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放电间隙电涌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2140发布日期:2018-12-18 21:4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层叠放电间隙电涌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涌保护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层叠放电间隙电涌保护器。



背景技术:

电涌保护器,也叫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电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电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

现有的技术中,如专利号为ZL200710049004.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层叠式石墨放电隙装置,其叠层放电间隙距离相等和高压电容值相同,若需要获得更低的电压保护水平则每层的间隙距离相应的需要减小,因现有放电电极材料的影响,在冲击电流多次作用下,电极表面会发生热效应出现腐蚀现象而产生导电颗粒残留在电极表面,致使间隙距离进一步减小,严重情况发生短路现象而引发火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叠放电间隙电涌保护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安全的降低电压保护水平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层叠放电间隙电涌保护器,包括第一端部电极、第二端部电极、依次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电极与所述第二端部电极之间的n个放电间隙、n-1条触发电路;各所述触发电路中的每条电路的第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各所述放电间隙之间的公共端连接,各所述触发电路中的每条电路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端部电极连接,还包括设于各所述放电间隙两侧的放电电极;各所述放电间隙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放电间隙的距离与其他所述放电间隙的距离不同;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进一步地,第1个所述放电间隙的距离与其他所述放电间隙的距离不同。

进一步地,第2个至第n个所述放电间隙的距离相同;或者,第2个至第 n个所述放电间隙的距离不相同。

进一步地,各所述触发电路包括绝缘板、设于所述绝缘板上的电容、两端分别与所述电容和所述放电电极相连的探针。

进一步地,各所述触发电路中的各所述电容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电容的电容值与其他所述电容的电容值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电容串联的电阻;

或者,所述触发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电容混联的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电容并联的电感。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电路还包括电阻、以及电感。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板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容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连接各所述触发电路中的所述电容的导电带。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电极与所述第二端部电极之间的绝缘柱,所述绝缘柱开设有通孔,所述探针贯穿所述通孔并与所述放电电极相连;所述第一端部电极与所述第二端部电极之间为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通过调整绝缘环的厚度来实现不均等放电间隙,并采用附加谐振电路作为触发电路,多间隙逐级触发降低了电压保护水平;同时采用不均等距离的放电间隙结构可以降低电涌保护器的平均点火电压并提高了其响应速度,进一步还可提高工频续流遮断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层叠放电间隙电涌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层叠放电间隙电涌保护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触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触发电路的其中一种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触发电路的其中一种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触发电路的其中一种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触发电路的其中一种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触发电路的其中一种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触发电路的其中一种原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触发电路的其中一种原理图;

图中:

1、第一端部电极;2、第二端部电极;3、触发电路;31、绝缘板;32、电容;33、探针;34、导电带;4、放电电极;5、绝缘环;6、绝缘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层叠放电间隙电涌保护器,包括第一端部电极1、第二端部电极2、依次串联设置在第一端部电极1 与第二端部电极2之间的n个放电间隙、n-1条触发电路3;各触发电路3中的每条电路的第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各放电间隙之间的公共端连接,各触发电路3 中的每条电路的第二端均与第二端部电极2连接,还包括设于各放电间隙两侧的放电电极4;各放电间隙均为绝缘环5,其中一个放电间隙的距离与其它放电间隙距离不等;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放电间隙(G1、G2、G3……Gn)均为绝缘环5,将其中一个放电间隙也即其中一个绝缘环5的厚度设置为不一样,并采用附加谐振电路作为触发电路3,多间隙逐级触发降低了电压保护水平;同时采用不均等距离的放电间隙结构可以降低电涌保护器的平均点火电压并提高了其响应速度,进一步还可提高工频续流遮断能力。而现有技术中,放电间隙的距离相等,若需要获得更低的电压保护水平则每层的间隙距离相应的需要减小,因现有放电电极4材料的影响,在冲击电流多次作用下,电极表面会发生热效应出现腐蚀现象而产生导电颗粒残留在电极表面,致使间隙距离进一步减小,严重情况发生短路现象而引发火灾,避免现有技术中因环境因素造成电涌保护器的使用寿命的降低。同时,若若间隙距离均减小,维持电弧持续燃烧的电压会降低,导致工频续流遮断能力降低。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叠放电间隙电涌保护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1个放电间隙的距离与其它放电间隙距离不同。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叠放电间隙电涌保护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2个至第n个放电间隙的距离可以等距也可以不等距。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叠放电间隙电涌保护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各触发电路3包括绝缘板31、设于绝缘板31上的电容32、两端分别与电容32和放电电极4相连的探针33。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叠放电间隙电涌保护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各个触发电路3中的电容32的电容32有一个电容的容值与其它容值不一样。结合上述将各个放电间隙也即有一个绝缘环5的厚度设置为不一样,进一步降低电涌保护器的平均点火电压并提高其响应速度,另外可以提高工频续流遮断能力。

于本实施例中,放电电极4设置在放电间隙的两侧,放电间隙为环状的绝缘片;也即环状的绝缘片与放电电极4交替叠加,并利用不同厚度的绝缘片构成不同间隙的放电通道,辅加不同电容32值的高压电容32降低放电通道的击穿电压。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叠放电间隙电涌保护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触发电路3还包括与电容32串联的电阻;触发电路 3还包括与电容32混联的电阻。具体地,在各个触发电路3中有一个电容32 的电容值与其他不一样,采用不等距放电间隙和不同组合的电容32与电阻构成的触发电路3;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电压保护水平,以及通过谐振电路获得更快的响应速度,另外通过谐振电路的频率干扰,致使工频电流的频率发生变化使得,工频续流遮断能力大大提高。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叠放电间隙电涌保护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触发电路3还包括电阻、以及电感。具体地,触发电路3为电容32、电阻及电感组成的RLC振荡电路。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叠放电间隙电涌保护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绝缘板31开设有用于固定电容32的凹槽,凹槽内设有用于连接各触发电路3中的电容32的导电带34。具体地,绝缘板31的材质可为PA(polyamide,尼龙)、PP(Polypropylene,聚丙烯)、PS塑料(general purpose polystyrene,聚苯乙烯系塑料)、POM(polyoxymethylene,聚甲醛树脂)或LCP (Liquid Crystal Polymer,冶金聚合物)等材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叠放电间隙电涌保护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设于第一端部电极1与第二端部电极2之间的绝缘柱6,绝缘柱6开设有通孔,探针33贯穿通孔并与放电电极4相连;第一端部电极1与第二端部电极2之间为螺栓连接。交替设置的放电间隙与放电电极 4设置在绝缘柱6与触发电路3结构上。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