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导电排的引出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1207发布日期:2019-01-13 17:02阅读:9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导电排的引出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导电排的引出线结构,属于新能源与节能/可再生清洁能源/风能综合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中,发电机是风力发电装置的核心设备,发电机的转子在发电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引出线是将发电机转子三相电流引至变频器的重要部件之一。发电机运行时,转子导电排将受到离心力、电磁力和热应力等综合作用力,因此转子导电排结构的可靠性要求较高,提高导电排结构的可靠性的需求尤为迫切。

目前转子引出线结构有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导电排采用材质为TMR的铜母线,经过冷压折弯和扭转工艺成型。导电排一端与转子线圈焊接,另一端与转子硅橡胶电缆焊接。导电排与转子线圈和硅橡胶电缆焊接后用无纬带绑扎固定在转轴上,见图1。

方案二:导电排采用材质为TMR的铜母线,经过冷压折弯和扭转工艺成型。导电排一端与转子线圈焊接,另一端与转子硅橡胶电缆用螺栓紧固连接。导电排与转子线圈和硅橡胶电缆焊接后用绝缘压块固定在转轴上,见图2。

在上述两种方案中,铜母线都需要经过冷压折弯并扭转,方便和硅橡胶电缆的连接,但是导电排在成型时容易产生工艺性损伤以及存在残余应力。存在损伤和残余应力的导电排在离心力、电磁力和热应力等综合作用力下,会产生应力集中,造成导电排发生疲劳损伤,最终导致导电排熔断烧损,一定程度上还可能影响转子的动平衡。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导电排的引出线结构,无需折弯和扭转成型,连接稳定性大大增强。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来实现的: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导电排的引出线结构,包括转子线圈、电缆、转轴、固接转子线圈和电缆的导线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排和电缆头部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导线排正下方设有绝缘压块,所述绝缘压块与电缆面接触,所述绝缘压块与转轴固接。导电排形状可以为圆柱体或者长方体等形状,可根据电缆粗细和空间进行相应规格的匹配,相比与片状外区,其内部存在的参与应力很小,不会产生应力集中,造成导电排发生疲劳损伤,最终导致导电排熔断烧损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压块和转轴之间设有转子支撑架,所述转子支撑架与转轴面接触,所述转子支撑架和绝缘压块固接。转子支撑架和转轴采用过盈配合,转动时相对固定,支撑架和绝缘压块螺纹连接或者扣接,使固定导电排和电缆的装置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在转子高速运转的过程中不会发送抖动等情况,稳定性大大增强。所述转子支撑架材质和绝缘压块可以为陶瓷、氮化硅或者其他非金属绝缘材质,陶瓷和氮化硅的绝缘性和抗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压块侧面开设有电缆通孔,绝缘压块轴向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和电缆通孔相互连通。电缆穿过通孔,螺栓旋拧进螺纹孔,螺栓的头部紧紧压住电缆,达到了固定电缆的作用,同时电缆头部和导电排通过焊接固定,通过该两点的固定,确保了电缆不会在转子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发送剧烈晃动,稳定性大大增强。

进一步的,所述转子支撑架与转轴过盈配合。相比平键固定,过盈配合的固定方式使支撑架受力均匀,况且在转子运行的过程中,转轴温度会得到一定的升高,热胀冷缩原理,使过盈量进一步增加,进而转子支撑架在转轴上固定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排采用材质为TMR的铜母线。TMR是用作母线的两端有压接的多股软编织线,相比TBR铜扁线具有电阻率低、可折弯度大等优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观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导电排结构简单,不需要折弯和扭转工艺,能够有效避免导电排产生工艺性损伤的风险;

2.导电排和硅橡胶电缆采用焊接工艺,连接牢固可靠;

3.硅橡胶电缆采用绝缘压块固定在转子支撑板上,电缆能够得到有效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发电机转子导电排的引出线方案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电机转子导电排的引出线方案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导电排的引出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导电排的引出线结构,包括转子线圈2、电缆3、转轴6、固接转子线圈2和电缆3的导线排1,所述导线排1和电缆头部3.1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导线排1正下方设有绝缘压块5,所述绝缘压块5与电缆头部3.1面接触,所述绝缘压块5与转轴6固接。所述绝缘压块5和转轴6之间设有转子支撑架4,所述转子支撑架4与转轴6面接触,所述转子支撑架4和绝缘压块5固接。所述绝缘压块5侧面开设有电缆通孔5.1,绝缘压块轴5向一端开设有螺纹孔5.2,所述螺纹孔5.2和电缆通孔5.1相互连通。所述转子支撑架4与转轴6过盈配合。所述导电排1采用材质为TMR的铜母线。所述电缆3为硅橡胶电缆。

导电排1上端与转子线圈2焊接,另一端与电缆3焊接,通过焊接使导电排和电缆头部3.1牢固的连接在一起,电缆头部3.1下方穿过电缆通孔5.1,通过螺栓5.3旋拧进螺纹孔5.2,最终螺栓5.3的头部紧紧压住电缆头部3.1,起到固定电缆头部3.1的作用,同时不影响电缆下部3.2的延伸。电缆通孔5.1位置处于导电排1的正下方,导电排1、电缆头部3.1和通孔5.1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三者之间相互牵制,导电排1与转子线圈2和电缆3焊接后用绝缘压块5将电缆3通过绝缘压块5固定在转子支撑架4上,转子支撑架4热套在转轴6上。当转子高速旋转时,有效防止电缆3和导电排1晃动,使电缆3的绝缘层产生磨损大大降低,进而防止电缆3和其他组件发送短路、转子烧毁的隐患,也提高了转子6的动平衡稳定度。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转子支撑架材质为氮化硅,抗磨又绝缘,使用寿命大大增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