。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可适应沙土山体,支撑桩安装便捷,安装牢固性好,不易倾倒的光伏发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光伏发电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适应沙土山体,支撑桩安装便捷,安装牢固性好,不易倾倒的光伏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沙土山体光伏发电装置,包括支撑桩、设于所述支撑桩上方的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上方的光伏板,所述支撑桩包括固定柱、设于所述固定柱底端的锥形的桩尖和设于所述固定柱内部的伸长柱,所述固定柱的内壁设有纵向滑槽,所述伸长柱外壁设有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且可伸缩的弹性凸,所述滑槽的顶端设有可容纳所述弹性凸的限位孔,所述固定柱下方设有若干通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上设有若干环形的凸块,能够增大固定柱与土壤间的摩擦力,增大固定柱的附着力,提高安装牢固性。

优选的,所述凸块的数量为2-5个。

优选的,所述凸块上设有沿圆周方向排列的支撑爪,支撑爪陷于土壤中,能够增大光伏发电装置的地面附着力,提高安装稳定性,所述支撑爪的末端设有锥形的爪尖,便于支撑爪顺利陷入土壤。

优选的,所述伸长柱为实心结构,能够增加下沉力,方便支撑桩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适应沙土山体,支撑桩安装便捷,安装牢固性好,不易倾倒。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伸长柱升起时支撑桩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伸长柱未升起时支撑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伸长柱升起时支撑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支撑桩;2、支架;3、光伏板;4、土壤;5、固定柱;6、伸长柱;7、凸块;8、支撑爪;9、爪尖;10、通孔;11、弹性凸;12、桩尖;13、滑槽;14、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沙土山体光伏发电装置,包括支撑桩1、设于支撑桩1上方的支架2和设于支架2上方的光伏板3,支撑桩1包括固定柱5、设于固定柱5底端的锥形的桩尖12和设于固定柱5内部的伸长柱6,固定柱5的内壁设有纵向的滑槽13,伸长柱6外壁设有可在滑槽13内滑动且可伸缩的弹性凸11,滑槽13的顶端设有可容纳弹性凸11的限位孔14,固定柱5下方设有若干通孔10。

固定柱5上设有若干环形的凸块7,能够增大固定柱5与土壤4间的摩擦力,增大固定柱5的附着力,提高安装牢固性。凸块7的数量为2-5个。凸块7上设有沿圆周方向排列的支撑爪8,支撑爪8陷于土壤4中,能够增大光伏发电装置的地面附着力,提高安装稳定性,支撑爪8的末端设有锥形的爪尖9,便于支撑爪8顺利陷入土壤4。

伸长柱6为实心结构,能够增加下沉力,方便支撑桩1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式为:未安装时,伸长柱6储存于固定柱5的内腔中,方便搬运;此时,通孔10被伸长柱6遮住,安装时,将固定柱5下半部分插入土壤4中,凸块7和支撑爪8的存在可提高固定柱5的地面附着力;然后将伸长柱6提起,弹性凸11沿滑槽13上移,当滑至限位孔14时,弹性凸11弹起并卡于限位孔14内,完成伸长柱6的位置固定;此时通孔10无伸长柱6遮挡,土壤4中的沙土通过通孔10进入到固定柱5的内腔,进一步增强固定柱5与土壤4的结合强度,因此支撑桩1安装便捷,安装牢固性好,不易倾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应用案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