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的机壳与风罩的配合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4141发布日期:2018-11-23 21:17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机的机壳与风罩的配合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壳与风罩配合简单,风罩纯粹起到防护作用,对散热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同时机壳的设计也无法起到加强散热的作用,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的机壳与风罩的配合散热结构,结构新颖,散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电机的机壳与风罩的配合散热结构,包括机壳、前端盖、后端盖、轴、定子总成、转子总成、风扇和风罩,所述机壳内壁紧配合设有定子总成,所述轴的外壁紧配合设有转子总成,所述定子总成和转子总成之间形成气隙,所述机壳的前端固定连接前端盖,机壳的后端固定连接后端盖,所述前端盖的中心设有第一轴承,所述后端盖的中心设有第二轴承,所述轴紧配合压入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轴的后部安装有风扇,所述后端盖上固定连接有风罩,所述机壳的外壁设有多组散热条,相邻两组散热条之间通过加强块连接,所述加强块上设有前后贯穿的加强块穿孔,所述风罩包括环形的围边部,所述围边部的后端通过延伸斜坡部连接圆盘形的网孔部,围边部包覆散热条的后部外缘,围边部的前端抵住加强块的后端面,所述轴的外壁前部过盈配合有密封圈。

所述机壳外壁前后端均形成周向均布的浇铸块,每个浇铸块连接相邻的两个散热条,所述浇铸块上设有浇铸块螺孔。

所述前端盖的中心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内压设第一轴承,所述前端盖的外缘周向均布与浇铸块相对的第一支耳,所述第一支耳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浇铸块螺孔相对应并通过前端盖安装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贴合设有波形弹簧片。

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前端内缘形成斜切部,所述斜切部从前往后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密封圈包括与第一轴承座的前部内缘紧配合的钢骨架和包覆在钢骨架内缘的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内缘形成多个与轴的外壁过盈配合的密封唇,所述钢骨架的前端外缘设有与斜切部相配的斜贴部。

所述后端盖的中心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内压设第二轴承,所述后端盖的外缘周向均布与浇铸块相对的第二支耳,所述第二支耳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浇铸块螺孔相对应并通过后端盖安装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后端盖的外缘设有第三支耳,所述第三支耳的外端面中心设有第三支耳螺孔,所述围边部上周向设有与第三支耳螺孔相对应的围边部穿孔,所述围边部穿孔和第三支耳螺孔通过围边部安装螺钉连接固定。

所述风扇的一端通过卡在轴上的卡环压紧。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加强块和加强块穿孔的设置,既提高了整体强度,又改善了散热性能;围边部和后端盖配合设置,连接可靠,散热效果得到了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端盖的第一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端盖的第二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端盖的第一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端盖的第二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风罩的立体图。

图中:机壳1、散热条11、加强块12、加强块穿孔13、浇铸块14、浇铸块螺孔15、前端盖2、第一轴承座21、第一支耳22、第一安装孔23、第一轴承24、波形弹簧片25、前端盖安装螺钉26、斜切部27、后端盖3、第二轴承座31、第二支耳32、第二安装孔33、第三支耳34、第三支耳螺孔35、围边部安装螺钉36、第二轴承37、后端盖安装螺钉38、轴4、定子总成5、转子总成6、风扇7、卡环71、风罩8、围边部81、延伸斜坡部82、网孔部83、围边部穿孔84、密封圈9、钢骨架91、橡胶层92、密封唇93、斜贴部9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图10所示,一种电机的机壳与风罩的配合散热结构,包括机壳1、前端盖2、后端盖3、轴4、定子总成5、转子总成6、风扇7和风罩8,所述机壳1内壁紧配合设有定子总成5,所述轴4的外壁紧配合设有转子总成6,所述定子总成5和转子总成6之间形成气隙,此为电机的现有技术。

所述机壳1的前端固定连接前端盖2,具体为所述机壳1外壁前后端均形成周向均布的浇铸块14,每个浇铸块14连接相邻的两个散热条11,所述浇铸块14上设有浇铸块螺孔15。所述前端盖2的外缘周向均布与浇铸块14相对的第一支耳22,所述第一支耳22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安装孔23,所述第一安装孔23与浇铸块螺孔15相对应并通过前端盖安装螺钉26固定连接。

机壳1的后端固定连接后端盖3,具体为所述后端盖3的外缘周向均布与浇铸块14相对的第二支耳32,所述第二支耳32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二安装孔33,所述第二安装孔33与浇铸块螺孔15相对应并通过后端盖安装螺钉38固定连接。

所述前端盖2的中心设有第一轴承24,具体为所述前端盖2的中心设有第一轴承座21,所述第一轴承座21内压设第一轴承24,所述第一轴承24的一端贴合设有波形弹簧片25。第一轴承24的另一端抵住轴4的挡肩。通过波形弹簧片25能提供预紧力,消除轴向加工配合误差。

所述后端盖3的中心设有第二轴承37,具体为所述后端盖3的中心设有第二轴承座31,所述第二轴承座31内压设第二轴承37。

所述轴4紧配合压入第一轴承24和第二轴承37,此为现有技术。

所述轴4的后部安装有风扇7,所述风扇7的一端通过卡在轴4上的卡环71压紧。风扇7的另一端抵住轴4的挡肩,轴4的旋转带动风扇7一起旋转。

所述后端盖3上固定连接有风罩8,所述风罩8包括环形的围边部81,所述后端盖3的外缘设有第三支耳34,所述第三支耳34的外端面中心设有第三支耳螺孔35,所述围边部81上周向设有与第三支耳螺孔35相对应的围边部穿孔84,所述围边部穿孔84和第三支耳螺孔35通过围边部安装螺钉36连接固定,即围边部81的内壁贴合第三支耳34的外端面。

所述机壳1的外壁设有多组散热条11,相邻两组散热条11之间通过加强块12连接,所述加强块12上设有前后贯穿的加强块穿孔13,加强块12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后部的风扇7带来的风可直接穿过该加强块穿孔13,有助于提高散热效果。

所述围边部81的后端通过延伸斜坡部82连接圆盘形的网孔部83,网孔部83上设有网孔,用于进风。围边部81包覆散热条11的后部外缘,围边部81的前端抵住加强块12的后端面,通过围边部81包覆部分的散热条11,起到对冷却风的汇聚作用,冷却风不会发散,散热效果好。

所述轴4的外壁前部过盈配合有密封圈9。所述密封圈9包括与第一轴承座21的前部内缘紧配合的钢骨架91和包覆在钢骨架91内缘的橡胶层92,所述橡胶层92的内缘形成多个与轴4的外壁过盈配合的密封唇93,通过密封唇93起到对第一轴承24的防护作用。

所述第一轴承座21的前端内缘形成斜切部27,所述斜切部27从前往后直径逐渐减小,所述钢骨架91的前端外缘设有与斜切部27相配的斜贴部94。通过斜切部27配合斜贴部94,在安装密封圈9时能精确定位,可靠性好。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