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线性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4297发布日期:2018-11-23 21:19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马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垂直线性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电子产品发展迅速,电子产品比如移动电话中用于静音接收的振动马达也随之发展。振动马达的类型有偏心转子式振动马达和线性振动马达等,相对于偏心转子式的振动马达,线性振动马达由于振子组件的短行程以及弹性构件的弹性而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线性振动马达的磁铁设置于磁轭密封壁的下表面的中心区域,导磁片设置于磁铁的下表面,但是如果磁铁与磁轭的连接不够牢固,使得振动马达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保持良好的同心度,就会大大降低线性振动马达的振动质量,同时缩短线性振动马达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线性振动马达的上述不足,需要一种可以保证磁轭、磁铁和导磁片的同心度的结构的线性振动马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线性振动马达,可以保证磁轭和磁体的同心度以及结合强度。

一种垂直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磁轭和磁体,壳体包括外壳和支架,所述外壳和支所述架扣合形成一定容置空间,所述磁轭和所述磁体置于容置空间内。所述磁轭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构成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进而形成开放的容纳空间,所述顶壁面向容纳空间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磁体设于所述凹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壁外缘处设置有倒角,并且所述凹槽外缘处的倒角为向容纳空间凸起的凸圆弧。

进一步地,凹槽底壁为圆形。由于磁体的基本形状为圆柱体,磁体与磁轭的接触面主要部分为圆形,所以凹槽底壁设置为圆形,使之与磁体具有良好的匹配度。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位于所述顶壁的中心。本实用新型为垂直线性振动马达,需要保证马达水平方向的平衡性,因此必须保证壳体、支架、磁轭和磁体之间的同心度,以保证马达的振动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05mm-0.08mm,鉴于磁轭顶壁的总厚度,以防止磁轭的顶壁的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与所述磁体之间具有间隙,凹槽与所述磁体之间具有间隙主要是为了方便装配,并且预留间隙用于容置胶水。

进一步地,所述磁体靠近所述凹槽一侧的底壁外缘处设置与所述凹槽凸圆弧倒角相匹配的凹圆弧倒角。磁体靠近所述凹槽一侧的底壁外缘处设置与所述凹槽的槽壁外缘处设置的凸圆弧倒角相匹配的凹圆弧使得所述磁体与磁轭之间的连接处接触面积更大,粘接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磁轭轴向剖面图。

图2位图1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0-顶壁,11-侧壁,20-凹槽,21-凸圆弧倒角,30-磁体,31-凹圆弧倒角,4-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垂直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未图示)、磁轭100和磁体30,壳体包括外壳和支架(未图示),所述外壳(未图示)和所述支架(未图示)扣合形成一定容置空间(未图示),所述磁轭100和所述磁体30置于容置空间内。所述磁轭100包括顶壁10 和侧壁11,以构成所述磁轭100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顶壁10面向容纳空间一侧设置有凹槽20,凹槽20设于所述顶壁10的中心,所述磁体设于所述凹槽20内,凹槽20底壁为圆形,以保证磁轭100和磁体30的同心度,凹槽20的槽壁外缘处设置有倒角,并且凹槽20外缘处的倒角为向容纳空间的凸起的凸圆弧倒角21。为更好固定磁体30且鉴于磁轭顶壁的总厚度,凹槽的深度不能超过磁轭厚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过深使得磁轭顶壁在凹槽处的厚度不够,容易导致磁轭的顶壁变形,凹槽20的最佳深度为0.05mm-0.08mm。所述磁体30和凹槽20之间存在间隙4,该间隙4用于容置胶水以固定所述磁体30和磁轭100。所述磁体30靠近所述凹槽20一侧的底壁外缘处设置与所述凹槽凸圆弧倒角相匹配的凹圆弧,从而增加所述磁体30和磁轭100的契合度,同时增加二者之间胶水接触面积,使得所述磁体30和磁轭100的结合更加牢固,提高垂直线性振动马达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