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5145发布日期:2019-02-19 18:18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属于机器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目前市场上鲜见轨道式机器人具有无线充电功能,轨道式机器人不具备无线充电功能则必须预留充电接口,即触点式充电端子。其优点为充电速度快,缺点为有裸露在外的充电金属端子,不安全;而且不防水、不防尘、插拔有电火花产生;在潮湿环境金属接头容易生锈,需要经常维护及更换;增加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性强的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接收装置1和发射装置2,接收装置包括无线通信模块A和机器人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A连接位于发射装置内的无线通信模块B进行双向通信连接,无线通信模块A的输出端连接机器人控制器的输入端;

无线通信模块B的输出端连接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

进一步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通过第一整流电路与电源连接的发射线圈。

进一步地,发射线圈为初级线圈。

进一步地,第一整流电路与电源之间设置有高频逆变器。

进一步地,机器人控制器包括感应发射线圈的接收线圈,接收线圈通过第二整流电路与充电电池连接。

进一步地,接收线圈为次级线圈。

进一步地,第二整流电路与充电电池之间设置有电压转化器。

进一步地,接收装置为机器人本体,发射装置为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1)智能化:机器人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充电装置进行信息交互,切换工作模式,自主完成充电过程;2)安全可靠:无线充电避免了外置充电金属触点,不存在被空气中的水份、氧气等侵蚀,避免了在连接与分离时的机械磨损及产生电火花等造成损耗;通过磁场聚焦技术,合理安全的设计发射线圈的磁场强度,在保证系统供电功能的同时,不会对机器人内部的设备造成损坏;3)负载检测:系统自动识别搭载电能拾取机构的机器人,并启动电源为其充电;当系统检测到非正常负载时,通过蜂鸣器报警,并且不会启动充电功能;4)功耗低:经过参数优化设计的系统,具备较高的充电效率,在满足电池充电功能的同时,实现了低功耗;当不需要对机器人进行充电时,系统以低于10W的功耗进入待机状态;5)降低维护成本: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节省了维护成本,不需要更换充电金属触点、连接件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内部连接关系图。

图中:1接收装置,2发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接收装置1和发射装置2,接收装置包括无线通信模块A和机器人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A连接位于发射装置内的无线通信模块B进行双向通信连接,无线通信模块A的输出端连接机器人控制器的输入端;无线通信模块B的输出端连接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充电控制模块包括通过第一整流电路与电源连接的发射线圈。发射线圈为初级线圈。第一整流电路与电源之间设置有高频逆变器。机器人控制器包括感应发射线圈的接收线圈,接收线圈通过第二整流电路与充电电池连接。接收线圈为次级线圈。第二整流电路与充电电池之间设置有电压转化器。接收装置为机器人本体,发射装置为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当机器人控制器监测到低电量时,机器人通过无线通信模块A发送准备充电消息至充电装置的无线通信模块B;

当机器人运行至充电装置附近,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精确定位,保证发射装置初级线圈和接收装置次级线圈处于最佳充电位置;

当机器人位置确定后,机器人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A发送充电命令至充电装置的无线通信模块B,充电装置接收到命令,启动充电模式,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初级线圈电流感应到次级线圈,开始充电;

当机器人控制器监测到充电电池电量已充满时,通过通信模块告知充电装置,关闭充电模式,整个充电流程完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