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新型连接结构的光伏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3208发布日期:2019-05-24 21:0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具有新型连接结构的光伏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建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新型连接结构的光伏瓦。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利用与开发,光伏发电组件的应用场所也越来越多样化。随着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理念的提出,一种光伏发电与建筑相结合的新产品——光伏瓦应运而生。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光伏瓦技术中,是将光伏发电组件1嵌入玻璃瓦、陶瓷瓦、琉璃瓦等各种瓦片2中,将光伏发电组件1与各种瓦片2集成为一体。光伏瓦中光伏发电组件制作方式是常规光伏发电组件制作方式:将玻璃、封胶胶膜、太阳能电池、封胶胶膜、背板/玻璃通过层压机热压后制作成层压件,负责将光伏发电组件所产生的电导出的引出线通过从背板/玻璃背面开口引出,然后接入接线盒3,接线盒3连接有一定线长的两根正负极线缆4,每根线缆末端又有一个连接头5,光伏瓦间就是通过正负极连接头插拔来实现电路连接和断开。

现有通过线缆和连接头来实现光伏瓦间电路连接的方式在施工中有以下缺点:光伏瓦是直接敷设到屋顶上,光伏瓦敷设完成后,再进行光伏瓦间电路连接,而接线盒及其连接线和连接头是安装在组件背面的,屋顶和光伏瓦间基本没有操作空间进行连接头的插拔,同时连接头插拔后,还要将连接线重新放置于光伏瓦后面,增加工人安装时间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型连接结构的光伏瓦,以解决相关技术光伏瓦间采用连接线和连接头连接,屋顶和光伏瓦间基本没有操作空间进行连接头的插拔,同时连接头插拔后,还要将连接线重新放置于光伏瓦后面,增加工人安装时间和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连接结构的光伏瓦。

该光伏瓦包括瓦片、设置在所述瓦片上的光伏发电组件以及分别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连接的正极接线盒和负极接线盒,所述正极接线盒设置在所述瓦片一侧边缘的正面或背面,所述负极接线盒设置在所述瓦片相对的另一侧边缘的背面或正面,一个瓦片的正极接线盒上可分离地与另一个瓦片的负极接线盒匹配连接形成电通路。

进一步,所述正极接线盒设置在所述瓦片左侧边缘的正面,所述负极接线盒设置在所述瓦片右侧边缘的背面。

进一步,所述正极接线盒设置在所述瓦片左侧边缘的被面,所述负极接线盒设置在所述瓦片右侧边缘的正面。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接线盒设置在所述瓦片上侧边缘的正面,所述负极接线盒设置在所述瓦片下侧边缘的背面。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接线盒设置在所述瓦片上侧边缘的背面,所述负极接线盒设置在所述瓦片下侧边缘的正面。

进一步的,两片所述瓦片在错位搭接状态下,其中一个瓦片的正极接线盒与另一个瓦片的负极接线盒之间通过顶针触点结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接线盒与所述负极接线盒的外露部分在安装连接前覆盖有防尘塞,在安装时,将防尘塞取下进行组合安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伏瓦间无线缆连接结构,在光伏瓦敷设搭接时直接完成光伏瓦间电路连接。节省工人在施工时线缆连接和检查线缆是否连接到位的工时,同时也完全解决工人在屋顶安装光伏瓦时由于原有光伏瓦连接线置于组件背面而不方便安装的问题。屋顶光伏瓦敷设安装后,没有连接线缆外露,提高屋顶美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光伏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光伏瓦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瓦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瓦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被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瓦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瓦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被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瓦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瓦第三种实施方式的被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瓦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瓦第四种实施方式的被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8和图10的光伏瓦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均为光伏瓦的正面正对人眼视角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中:

1、光伏发电组件;2、瓦片;3、接线盒;4、线缆;5、连接头;6、正极接线盒;7、负极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根据光伏瓦安装时搭接方向,相应设计光伏发电组件正负极引出线位置。如果光伏瓦安装时如果是前后错位搭接安装,正负极引出线就分别设计在组件上下两端;如果光伏瓦安装时如果是左右错位搭接安装,正负极引出线就分别设计在组件左右两端。本实用新型接线盒采用分体式接线盒,即正极接线盒安装在组件正面,负极接线盒安装在组件背面,或反之均可。同时考虑到光伏瓦在屋顶安装施工时,光伏瓦与屋顶施工空间有限,本实用新型正负极接线盒采用触点接触,实现无线缆连接,即在正负极分体接线盒里均有顶针触点,正负极接线盒搭接重合时通过触点接触式连接实行光伏瓦间电路连接。同时考虑到光伏瓦在运输周转时接线盒内触点防尘防水要求,在光伏瓦安装敷设前,本实用新型带有触点的接线盒外露部分可采用防尘塞等临时措施。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以及他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产品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固有的其它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3-10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如图3和4所示,一种具有新型连接结构的光伏瓦,包括瓦片2、设置在瓦片2上的光伏发电组件1以及分别与光伏发电组件1连接的正极接线盒6和负极接线盒7,正极接线盒6设置在瓦片2上侧边缘的正面,负极接线盒7设置在瓦片2下侧边缘的背面,一个瓦片的正极接线盒6上可分离地与另一个瓦片的负极接线盒7匹配连接形成电通路。两片瓦片2在错位搭接状态下,其中一个瓦片的正极接线盒6与另一个瓦片的负极接线盒7之间通过顶针触点结构连接。正极接线盒6与负极接线盒7的外露部分在安装连接前覆盖有防尘塞。

实施例2

如图5和6所示,一种具有新型连接结构的光伏瓦,包括瓦片2、设置在瓦片2上的光伏发电组件1以及分别与光伏发电组件1连接的正极接线盒6和负极接线盒7,正极接线盒6设置在瓦片2下侧边缘的背面,负极接线盒7设置在瓦片2上侧边缘的正面,一个瓦片的正极接线盒6上可分离地与另一个瓦片的负极接线盒7匹配连接形成电通路。两片瓦片2在错位搭接状态下,其中一个瓦片的正极接线盒6与另一个瓦片的负极接线盒7之间通过顶针触点结构连接。正极接线盒6与负极接线盒7的外露部分在安装连接前覆盖有防尘塞。

实施例3

如图7和8所示,一种具有新型连接结构的光伏瓦,包括瓦片2、设置在瓦片2上的光伏发电组件1以及分别与光伏发电组件1连接的正极接线盒6和负极接线盒7,正极接线盒6设置在瓦片2左侧边缘的正面,负极接线盒7设置在瓦片2右侧边缘的背面,一个瓦片的正极接线盒6上可分离地与另一个瓦片的负极接线盒7匹配连接形成电通路。两片瓦片2在错位搭接状态下,其中一个瓦片的正极接线盒6与另一个瓦片的负极接线盒7之间通过顶针触点结构连接。正极接线盒6与负极接线盒7的外露部分在安装连接前覆盖有防尘塞。

实施例4

如图9和10所示,一种具有新型连接结构的光伏瓦,包括瓦片2、设置在瓦片2上的光伏发电组件1以及分别与光伏发电组件1连接的正极接线盒6和负极接线盒7,正极接线盒6设置在瓦片2右侧边缘的被面,负极接线盒7设置在瓦片2左侧边缘的正面,一个瓦片的正极接线盒6上可分离地与另一个瓦片的负极接线盒7匹配连接形成电通路。两片瓦片2在错位搭接状态下,其中一个瓦片的正极接线盒6与另一个瓦片的负极接线盒7之间通过顶针触点结构连接。正极接线盒6与负极接线盒7的外露部分在安装连接前覆盖有防尘塞。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