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扣结构及具有该锁扣结构的一种座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2550发布日期:2019-05-17 20:0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扣结构及具有该锁扣结构的一种座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锁扣结构及具有该锁扣结构的一种座充。



背景技术:

在各类电子产品的具体应用中,通常会因为使用的需要而用到座充,但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体积及重量的需要,而对座充的夹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座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电子产品装夹于座充时夹持不稳、夹持时间长时电子产品容易晃动、遇到碰撞等外界因素时电子产品将自座充的接口脱离而造成接触不良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锁扣结构,所述锁扣结构可用于锁合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锁扣结构的座充。

一种锁扣结构,至少包括壳体、开关和抵持件,所述开关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另一部分露出于所述壳体,所述锁扣结构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动件包括凸轮和凸轮轴,所述凸轮轴设置于所述凸轮的一端,所述凸轮远离所述凸轮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开关,所述抵持件抵持于所述凸轮,所述凸轮在所述开关的转动下可与所述凸轮轴同步转动,并带动所述抵持件沿相向或相背所述传动件的方向运动,以活动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从而实现所述锁扣结构的解锁或锁合。

一种座充,至少包括底座,所述座充还包括锁扣结构,所述底座包括基座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支撑臂,所述锁扣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臂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以与所述基座一起实现解锁或锁合。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锁扣结构中,用户通过简单快捷的开关旋钮操作,传动至所述传动件及所述抵持件,使得所述抵持件实现相向或相背所述传动件方向的运动,从而实现所述锁扣结构的解锁或锁合;由于通过开关操作才能实现解锁或锁合,因此具有较佳的夹持效果而不致松脱,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座充通过底座与所述锁扣结构的相互配合来实现对所述电子装置的锁合及解锁,以提高所述电子装置的夹持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座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座充中的锁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锁扣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锁扣结构中的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锁扣结构中的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图3所示锁扣结构中的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图3所示锁扣结构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所示锁扣结构中的抵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锁扣结构在锁合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锁扣结构在解锁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充100。所述座充100可作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的充电装置。

所述座充100至少包括底座10和锁扣结构20。

所述底座10用于承载电子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至少包括基座101及支撑臂103。所述基座101设置有容置槽105。所述容置槽105内设置有接口107。所述接口107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装置的充电口,以为所述电子装置提供电源。所述支撑臂103自所述基座101的边缘向远离所述基座101的方向延伸形成。其中,所述支撑臂103可用于支撑设置于容置槽105内的所述电子装置,以辅助所述电子装置进行充电。

所述锁扣结构20设置于支撑臂103远离所述基座101的一端,且对应所述接口107,以与所述底座10一起对所述电子装置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在充电过程中由于晃动、碰撞等外部因素而致所述电子装置于座充10中松脱的现象或所述接口107与所述电子装置的充电口接触不良等现象。

请参阅图2至图8,所述锁扣结构20至少包括壳体30、开关40、传动件50和抵持件60。

所述壳体30用于承载各部件。所述壳体30包括本体301和盖板303。所述本体301包括底板3011和周壁3012。所述周壁3012设置于所述底板3011的周缘,以与所述底板3011共同形成具有一端敞口3013的容置空间3014。

所述盖板303盖设于所述壳体30的敞口3013,用于遮蔽所述敞口30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303设置有一收容槽3031。所述收容槽3031内开设有一第一开口3033。所述第一开口3033贯穿所述盖板303,并与所述容置空间3014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30还包括一装饰面板305。所述装饰面板305对应设置于所述盖板303上,用于作为所述壳体30的外观面,以提高所述壳体30的外观效果。其中,所述装饰面板305可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设置于所述盖板303上。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饰面板305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盖板303的收容槽3031相对应的第二开口3051。所述第二开口3051贯穿于所述装饰面板305。如此,当所述装饰面板305设置于所述盖板303上时,所述第二开口3051与所述收容槽3031对应重合。

所述开关40穿过所述第二开口3051,且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3031内。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40包括开关本体401、把手402及连接部403。所述开关本体401恰好收容于所述收容槽3031内。所述把手402凸设于所述开关本体401的一表面,并露出于所述盖板303远离所述壳体30的本体301的表面,以方便用户握持。较佳地,所述把手402呈长条状。所述连接部403凸设于所述开关本体401远离所述把手402的表面,且所述连接部403穿过所述第一开口3033并露出于所述盖板303远离所述把手402的表面。如此,当转动把手402时,可带动所述开关本体401相对所述盖板303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于所述开关本体401上的所述连接部403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403包括一定位环4031及一传动环4032,所述传动环4032的中心为一连接孔4033;所述传动环4032的外周面的截面为正六边形。

所述传动件50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3014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403。如此,当转动所述把手402,将带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403上的传动件50发生转动。

所述传动件50包括凸轮501及凸轮轴503。

进一步的,所述凸轮501包括第一表面5011及与所述第一表面5011相对置的第二表面50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5011设置有一凹槽5015。所述连接部403远离所述盖板303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凹槽5015内,以使所述传动件50连接于所述开关40。较佳的,该凹槽5015为一内六角凹槽。所述第二表面5013为一凸轮面。所述第二表面5013为一混合面,包括一最高面5016一最低面5017及一过渡面5018,所述过渡面顺滑连接所述最高面5016和所述最低面5017。其中,所述最高面5016比所述最低面5017更靠近所述开关40。

所述凸轮轴503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5013的中心。其中,所述凸轮501与所述凸轮轴503为一体结构,所述凸轮501与所述凸轮轴503同步转动。所述凸轮轴503中心开设有连接过孔5031。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40穿过所述第二开口3051,所述开关本体401恰好收容于所述收容槽3031内,所述连接部403则贯穿所述第一开口3033,所述定位环4031与所述第一表面5011相抵靠,同时所述传动环4032则位于所述凹槽5015内且不与所述凹槽5015的底面相抵靠,以实现所述传动环4032对于所述传动件50的良好传动效果。本实施例还采用一连接件,连接并自所述连接过孔5031贯穿,进而锁固于所述连接孔4033内,实现所述传动件50、所述开关40与所述盖板303的固定连接。所述盖板303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301。所述装饰面板305盖合所述盖板303亦与所述本体30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持件60的截面大致呈L型。所述抵持件60包括接触部601和抵持部603。所述接触部601和所述抵持部603的连接处为一弧面。其中,所述接触部601和所述抵持部603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601远离所述抵持部603的一端抵持于所述凸轮501的第二表面5013。所述抵持部603则用于抵持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的电子装置。相应地,请一并参阅图5,所述本体301的底板3011上开设有穿孔3015。所述抵持部603可通过所述穿孔3015露出于所述底板3011,以抵持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的电子装置。如此,当转动把手402,将带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403上的凸轮501与所述凸轮轴503发生同步转动,从而使得抵持于所述第二表面5013上的接触部601发生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抵持部603沿相向或相背所述盖板303的方向运动。其中,当所述接触部601逐渐接触到所述凸轮501的所述最低面5017的过程中,该抵持部603沿相背所述盖板303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所述抵持部603穿过所述穿孔3015逐渐露出于所述底板3011,以抵持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的电子装置,进而与所述底座10一起固定所述电子装置,以实现锁合。当所述接触部601逐渐接触到所述凸轮501的所述最高面5016的过程中,该抵持部603沿相向所述盖板303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所述抵持部603通过所述穿孔3015逐渐收回至所述容置空间3014,以使所述抵持部603脱离对所述电子装置的抵持,进而实现解锁。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结构20还包括连接件70。所述抵持件60通过所述连接件70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凸轮轴503。

所述连接件70包括固定部701和弹性部702。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701包括底壁7011、第一侧壁7012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7013。两第二侧壁7013设置于所述底壁701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侧壁7012设置于底壁7011,并连接所述两第二侧壁7013。

所述底壁7011设置有一安装孔7014,且每一所述第二侧壁7013上设置有一贯穿孔7016。两所述贯穿孔7016相对设置。

所述固定部701还包括凸耳7017。所述凸耳7017凸设于每一第二侧壁7013远离所述底壁7011的表面,所述凸耳7017上还开设有螺丝孔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701采用螺丝,通过所述凸耳7017上开设的螺丝孔位,以及所述安装孔7014固定于所述底板3011。其中,所述凸耳7017还可采用粘接、卡接等方式将所述固定部70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30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702为一扭转弹簧。所述弹性部702包括第一弹性臂7021、第二弹性臂7022及连接环7023。所述第一弹性臂7021和第二弹性臂7022由所述连接环7023向不同方向延伸形成。

相应地,所述接触部601远离所述抵持部60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6011。所述连接孔6011为贯穿孔。所述接触部601的端部中间设置有一隔断6012;所述两第二侧壁7013位于所述隔断6012处,且所述贯穿孔7016与所述连接孔6011相互正对;同时,所述第一侧壁7012及所述两第二侧壁7013共同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弹性部702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连接枢轴80,所述连接枢轴80自所述连接孔6011的一端装入,依次贯穿所述贯穿孔7016、所述连接环7023,并连接于所述连接孔6011的另一端;也就是说,所述抵持件60、所述弹性部702及所述固定部701通过所述连接枢轴80连接在一起,且可绕所述连接枢轴80产生相对转动;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臂7021抵持于所述接触部601,所述第二弹性臂7022抵持于所述底壁7011朝向所述第一弹性臂7021的表面。

如此,请参阅图9及图10,为所述锁扣结构20的锁合及解锁状态图示。当转动所述把手402,将带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403上的凸轮501与所述凸轮轴503发生同步转动,从而使得抵持于所述第二表面5013上的接触部601发生转动。此时,若为所述接触部601逐渐接触到所述凸轮501的所述最低表面5017的过程时,该抵持部603沿相背所述盖板303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所述抵持部603从所述穿孔3015逐渐露出于所述底板3011,以抵持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的电子装置,进而与所述底座10一起固定所述电子装置,实现锁合,如图9示。其中,由于所述第一弹性臂7021抵持于所述接触部601,所述第二弹性臂7022抵持于所述底壁7011,使得在所述接触部601逐渐接触到所述凸轮501的所述最低表面5017的过程中,所述弹性部702同时受到所述接触部601及所述底壁7011的双面挤压而产生弹性压缩形变,具有朝向所述接触部601形变恢复的弹力。

若反向转动所述把手402,此时所述接触部601在所述弹性部702弹性压缩恢复所产生的弹力作用下,逐渐接触到所述凸轮501的所述最高表面5016,此时,使得所述第一弹性臂7021逐渐脱离所述接触部601的挤压,并释放弹力回复至初始状态,同时带动所述抵持部603沿相向所述盖板303的方向运动,并通过所述穿孔3015回缩至所述容置空间3014内,进而使所述抵持部603脱离对所述电子装置的抵持,实现解锁,如图10示。

对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座充100所涉及到的与本申请相关的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上进行了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所述锁扣结构30所涉及的多个构件之间的组装顺序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说明,由于所述锁扣结构30组装为一个整体后,再行与所述底座10连接,因此,下面将主要对所述锁扣结构30的构件组装进行描述。

首先,将所述固定部701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301上,通过所述连接枢轴80将所述抵持件60、所述弹性部702连接于所述固定部701上;

其次,将所述传动件50、所述开关40与所述盖板303固定连接为一整体构件;

将所述整体构件自所述容置空间3014装入,所述盖板303与所述本体301进行固定连接,同时所述第二表面5013与所述接触部601相抵靠;

所述装饰面板305盖合所述盖板303亦与所述本体301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座充100通过底座10与所述锁扣结构30的相互配合来实现对所述电子装置的锁合及解锁,以提高所述电子装置的夹持稳定性。同时,所述锁扣结构30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实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