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缓速器的定子、电磁缓速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8711发布日期:2018-12-05 19:13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电磁缓速器的定子、电磁缓速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磁缓速器的定子、电磁缓速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电磁缓速器是安装在变速箱上、传动轴之间或驱动桥上的制动装置,其目的是减慢车辆的行驶速度及防止不必要的加速。电磁缓速器包括产生磁场的定子和由磁场作用而产生涡流的转子,定子内置有若干线圈,定子和转子之间有间隙。电磁缓速器能够满足各类型车辆的使用,其制动力柔和、平稳,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了汽车制动系统和轮胎的使用寿命。

当电磁缓速器制动时,转子随传动轴旋转切割磁力线,定子产生涡流,从而产生阻碍转子转动的阻力矩,进而产生热量,车辆的动能通过电磁缓速器的磁场转化为热量。现有技术中,电磁缓速器没有专门的散热结构,热量通过电磁缓速器的金属结构传递到电磁缓速器的外部,并通过周围环境中的空气以及行驶时的动态气流将热量带走,为风冷散热,散热能力较差,温度上升快,无法快速降温,进而影响持续制动的效能,并且长时间制动有可能有着火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缓速器的定子、电磁缓速器及车辆,该电磁缓速器的定子内部形成有冷却水道,车辆制动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冷却水道中的冷却液带走,使得定子的散热性能良好,保证电磁缓速器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进而保证制动效能和使用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缓速器的定子,所述定子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转子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沿所述定子的周向延伸,所述定子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定子的内部形成有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包括沿所述定子的周向延伸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形成在所述定子的第一侧壁内。

可选地,所述冷却水道还包括沿所述定子的周向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形成在所述定子的第二侧壁内。

可选地,所述冷却水道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

可选地,所述第三部分呈环形,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周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所述第三部分的内周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所述冷却水道的横截面呈U形。

可选地,所述第三部分包括沿所述定子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通道,每个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

可选地,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定子的外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定子的端面上并与所述第三部分相连。

可选地,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定子的同一纵截面上且位于所述定子的中轴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缓速器,包括定子、转子和线圈,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定子上,所述定子为根据上面所述的定子,所述转子插入到所述定子的环形凹槽中。

可选地,所述电磁缓速器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且支承在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面所述的电磁缓速器,所述电磁缓速器的定子固定于车架上,所述电磁缓速器的转子安装在传动轴上。

可选地,所述定子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车辆冷却系统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电磁缓速器的定子内部形成有冷却水道,车辆制动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冷却水道中的冷却液带走,使得定子的散热性能良好,与风冷相比散热效率更高。其中,冷却水道的第一部分位于定子的第一侧壁(即环形凹槽的外侧壁)内,第二部分位于定子的第二侧壁(即环形凹槽的内侧壁)内,使得冷却水道的换热面积较大,提高散热效率,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保证电磁缓速器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进而保证制动效能和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电磁缓速器的定子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电磁缓速器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电磁缓速器的横向半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电磁缓速器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定子 11 第一侧壁

12 第二侧壁 2 转子

3 环形凹槽 4 进水口

5 出水口 6 冷却水道

61 第一部分 62 第二部分

63 第三部分 7 轴承

8 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如图1和图3所示沿定子1的径向靠近定子1的轴线的一侧为内侧,远离定子1的轴线的一侧为外侧。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缓速器的定子,所述定子1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转子2的环形凹槽3,所述环形凹槽3沿所述定子1的周向延伸,所述定子1上设置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5,所述定子1的内部形成有冷却水道6,所述冷却水道6包括沿所述定子1的周向延伸的第一部分61,所述第一部分61形成在所述定子1的第一侧壁11内。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为了提高散热效率,可选地,所述冷却水道6还包括沿所述定子1的周向延伸的第二部分62,所述第二部分62形成在所述定子1的第二侧壁12内。

电磁缓速器的定子1内部形成有冷却水道6,车辆制动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冷却水道6中的冷却液(例如水)带走,使得定子1的散热性能良好,与风冷相比散热效率更高。其中,冷却水道6的第一部分61位于定子1的第一侧壁11(即环形凹槽3的外侧壁)内,第二部分62位于定子1的第二侧壁12(即环形凹槽3的内侧壁)内,使得冷却水道6的换热面积较大,提高散热效率,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保证电磁缓速器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进而保证制动效能和使用安全性。

如图1和图4所示,为了提高冷却水道6中冷却液的流动性,可选地,所述冷却水道6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部分61和所述第二部分62的第三部分63,第三部分63形成在环形凹槽3的底壁内,从而使得冷却水道6整体连通,冷却液可以在整个冷却水道6内流动,冷却液流动性更好,换热面积也增大,散热效率更高。定子1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和底壁均形成为空心结构,即环形凹槽3的外侧壁、内侧壁和底壁均为空心结构。

如图1和图4所示,作为冷却水道6的一种实施方式,可选地,所述第三部分63呈环形,所述第三部分63的外周与所述第一部分61相连,所述第三部分63的内周与所述第二部分62相连,所述冷却水道6的横截面呈U形,所述冷却水道6包围所述环形凹槽,进而包围转子2。在本实施例中,定子1的内周壁、外周壁和底壁内部均形成有覆盖整个表面积的冷却水道6,使得换热面积最大化,实现快速冷却、降温。

作为冷却水道6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图中未示出,可选地,所述第三部分63包括沿所述定子1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通道,每个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6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62相连。冷却水道6的第一部分61和第二部分62通过多个通道连通,形成整体连通的冷却液循环路径,以实现电磁缓速器的散热降温。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将电子1内部的冷却水道6接入车辆冷却系统,可选地,所述进水口4设置在所述定子1的外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部分61相连,从而不与转子2发生干涉,并且方便连接管线;所述出水口5设置在所述定子1的端面上并与所述第三部分63相连,而不与转子2发生干涉,并且方便连接管线。所述定子1的进水口4和出水口5均与车辆冷却系统相连,定子1中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地通过冷却水道6中的冷却液带到车辆冷却系统中消耗,能够及时降温散热。进水口4与出水口5均为具有外螺纹的管接头,便于与车辆冷却系统的管线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可选地,所述进水口4和所述出水口5位于所述定子1的同一纵截面上且位于所述定子1的中轴线的两侧,从而冷却液能够从位于顶部的进水口4从上至下流动通过整个冷却水道6,然后再由底部的出水口5流出,以实现最大换热面积,充分散热。

如图-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缓速器,包括定子1、转子2和线圈(图中未示出),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定子1上,所述定子1为上面所述的定子,所述转子2插入到所述定子1的环形凹槽3中。该电磁缓速器采用与车辆冷却系统连通的冷却水道6进行散热,散热效率高,快速降温。

如图4所示,可选地,所述电磁缓速器还包括轴承7,所述轴承7位于所述环形凹槽3内且支承在所述定子1和所述转子2之间,使得定子1与转子2之间的滑动配合较好,降低两者之间的摩擦,便于转子2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面所述的电磁缓速器,所述电磁缓速器的定子1固定于车架上,所述电磁缓速器的转子2安装在传动轴8上,使得电磁缓速器的安装简便,制动效果较好,散热性能优良。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