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0837发布日期:2019-01-13 16:5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Li)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被广泛使用。锂(Li)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充电或过放电等。另外,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外接负载短路而出现的过流现象,过流现象可能会导致放电回路过热。甚至会将电路板烧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保护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保护电路,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

充放电控制开关,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的充放电回路的导通或关闭;

充放电控制器,所述充放电控制器与所述电池及充放电控制开关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的导通或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过流保护电路,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分别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电池及充放电控制器连接,所述过流保护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的充放电回路的电流大小,并在充放电回路的电流过大时,通过所述充放电控制器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关闭述电池的充放电回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4和电阻 R12,所述电阻R14一端与电池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4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2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另一端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器的电流检测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所述一端还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的输入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包括MOS管Q1、

MOS管Q2、MOS管Q3和MOS管Q4;所述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3 的源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栅极以及所述MOS管Q3的栅极分别与充放电控制器的充电控制端连接,所述MOS管Q1的漏极、MOS管Q2的漏极、MOS 管Q3的漏极和MOS管Q4的漏极分别相互连接,所述MOS管Q2的栅极以及所述MOS管Q4的栅极分别与充放电控制器的充电控制端连接,所述MOS管Q2 的源极以及所述MOS管Q4的源极分别与电池第一输出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电容C8,所述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的输出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放电控制器为IP3255集成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充放电控制器检测电池过放或者是过充时,通过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关闭充放电回路,从而对电池进行保护。避免电池过充或过放,保证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主动均衡保护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电池主动均衡保护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主动均衡保护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充放电控制器10;

充放电控制开关20;

充放电控制开关的输入端201;

充放电控制开关的输出端202;

电池30;

负载或充电器40;

过流保护电路5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30主动均衡保护电路,包括:充放电控制开关20和充放电控制器10,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20与所述电池30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20用于控制所述电池30的充放电回路的导通或关闭;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0与所述电池30及充放电控制开关20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0 用于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20的导通或关闭。

具体的,参阅图1,锂电池30通过连接负载,从而给负载供电电源;或通过连接到充电器,以通过所述充电器给所述锂电池30进行充电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电池30的充电回路上设置充电控制开关,并且所述充放电开关与所述充放电控器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0与所述电池30及充放电控制开关20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20的导通或关闭。也就是说,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0可根据电池30的充放电情况来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20的导通或关闭。例如,当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0检测到所述电池30过放或者是过充时,通过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20关闭充放电回路,从而对电池30进行保护。避免电池30过充或过放,保证电池30的使用寿命。

所述电池30过放或者是过充检测的方法,可通过采集电池30的电压进行检测,例如,充放电控制器10电压检测端与所述电池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参阅图3,充放电控制器10(U1)的10-14引脚分别与各节电池的电压连接,当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0检测电池30电压过高时,将充电回路进行关闭,避免电池30过充电;当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0检测电池30电压过低时,将放电回路进行关闭,避免电池30过放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0检测电池30过放或者是过充时,通过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20关闭充放电回路,从而对电池30进行保护。避免电池30过充或过放,保证电池3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流保护电路50,所述过流保护电路50分别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20、电池30及充放电控制器10连接,所述过流保护电路50用于检测所述电池30的充放电回路的电流大小,并在充放电回路的电流过大时,通过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0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20关闭述电池30的充放电回路。

具体的,参阅图1和图2,所述电流保护电路设置在所述电池30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20之间,并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0连接,所述电池30的放电回路的电流大时,所述电流保护电路输出高压电平,并触发所述充放电控制器 10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20关闭充电回流,避免由于外接负载由于短路引起到电流过大,可能将电池30或电路板烧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流保护电路50包括电阻R14和电阻R12,所述电阻R14一端与电池30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4 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2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另一端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0 的电流检测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所述一端还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的输入端201连接。

具体的,参阅图2和图3,所述电阻R14设置在所述电池30充放电回路上,并且通过电阻R12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0的电流检测端连接。由于所述电阻 R12为采用电阻,当所述电池30充放电回路上的电流增大时,所述电阻R12 两端的电压升高,电压升高后通过所述电阻R14反馈至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0 的电流采样端,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0根据判断所述电池30充放电回路上的电压过高时,通过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20关闭,将所述电池30充放电回路关闭。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20包括 MOS管Q1、MOS管Q2、MOS管Q3和MOS管Q4;所述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栅极以及所述MOS管Q3的栅极分别与充放电控制器10的充电控制端连接,所述MOS管Q1的漏极、MOS管Q2 的漏极、MOS管Q3的漏极和MOS管Q4的漏极分别相互连接,所述MOS管Q2 的栅极以及所述MOS管Q4的栅极分别与充放电控制器10的充电控制端连接,所述MOS管Q2的源极以及所述MOS管Q4的源极分别与电池30第一输出端连接。

具体的,参阅图3,所述MOS管Q1和MOS管Q2相互串联,与所述电池30 及负载之间组成第一电池30充放电回路,所述MOS管Q3和MOS管Q4相互并联,与所述电池及负载之间组成第二电池充放电回路。且所述第一电池30充放电回路及第二电池充放电回路之间相互并联。所述第一电池充电放电回路和第二电池充放电回路增加了所述回流上的电流量。更加具体的,由于MOS 管的电流通量会受到MOS管的型号的限制,在一些应用中,需要增加MOS 管道电流通量。例如,在一些应用中,在保证电流为安全值的情况下,需要增大电流的量。此时,通过并联两路MOS管回路通道。使得每一回路通道上的MOS管道电流值不会达到MOS管道上限值。另外,每一回路通道上的MOS 管道电流值减小,也使得MOS管的关闭更加的快速。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容C8,所述电容C8 的一端与所述电池3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的输出端202连接。

具体的,通过在所述充放电控制开关的输出端202设有电容C8,所述电容C8为滤波电容,避免外部高压对电池30保护电路的影响。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0为IP3255 集成电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