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梁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3187发布日期:2019-05-24 21:06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梁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梁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结构梁柱。



背景技术:

由支座支承,承受的外力以横向力和剪力为主,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构件称为梁。梁承托着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依据梁的具体位置、详细形状、具体作用等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大多数梁的方向,都与建筑物的横断面一致。

柱是建筑物中垂直的主结构件,承托在它上方物件的重量。在中国建筑中,横梁直柱,柱阵列负责承托梁架结构及其他部分的重量,如屋檐,在主柱与地基间,常建有柱础。另外,亦有其他较小的柱,不置于地基之上,而是置于梁架上,以承托上方物件的重量,再透过梁架结构,把重量传至主柱之上。

目前,现有的梁柱在使用时不方便安装,会对梁柱的使用造成影响,因此,提出一种钢结构梁柱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梁柱,解决了现有的梁柱在使用时不方便安装对梁柱的使用造成影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钢结构梁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梁柱,所述立柱的一端开设有通孔;

所述通孔的一侧两端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滑动槽的一侧开设有槽口;

所述立柱的一端两侧均活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顶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柄,所述把柄的一侧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与顶杆的表面贴合连接,所述梁柱的一侧中部开设有对称的卡槽;

所述底座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底座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立柱的另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螺栓,所述立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可选的,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梁柱,所述梁柱的表面与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侧与第一限位槽的内壁活动连接;

所述顶杆的一端贯穿立柱的一侧并位于第一限位槽内,所述把柄位于立柱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与卡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滑动槽的另一端与卡槽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表面与第二限位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不少于三个,多个支撑杆等距离排列在立柱的另一端,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与第二限位槽的数量相等。

可选的,所述螺纹槽的内部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表面与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螺栓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固定件的一侧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梁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钢结构梁柱,通过弹性垫能够减少底座与立柱之间受热膨胀而产生挤压的现象,通过第一限位槽与滑动块的配合能够使滑动块带动卡块移动,使立柱与梁柱之间便于安装或拆卸,通过卡块与卡槽的配合能够对梁柱进行固定,使梁柱固定在立柱上,通过螺纹槽与螺栓的配合能够使立柱固定在底座上。

(2)、该钢结构梁柱,通过通孔能够便于立柱和梁柱之间连接,通过弹性柱能够使卡块自动复位,通过第二限位槽与支撑杆的配合能够增强立柱的压力承受能力,通过防护罩能够避免螺栓长时间与外界的空气接触而造成的氧化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柱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弹性垫,3-立柱,4-梁柱,5-通孔,6-滑动槽,7-弹性柱,8-卡块,9-第一限位槽,10-槽口,11-顶杆,12-滑动块,13-把柄,14-压缩弹簧,15-卡槽,16-第二限位槽,17-螺纹槽,18-固定件,19-螺栓,20-支撑杆,21-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钢结构梁柱,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垫2,弹性垫2能够减少底座1与立柱3之间的受热膨胀而产生挤压的现象,弹性垫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立柱3,立柱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梁柱4,立柱3的一端开设有通孔5,通孔5能够便于立柱3和梁柱4之间连接;

通孔5的一侧两端均开设有滑动槽6,滑动槽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柱7,弹性柱7能够使卡块8自动复位,弹性柱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8,卡块8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9,滑动槽6的一侧开设有槽口10;

立柱3的一端两侧均活动连接有顶杆11,顶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2,第一限位槽9与滑动块12的配合能够使滑动块12带动卡块8移动,使立柱3与梁柱4之间便于安装或拆卸,顶杆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柄13,把柄13的一侧设置有压缩弹簧14,压缩弹簧14与顶杆11的表面贴合连接,梁柱4的一侧中部开设有对称的卡槽15,卡块8与卡槽15的配合能够对梁柱4进行固定,使梁柱4固定在立柱3上;

底座1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6,底座1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螺纹槽17,立柱3的另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件18,固定件18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螺栓19,螺纹槽17与螺栓19的配合能够使立柱3固定在底座1上,立柱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0,第二限位槽16与支撑杆20的配合能够增强立柱3的压力承受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通孔5的内部设置有梁柱4,梁柱4的表面与通孔5的内壁固定连接,通孔5能够便于立柱3和梁柱4之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第一限位槽9的内部设置有滑动块12,滑动块12的一侧与第一限位槽9的内壁活动连接,第一限位槽9与滑动块12的配合能够使滑动块12带动卡块8移动,使立柱3与梁柱4之间便于安装或拆卸;

顶杆11的一端贯穿立柱3的一侧并位于第一限位槽9内,把柄13位于立柱3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卡槽15的内部设置有卡块8,卡块8的一端与卡槽15的内壁固定连接,卡块8与卡槽15的配合能够对梁柱4进行固定,使梁柱4固定在立柱3上;

滑动槽6的另一端与卡槽15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第二限位槽16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20,支撑杆20的表面与第二限位槽16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槽16与支撑杆20的配合能够增强立柱3的压力承受能力;

支撑杆20的数量不少于三个,多个支撑杆20等距离排列在立柱3的另一端,支撑杆20的数量与第二限位槽16的数量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螺纹槽17的内部设置有螺栓19,螺栓19的表面与螺纹槽17的内壁螺纹连接,螺纹槽17与螺栓19的配合能够使立柱3固定在底座1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螺栓19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罩21,防护罩21与固定件18的一侧固定连接,防护罩21能够避免螺栓19长时间与外界的空气接触而造成的氧化腐蚀。

综上所述,该钢结构梁柱,在安装时,先将立柱3与底座1接触,使立柱3上的支撑杆20进入到底座1上的第二限位槽16内,随后转动螺栓19,螺栓19移动进入到螺纹槽17内,从而对立柱3进行固定,然后按下把柄13,把柄13移动使压缩弹簧14受力压缩,同时把柄13带动顶杆11移动,顶杆11带动滑动块12移动,滑动块12慢慢向槽口10移动,滑动块12在移动过程中带动卡块8向下移动,卡块8移动使弹性柱7受力压缩,当卡块8移动到与滑动槽6平齐时,将梁柱4插入到立柱3上的通孔5内,当梁柱4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松开把柄13,压缩弹簧14复位,压缩弹簧14带动顶杆11移动,顶杆11带动滑动块12从槽口10内移出,同时弹性柱7复位,弹性柱7带动卡块8向上移动,使卡块8进入到梁柱4的卡槽15内,对梁柱4进行固定,从而完成梁柱4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