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E膜体增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3209发布日期:2019-05-24 21:0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ETFE膜体增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膜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ETFE膜体增强结构。



背景技术:

ETFE膜是一种透明薄膜建筑材料,具有重量轻、透光性好、自洁性强的特点,而且便于回收利用,是一种高性能、耐用型绿色建筑材料。随着ETFE膜材料设计和制造技术的进步,ETFE膜结构的应用也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许多重要的建筑屋面和幕墙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由于ETFE膜材的设计强度较低,因此适用于跨度较小的结构,比较典型的形式是设置在相邻桁架弦杆之间,而当ETFE膜体尺度较大,材料强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采用单向钢索或索网在膜体上划分出较多的多区块,可以有效地控制膜面应力和位移,提高ETFE膜结构的膜面承载能力。

但是使用钢索加强的设计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和缺点:钢索与膜体的连接构造复杂,相关零部件的制造成本高,并且无法在工厂与ETFE膜体整合加工,需要在现场安装,加工安装周期长;钢索安装节点容易发生腐蚀,增加了结构的维护要求,若使用不锈钢索又将使成本进一步提高。造成ETFE膜结构的寿命、安全与建设、使用成本之间的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ETFE膜体增强结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膜体和增强带进行一体化整合的ETFE膜体增强结构,克服现有ETFE膜体钢索增强结构中上述方面的不足,具有实现简单、耐用、经济、高效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ETFE膜体增强结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ETFE膜体增强结构,包括ETFE膜体,其边缘具有包边,该包边内穿设收边带,还包括定位套和增强带,该定位套敷设于该ETFE膜体表面,并与该ETFE膜体连接,该增强带穿设于该定位套内,其端部与该收边带连接。这样就实现了增强带和膜体的一体化设计,可以在工厂将增强带和ETFE膜体制成一个整体后进行安装,提高了现场安装的效率,降低了安装成本。

进一步地,该定位套为等截面的带状ETFE膜材,其两边与ETFE膜体连接。这样,可以在该定位套中间区域和ETFE膜体之间形成两端贯通的容纳空间,用于穿设该增强带。

进一步地,该增强带为等截面带状材料,其端部具有连接环,该收边带穿设于该连接环内。这样,就通过该连接环在增强带和收边带之间建立了结构连接,使该增强带随着ETFE膜体安装进一步地与支承结构连接,将该ETFE膜体表面荷载作用引起的内力直接传递给支承结构。

进一步地,该增强带可以是具有PTFE涂层的玻璃纤维织物膜材,也可以是具有PVC涂层的高分子纤维织物膜材。这样可使增强带在重量更轻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扁平的外形和ETFE膜结构的风格取得更好的统一。

进一步地,该增强带绕该收边带外侧向内弯折并与其本体连接后,其端部折边处形成该连接环。这样,利用增强带弯折后与自身连接形成连接环,可以充分发挥了增强带膜材的技术特点,使增强带和收边带的连接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该定位套端部位于该ETFE膜体和该包边之间,该定位套端部与该包边连接。这样定位套和包边连接成为整体,一方面可以对定位套和增强带进行有效的固定,另一方面也使连接部位更加美观。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增强带与ETFE膜体结构一体化设计,从而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效果:可以在ETFE膜体的工厂制造过程中实现增强带的整合,提高了现场安装的效率,缩短了安装工作周期,降低了安装成本,克服了现有ETFE膜体钢索增强结构中上述方面的不足,具有简单、耐用、经济、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ETFE膜体增强结构的增强带连接部位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ETFE膜体增强结构包边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3是沿图1或图2中A-A线的截面图;

图4是沿图1中B-B线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1中C-C线的截面图;

如附图中所示标记和组成部分名称的关系为:

1-ETFE膜体;11-包边;2-收边条;3-定位套;4-增强带;41-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是:

一种ETFE膜体增强结构,包括ETFE膜体1,其边缘具有包边11,该包边11内穿设圆形收边带2,该穿设收边带2的包边11截面如图5所示。该ETFE膜体增强结构还包括定位套3和增强带4,该定位套2是敷设于该ETFE膜体1表面的等宽的ETFE薄膜带,该增强带4是等宽的玻璃纤维织物带,并且具有PTFE涂层。

如图3所示,该定位套2两边与ETFE膜体1融合连接,中间部位与ETFE膜体1之间的空间构成两端贯通的容纳管道,该增强带4穿设于在该定位套3与该ETFE膜体1之间构成的容纳管道内。

如图4所示,该增强带4端部伸出并在包边11内绕该圆形收边带2外侧向内弯折,其部分重叠区域与其本体融合连接,并在其折边处形成连接环41,该收圆形边带2穿设于该连接环41内。该定位套3的端部位于该ETFE膜体1和该包边11之间,并与该包边11融合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该增强带4是等宽的涤纶纤维织物带,并且具有PVC涂层。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ETFE膜结构中尺度较大的膜体,通过整合在ETFE膜体1中的增强带4,分担膜面荷载作用,提高ETFE膜体1的抗荷载作用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为:该增强带4通过连接环41与ETFE膜体1包边11内的收边带2连接,使其端部固定在ETFE膜体1的边缘,并随ETFE膜体1一起安装固定在支承结构上。该增强带4穿设于与ETFE膜体1连接的定位套3内,其位移与ETFE膜体1实现联动,使ETFE膜体1在荷载作用下,部分膜面张力可通过增强带4向支承结构传递。与ETFE膜材相比,增强带4所使用的玻璃纤维或涤纶膜材具有较大的刚度,在结构平衡状态下传递较多的外力作用,进一步使ETFE膜体1的表面应力降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ETFE膜体增强结构通过对膜体和增强带进行一体化整合,克服了现有ETFE膜体钢索增强结构中存在的不足,具有简单、耐用、经济、高效的特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