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可定位电缆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3427发布日期:2019-03-02 02:51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组装式可定位电缆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配电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组装式可定位电缆支架。



背景技术:

室内变电站的一组进线经变压器降压后,送往几个负荷区的配电出线,有多组电缆,分组布置在电缆支架上。现行电缆支架为整体焊接结构,这种结构刚性好,但是通用性差,焊接时费高导致成本高,焊接动火作业需要增加电缆防火措施便捷性差,支架搁层上没有电缆定位措施,使用时多根电缆随意摆放,排列交叉混乱,电缆带电后移动位置困难,造成电缆通道空间浪费,现用现造,不便标准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电缆支架标准化、通用化,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搁层数可调,搁层上带有限位槽可安装定位箍,现场组装。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组装式可定位电缆支架,包括角钢立柱和角钢横档。

所述角钢立柱的一肢两端分别垂直焊接有中部开有固孔的端板,所述角钢立柱的两肢相应开有多组连孔Ⅰ;所述角钢横档一端的两肢上各开有直径等于连孔Ⅰ孔径的连孔Ⅱ,并且沿该角钢横档一端的折线切缝后90度弯折一肢形成带有连孔Ⅱ的翘头。

所述角钢横档通过其一端的两肢上的两个连孔Ⅱ对应与角钢立柱的两肢上的任意一组连孔Ⅰ采用螺栓连接。

所述角钢横档的水平肢表面布置有多个限位槽,每个限位槽两侧各开有一个安装孔,限位槽上通过其两侧的安装孔安装定位箍。

实施时,组装式可定位电缆支架由立柱、多组横档、两端板、定位箍组成。立柱用角钢制造,两端的一肢焊有中部有固孔的端板。立柱两肢各有几组连孔Ⅰ。一个角钢横档装在立柱的相应的一组连孔Ⅰ上。每个角钢横档上均匀分布有限位槽。限位槽两侧各有一个安装孔。每个定位箍通过螺栓装在相应的限位槽安装孔上。

使用时,通过两个端板上的固孔,一上一下把角钢立柱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上。然后根据设计确定的电缆支架实际搁层数,把一个个角钢横档,通过一组组连孔,用螺栓连接在立柱上,在横档对应限位槽上铺设电缆,通过安装孔用螺栓将定位箍进行固定。

组装式可定位电缆支架的有益效果是:搁层数可调产生通用性;组装式不仅为搁层可调提供了技术基础,而且避免了全焊接制造带来的高成本;搁层带有限位槽,敷设电缆后用定位箍进行固定,避免电缆随意摆放叠压,便于电缆通风散热;此外,无需现用现造,可以预生产;最终可以实现电缆支架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具体很有的市场应用及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组装式可定位电缆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角钢立柱,2-角钢横档,3-端板,4-定位箍,5-固孔,6-连孔Ⅰ,7-限位槽,8-安装孔,9-翘头,10-连孔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组装式可定位电缆支架,如图1所示,包括角钢立柱1和角钢横档2;角钢立柱1的一肢两端分别垂直焊接有中部开有固孔5的端板3,角钢立柱1的两肢相应开有多组连孔Ⅰ6;角钢横档2一端的两肢上各开有直径等于连孔Ⅰ6孔径的连孔Ⅱ10,并且沿该角钢横档2一端的折线切缝后90度弯折一肢形成带有连孔Ⅱ10的翘头9。

如图1所示,角钢横档2通过其一端的两肢上的两个连孔Ⅱ10对应与角钢立柱1的两肢上的任意一组连孔Ⅰ6采用螺栓连接;这样在角钢立柱1上组装有多个角钢横档2。

如图1所示,每个角钢横档2的水平肢(即端部弯成翘头的一肢)表面布置有多个限位槽7,每个限位槽7两侧各开有一个安装孔8,限位槽7上通过其两侧的安装孔8安装定位箍4。

具体实施时,立柱1采用角钢制造。端板3采用扁钢制造,顺长冲剪成毛料,中心制固孔5后与立柱1平焊焊合。立柱1两肢各有的几组连孔Ⅰ6均与横档2端头的两孔(连孔Ⅱ10)吻合。横档2一端制出直径等于连孔6孔径的孔后,切缝并弯折一肢成翘头9,并使切弯形成的端头与立柱1两肢贴合。横档2上制出限位槽7,两侧各制一安装孔8。定位箍4采用扁钢制造,中间折成半圆形,两端制直径等于安装孔8孔径的孔。

立柱1采用角钢50×50×5mm—A3制造。端板3采用扁钢5×50mm—A3制造,顺长冲剪成45mm长毛料,横档2采用角钢50×50×5mm—A3制造。定位箍4采用扁钢3×25mm—A3制造。

具体使用时,通过两个端板3的固孔5,把立柱1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上。然后根据设计确定的电缆支架的实际搁层数,把横档2用螺栓装在立柱1上,在横档2对应限位槽7上铺设电缆,通过安装孔8用螺栓将定位箍4进行固定。搁层可调能通用,可固定电缆位置,制造成本低,可以实现电缆支架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用于室内立体铺设电力电缆。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