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地埋电力设备的自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1096发布日期:2018-11-07 21:2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地埋电力设备的自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设备的安装逐渐由地面上转向地面下,地埋式电力设备可减少对人们视觉的障碍,降低被破坏和偷盗的风险。但由于地埋式电力设备安装在地下,其热量的排出与常规的电力设备具有较大的差异。现有技术中主要依靠排风扇、风机等抽风或压风进行散热,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需要消耗较多的电能,节能环保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极大的减少能源消耗的节能型地埋电力设备的自通风结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型地埋电力设备的自通风结构,包括安装筒,所述安装筒中部的周面上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凸棱;安装筒位于凸棱以下的部分埋设在地下,安装筒位于凸棱上部的周面上设置有进风百叶,所述进风百叶的叶片朝外斜向下倾斜;所述安装筒内底部的中心设置有竖向的出风筒,所述出风筒的上端延伸超出安装筒,且上方通过支杆架设有弧形的挡雨板;所述出风筒内的底部安装电力设备,且出风筒底部的周面上设置有连通出风筒和安装筒的过风口。

优选的,所述出风筒的中部内设置有由下至上送风的排风扇,所述排风扇下方的出风筒内壁上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排风扇受控于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挡雨板的表面设置有反光涂层。

优选的,所述出风筒的下部呈由下至上逐渐变小的喇叭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利用空气的自然对流实现对埋地电力设备的散热,十分的节能。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实用过程中,电力设备工作产生的热气上升,在出风筒内形成烟囱效应,使得出风筒内底部的压力降低;外界空气依次经过进风百叶、过风口后进入出风筒内的底部,对电力设备进行散热,从而形成气流循环。优选设置的排风扇和温湿度传感器,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倒出风筒内温湿度过大时,控制器控制排风扇强制排风,从而加快气流循环的速度,使电力设备的工况始终维持在适宜水平。朝外斜向下倾斜的进风百叶和弧形的挡雨板能够防止雨水进入安装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节能型地埋电力设备的自通风结构,包括安装筒1,所述安装筒1中部的周面上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凸棱2。安装筒1位于凸棱2以下的部分埋设在地下,安装筒1位于凸棱2上部的周面上设置有进风百叶3,所述进风百叶3的叶片朝外斜向下倾斜。所述安装筒1内底部的中心设置有竖向的出风筒4,所述出风筒4的上端延伸超出安装筒1,超出的部分通常需要大于5cm,从而防止安装筒1顶面的水向出风筒4内倒灌。出风筒4的上方通过支杆5架设有弧形的挡雨板6。为了在夜晚起到标示的作用,所述所述挡雨板6的表面设置有反光涂层。通过反射光线,起到提示本实用新型位置的作用。所述出风筒4内的底部安装电力设备,且出风筒4底部的周面上设置有连通出风筒4和安装筒1的过风口7。

本实用新型在实用过程中,电力设备工作产生的热气上升,在出风筒4内形成烟囱效应,使得出风筒4内底部的压力降低,为了使电力设备产生的热气能够更好的向上排出,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出风筒4的下部呈由下至上逐渐变小的喇叭状,从而对热气流进行一定的导向,使烟囱效应更强。外界空气依次经过进风百叶3、过风口7后进入出风筒4内的底部,对电力设备进行散热,从而形成气流循环。朝外斜向下倾斜的进风百叶3和弧形的挡雨板6能够防止雨水进入安装筒1。

由于电力设备在高功率运行时发热量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通风会导致热量淤积,为此,更好的做法是所述出风筒4的中部内设置有由下至上送风的排风扇8,所述排风扇8下方的出风筒4内壁上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9和控制器10,所述温湿度传感器9与控制器10连接,所述排风扇8受控于控制器10。当温湿度传感器9检测倒出风筒4内温湿度过大时,控制器10控制排风扇8强制排风,从而加快气流循环的速度,使电力设备的工况始终维持在适宜水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