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电缆除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0991发布日期:2018-10-26 21:1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高空电缆除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冰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电缆除冰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发展,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区域跨度很大,地理位置特殊性等特点,受气候影响特别严重,尤其是在严冬季节,遇上持续冻雨等极端天气时电缆严重覆冰并会产生重力过荷载,引起电网倒塔断线、导线舞动、设备损坏、大面积停电等冰灾事故,严重影响电力运输和工农业的正常生产,因此电缆的除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见的除冰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手持除冰工具站在地面对高空的电缆进行除冰作业,然而采用这种除冰方式,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除冰操作不方便,并且,对于除冰工具无法够到的电缆,作业人员还需要攀爬至杆塔上,给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无需人工进行除冰操作,可有效减轻除冰人员的劳动强度,保障人身安全,并具有较好的除冰效果,使用十分方便的高空电缆除冰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高空电缆除冰装置,它包括有上壳体、下壳体、上行走轮、下行走轮、行走电机、减速器、陶瓷加热圈、风力发电装置、太阳能光伏板、蓄电池组、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活动铰接连接,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锁定机构锁置在一起,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上罩壳和下罩壳,在上罩壳和下罩壳内部分别设置有相对应且呈尖锥状的除冰筒,在该除冰筒内开设有与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相连通的线孔,所述陶瓷加热圈固定安装在下罩壳内,并位于除冰筒的外侧,在陶瓷加热圈与除冰筒之间的下罩壳上开设有排冰槽,所述上行走轮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上壳体内,所述下行走轮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下壳体内,上行走轮与下行走轮相对应,在上行走轮和下行走轮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限位板,所述行走电机和减速器分别固定安装在上壳体内,行走电机通过减速器与上行走轮传动连接,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固定安装在上壳体的顶部,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固定安装在下壳体的底部,所述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和蓄电池组分别固定安装在下壳体内,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风力发电装置、蓄电池组、行走电机、陶瓷加热圈和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风力发电装置由外壳、扇叶、导风板、发电机、导电滑环、轴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构成,所述发电机固定安装在外壳内,发电机的转子轴从外壳前部穿出,所述扇叶固定安装在位于外壳外的转子轴上,所述导风板通过支杆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后部,在外壳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杆,在连接杆上开设有与外壳内部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在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支座,在支座上开设有与下壳体内部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通过轴承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支座的第二通孔内,所述导电滑环固定安装在支座的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发电机电连接,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穿过后与导电滑环的转子电连接,第二导线的一端与导电滑环的定子电连接,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从第二通孔穿过后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锁定机构由锁定螺栓和锁定螺母构成,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一侧部通过铰链活动铰接,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另一侧部分别设置有锁板,在该锁板上分别开设有锁孔,所述锁定螺栓穿置在该锁孔内,所述锁定螺母旋置在锁定螺栓上,将上壳体与下壳体锁置在一起。

在所述上行走轮和下行走轮的周部分别设置有防滑齿。

所述上罩壳和下罩壳的外端部分别设置呈锥状。

所述控制器选用由合肥为民电源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WWS20-48的风力/光伏控制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GPRS模块。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使用时,将其套置在需要进行除冰的电缆上,使电缆分别从陶瓷加热圈内部、除冰筒的线孔、上行走轮和下行走轮之间穿过,然后将锁定机构锁紧,使本装置长期架置在电缆上,当需要进行除冰时,由地面的工作人员通过遥控器发出指令,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指令,并通过控制器控制陶瓷加热圈对电缆上的冰层进行加热,使冰层发生一定程度的融化,通过行走电机驱动本装置在电缆上移动,并通过呈尖锥状的除冰筒对经陶瓷加热圈加热后的冰层进行除冰,从而实现了远程除冰作业,无需除冰人员到达现场作业,有效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保障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对于冰层较薄的结冰电缆具有很好的除冰效果,同时本装置通过风力发电装置和太阳能光伏板进行发电,一旦将其安装在电缆上后便无需将其取下,可随时开始除冰作业,无需维护,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上行走轮和下行走轮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风力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和图2所示,高空电缆除冰装置,它包括有上壳体1、下壳体2、上行走轮3、下行走轮4、行走电机5、减速器6、陶瓷加热圈7、风力发电装置8、太阳能光伏板9、蓄电池组10、控制器11和无线通信模块12,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活动铰接连接,在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上壳体1与下壳体2通过锁定机构锁置在一起。所述锁定机构由锁定螺栓33和锁定螺母34构成,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一侧部通过铰链35活动连接,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另一侧部分别设置有锁板36,在该锁板36上分别开设有锁孔37,所述锁定螺栓33穿置在该锁孔37内,所述锁定螺母34旋置在锁定螺栓33上,将上壳体1与下壳体2锁置在一起。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上罩壳13和下罩壳14,在上罩壳13和下罩壳14内部分别设置有相对应且呈尖锥状的除冰筒15,在该除冰筒15内开设有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内部相连通的线孔16,所述陶瓷加热圈7固定安装在下罩壳14内,并位于除冰筒15的外侧,在陶瓷加热圈7与除冰筒15之间的下罩壳14上开设有排冰槽17。所述上行走轮3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上壳体1内,所述下行走轮4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下壳体2内,上行走轮3与下行走轮4相对应,在上行走轮3和下行走轮4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限位板18,在所述上行走轮3和下行走轮4的周部分别还设置有防滑齿38。所述行走电机5和减速器6分别固定安装在上壳体1内,行走电机5通过减速器6与上行走轮3传动连接。所述太阳能光伏板9固定安装在上壳体1的顶部,所述风力发电装置8固定安装在下壳体2的底部。 由图3所示,所述风力发电装置8由外壳19、扇叶20、导风板21、发电机22、导电滑环23、轴承24、第一导线25和第二导线26构成,所述发电机22固定安装在外壳19内,发电机22的转子轴27从外壳19前部穿出,所述扇叶20固定安装在位于外壳19外的转子轴27上,所述导风板21通过支杆28固定安装在外壳19的后部,在外壳19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杆29,在连接杆29上开设有与外壳19内部相连通的第一通孔30,在下壳体2的底部设置有支座31,在支座31上开设有与下壳体2内部相连通的第二通孔32,所述连接杆29通过轴承24可转动地活动安装在支座31的第二通孔32内,所述导电滑环23固定安装在支座31的第二通孔32内,所述第一导线25的一端与发电机22电连接,第一导线25的另一端从第一通孔30和第二通孔32穿过后与导电滑环23的转子电连接,第二导线26的一端与导电滑环23的定子电连接,第二导线26的另一端从第二通孔32穿过后与控制器11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1、无线通信模块12和蓄电池组10分别固定安装在下壳体2内,所述太阳能光伏板9、蓄电池组10、行走电机5、陶瓷加热圈7和无线通信模块12分别与控制器11电连接。本装置的组成部件均为本领域的常见部件,可直接从市面上购买得到,所述控制器11可选用由合肥为民电源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WWS20-48的风力/光伏控制器,控制器11的控制程序可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编程得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2可选用GPRS模块。

由图4所示,本装置在使用时,先将上壳体1打开,然后将本装置套置在需要进行除冰的电缆上,使电缆分别从陶瓷加热圈7内部、除冰筒15的线孔16、上行走轮3与下行走轮4之间穿过,然后将锁定机构锁紧,通过风力发电装置8和太阳能光伏板9进行发电,并将电能储存至蓄电池组10内。当需要进行除冰时,由地面的工作人员通过遥控器发出指令,无线通信模块12接收指令,并通过控制器11控制陶瓷加热圈7对电缆上的冰层进行加热,使冰层发生一定程度的融化,所述上罩壳13和下罩壳14的外端部分别设置呈锥状,以减少陶瓷加热圈7发热时热量的散失,在加热的同时,控制器11控制行走电机5启动,驱动上行走轮3转动,使本装置在电缆上移动,并通过呈尖锥状的除冰筒15对经陶瓷加热圈7加热后的冰层进行除冰,铲落的碎冰从排冰槽17排出,本装置还可根据需要适当安装配重块,以使其安装在电缆上后可保持平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